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蘭溪人,字伯高,號橋齋。杜陵子。為呂祖謙門人,陸游、陳亮等皆稱其文。孝宗淳熙、寧宗開禧間,兩以制科薦。有《橋齋集》。
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杜旟,字伯高,號橋齋,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陵長子。嘗登呂祖謙門,陸游、陳亮等咸稱其文。淳熙、開禧間兩以制科薦。有《橋齋集》,不傳。兄弟五人,時稱金華五高。見《宋元學案》卷一、七三,《宋詩紀事》卷五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妙倫(一二○一~一二六一),號斷橋,俗姓徐,臺州黃巖(今屬浙江)松山人,又號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廣慈院宗嗣論禪師出家,即剃發(fā)投禮。不滿一年行腳,首見谷源道于瑞巖,次年謁靈隱。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臺州瑞峰祇園禪寺。十年(一二五○),遷瑞巖凈土禪寺。后遷天臺國清教忠禪寺。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遷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禪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寶等編《斷橋妙倫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行狀》?!♂屆顐愒姡暂嬜浴墩Z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依原卷次編為二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妙倫。天臺黃巖徐氏子。母劉。夢月而娠。年十八依永嘉廣慈院落發(fā)。見谷源道于瑞巖。聞麻三斤語發(fā)疑。遍叩諸方。機語未契。自謂。吾口訥耳聵。何能究此。不若務實修行。日以誦經為業(yè)。因閱楞伽于云居見山堂。至蚊蟲螻蟻。無有言說。而能辦事。頓然有省。曰。趙州柏樹子話??缮分苯?。然不以語人。徑走雪竇。見無準范禪師。無準詰之。連下語三十轉。不契。哀懇曰??蔁o方便乎無。范以真凈頌答之。竦然良久。聞板聲。通身汗下。于是始脫焉。無礙矣。準移育王雙徑。皆以師從俾分座。尋出世祇園。遷瑞巖國清。至凈慈說法。簡直具格。外機上識者得之。而劣器不能湊泊。有時上堂。舉達觀穎禪師示眾云。七佛是性隸。萬法是心奴。且道。主人翁在何處。自喝云。七佛以下出頭。又自諾云。各自祇候。云喚七佛為性??。指萬法是心奴。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諾。又是奴隸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在大眾要見么。拂子一拂云。曉來一陣春風動。開遍園林一樣花。舉揚超醒大略如此。將終。與眾入室。罷。索筆作詩。辭諸山及魏國公。公饋藥不受。又使人問曰。師生天臺因甚死凈慈。答曰。日出東方夜落西。遂嗒焉而逝或云。初參無范。范問從何處來。答曰。天臺。范曰。還見石橋么。答曰。我一腳踏斷也。自是叢林。稱師為斷橋倫公云。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斷橋和尚。名妙倫。姓徐氏。臺之黃巖人也。弱冠欲入瑞巖。鄰寺出家。其父兄不許。強倫治生產。倫不樂業(yè)。乃遁永嘉。圓頂于廣慈寺。受戒歸省。得問道于瑞巖谷源禪師。源以麻三斤話示倫。倫大疑之。如面千尺鐵墻。因鄰僧讀楞伽經曰。蚊蟲螻蟻無有言說。而能辨事。倫有省。會無準范公中興雪竇。雪竇風峻。禪者不易上謁。倫下包。直趨方丈。左右莫能止。范公怒曰。甚處來底。對曰。瑞巖。曰。到此何為唐突若是耶。倫從容進曰。實為己躬事切。來呈似耳。曰。有甚驢事馬事。試舉看。倫乃陳其所得。范曰。狗子因何有業(yè)識。倫進語。范不顧。如是滾滾不住。連進三十語。范俱不顧。擬再進語。無可湊泊者。乃跪泣請曰。師寧無方便乎。范公憐之。以古頌示曰。言有業(yè)識在。誰云意不深。??萁K見底。人死不知心。倫悚慄沉吟。忽聞板響。通身汗下。連拜范公足下。范笑曰。我不汝欺也。倫弗吐一詞而出。范公移居育王徑山。倫皆從而相之。是時出公門者。雪巖欽別山智等。