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楊開鼎(?—?),字峙塘、一字致堂,號玉坡,江蘇甘泉人。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曾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巡視臺灣監(jiān)察御史,兼理學政。任內(nèi)建臺灣府儒學宮。次年八月因丁憂去職。后官至湖南衡永郴桂道道員。
人物簡介
維基楊愚(1717年—1773年),字大智,號北峰,山西興縣人,同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九楊永芳,字慕如,號夢舫,昆明人。乾隆丁卯舉人,官麻城知縣。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九楊方立,字念中,一字中甫,號白存,瑞金人。乾隆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默堂詩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四楊垕,字子載,號恥夫,南昌人。乾隆癸酉拔貢。有《恥夫詩鈔》。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四楊端,字覲班,號香崖,龍陽人。乾隆癸酉拔貢,官安仁教諭。有《香崖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25—1780
【介紹】:
清浙江海鹽人,字成章,號見如,晚號復春。監(jiān)生。工山水人物花鳥,親友喜愛即任其攜去,不自矜惜。四十歲后轉(zhuǎn)以弈自娛。
人物簡介
維基楊如溥,字少南,號薰野,貴州定番州(今惠水縣)人,同進士出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貴州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聯(lián)捷丁丑科進士,三甲一百四十六名,后官教授。工古文詞,著有《取靜堂文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36—1802
【介紹】:
清湖南黔陽人,字映川,晚號警齋。以孝義稱于時。精醫(yī)。有《警齋余話》、《西湖紀游》、《陶情偶吟》。
人物簡介
維基楊廷樺(?—1787年),號蘅圃,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清朝官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進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由浙江金華府調(diào)補泉州府知府,四十一年(1776年)六月卸事。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楊廷樺奉旨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山東按察使與布政使。期間,因罪遭降級革職,又返臺灣任臺灣府知府,到任后不久逝世。去世后,清朝政府特恢復他生前的布政使官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47—1820
【介紹】:
清江蘇震澤人,字列侯,一字列歐,號慧樓。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曾從王鳴盛學。有文名。家有藏書樓名香月樓,藏書甚富,每日著述讀書其中,輯有《遼史拾遺補》、《元文選》、《昭代叢書續(xù)集》、《元稗類鈔》、《虞初余志》、《燕窩譜》等。著有《夢蘭瑣筆》、《慧樓詩文集》等。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楊廷理,字清和,號半緣,又號更生,柳州人。乾隆丁酉拔貢,歷官福建臺澎兵備道,罷,復起建寧知府。有《知還書屋詩鈔》。
全臺詩楊廷理(1747~1816),字清和,一字半緣,號雙梧,晚號更生。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今柳州市)人〖參考連橫《臺灣通史》〈列傳〉、劉漢忠〈楊廷理的「勞生節(jié)略」及「東游草」〉,《臺灣文獻》第四十七卷第一期,臺北,1966年、何培夫〈楊廷理開蘭治績及其風范〉,《臺灣文獻》三十四卷第三期,1983年、楊永智《明清臺南刻書研究》,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健G迩∷氖辏?777)拔貢生,次年朝考一等一名。初任福建侯官知縣。分別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慶十二年(1807)、嘉慶十四年(1809),三度來臺,前后十六年,即使日后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終不離臺灣,可說是清代治臺官員中,最熟悉臺灣事務者。先后曾擔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臺灣府知府、護理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噶瑪蘭通判等多種職務。第一次來臺時,適值林爽文、莊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義勇,守城有功而累升道臺,后因侯官任內(nèi)虧空褫職,謫戌伊犁八年。第二次、三次來臺,除擊潰海盜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粵、泉分類械斗外,其力主開發(fā)噶瑪蘭,關(guān)系臺灣開發(fā)頗鉅。其經(jīng)歷之廣可謂歷來游宦之罕見者,此所以許喬林許之曰:「祈連萬里,臺澎三至,游岑嘉州未到之境,創(chuàng)藍鹿洲未建之勛哉!」(許喬林《知還屋詩鈔》序) 廷理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升任臺灣知府,隨即主持歲試,并委由海東書院掌教曾中立編輯優(yōu)等文章,親自校訂,以為課藝,計有《臺陽試牘》初集、二集、三集,并重刻《柳河東先生集》,著作有《東瀛紀事》一卷、《議開臺灣后噶瑪蘭節(jié)略》一卷及《敘刊年譜》。生前自刊詩集九種,包括《西來草》、《東歸草》、《南還草》、《北上草》、《再來草》、《雙梧軒詩草》、《東游草》,另有未刊本《候蟲吟》,于林爽文之役中佚去。道光十六年(1836),楊廷理第五子楊立亮請許喬林據(jù)各集重加匯輯刊刻,稍刪其涉應酬者訂為《知還書屋詩鈔》十卷,內(nèi)含《西來草》三卷、《西來剩草》一卷、《東歸草》一卷、《南還草》一卷、《北上草》一卷、《東游草》一卷、《拾遺草》一卷及附錄楊廷理自撰年譜《勞生節(jié)略》一卷,其中《拾遺草》三十首是他從書篋中拾得《候蟲吟》的片稿。臺灣省文獻會所印《知還書屋詩鈔》除包含上述《詩鈔》十卷、《勞生節(jié)略》一卷外,尚有附錄《再來草》一卷、《東瀛紀事》一卷、《議開臺灣后山噶瑪蘭節(jié)略》一卷、補遺詩(包括《噶瑪蘭廳志》、藝文總集《嶠西詩鈔》、《三管英靈集》、《柳州文藝集》中偶關(guān)楊廷理之詩作,凡未見于《知還書屋詩鈔》者一并錄入)、補遺文?! 〗翊颂幩冒姹炯匆晕墨I會出版《知還書屋詩鈔》為主。詩鈔中或有增字、缺字者,于注中標示出;又詩鈔中點校者對該詩作之按語,亦一并附上。詩鈔每卷皆清楚地載明時間,且詩注甚詳,或引前人之詩、佛典、道書等,或記個人生活瑣事,種種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皆在其詩注中毫無隱瞞;而卷名以「西來」、「東歸」、「南還」、「北上」、「東游」為題,更表明了他的官轍無定,四方奔馳的浮宦生涯。廷理在臺之詩作主要見于《東游草》中,時間為嘉慶十一年至十八年(1806~1813),其前自序云:「予以詩紀事,據(jù)事直書」,又云取司空圖《詩品》之語,作品以「實」、「率」為期,因此《東游草》可說是記錄楊廷理開發(fā)噶瑪蘭心路歷程的重要作品。(余美玲撰)
人物簡介
維基楊傅,字肖說,號夢巖,貴州遵義人,同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維基楊壽楠,字蘧植,號培山,江西清江縣人。清朝官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二名進士。曾于1784-1788年任松江府知府。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陜西延榆綏道道員。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楊掄,字方叔,號蓮趺,金匱人。乾隆四十三年進士。官至浙江天臺縣知縣,有《春草軒》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