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9,分2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挽西江蘇涸轍
詞典
江蘇
江蘇省
分類詞匯
西山
洞庭
揚州
金陵
北山
會稽
西園
吳越
曲江
寒山
建康
鐘山
典故
西江水
        
斗升水
  
轍中魚
 
轍中鱗
  
貸監(jiān)河粟
 
活枯魚
  
索枯魚
 
泥轍
 
活窮鱗
   
枯轍
  
守窮轍
 
望斗升
 
慰窮鱗
 
西江潤
 
轍鮒涸
 
轍中枯
 
波臣守轍
 
槁鮑肆
 
涸鱗去轍
 
監(jiān)河貸粟
 
借斗水
 
渴一泓
  
窮轍鮒
 
失水鮒
 
挽西江蘇涸轍
 
委轍
 
西江水救魚
 
西來斗水
 
煦轍
 
轍鮒憂
 
莊周貸粟
   
相關(guān)人物
莊子


《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924~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簡釋

斗升水:喻急需的濟助。唐劉禹錫《送張盥赴舉》:“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漢津。”

涸魚:喻處境困窘或相互救助。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

涸鮒:喻指處境艱難或無益之助。唐沈全期《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少寬窮涸鮑,猶憫觸藩羝?!?/p>


例句

石枯山木焦,鱗窮水泉涸。 劉長卿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乃呈王員外

持法不須張密網(wǎng),恩波自解惜枯鱗。 劉長卿 獄中聞收東京有赦

籠禽得高巢,轍鮒還層瀾。 孟郊 新卜清羅幽居奉獻陸大夫

枯鱗易為水,貧士易為施。 孟郊 贈主人

舍予在泥轍,飄跡上云津。 孟郊 贈李觀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魚。 張南史 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

省郎門似龍門峻,應(yīng)借風雷變涸鱗。 張蠙 投所知

棄杖枯還植,窮鱗涸更浮。 張說 喜度嶺

已呼斷雁歸行里,全勝枯鱗在轍中。 方干 別從兄郜

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魚。 李白 擬古十二首之五

涸轍思流水,浮云失舊居。 李白 江夏使君叔度上贈中郎中

莫持西江水,空許東溟臣。 李白 贈友人三首之三

涸魚思雨潤,僵燕望雷蘇。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gòu)四十六韻

失計拋魚艇,何門化涸鱗。 杜牧 書事

真成窮轍鮒,或似喪家狗。 杜甫 奉贈李八丈判官

監(jiān)河受貸粟,一起轍中鱗。 杜甫 奉贈肖二十使君

早發(fā)云臺杖,恩波起涸鱗。 杜甫 江陵望幸

少寬窮涸鮒,猶憫觸藩羝。 沈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

窮鱗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獨孤及 丙戌歲正月出洛陽書懷

涸魚久失風波勢,枯草曾沾雨露恩。 白居易 江南遇天寶樂叟

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 白居易 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幾時裁尺素,滄海有枯鱗。 竇牟 送東光呂少府之官連帥奏授

便應(yīng)酬倚注,何處話窮鱗。 羅隱 投寄韋右丞

宦名隨落葉,生事感枯魚。 錢起 罷官后酬元校書見贈

他日感恩慚未報,舉家猶似涸池魚。 韓翃 寄令狐尚書

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wǎng)便翔空。 駱賓王 疇昔篇

出籠窮短翮,委轍涸枯鱗。 駱賓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涸鱗驚照轍,墜羽怯虛彎。 駱賓王 途中有懷