各化一方。稱有道焉。倫亦領祗園小剎。據(jù)室燒香。甚有大體。一時名衲。趨其座下。院窄無所容。移居瑞巖。又移國清。倫為人徑直無諱。好釆群言。評量古今。議論既出。如束濕薪。然皆援經據(jù)史。如披曉鏡。人以為博物宗匠。若智若愚。爭識一面而后已。晚居凈慈。嘗謂眾曰。荊山有玉。獲得者不在荊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無位真人。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門。橫按拄杖曰。會么幽州江口石人蹲。又曰。德山低頭。夾山點頭。俱脂豎起手指頭。玄沙筑破腳指頭。拈拄杖云。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何以見得。卓一卓曰。一葉落天下秋。又曰。達觀。穎云。七佛是性隸。萬法是心奴。且道主人翁在甚么。處自喝云。七佛以下出頭。又自喏云。各自祇候喚七佛作性。??指萬法為心奴。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其自喝自。喏又是奴??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在要會么。揮拂云。曉來一陳春風起。開遍園林百樹花。倫晚年罷上堂。一日忽掛牌入室。已而謂眾曰。斯乃老僧末后一場搬弄也。復問訚上人曰。臨濟三遭黃檗痛棒是否。對曰是。曰。因甚大愚肋下筑三拳。對曰。得人一牛還人一馬。倫怡然撫幾曰。后當有人據(jù)此。為你證明在(訚號悅堂。后嗣介石朋)。遂以后事分付門人方山寶竹屋。簡又裁書。別諸方知己。魏國公閱倫書。大驚。即遣使問曰。師生天臺。為甚死在杭州。倫微笑。以手指左右曰。日出東方。夜落西。其使擬拜。倫已化去。 贊曰。斷橋和尚以英偉之姿。入雪竇范公之門。始知肘。后靈符不從人得。及出世而簸揚淘汰??芍^精于得人矣。以故方山寶輩數(shù)傳而世其家。諸方稱之曰。斷橋一脈有以也。不然。則如世暴流。朝盈夕涸。而斷橋一派嘉聲何從而挹之。
譯妙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三
譯妙倫,字斷橋,姓徐氏,黃巖人也。母夢月而孕,十八落發(fā)于永嘉廣慈院。見谷源道于瑞巖,聞麻三稱話,疑之。遍叩諸方,機終未湊,自謂口訥耳瞆,不若根本修行,日以誦經為業(yè)。忽閱《楞伽》于云居,見山堂至??蟲螻蟻無有言說而能辦事,頓然有省曰:“趙州柏樹子?可是直截,然不以語人?!边€謁無準于雪竇,準以狗子因何有業(yè)識,令下一語,凡三十轉不契。倫曰:“可無方便乎?”準以真凈所頌荅之,即竦然良久,忽聞板聲,通身汗下,于是始脫然矣。準移育王雙徑,俱以倫從。俾分座出主祗園,遷瑞巖國清。至凈慈,上堂:“荊山有玉,獲得者不在荊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無位真人,證得者不在面門?!彬嚹橹粽劝丛疲骸皶??幽州江口石人蹲?!庇謬L舉“慈明室中安一盆水,盆上橫一柄劍,劍上安一兩草鞋,凡見僧來便指,擬議便打”。自頌云:“百花叢里躍鞭過,俊逸風流有許多。未第儒生休眼覷,滿懷無奈舊愁何?!庇衷疲骸暗律降皖^,夾山點頭,俱胝豎起手指頭,元沙筑破腳指頭?!碧崞鹬仍疲骸耙蝗~落,天下秋?!睂⒔K,與大眾入室,索筆作書,辭諸山及魏國公,公饋藥不受。又使人問曰:“師生天臺,因甚死凈慈?”荅云:“日出東方夜落西。”遂晏然而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庚(一二四七~一三一五),字南金,東莞(今屬廣東)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領鄉(xiāng)薦。六年、九年二科連冠乙榜。入經略劉應龍幕。宋亡,隱居東湖家塾,邑人尊稱月橋先生。元延祐二年卒,年六十九。事見《宋東莞遺民錄》卷下補遺郭應木《宋鄉(xiāng)進士月橋陳公墓志銘》。今錄詩四首。
全粵詩·卷四八
陳庚(一二四七 — 一三一五),字南金,號月橋。東莞人。陳應辰之裔孫。少時從師李春叟。宋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以《書經》舉鄉(xiāng)貢。六年、九年二科,連冠乙榜。南省罷歸,絕意仕途,肆力詩律古文,所作明暢沉蔚,有歐曾風。經略劉應龍奇其才,辟置幕府。未幾,以世亂歸隱邑中東湖家塾,究心道德性命之學,學者多師之,與南海區(qū)仕衡并稱一時。宋亡,與趙必王象往還,結為兒女姻親。年六十九卒。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八、明張二果崇禎十二年《東莞縣志》卷五有傳,元攝東莞令郭應木為作墓志銘。今存詩四首。

