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顛末(顛末)  拼音:diān mò
自始至終的事情經(jīng)過情形。如:「我們?nèi)季劬珪竦穆犓?xì)述整個事件的顛末。」
《漢語大詞典》:源緒(源緒)
本末;端緒。 宋 桑世昌 蘭亭考·紀(jì)原:“先師圓寂之際,手手付受,端有源緒,那得參差?!?宋 葉適 《鞏仲至墓志銘》:“ 仲至 學(xué)敏而早成,自童丱時,前輩源緒,古今音節(jié),事之因革總統(tǒng),如注水千丈之壑,迎前隨后,宿艾駭服?!?/div>
分類:本末端緒
《國語辭典》:沿流溯源  拼音:yán liú sù yuán
比喻探究事物的本末。參見「沿波討源」條。《清史稿。卷三○三。孫嘉淦傳》:「然則沿流溯源,約言蔽義,惟望我皇上時時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舉不外乎此矣。」
分類:探究本末
《國語辭典》:始終(始終)  拼音:shǐ zhōng
1.開始和結(jié)局?!肚f子。田子方》:「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箷x。陸機(jī) 吊魏武帝文:「夫始終者,萬物之大歸;死生者,性命之區(qū)域?!挂沧鳌附K始」。
2.自始至終?!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jī)?!埂逗鬂h書。卷一○?;屎蠹o(jì)上。明德馬皇后紀(jì)》:「寵敬日隆,始終無衰?!?br />3.事情的本末和原委?!端鍟>硪话?。律歷志下》:「冑玄所違,焯法皆合;冑玄所闕,今則盡有。隱括始終,謂為總備?!乖?。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我這里絮叨叨言始終,你那里假惺惺做耳聾,甘落人彀中。」
4.終究、還是。如:「警察埋伏了半天,歹徒卻始終沒再出現(xiàn)?!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高@些異路功名,弄來弄去,始終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從科甲出身?!?/div>
《國語辭典》:屈曲  拼音:qū qū
1.彎曲的樣子。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2.事情的原委始末?!度龂?。卷三十七。吳書。法正傳》:「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馀屈曲,難以辭極也?!?br />3.委屈、遷就?!度龂尽>砦迨?。吳書。諸葛謹(jǐn)傳》:「其所以務(wù)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
《國語辭典》:源委  拼音:yuán wěi
事情的本末。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驃國樂〉:「教化從來有源委,必將泳海先泳河。」
《漢語大詞典》:首末
(1).自始至終。 唐 顏真卿 《與李太保帖》:“ 張溆 昨艱難時,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處,庇之,幸甚。”
(2).本末,原委。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俞豹論諸葛:“ 楊 ( 楊慎 )以 文豹 為 俞豹 ,又以論為 文豹 之説,并誤。輟耕録首末自明?!?/div>
《漢語大詞典》:節(jié)末(節(jié)末)
情節(jié)本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心頭小人:“ 安丘 明經(jīng) 張某 當(dāng)晝寢,忽一小人自心頭出,身才半尺許,儒衣儒冠,如伶人結(jié)束。唱崑曲,音節(jié)殊可聽,説白、自道名貫,一與己合,所唱節(jié)末,皆其平生所經(jīng)歷?!?/div>
《漢語大詞典》:源津
猶源流,本末。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圣賢冠史籍,枝派羅源津?!?/div>
分類:源流本末
《漢語大詞典》:本標(biāo)(本標(biāo))
(1).本末,主從。《淮南子·天文訓(xùn)》:“物類相感,本標(biāo)相應(yīng)?!?br />(2). 清 代指總督、巡撫、提督、總兵本署直接統(tǒng)轄的兵隊(duì)。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本標(biāo)三營,分防二協(xié),都受他調(diào)遣?!?/div>
《漢語大詞典》:張本繼末(張本繼末)
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宋書·禮志一:“﹝左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fā)明經(jīng)意,信多奇?zhèn)ィ瑢W(xué)者好之?!?/div>
《漢語大詞典》:討流溯源(討流泝源)
謂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清 王韜 《〈蘅花館詩錄〉自序》:“余自少讀詩,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諸大家,皆欲討流泝源,窮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詩之難?!?/div>
《國語辭典》:沿波討源(沿波討源)  拼音:yán bō tǎo yuán
沿著河流探求水源。語本《文選。陸機(jī)。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贡扔魈骄渴挛锉灸D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知音》:「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也作「沿流討源」、「沿流溯源」。
分類:深究本末
《國語辭典》:深知原委  拼音:shēn zhī yuán wěi
十分清楚事情的本末?!?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九四回:「園里各處的丫頭雖都知道,拉進(jìn)女尼們來預(yù)備宮里使喚,卻也不能深知原委。」
《漢語大詞典》:愛手反裘(愛手反裘)
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語本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魏文侯 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fù)芻。 文侯 曰:‘胡為反裘而負(fù)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 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魏書·高祖紀(jì)上:“去秋淫雨,洪水為災(zāi),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於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