《高級漢語詞典》:江蘇  拼音:jiāng sū
中國東部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省。在長江、淮河下游,東臨黃海。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6052萬(1982),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地勢低平,氣候溫和濕潤,農(nóng)業(yè)單位面積產(chǎn)量和產(chǎn)值一直居全國前列。鐵路、水運、公路發(fā)達。工業(yè)發(fā)達,手工業(yè)種類繁多。是全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省份之一
分類:江蘇
《國語辭典》:江蘇省(江蘇?。 ?span id="he1vi1p" class='label'>拼音:jiāng sū shěng
省名。清代初置江蘇省,是以江寧、蘇州二府的首字得名,民國后沿用之。位于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海,并與山東、安徽、浙江、河南為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河湖交錯,漁業(yè)發(fā)達,交通便利。農(nóng)產(chǎn)以稻為主,以小麥、高粱、花生、棉花、桑蠶等為副。亦是主要鹽場之一。省會為鎮(zhèn)江市。簡稱為「蘇」。
《漢語大詞典》: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于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span id="nampbnq" class="book">《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于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jié)?!眳⒁姟?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云,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br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樸 的衣冠冢。風景優(yōu)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國語辭典》:西山餓夫(西山餓夫)  拼音:xī shān è fū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后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叔齊?!读簳?。卷四○。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于后世?!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326' target='_blank'>劉軻 重與陸賓虞書:「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
分類:伯夷叔齊
《國語辭典》:洞庭  拼音:dòng tíng
1.廣大的庭宇。指天地?!肚f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唐。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間,非太洞之洞庭也?!?br />2.湖泊名:(1)在今湖南省北部。參見「洞庭湖」條。(2)太湖的舊稱。參見「太湖」條。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的南側(cè),納湘、資、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調(diào)弦四口與長江相通,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夏季洪水期間湖面較大,冬季則湖面縮小,具有調(diào)節(jié)長江水量的作用。為淡水養(yǎng)殖漁業(yè)的重要地區(qū)之一。
《國語辭典》:太湖  拼音:tài hú
湖泊名??缃K、浙江兩省,面積約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東溢為黃浦、吳淞諸水,分注于長江。瀕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間的重要農(nóng)作地帶。舊稱為「洞庭」、「震澤」。
分類:太湖震澤
《國語辭典》:揚州(揚州)  拼音:yá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今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屬之。也稱為「維揚」。
2.周漢以來,各朝皆置揚州,其地愈后愈狹,治所亦屢有遷易。東漢揚州治合肥,三國吳移治建業(yè),隋改為江都郡,治江都,在今江蘇江都縣地。由于漕運、鹽法的關(guān)系,由隋唐至明清,其地繁華冠于全國,后漕運廢,鹽法改,始漸衰落。也稱為「維揚」。
《國語辭典》:金陵  拼音:jīn líng
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戰(zhàn)國楚時為金陵邑,秦時稱秣陵,三國吳建都于此,改名建業(yè)。唐時稱升州,南唐建西都,改為江寧府,宋時又改為建康府。明初定都于此,稱應(yīng)天府,清時改為江寧府。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对娊?jīng)。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br />2.鐘山的別名。參見「鐘山」條。
3.北邙山的別名。參見「北邙山」條。
4.八公山的別名。參見「八公山」條。
5.《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jù)〈詩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够蛞詾閯谟谕跏露坏灭B(yǎng)其父母者所作的詩。首章二句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國語辭典》:會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并為紹興縣。
2.山名。位于浙江省紹興縣東南。參見「會稽山」條。
《漢語大詞典》:西園(西園)
(1).園林名。 漢 上林苑 的別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歲維仲冬,大閲 西園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薛綜 注:“ 西園 , 上林苑 也?!?span id="yf1nj1l"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賈服,從之飲宴為樂。又於 西園 弄狗,著進賢冠,帶綬?!?br />(2).園林名。在 河南省 臨漳縣 鄴縣 舊治北,傳為 曹操 所建。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清夜游 西園 ,飛蓋相追隨。” 唐 張說 《鄴都引》:“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 西園 明月在。”