人物簡介

元詩選
允端,字正淑,姓鄭氏,吳中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孫女也。其大父通判吳郡,徙居焉。饒于貲,有半州之目,世稱花橋鄭家。允端姿稟秀慧,尤善詩歌。歸于同郡施伯仁,儒雅士也,相敬待如賓客。至正丙申,張士誠入平江,家為兵所破,郁郁致病而卒,年僅三十,窆于城東之南岡。宗族之士相謂曰:鄭氏有容、有言、有學、有識,行孚中閨,可象可則。貞以厲己,懿以成德。有合謚典,宜謚曰貞懿。所著有《肅雍集》,其自題曰:嘗怪近世婦人女子作詩,無感發(fā)懲創(chuàng)之義,率皆嘲詠風月,纖艷委靡,流連光景而已。余故刬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為歌詩,緘諸篋笥,以俟宗工斤正。今抱病彌年,垂亡有日,懼湮沒而無聞,用寫別楮,藏于家塾,以示子孫。伯仁哀之,為詮次成帙,一時名輩如錢塘錢惟善、青城杜寅為之前后序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6—1541 【介紹】: 明山東壽光人,字汝中,號西橋。劉珝子。少聰敏,八歲時憲宗召見,命為中書舍人。歷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經博士,仍供事內閣誥敕房。與劉棨并熟知故實,時稱二劉。
明詩紀事·丙簽·卷十一
鈗字汝忠,壽光人,大學士珝子。八歲憲宗召見,除中書舍人。累官太常卿,兼五經博士。有《西橋集》。 (《國史唯疑》:劉文和珝子鈗,甫八歲召入,拜起如禮,善屬對,授中書舍人。慮牙牌觸損,以銀易之,仍不時召見。鈗后博學多識,官太常卿,駕朝陵有御制詩用「康」字,諸臣屬和一律,鈗獨引遺冢存康事,云「成祖詔斥陵旁冢,惟留寶、褚、康三姓」,信奇聞也。 田按:汝忠早慧,年八歲,泰陵召見,除中書舍人。宮殿門高,同官楊一清常提之出入。能詩,與邊華泉、何大復相倡和,惜集不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6—1545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寓居上元。字華玉,號東橋居士。弘治九年進士。授廣平知縣。正德間為開封知府,忤太監(jiān)廖堂,逮下錦衣獄,謫知全州。后累遷至南京刑部尚書,罷歸。少負才名,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后又添朱應登并稱四大家。詩以風調勝。晚歲家居,治息園,筑幸舍,延接勝流,江左名士推為領袖。有《息園》、《浮湘》、《山中集》、《憑幾集》及《息園存稿詩》、《息園存稿文》、《國寶新編》、《近言》等。
黃鶴樓志·人物篇
顧璘(1476~1545) 明代官員、詩人、藏書家。字華玉,號東橋。江蘇蘇州府吳縣人,寓居上元(南京)。弘治九年(1496)進士,曾任吏部郎中、開封知府、都御史巡撫湖廣,官至南京刑部尚書,遭謗罷官歸。與陳沂、王韋、朱應登并稱“金陵四大家”,“弘治十才子”之一。詩以風調勝,江左名士推為領袖。有七律《秋日同總鎮(zhèn)二公飲黃鶴樓》三首及《黃鶴樓野望》。黃鶴樓詩碑廊錄存其《題黃鶴樓》。其評崔顥《黃鶴樓》詩曰“一氣渾成,太白所以見屈”,為學者熟知。
明詩紀事·丁簽·卷五
璘字華玉,先世吳人,徙上元。弘治丙辰進士,授廣平知縣。入為南吏部主事,進郎中,出知開封府,降全州知州。歷臺州知府,斷江左參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乞終養(yǎng),忤旨落職。尋起巡撫湖廣,遷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晉尚書,督顯陵,工竣還朝,改南刑部尚書。有《浮湘》、《山中》、《憑幾》、《歸田》、《息園》、《緩慟》諸集。 (《四庫總目》:璘集遠挹晉安之波,近驂信陽之乘,在正、嘉間不失為第二流之首也。《甫田集》:東橋居士詩矩矱唐人,而刂芟陳爛,時出奇峭。 《藝苑卮言》:顧華玉詩如春原盡花,??蘼不少。 《四友齋叢說》:顧尚書東橋好客,其坐上常滿,又喜談詩。余嘗在坐,聞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詩必須學杜,詩至杜子美如至圓不能加規(guī),至方不能加矩矣。此空同之過言也。