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洵(1559年—1627年),字暉吉,號昆源,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人,明朝官員。萬歷二十年(1592年)中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后歷任揚州知府、揚州海防兵備副使,晚年短暫地出任過河南布政司參政,備兵徐淮。在揚州任知府時,曾主持修撰《萬歷揚州府志》。著有《述言》、《適堂稿》、《適園草》等書,均已佚。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洵出生。十二歲就喪父,有兄弟九人,楊洵是家中少子。讀書刻苦,萬歷四年(1576年)中舉,當時只有十幾歲,萬歷二十年(1592年)中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后升為揚州知府。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升為揚州海防兵備副使,后來又調(diào)往蘇州、松江一帶,防區(qū)內(nèi)有一伙強盜為惡,頭目是原任內(nèi)閣首輔王錫爵的親戚,楊洵將其黨羽薛三法辦,王錫爵的親戚也嚇得收斂了一些。后居鄉(xiāng)十多年,晚年曾短暫地出任過河南布政司參政,徐淮兵備道,天啟七年(1627年)與繼妻聶氏同年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宏科(1560年—?),字融博,號意白,浙江余姚人,灶籍。府學生,考中萬歷十三年(1585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七十六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聯(lián)捷丙戌科會試九十名,廷試三甲二百十九名進士。都察院觀政。二十年十月授任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曾署理山西、陜西、河南三省鹽務(wù),巡按貴州、遼東、直隸、順天府、廣東諸省府,三十一年九月提督南直隸(今江蘇)學政。三十五年閏六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三十七年三月升右少卿,三十九年八月轉(zhuǎn)左少卿。
楊應(yīng)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應(yīng)文,字子修,號鳳麓,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軍籍。進士出身。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士,擢工科給事中,升刑科左給事中,二十七年(1599年)代徐觀瀾查勘東事。歷禮科給事中,官至刑科都給事中,所上封事如繩潞藩,停使祛稅,惡宥累臣,皆持大體。于妖言事論救諸諫臣尤力,進南京太仆寺少卿,予告歸。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明盛(16世紀—17世紀),字弼泰、號熙宇,陜西漢中府洋縣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中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成進士,獲授滋陽知縣?;鹿偃吨囟悶榛既嗣瘢麑⒂糯嫒雮}庫,上奏宦官貪虐,遭對方中傷而罷官,南明年間不再出仕。
楊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鳳,字儀虞,號澄懷,河南開封府杞縣人。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禮科給事中。十七年十月除補戶科給事中,十八年三月以事貶調(diào)外任。歷升戶部主事,二十一年升禮部儀制司員外郎,二十二年升祠祭司郎中,二十三年十月改光祿寺丞,二十七年三月升光祿寺少卿,三十年閏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三十一年十月以病回籍調(diào)理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廷蘭(1562年—?),字秀夫,號芳臺,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民籍。乙酉江西鄉(xiāng)試五十七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登丙戌科會試九十一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刑部觀政,歷官吏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廷筠(1562年—1627年),字仲堅,號淇園,又號彌格子,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順天府府丞。楊廷筠曾皈依天主教,圣名彌額爾(Michael),與徐光啟、李之藻被譽為“圣教三柱石”。萬歷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授江西安福縣知縣。次年,授監(jiān)察御史,巡漕御史。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任蘇松巡按御史、直隸巡按御史。隨后擔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天啟二年(1622年)授河南按察司副使、湖廣按察司副使。天啟三年(1623年)升任光祿寺少卿。天啟四年(1624年)改順天府府丞。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繼先(1562年—?),字思孝,號肖吾,直隸保定府定興縣人,民籍。壬午鄉(xiāng)試五十五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三十六名,登三甲第六十名。通政司觀政,任山東歷城縣知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繼禮(1562年—1605年),字彥履,號石閭,松江府華亭縣人。