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楊方盛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方盛(1590年3月25日—1660年),字戒夫,別號大豫,云南鶴慶府民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初授大冶縣知縣。擢御史,天啟初巡按河南。又按長廬鹽政。補選京畿道御史,升太仆寺少卿,提督西路馬政。改右通政、應(yīng)天府尹。崇禎十五年(1642年)升南京戶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糧儲。明年告老還鄉(xiāng),卒年七十一歲。
楊應(yīng)宿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應(yīng)宿(?—1631年),號斗瞻,云南鶴慶軍民府民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云南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五年授戶部浙江司主事,管冊庫,又管糧廳。崇禎元年升員外、郎中,挖運通州,轉(zhuǎn)輸如法,陋規(guī)宿弊,剔厘殆盡。二年出知成都府,百務(wù)自裁,苞苴頓絕,深獲士民心。四年以內(nèi)艱歸,哀毀骨立,匍匐間關(guān),歸尋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瓊芳(1603年9月24日—1640年代),字蕊仙,別號斗山,南直隸應(yīng)天府句容縣坊郭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以《易經(jīng)》就試科舉,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榜名弘道。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三甲第一名。授大理寺觀政,本年授中書舍人。

人物簡介

維基
楊中極,號蕙榜,山西平陽府蒲州民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三年授中書,七年十二月官四川道御史,崇禎元年(1628年)巡按直隸,巡視盧溝橋,又任巡漕御史,告病歸。

人物簡介

維基
楊世芳,字濟之,號穆園,山西平陽府蒲州人錦衣衛(wèi)官籍。兵部尚書謚襄毅楊博曾孫。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天啟元年(1621年)授翰林院檢討,充展書官,教習(xí)內(nèi)書堂,二年四月充實錄纂修官,十一月回籍養(yǎng)病。五年二月充會試同考官,十一月管理誥敕撰文,七年八月以門戶冠帶閑住。崇禎繼位,十二月起復(fù)原官。崇禎三年十二月,以神宗寶訓(xùn)實錄告成,升右庶子,薦歷詹事府少詹事兼學(xué)士,崇禎四年與劉必達主持武舉,以溺職下獄,被杖責(zé)一百,聽折贖。世芳少聰穎,讀書十行俱下,操筆為文,千萬言立就,其他琴書諸藝并臻其妙。持身復(fù)嚴(yán)重,循禮法。魏珰用事,不肯附權(quán)奸,茍且功名,徑請告去。珰恚甚,矯旨奪其官。懷宗嗣位,珰伏誅,詔以原官起用。乙丑(天啟五年)、辛未(崇禎四年)兩與校闈,所拔華其芳、張溥諸人皆宿名士,未幾復(fù)請告歸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弘備,字無我,號蘧初,江西南昌縣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中進士,官禮部祠祭司主事,升員外郎、儀制司郎中,天啟二年(1622年),升蘇松常鎮(zhèn)兵備副使,改湖廣副使。五年,升山西右參政,分守河?xùn)|道。六年,升山西按察使。崇禎元年三月,原任山西按察使楊弘備為四川右布政使。三年,改任陜西右布政使。五年正月辛酉,陜西巡按吳甡疏薦署潼關(guān)道右布政使楊弘備、分巡河西道右參政張允登、神木道僉事樊一蘅處荒盜艱難之地,抱精敏干濟之才,賑賚軍民,備極苦心。當(dāng)特薦以昭盛典。