夫規(guī)矩方圓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規(guī)矩中耳。若說必要學社,則是學某匠,何得就以子美為規(guī)矩耶!何大復所謂舍筏登岸,亦是欺人?!?《金陵瑣事》:顧東橋公鎮(zhèn)楚,三司請游黃鶴樓,先磨一石,飲后乞公留詩。東橋在輿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筆書石上云:「黃鶴仙人身姓隨,空傳崔顥舊題詩。云荒赤壁周瑜壘,江繞青山夏禹祠。浮世古今堪灑淚,高樓今古幾銜卮。天寒月白孤鴻遠,徙倚闌干送目遲。」三司皆服其工。 《國雅》:顧司寇體裁變創(chuàng),工于發(fā)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如「經旬謝賓客,春草當門生」,「鹿飲紅泉細,猿啼翠壁重」,「緣樹邀行騎,青山擁寺門」,足使文通變色,彥升失步。 《明詩選》:陳臥子曰:「華玉才調警麗,但風格未高?!?《列朝詩集》:華玉少負才名,舉進士,即自免歸,與陳侍講沂、王太仆韋肆力為詩文,時稱金陵三俊。官留曹六年,學益行聞,所與游若李獻吉、何大復、徐昌谷相與頡頏上下,聲名藉甚。詩才情爛然,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延接勝流,如恐不及。詔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棄者王廷陳、王格、額木分任之。書成不稱旨,士論以此益附之。晚歲家居,文譽藉盛,又居都會之地,希風問業(yè)者戶屨恒滿。構息園,治幸舍數(shù)十間,以待四方之客??椭寥鐨w,命觴染翰,留連浹歲無倦色。即寸長曲技,必興周旋款曲,意盡而后去。喜設客,每張必用教坊樂工以箏琶佐觴,最喜小樂工楊彬。常詫客曰:「蔣南冷詩昕謂『消得楊郎一曲歌』者也?!拐鄻窌r,每發(fā)一談,則樂聲中闋,談竟樂復作。議論英發(fā),音吐如鐘每一發(fā)端,聽者傾坐,咸以為一代之偉人。處承平全盤之世,享園林鐘鼓之樂。江左風流,迄今猶稱為領袖也。)
維基
顧璘(1476年—1545年—Gu顧璘),字華玉,號東橋,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應天府上元縣(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匠籍。弘治丙辰進士,嘉靖朝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生于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祖籍蘇州吳縣,高祖顧通在洪武年間由蘇州遷上元。少有才名,與同里陳沂、王韋并稱“金陵三俊”,又與寶應的朱應登稱為四大家,亦是十才子之一。弘治八年(1495年),顧璘以附學生易經中式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士。弘治十二年(1499年)授直隸廣平縣知縣,十五年徵入為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進稽勛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知開封府,與鎮(zhèn)守太監(jiān)廖堂、王宏忤不和,正德八年(1513年)被逮下錦衣獄,謫全州知州。秩滿,十一年(1516年)遷浙江臺州府知府,升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嘉靖改元,奉表入賀,半道升山西按察使,以親老辭,不允,尋以病免。嘉靖七年(1528年)起為江西按察使,未上任,升浙江右布政使,轉左布政,九年召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上疏乞終養(yǎng),忤旨,以布政使致仕。十六年(1537年)再起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兼贊理軍務,十八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遷吏部右侍郎,又改工部左侍郎,督修明顯陵,進工部尚書,工程竣工,改南京刑部尚書。晚年致仕歸里,筑息園,大治亭舍,好賓客,座無虛席。世稱東橋先生。錢謙益稱之:“處承平全盛之世,享園林鐘鼓之樂,江左風流,迄今猶稱為領袖也?!弊溆诩尉付哪辏?545年),年七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jiān)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余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后撫云南,鎮(zhèn)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全粵詩·卷一七五
