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求賢(求賢)  拼音:qiú xián
訪求賢能的人?!段倪x。陸機。辯亡論下》:「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埂端问?。卷四四六。忠義傳一。李若水傳》:「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yuǎn)見,以興治功。」
《國語辭典》:求賢用士(求賢用士)  拼音:qiú xián yòng shì
徵求賢能,任用才士。元。白樸《博望燒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賢用士哩,你依著師父出去?!挂沧鳌盖筚t下士」。
《國語辭典》:求賢如渴(求賢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訪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一般。形容尋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后漢書。卷六一。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挂沧鳌盖筚t若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若渴(求賢若渴)  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
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隋書。四七。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三國演義》第四七回:「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挂沧鳌盖筚t如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如渴(求賢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訪求賢才,有如口渴急于飲水一般。形容尋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后漢書。卷六一。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挂沧鳌盖筚t若渴」、「思賢如渴」。
《國語辭典》:求賢下士(求賢下士)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招求賢能,禮遇才士。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出:「每勸圣上誠意正心,求賢下士,圣上為之改容。」《隋唐演義》第八二回:「乞陛下特恩,賜以冠帶,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見圣主求賢下士之至意?!挂沧鳌盖筚t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