人物簡介

維基
楊中玄,號攝山,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初授河間府推官,改汀州府,剪除奸蠹,平反冤獄,以卓異行取,會賊劉香老擁大眾自潮犯汀,郡邑望風(fēng)披靡,中玄署府縣諸篆,飭兵親冒矢石御之,數(shù)出奇制勝,賊就擒,方敘功而中玄以勞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掄(?—1634年),號桐庵,又號鶴浦,云南鶴慶府(今鶴慶縣等地)人,白族。音樂家。萬歷癸丑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崇禎初以行人司司正擔(dān)任琉球冊封副使,前往琉球國冊封世子尚豐為中山王。這也是明朝最后一次派遣琉球冊封使團。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累官行人司司正。崇禎二年(1629年),琉球國尚豐王遣使請封。按照慣例,朝廷應(yīng)派給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冊封使。正使已選定杜三策,副使則在行人蕭士瑋和孔聞籍中遴選。然而,兩人互相推諉,互罵至楊掄門前。楊掄忍無可忍,索性自請擔(dān)任副使。崇禎帝便下詔升楊掄為京堂,蕭士瑋降三級并調(diào)外任,孔聞籍不準(zhǔn)參與考選,調(diào)南京用。使團經(jīng)過四年籌備,于崇禎六年(1633年)正式前往琉球,從行人員共約五百余,封舟自福建長樂“五虎門”出海,四日后到達琉球國,停留五月有余。歸途在海上遇風(fēng),“舵牙日折幾十次,勒索皆斷”,險入魚腹。崇禎七年(1634年)二月,使團復(fù)命,楊掄升任尚寶司少卿,因旅途因驚懼成疾,不久卒。歸葬鶴慶城東南班登山楊氏祖塋。
楊正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正奇,別號問亭,湖廣武昌府武昌縣軍籍。曾祖楊晊。祖楊時中。父楊燧。母衛(wèi)氏。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天啟五年十月,升兵部武選司郎中楊正奇為四川按察司副使。崇禎四年三月,山西巡撫宋統(tǒng)殷以分守冀南道參政王國相患病,請將分巡副使楊正奇改補,章下所司。升楊正奇為山西左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 【介紹】: 明湖廣武陵人,字修齡。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授雒南知縣,擢御史,巡按貴州,查明土官水西安氏土地戶口貢賦,自此簿牒始明。崇禎初,累拜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鶴素有清望,然不知兵,招撫王左掛、神一魁等部,謂義軍散遣俱盡。已而一魁等再起,遂被劾下獄,戍袁州,卒于戍所。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修齡,湖廣武陵人。萬歷甲辰進士,仕至三邊總督加太子少傅
維基
楊鶴(?—1635年),字修齡,號弱水,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隸建平(今安徽郎溪)。明末政治、軍事人物。官至兵部侍郎、陜西總督。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授雒南知縣,調(diào)長安縣。萬歷四十年(1612年),擢御史,上疏請東宮講學(xué),又言時事憂危者七,多切時弊。不久,出督兩淮鹽法,巡按貴州,當(dāng)其時貴州土司相亂,土地、戶口、貢賦雜亂,朝廷難以節(jié)制管理,楊鶴上任后,傳檄讓當(dāng)時勢力最大的貴州土官水西安氏盡數(shù)清查戶籍稅賦,查明貴州土官姓名和承襲的原由曲衷,把資料全部上交有關(guān)部門,于是自此簿牒始明,奸弊易核。數(shù)年后還朝。楊鎬在遼東四路兵敗,楊鶴推薦熊廷弼、張鶴鳴、李長庚、薛國用、袁應(yīng)泰,使遼東軍備大振,邊患稍息,但楊鶴為官直言不諱,結(jié)果被高官所忌,引疾去職,又逢丁外艱守制。天啟年間,啟用為太仆寺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尚未上任,又丁內(nèi)艱。熊廷弼在廣寧兵敗,魏忠賢以此為藉口,將楊鶴除名。崇禎元年(1627年),召拜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累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汝成,字載寧,號元玉,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灶籍。華亭北監(jiān)學(xué)生,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七年七月以門戶被削籍。