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6,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高郵
茂苑
林屋
焦山
琴臺
陸機(jī)
茅山
三茅
盱眙
落星
呂梁
句曲
中泠
瓜洲
黃樓
《漢語大詞典》:高郵(高郵)
借指 江蘇 高郵 王念孫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 高郵 以其絶學(xué)釋 姬 漢 古書,冰解壤分,所無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div>
《漢語大詞典》:茂苑
(1).花木茂美的苑囿。穆天子傳卷二:“﹝天子西征,﹞丙辰,至于 苦山 , 西膜 之所謂茂苑。”
(2).古苑名。又名 長洲苑 。故址在今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后也作 蘇州 的代稱。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yuǎn)而特建。帶 朝夕 之濬池,佩 長洲 之 茂苑 。” 唐 白居易 《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詩:“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明 文徵明 《次韻履仁春江即事》:“ 洞庭 煙靄孤舟遠(yuǎn), 茂苑 芳菲萬井明?!?/div>
《漢語大詞典》:林屋
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蘇 吳縣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周圍四百里,號稱“元神幽虛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有宮五門,東通 林屋 ,西達(dá) 蛾眉 ,南接 羅浮 ,北連 岱岳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當(dāng)?shù)诰?。?元 顧瑛 《送鄭同夫歸豫章分題得洞庭湖》詩:“ 神禹 書藏 林屋 里,仙人詩刻石屏前。” 明 高啟 《洞庭山》詩:“中有 林屋 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div>
《漢語大詞典》:焦山
山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 長江 中,與 金山 對峙。相傳 東漢 處士 焦先 隱此,故名。有 定慧寺 、 華嚴(yán)祠 、 三詔洞 、《瘞鶴銘》等勝跡。向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韓世忠 曾駐此抗擊 金 兵。 宋 蘇軾 《書焦山綸長老壁》詩:“法師住 焦山 ,而實未嘗住。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東九里 江 中,與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漢 處士 焦先 隱此而名?;蛎?譙山 ,亦曰 浮玉山 。 劉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臨 江 ,嘗分兵戍此。 唐 時有 譙山 戍,蓋‘焦’與‘譙’通稱也?!?/div>
《漢語大詞典》:琴臺(琴臺)
(1).作為彈琴場所的一種高而平的建筑物。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宴私移燭飲,游賞藉琴臺?!?br />(2).安放琴的座墊。
(3).臺名。在 四川 成都 浣花溪 畔,相傳為 漢 司馬相如 彈琴之所。 北周 庾信 《為梁上黃侯世子與婦書》:“龍飛劍匣,鶴別 琴臺 ?!?倪璠 注:“《益州記》曰:‘ 司馬相如 宅在州西 笮橋 北百步許。’ 李膺 曰:‘市橋西二百里,得 相如 舊宅。今按 梅安寺 南有 琴臺 。’” 唐 岑參 《司馬相如琴臺》詩:“ 相如 琴臺 古,人去臺亦空?!?唐 杜甫 《琴臺》詩:“酒肆人間世, 琴臺 日暮云。”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從來女俠會憐才,到底姻成亦快哉;也有驚分終不偶,獨含幽怨向 琴臺 ?!?br />(4).臺名。相傳為 春秋 時 單父 宰 宓子賤 彈琴之所。在 山東省 單縣 東南之舊城北。 唐 岑參 《梁園歌》:“ 單父 古來稱 宓生 ,祗今為政有吾兄,輶軒若過 梁園 道,應(yīng)傍 琴臺 聞?wù)??!?清 陳維嵩 《金菊對芙蓉·訪單縣琴臺》詞題注:“邑為 宓子賤 巫馬期 舊治,臺有 二賢祠 。”
(5).臺名。在 河南省 魯山縣 城北, 唐 元德秀 所建。 金 元好問 《元魯縣琴臺》詩:“荒城草木合,破屋風(fēng)雨侵,千年一 琴臺 ,睠焉涕盈襟?!?br />(6).臺名。在 江蘇省 蘇州 靈巖山 上。 清 汪懋麟 《雨中重游靈巖》詩:“取徑直造 琴臺 顛,白云一氣杳難破?!?/div>
《國語辭典》:陸機(jī)(陸機(jī))  拼音:lù jī
人名。(西元261~303)字士衡,晉吳郡華亭(今江蘇省松江縣)人。祖父陸遜、父親陸抗皆吳國名將。吳亡后,與弟陸云至洛陽,為晉太常張華所器重,文名大噪,時稱為「二陸」。曾任平原內(nèi)史,故世稱「陸平原」。陸機(jī)為晉太康、元康間聲譽(yù)最著的文學(xué)家,詩多樂府及擬古之作,講求形式的華美整飭;善駢文,〈辯亡論〉為其代表作;所著〈文賦〉,為古代重要的文學(xué)理論作品。著有《陸平原集》。
