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世次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其省試詩《早春送郎官出宰》1首?!?a target='_blank'>文苑英華》卷一八九以此詩為張隨作。
《國語辭典》: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  拼音:yī mù sān wò fǎ,yī fàn sān tǔ bǔ
比喻求賢懇切。參見「握發(fā)吐哺」條。
分類:求賢懇切
《國語辭典》:握發(fā)吐餐(握發(fā)吐餐)  拼音:wò fǎ tǔ cān
比喻求賢心切。參見「握發(fā)吐哺」條。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鐃歌。思悲公篇》:「萬國康,猶弗已。握發(fā)吐餐下群士。」
分類:求賢心切
《漢語大詞典》:高宗刻象
書·說命上:“ 高宗 夢得 説 ,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 傅巖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孔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於民間?!焙笥脼榍筚t之典。《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昔 高宗 刻象,營求賢哲; 周文 啟龜,以卜良佐?!?/div>
分類:求賢
《國語辭典》:求賢如渴(求賢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訪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一般。形容尋才的心情非常迫切?!逗鬂h書。卷六一。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也作「求賢若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下士(求賢下士)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招求賢能,禮遇才士。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出:「每勸圣上誠意正心,求賢下士,圣上為之改容?!埂端逄蒲萘x》第八二回:「乞陛下特恩,賜以冠帶,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見圣主求賢下士之至意?!挂沧鳌盖筚t用士」。
《漢語大詞典》:商夢懷人(商夢懷人)
相傳 商高宗 武丁 欲求賢輔,夢得 傅說 ,遂使百官據(jù)所夢形象求諸天下,于 傅巖 得之。見《書·說命上》。后用為圣主求賢心切的典實。 宋 蘇軾 《賀青州陳龍圖啟》:“ 漢 恩予告,暫優(yōu)三最之勤; 商 夢懷人,方徯巨川之濟?!?/div>
《漢語大詞典》:三吐三握
史記·魯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焙笠浴叭氯铡睘榍筚t殷切之典。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 周公 流言東征,不頌其多才多藝之敏,三吐三握之周?!?/div>
分類:求賢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