崇禎即位,天啟七年十一月,戶科左給事中李覺斯疏薦起用,授編修,升中允、諭德、庶子、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兼侍讀。崇禎中曾典試江西,崇禎十七年甲申京城陷,以追贓助餉,被夾一夾,先以妾數(shù)人送劉宗敏、牛金星,故得不殺。又以古玉、金壺等物托周鐘送王旗鼓,仍授職。清軍擊潰李自成后,楊汝成攜家南歸,以降順被南明處死。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鎮(zhèn)原,號中岳,河南開封府陳州衛(wèi)軍籍。楊鎮(zhèn)原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戊辰科進士,次年(1629年)授山西陽城縣知縣,為政簡單,安撫循良,五年(1632年)秋天流賊侵犯縣東,他招募壯勇,斬獲不少。不久更多流賊剽掠,客兵往來,而旱災(zāi)頻仍,他就修葺垣墻、建筑砦堡,整理保甲,結(jié)集器械火炮,給糧草飼料,施醫(yī)藥,更賣家業(yè)以資助軍隊,建樓在城西北,日夜坐臥其中,與賊人始終相對。人民為此立祠祭祀他,邑人張慎言撰碑記。之后楊鎮(zhèn)原擢遷戶科給事中,多次建言無不稱旨。改任河?xùn)|道左參議,死后葬在陽城縣南壇側(cè),不時有人民祭祀,知縣項龍章又加封樹,命每年清明官準(zhǔn)備牲醴致祭,著為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7—1648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濟寧人,字朝徹,別號鳧岫。明崇禎四年進士。授檢討,官至左諭德。李自成破京師后,自殺不成,南走江南。入清,流轉(zhuǎn)于丹陽、常州一帶,郁郁而死。所撰《玉堂薈記》,記明末世局朝政物態(tài)人情,另有《靜遠堂稿》。
維基
楊士聰(1597年8月26日—1648年8月29日),字朝徹,又字非聞,號鳧岫,山東濟寧州(今山東省濟寧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初授翰林院檢討,累官至詹事府左諭德。“甲申之變”時,投靠李自成大順政權(quán),任兵政府少堂(一說為戶政府少堂)。清兵入關(guān)后,獲舉薦起用,仍為諭德。著有《玉堂薈記》、《甲申核真略》等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招遠人,字用賓。崇禎元年進士,官至少詹事。善畫山水。
維基
楊觀光(1597年—1644年),字用賓,一字葵宸,號旭侖,山東招遠縣人,同進士出身。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歷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授中順大夫。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兩次召見,封為禮政府侍郎。李自成戰(zhàn)敗撤離北京時,楊觀光跟隨前往陜西長安,于途中被闖軍將領(lǐng)殺害。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兆升(16世紀(jì)—1645年),字寧侯,號升之,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12年),楊兆升中式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初授浙江蘭溪縣知縣,天啟四年(1624年)丁父艱,服闋,天啟七年(1627年)補桐鄉(xiāng)縣知縣,崇禎元年(1628年)調(diào)知烏程縣,任內(nèi)為政寬厚、開化人民,所到地方都有聲譽。崇禎四年(1631)以治行最,徵拜南京禮科給事中,居南垣五載,與同邑秉政鉅公不協(xié),因病乞假歸鄉(xiāng)。安宗時,起為戶科給事中,升太常少卿兼都給事中,奉命考核南直隸駐守武官,凡經(jīng)兵部督撫的不才者,以及經(jīng)其他衙門濫授官者都削官為民,不法者查明究治。之后調(diào)任戶科,隨即連續(xù)彈劾錢元愨、萬元吉、張捷推薦逆臣,不跟從聽察。時阮大鋮發(fā)起“順逆案”,原北京降順官員被廢錮捕殺,支持此議的禮部右侍郎管紹寧與楊兆升被恨入骨。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京淪陷,楊兆升歸鄉(xiāng),原中書舍人宗灝北逃降清,并隨清軍南下,出任常州府知府,立即推行“薙發(fā)令”,閏六月二十九日,逮捕管紹寧與楊兆升二人全家,將其全部屠殺。楊兆升臨刑時依然不屈服,說:「存此數(shù)莖白發(fā),下見先帝九京,有馀榮焉,與薙發(fā)茍活者所得孰多?」最終被打死。他的妾侍姚氏入官,出家矢志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