《國語辭典》:茅山  拼音:máo shān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國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長有三棱的菁茅,為古代的瑞草?!稌x書。卷一九。禮志上》:「其吉禮也,則三茅不剪,日觀?,u?!?/div>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間產(chǎn)的一種茅草。莖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劉義恭傳:“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頭 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悅?!?宋 劉敞 《三脊茅記》:“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間則皆 楚 越 國也,有王者則后服,無王者則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職來貢?!?/div>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jù)傳為 漢景帝 時 咸陽 人,先后隱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簡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別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咸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后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div>
《國語辭典》:盱眙  拼音:xū yí
縣名。在今江蘇省西部,淮河中下游,洪澤湖南岸。戰(zhàn)國時屬楚國,秦朝始置縣。
《漢語大詞典》:落星
(1).山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北臨 長江 。相傳有大星落于此,因而得名。 宋 梅堯臣 《雪中發(fā)江寧浦至采石》詩:“ 落星 始前瞻,瞬目已后相。”
(2).樓名。在 南京市 東北臨 江 的 落星山 上。文選·左思〈吳都賦〉:“數(shù)軍事乎 桂林 之苑,饗戎旅乎 落星 之樓?!?劉逵 注:“ 吳 有 桂林苑 、 落星樓 ,樓在 建業(yè) 東北十里?!?前蜀 韋莊 《春日》詩:“ 落星樓 上吹殘角,偃月營中掛夕暉。”
(3).石名。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眇小欺 湘 燕,團(tuán)圓笑落星?!?/div>
《漢語大詞典》:呂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黃河 與 汾河 間。主峰在 離石縣 東北。 夏禹 治水,鑿 呂梁 以通 黃河 ,即指此。呂氏春秋·愛類:“昔上古 龍門 未開, 呂梁 未發(fā), 河 出 孟門 ,大溢逆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無縣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呂梁 之山,而為 呂梁洪 ……蓋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陳毅 《過呂梁山》詩:“崢嶸突兀 呂梁 雄,我來冰雪未消融?!?br />(2).水名。也稱 呂梁洪 。在今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齒列,波流洶涌。莊子·達(dá)生:“ 孔子 觀於 呂梁 ,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唐 李紳 《泛五湖》詩:“豈復(fù)問津迷,休為 呂梁 嘆?!?宋 梅堯臣 《送趙諫議知徐州》詩:“ 呂梁 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span id="sny6ryl" class="book">《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這一邊砍將去,就似那 呂梁 瀉下的狂瀾,如何當(dāng)?shù)???/div>
《漢語大詞典》:句曲
(1).彎曲。史記·天官書:“其西有句曲九星?!?span id="d73tiaa"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鉤云句曲?!?周作人 魯迅 《〈蛻龕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漢 印時見一二,審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br />(2).山名。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漢 茅盈 與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稱 茅山 。上有 蓬壺 、 玉柱 、 華陽 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參閱《梁書·陶弘景傳》、《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韋夏卿 《送顧況歸茅山》詩:“羨君尋 句曲 ,白鵠是三神?!?清 趙翼 《茅山紀(jì)游》詩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div>
《漢語大詞典》:中泠
泉名。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長江 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 宋 蘇軾 《游金山寺》詩:“ 中泠 南畔石盤陁,古來出沒隨濤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揚(yáng)子江 有 中泠 水,為天下點茶第一?!?明 高啟 《煮雪齋為貢文學(xué)賦禁言茶》:“一甌細(xì)啜真天味,卻笑 中泠 妄得名?!?span id="3o22do8"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十回:“ 北固 云頽, 中泠 泉咽,潮聲怒吼 石頭城 。”
《國語辭典》:瓜洲  拼音:guā zhōu
鄉(xiāng)鎮(zhèn)名。在江蘇省江都縣南,長江北岸,當(dāng)運(yùn)河口,與鎮(zhèn)江斜對面。地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國語辭典》:黃樓(黃樓)  拼音:huáng lóu
宋熙寧十年,蘇軾知徐州時所建的一座樓閣。位于今江蘇省銅門縣東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