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39,分30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橋邊
石橋
小橋
溪橋
河橋
板橋
橋上
斷橋
橋西
橋頭
長橋
橋畔
畫橋
六橋
過橋
《駢字類編》:橋邊(橋邊)
唐 李益 中橋北送穆質兄弟應制戲贈蕭二策 洛水橋邊雁影疏,陸機兄弟駐行車。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 水底遠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唐 王建 雜曲歌辭 江南三臺四首 其一 揚州橋邊少婦,長安城里商人。
唐 曹唐 送康祭酒赴輪臺 灞水橋邊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輪臺。
《國語辭典》:石橋(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橋。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楢溪之紆縈。」
《漢語大詞典》:小橋(小橋)
(1). 三國 吳 周瑜 之妻。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 橋 公二女,皆國色也。 策 自納 大橋 , 瑜 納 小橋 ?!?br />(2).小型橋梁。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五:“小橋飛斷岸,高花出迥樓?!?元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div>
《駢字類編》:溪橋(溪橋)
唐 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其一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唐 鄭谷 郊野戲題 竹巷溪橋天氣涼,荷開稻熟村酒香。
宋 陸游 擁爐不出輒終日自嘲 兒言山圃當收栗,僧約溪橋共探梅。
元 倪瓚 送僧游天臺次張外史韻 說與住山光老子,送賓也合過溪橋。
《漢語大詞典》:河橋(河橋)
(1).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大荔縣 東 大慶關 與 山西省 永濟縣 西 蒲州鎮(zhèn) 之間 黃河 上。 戰(zhàn)國 秦昭襄王 建。 黃河 上建橋始于此。 唐 通稱 蒲津橋 。史記·秦本紀:“﹝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橋 。” 張守節(jié) 正義:“此橋在 同州 臨晉縣 東,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橋 也?!?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 昭襄王 始作 河橋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
(2).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貴德縣 南 黃河 上。后漢書·西羌傳·滇良:“﹝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筑城塢,作大航,造 河橋 ,欲度兵擊 迷唐 。”后 吐谷渾 、 吐蕃 皆建橋于此。
(3).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縣 西南、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晉 泰始 中 杜預 以 孟津 渡險,始建浮橋于 富平津 ,世稱 河橋 。 唐 通稱 河陽橋 。晉書·杜預傳:“ 預 又以 孟津 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 河橋 于 富平津 ?!?span id="pywnnlb" class="book">《周書·晉蕩公護傳》:“從 太祖 、擒 竇泰 、復 弘農 ,破 沙苑 、戰(zhàn) 河橋 ,并有功?!?br />(4).橋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蘇武別贊》:“河橋兩岸,臨路悽然?!?唐 杜牧 《代人寄遠》詩之一:“河橋酒斾風軟,候舘梅花雪嬌?!?span id="6rhfebz" class="book">《豆棚閑話·虎丘山賈清客聯(lián)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div>
《國語辭典》:板橋(板橋)  拼音:bǎn qiáo
1.用木板架設的橋?!端疂G傳》第五回:「又趕了三二十里田地,過了一條板橋,遠遠地望見一簇紅霞?!埂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肝┯兄虚g一線河身,土人架了一個板橋,不過數(shù)丈長的光景?!?br />2.地名。隸屬新北市板橋區(qū),位于臺北市西南、淡水河東岸,縱貫鐵路經(jīng)此,為市政府所在地。境內有林家花園,為著名的園林古跡。
3.清人鄭燮的號。參見「鄭燮」條。
分類:木板架設
《駢字類編》:橋上(橋上)
唐 岑參 升仙橋 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
唐 盧綸 和考功王員外杪秋憶終南舊居 野果垂橋上,高泉落水中。
唐 白居易 引泉 竟夕舟中坐,有時橋上眠。
唐 王建 早發(fā)汾南 橋上車馬發(fā),橋南煙樹開。
分類:橋上
《國語辭典》:斷橋(斷橋)  拼音:duàn qiáo
1.損毀的橋梁。唐。杜甫 過故斛斯校書莊詩二首之二:「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br />2.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邊的一座橋。本名「寶祐橋」。因孤山的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代以來皆稱為「斷橋」。為西湖勝景之一。也稱為「段家橋」。
3.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白素貞自金山寺戰(zhàn)敗,行至斷橋,腹疼難禁。許仙踵至,小青恨許負心,拔劍欲殺之;白伉儷情深,力為解說,親責許之薄倖;許賠罪明心,三人言歸于好,偕赴杭州的故事。
《駢字類編》:橋西(橋西)
唐 岑參 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國語辭典》:橋頭(橋頭)  拼音:qiáo tóu
橋梁的兩端和岸邊接連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長橋(長橋)
橋名。在 江蘇省 宜興市 ,建于 東漢 時,相傳為 晉 周處 斬蛟處,又名 蛟橋 。橋跨 荊溪 ,又名 荊溪橋 。晉書·周處傳:“ 南山 白額猛獸, 長橋 下蛟,并子為三矣?!?span id="y8kihfa" class="book">《初學記》卷七引 晉 祖臺之 《志怪》:“ 義興郡 溪渚 長橋 下,有蒼蛟吞噉人, 周處 執(zhí)劍橋側,伺久之,遇出。于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shù)瘡,流血滿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唐 李賀 《聽穎師彈琴歌》:“誰看挾劍赴 長橋 ,誰看浸髮題春竹。” 唐 李賀 《送秦光祿北征》詩:“ 周處 長橋 役, 侯調 短弄哀?!?/div>
《駢字類編》:橋畔(橋畔)
唐 薛能 雜曲歌辭 其十二 楊柳枝 眾木猶寒獨早青,御溝橋畔曲江亭。
唐 羅鄴 洛水 橋畔月來清見底,柳邊風緊綠生波。
《漢語大詞典》:畫橋(畫橋)
雕飾華麗的橋梁。 南朝 陳 陰鏗 《渡岸橋》詩:“畫橋長且曲,傍險復憑流?!?宋 賀鑄 《減字浣溪沙》詞之八:“杏花零落晝陰陰,畫橋流水半篙深。”《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環(huán)曲岸,陰覆畫橋低?!?/div>
《漢語大詞典》:六橋(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 映波 、 鎖瀾 、 望山 、 壓堤 、 東浦 、 跨虹 。 宋 蘇軾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 環(huán)璧 、 流金 、 臥龍 、 隱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楊孟瑛 所建。參閱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孤山三堤勝跡》。 宋 蘇軾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六橋橫絶天漢上, 北山 始與 南屏 通。”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康有為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詩:“凄涼白馬市中簫,夢入 西湖 數(shù)六橋?!?/div>
《國語辭典》:過橋(過橋)  拼音:guò qiáo
穿越橋面,從此到彼端。如:「前頭是座獨木橋,你過橋時要小心,免得跌入溪流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