黃衷(一四七六—一五五五),字子和,號鐵橋,別號矩洲。南海人。黃璉之子。明孝宗弘治九年(一四九六)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武宗正德年初,晉戶部員外郎。父喪服闋,補南京兵部員外郎,擢禮部郎中,遷吏部。在留都久,與朱應登、顧璘、陳沂輩以詩文擅名。歷官湖州知府、福建都轉運使、廣西參政。十六年,升云南右布政使,以征剿功轉左巡察。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擢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以營建仁壽宮及顯陵有功,晉工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為人構陷,奪職。后奉旨復職,致仕。卒年八十。有《矩洲文集》十卷、《矩洲詩集》十卷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六、清潘尚楫修道光十五年刊《南??h志》卷三五有傳。黃衷詩,以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矩洲詩集》為底本。
明詩紀事·丁簽·卷七
衷字子和,南海人。弘治丙辰進士,授南戶部主事。改北,歷員外,改南兵部,進郎中,出知湖州府,歷福建轉運使、廣西參政、云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改湖廣,擢工部侍郎,改兵部。有《矩洲集》二十卷。 (《靜志居詩話》:矩洲詩若「野練晴飛孤嶼白,木綿春試小枝紅」,「白酒河橋花底社,黃螺沙市蜑家兒」,「處處短墻圍薜荔,家家生計種扶留」,「鳥際忽開街岳寺,襪端恰下灌江船」,「桐木歸來津口渡,楊花飛過驛南樓」,狀南中風景,歷歷在目。)
維基
黃衷(1474年—1553年),字子和,廣東廣州府南??h人,軍籍。廣東鄉(xiāng)試第十三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九十名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歷官補南京兵部員外郎,升禮部郎中,改調吏部。后任湖州知府,不久,升遷福建都轉運使。福建巡撫胡世寧薦以總管糧政之重任,遂授廣西參政,以督糧為務。嘉靖二年(1523年)擢右副御史,巡撫云南。嘉靖五年(1526年),剿定湖北盜有功,當時仁壽宮和顯陵進行營建,調升工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負責督運木材。官至兵部侍郎。后以足傷辭官歸里。嘉靖年間,擔任廣州矩州書院山長。終身以教育為職。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字邦正。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錦衣千戶劉淳枉法殺人,士奇屢疏請逮治,竟正其罪。嘉靖三年,與群臣諫尊世宗本生父事,受杖幾死。官至山東右布政使。
全粵詩·卷二一六
劉士奇,字邦正。順德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會哭諫大禮,廷杖幾死。已,遷郎中。歷官至山東右布政,治獄平寇,所至著績。以病乞歸,杜門八年卒。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七有傳。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邦正,廣州順德人。一云龍門人,正德丁丑進士,刑部郎中,出知梧州府,歷山東右布政使。
維基
