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1分類詞匯 38
《漢語大詞典》:覆策
試策后,審核對策的內(nèi)容。 唐 白居易 《論制科人狀》:“ 裴垍 以覆策,又不退直言者,故免內(nèi)職,除戶部侍郎?!?唐 白居易 《謝賜設(shè)及匹帛狀》:“以臣等在院覆策畢,特加慰問,并賜設(shè)及匹帛者。”
《漢語大詞典》:傅別
古代的券據(jù)。剖為二,雙方執(zhí)一以核對。周禮·天官·小宰:“四曰聽稱責(zé)以傅別。” 鄭玄 注:“傅別,謂券書也……傅,傅著約束于文書;別,別為兩,兩家各得一也。” 孫詒讓 正義:“傅別則為手書大字,中字而別其札,使各執(zhí)其半字……傅別札字半別?!?span id="dbjair2" class="book">《周禮·秋官·士師》:“凡以財獄訟者,正之以傅別、約劑。” 鄭玄 注:“傅別,中別手書也?!?王國維 《觀堂集林·秦陽陵虎符跋》:“ 漢 符傳世者,其文刻於脊上,合之而后可讀,如《周官》傅別之制?!?/div>
《漢語大詞典》:較勘(較勘)
考校核對,以審定原文的正誤真?zhèn)巍?span id="t85mkkt" class="book">《元典章·戶部·行用圓斛》:“付令工部造到圓斛一十隻,較勘相同?!?清 戴名世 《閩闈墨卷序》:“鎖院之內(nèi),手披目覽,往復(fù)較勘,惟恐失一士而衡量之有差也?!?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其關(guān)於立法原理之作,對於 英國 所行數(shù)種法律,以彼所立功利之標(biāo)準(zhǔn),嚴(yán)為較勘,有不適合,指摘無遺,使知前人立法之不周,而個人自覺之足尚。”
《漢語大詞典》:參核(參核,參覈)
參校核對。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通番之始:“今參核明史及中外紀(jì)載之書,著其可考者於左?!?吳稚暉 《書〈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后》:“所謂一切名詞,與其穿鑿譯義,徒為晦拙,不若譯音,而參核西文,尚有對照之功用?!?br />參覈:考察審核。 宋 曾鞏 《序越州鑒湖圖》:“至於參覈之而圖成,熟究之而書具,然后利害之實明?!?清 張豈之 《〈適可齋記言〉序》:“竊嘗盱衡時局,參覈至計。”
《漢語大詞典》:比句
指核對檢查(簿籍)。新唐書·裴延齡傳:“ 延齡 不得逞,復(fù)奏 充 妄用京兆錢穀,愿下有司比句?!?/div>
《國語辭典》:對帳(對帳)  拼音:duì zhàng
核對帳目。如:「今天上級派人來對帳?!挂沧鳌笇~」。
分類:核對帳目
《漢語大詞典》:核查
核對審查。例如:核查賬目。
《國語辭典》:對證(對證)  拼音:duì zhèng
1.為證明事實而互相比對言詞。《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操恐打死,無可對證,令獄卒揪去靜處,權(quán)且將息?!埂都t樓夢》第八一回:「這老貨已經(jīng)問了罪,決不好叫他來對證?!?br />2.證據(jù)。《紅樓夢》第六九回:「如此沒有對證,只好由他去混說?!?/div>
《國語辭典》:復(fù)核(複核)  拼音:fù hé
復(fù)查審核。如:「請會計部把旅行所花費的金額,再復(fù)核一下?!?/div>
《國語辭典》:磨對(磨對)  拼音:mó dui
1.磋商。多用于商議價值。
2.對照比較。清。阮大鋮《燕子箋》第一六出:「磨對明白,方才寫名姓傳臚。」
《漢語大詞典》:較對(較對)
競爭對抗。較,通“ 角 ”。《說唐》第七回:“﹝ 童環(huán) ﹞遂大叫道:‘我來與你較對!’竟向石階上來。 史大奈 見有人來交手,就立一個門戶等候。”
校對,核對。 清 顧炎武 《與王山史手札》:“《昌平記》希付原稿較對?!?/div>
《國語辭典》:印鑒(印鑑)  拼音:yìn jiàn
為防假冒,登存于有關(guān)機關(guān),以備核對鑒證的圖章印樣。
《漢語大詞典》:徵核
證驗核對。 晉 袁宏 后漢紀(jì)·質(zhì)帝紀(jì):“若以 穆 輕愚,不信其言,可呼所親識古今者,請徵核其實。”
《漢語大詞典》:征核(徵核)
證驗核對。 晉 袁宏 后漢紀(jì)·質(zhì)帝紀(jì):“若以 穆 輕愚,不信其言,可呼所親識古今者,請徵核其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