萬歷七年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二甲第九名,考選庶吉士,二十二年九月授翰林院編修,充正史纂修官,二十五年八月纂修六曹章奏,二十八年六月與戶科給事中姚文蔚主考庚子科江西鄉(xiāng)試。二十九年十二月管理文官誥敕,充東宮侍班,三十年三月升左贊善,晉右中允,三十二年九月充武舉考試官,三十三年二月升至翰林院右諭德、掌南京翰林院事,九月以赴任途中患病,上疏乞休,在籍候旨,尋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日森,號齊華,南直隸池州府貴池縣人,軍籍。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桐鄉(xiāng)縣知縣,甫報最,卒于官。百姓悲號罷市,知府蔡承植誄詞有云:「實心實政,煦沫五載;瀝血喻真,烈石比介」。厥子扶櫬歸,取之賻資而已。
楊嗣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號景歐,河南懷慶府河內(nèi)縣人。萬歷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士,廷試后,連丁父母憂,萬歷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詔冊封崇、益二王。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年),遷戶部主事。萬歷己未(1619年),遷湖廣衡州府知府,天啟壬戌(1622年)調(diào)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遷山東海防道副使。丙寅(1626年),升陜西布政司東路神木參政、陜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為寧夏巡撫,崇禎元年(1628年),陜西大饑荒,延綏缺餉,固原兵變發(fā)生,楊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彈劾,于崇禎二年正月回籍聽堪。楊嗣修返鄉(xiāng)后,發(fā)展教育,設(shè)立義學。在沁河渡口,捐資購買船只,用以濟人。捐資修河治渠,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崇禎十三年大饑荒,他設(shè)粥蓬賑濟,收留棄嬰,賤糶種子,救活人無數(shù)。崇禎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官軍后,橫掃山西河南,懷慶府及左右的縣城均被攻破,當?shù)氐墓偌澅蝗繐锫拥疥兾魑靼病r年八十一歲的楊嗣修全家也被迫遷到西安,關(guān)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長達五十日。楊家在一日夜中逃出,從武關(guān)出關(guān)渡河,入聞喜、陽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內(nèi)。清軍入關(guān)后,其子楊挺生被任命為平陽府推官,將楊嗣修接到官署奉養(yǎng),但一月后即病逝,時順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元祥(1565年—1592年),字曰泰,號奎垣,山西平陽府蒲州人,錦衣衛(wèi)官籍。九歲能屬文,十五為諸生,十八歲舉萬歷十年壬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二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五十三名,登第三甲第一名同進士出身??歼x庶吉士。萬歷十三年(1585年)閏九月,授翰林院檢討。十六年丁父憂,十九年復任檢討,管理六曹章奏以及誥敕,二十年三月充殿試掌卷官,十二月初六日卒于京師府邸,年僅二十八。
楊纮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纮,字子擴,號石帆,廣東肇慶府高要縣軍籍南雄府保昌縣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授北直邢臺縣知縣,剔蠹愛賢,卒于任,祀鄉(xiāng)賢。
楊瑩鐘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瑩鐘(1567年—1653年),字亮閎,號鵬遙,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撶娐?lián)捷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戶部主事,出榷九江稅,不取額外一錢,時有浦水沉香之目。出守贛州府,移守處州府,值歲大饑,不及申請,飭屬邑開倉平糴,仍捐俸以粥饑者,全活甚眾。病民俗溺女,修育嬰堂以養(yǎng)之,并訂婚姻古儀法,毋奢濫,俗為之一變。晉廣東嶺東道,筑堤設(shè)堡,以興水利,防海寇,民賴以安。遂推粵西布政使,革征解陋規(guī)以萬計。當是時魏珰義子崔呈秀勢薰灼,乃其父楊泰同年,慕瑩鐘才名,欲羅致之,使人導意往見,要津可得,瑩鐘遽告病歸。父少時讀書天成山,邑佳處也,瑩鐘仍筑室居焉,足跡不入城市,魏、崔敗,士大夫多波累,瑩鐘獨超然事外。子楊鴻綸,天啟辛酉舉人,知事不可為,侍父山中,杜門不出。邑中鉅人名宿惟戴總制耀,以隆慶戊辰登第,至崇禎戊辰年卒,壽八十有六?,撶娨匀f歷甲辰登第,至順治癸巳年卒,壽八十有七,俱稱純嘏云。同時族人楊鐘英、楊葉瑤俱稱亢宗,葉瑤著《秋雨堂集》,雅擅騷聲。鐘英為萬歷二十九年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春茂(1568年—?),字本實,號景明,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十三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三十六年正月授邵武府推官,四十二年考選,四十七年授貴州道御史,云南巡按,天啟二年(1622年)養(yǎng)病。五年起復貴州道御史,應(yīng)天巡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