劉士奇(1477年—?),字邦正,號石橋,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廣東鄉(xiāng)試第十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會試二百六十名,廷試三甲一百十四名進士,大理寺觀政,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參與左順門哭諫,受杖幾死。升員外、郎中。嘉靖七年(1528年)任廣西梧州府知府。破格升任廣西左參政,遷江西按察使,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一月累官山東右布政使,乞病致仕歸,杜門八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六橋。正德六年進士。官尚寶卿。工真、草法,世宗愛其書,御制詩文,必命書之。性直敢言,夏言與曾銑受禍,無敢白其冤者,江山首上疏申救。陶仲文、段朝用從方術得幸,江山力辨其奸。又馮恩系獄中,子行可刺血寫疏,自縛闕下,江山力贊通政為引奏,得末減。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林,字宗橋,江西進賢縣三十三都人。正德甲戌進士。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lián)捷甲戌科進士。授河南新鄉(xiāng)縣知縣,改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歷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7—1541 【介紹】: 明廣西全州人,字汝潔,號雙橋。正德六年進士。授兵部車駕司主事,歷郎中。嘉靖中出為嚴州知府,居官廉儉。歷江西、浙江布政使,遷順天府尹,上疏請均府境徭役。官至工部右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7—1566 【介紹】: 明浙江仁和人,字仁寶,號藻泉。學者稱草橋先生。好藏書,博綜藝文,肆意探討。有《七修類稿》、《萃忠錄》、《青史袞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順天府通州人,字維慎。嘉靖二年進士。由知縣擢御史,巡按遼東。遼東兵變,執(zhí)巡撫呂經,行中請勿發(fā)兵鎮(zhèn)壓,令變兵自相緝捕贖罪,從之。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維基
楊行中(1489年—1572年),字惟慎,號潞橋,順天府通州人,民籍。治《書經》,正德十一年(1516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八名舉人,年三十五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七名進士。初授浙江山陰縣知縣,嘉靖九年任滿,赴北京吏部謁選,十年三月選授試御史,數(shù)月后實授陜西道御史,十一年奉命監(jiān)決重囚,又巡按遼東,十四年三月巡撫呂經激起遼陽兵變,兵部議論發(fā)兵圍剿,楊行中請示貼榜于城中,令作亂者自相捉補以贖罪。十八年明世宗巡幸承天府,行中因進諫惹怒世宗,被令廷杖,以風變得以幸免。十八年六月升任太仆寺少卿,二十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二十二年二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二十三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二十四年繼母去世丁憂,二十七年二月起復原職,協(xié)管院事,升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三月升工部左侍郎。三十年二月父喪丁憂。嘉靖三十二年五月起復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事,三十三年三月升南京工部尚書,三十四年六月改任南京吏部尚書,三十五年三月被大學士李本彈劾,被令致仕。
楊大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1—1568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章之,號東橋。楊榮孫。嘉靖二年進士。授瀏陽知縣,持廉秉公,摧抑奸豪,有治績。歷湖廣按察副使、布政司參政,累官至刑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