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9詞典 1分類詞匯 98
《漢語大詞典》:治朝
(1).古代天子諸侯三朝之一。在路門外,司士掌之,為每日視朝之所。周禮·天官·大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 鄭玄 注:“治朝,在路門外,羣臣治事之朝?!?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周 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外朝,詢大事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nèi)曰內(nèi)朝,亦曰燕朝?!眳⒁姟?三朝 ”。
(2).政治清明的朝代。 宋 陳師道 《題王平甫帖》詩:“可恨治朝無此老,卻嫌晚進不同生。” 明 李夢陽 《空同子·治道》:“故治朝君子七、小人三,不害其治?!?/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nèi)朝、燕朝?!吨芏Y。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nèi)朝二。內(nèi)朝之在路門內(nèi)者,或謂之燕朝?!?br />2.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zhāo
1.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稘h書。卷八一??坠鈧鳌罚骸笟q之朝,曰三朝?!固?。顏師古。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埂段倪x。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會同漢京?!?br />2.三日、三天。唐。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br />3.俗稱新婚、產(chǎn)后第三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囟?!乖J龑殹肚锖鷳蚱蕖返谝徽郏骸鸽m沒甚房奩送,倒也落的三朝吃喜筵?!?/div>
《國語辭典》:西涼(西涼)  拼音:xī liáng
朝代名。(西元400~421)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漢人李皓所建,據(jù)有今甘肅省西北部,后為北涼所滅。
《漢語大詞典》:二代
兩個朝代。論語·八佾:“ 周 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 邢昺 疏:“二代,謂 夏 、 商 ?!?span id="htvdc16" class="book">《國語·周語上》:“今 周 德若二代之季矣?!?韋昭 注:“二代之季謂 桀 紂 也。”文選·班固〈典引〉:“鋪觀二代,洪纖之度,其賾可探也?!?張銑 注:“言布觀 殷 、 周 二代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跡,亦可探究也?!?span id="bmq6jxh" class="book">《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孰能光輔五君,宣亮二代者哉?” 李善 注:“五君, 宋 文 、 明 、 順 , 齊 高 、 武 ?!?張銑 注:“二代,謂 齊 宋 也。”
分類:朝代邢炳
《國語辭典》:西晉(西晉)  拼音:xī jìn
朝代名。(西元265~316)晉武帝至憫帝都于洛陽,因洛陽在東晉首都建康的西邊,故稱為「西晉」。
《國語辭典》:南宋  拼音:nán sòng
朝代名。(西元1127~1279)宋朝靖康之禍以后,高宗南渡稱帝,建都臨安,稱為「南宋」。傳至帝炳時,于祥興二年為元朝所滅。
《國語辭典》:晉朝(晉朝)  拼音:jìn cháo
朝代名:(1)(西元265~420)司馬炎篡魏,國號晉,是為晉武帝,后吞并孫吳而有天下,傳至憫帝,為前趙所滅,史稱西晉。后司馬睿即位于建康,是為晉元帝,傳至恭帝,為劉裕所篡,史稱「東晉」。(2)(西元936~946)五代諸朝之一。石敬瑭滅后唐稱帝,國號晉,史稱后晉。
《國語辭典》:一姓  拼音:yī xìng
1.一家、一族。《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nèi),魚鱗左右?!埂段倪x。潘岳。西征賦》:「窺七貴于漢庭,诪一姓之或在。」
2.一朝、一代?!秶Z。周語下》:「吾聞之曰:『一姓不再興?!唤裰芷渑d乎?」
《國語辭典》:北齊(北齊)  拼音:běi qí
朝代名。(西元550~577)北朝諸政權(quán)之一。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后,高歡次子高洋篡東魏自立,國號齊,建都鄴(今河北臨漳),據(jù)有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各省及遼寧西部。初期實力在北周之上,其后諸帝驕淫,寵信小人,終為北周所滅,史稱為「北齊」。共三世六主、二十八年。
《國語辭典》:易主  拼音:yì zhǔ
改換主人。亦指朝代改換。如:「由于隋煬帝荒淫無道,立國不到四十年的江山就易主了?!?/div>
《漢語大詞典》:昌朝
昌盛興隆的朝代。 南朝 宋 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夙當(dāng)昌朝,早值恩洽?!?唐 駱賓王 《疇昔篇》:“ 涂山 執(zhí)玉應(yīng)昌朝,曲水開襟重文會?!?南唐 李中 《新喻縣酬王仲華少府見貽詩》:“與君盡力行公道,敢向昌朝俟陟明。”
《國語辭典》:西周  拼音:xī zhōu
1.朝代名。(西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鎬京,故稱為「西周」。
2.國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后稱為「西周」。
《國語辭典》:北宋  拼音:běi sòng
朝代名。(西元960~1127)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欽宗靖康二年,稱為「北宋」。建都汴京,歷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別與遼、西夏、吐番、大理等國為界,后為金所滅。國勢積弱不振,但文學(xué)、藝術(shù)成就極高。
《國語辭典》:后周(後周)  拼音:hòu zhōu
朝代名:(1)(西元951~960)五代諸朝之一。郭威滅后漢所建,國號周,都開封。恭帝時,被大將趙匡胤逼迫讓位。史稱為「后周」。(2)北周的別名。參見「北周」條。
《國語辭典》:新朝  拼音:xīn cháo
朝代名。(西元9~23)西漢孺子嬰居位時,王莽纂漢稱帝,國號新,都長安。后為綠林軍所滅,史稱為「新朝」。
《國語辭典》:國號(國號)  拼音:guó hào
代表一國的名號。《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shù)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yīng)天,天下一統(tǒng),建國號大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