(3).園林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羅漢堂有五百羅漢像,姿態(tài)各殊,為 清 代泥塑杰作。
(4).園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縣 西。資治通鑒·梁簡文帝大寶元年:“辛酉, 綸 集其麾下於 西園 ?!?/div>
《國語辭典》:吳越(吳越)  拼音:wú yuè
1.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時十國之一,錢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蘇省西南部、福建省東北部之地,至其孫俶納土歸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2.春秋時吳國與越國的合稱。
《國語辭典》:曲江  拼音:qū jiāng
錢塘江的別名。參見「錢塘江」條。
《國語辭典》:曲江池  拼音:qū jiāng chí
雜劇名。元石君寶作,內(nèi)容演述鄭元和曲江遇李亞仙的故事。由唐人白行簡的傳奇小說《李娃傳》點染而成。
《國語辭典》:寒山  拼音:hán shān
1.冷落寂靜的山。唐。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br />2.人名。唐代高僧,喜好吟詩唱偈,與國清寺僧拾得交友。詩風不拘格律,自然通俗。有詩三百馀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也稱為「寒山子」。
《國語辭典》:寒山子  拼音:hán shān zǐ
唐代高僧寒山的字號。參見「寒山」條。
《國語辭典》:建康  拼音:jiàn kāng
1.地名。位于今江蘇省江寧縣南。東晉改建業(yè)縣為建康,隋又改稱江寧。
2.東漢順帝的年號。(西元144)
《國語辭典》:鐘山(鍾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名。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東西長約七公里,南北寬約三公里。多紫紅色砂頁巖、石英礫巖、石英巖。名勝古跡有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等。也稱為「北山」、「紫金山」。
2.縣名。參見「鐘山縣」條。
《漢語大詞典》:失水魚(失水魚)
離水之魚。喻處于困境的人。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四:“飢搖困尾喪家狗,熱暴枯鱗失水魚?!?/div>
分類:水之困境
《漢語大詞典》: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資助。語出莊子·外物:“﹝鮒魚﹞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騫 《贈親友》詩:“ 監(jiān)河 愛斗水, 蘇子 惜餘明?!?唐 孟郊 《贈主人》詩:“斗水瀉大海,不如瀉枯池?!?span id="bklta1n" class="book">《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轍之枯,下壺飧而救翳桑之餓?!?/div>
分類:少量資助
《漢語大詞典》:東溟臣(東溟臣)
莊子·外物:“ 周 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 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諾。我且南游 吳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東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唐 李白 《贈友人》詩之三:“莫持 西江 水,空許東溟臣。”
《國語辭典》:枯魚(枯魚)  拼音:kū yú
乾魚?!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饑色?!埂段倪x。應(yīng)璩。百一詩》:「田家無所有,酌醴焚枯魚?!?/div>
《國語辭典》:枯魚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賣乾魚的市場?!肚f子。外物》:「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贡扔魈幱诶Ь?。唐。元稹《鶯鶯傳〉:「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
分類:困境絕境
《漢語大詞典》:枯鱗(枯鱗)
枯魚。亦喻處于困境者。《隋書·儒林傳·王孝籍》:“伏惟明尚書公動哀矜之色,開寬裕之懷??韧僮阋曰羁蓣[,吹噓可用飛窮羽?!?唐 劉長卿 《獄中聞收東京有赦》詩:“持法不須張密網(wǎng),恩波自解惜枯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東風殢得紅顏瘦,枯鱗望斷西江口,雨慘云愁咽 楚 謳?!?/div>
分類:困境
《漢語大詞典》:涸轍(涸轍)
(1).比喻窮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宋 司馬光 《西臺詩二十四韻》:“涸轍猶蒙潤,寒灰免附炎?!?明 張煌言 《長鯨行》:“跳梁寧復昔睚眥,涸轍應(yīng)憐舊饕餮?!?葉圣陶 《窮愁》:“豈久處涸轍,貪鄙漸萌,乃欲為此一擲,以冀非分耶?”參見“ 涸轍之鮒 ”。
(2).猶擱淺。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海獸》:“海潮退后,有一獸涸轍沙灘,長八尺餘,色純黑,毛如?;??!?/div>
《國語辭典》:涸轍之鮒(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分類:鮒魚
《國語辭典》:涸轍之鮒(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分類:鮒魚
《漢語大詞典》:涸轍魚(涸轍魚)
同“ 涸轍之鮒 ”。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爾為背風鳥,我為涸轍魚。” 清 林昌彝 《市價行》:“力拔涸轍魚,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轍枯魚 ”。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
《漢語大詞典》:涸轍鮒(涸轍鮒)
見“ 涸轍之鮒 ”。
《國語辭典》:涸轍之鮒(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分類:鮒魚
《漢語大詞典》:涸魚(涸魚)
“涸轍魚”的略語。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 權(quán) ( 孫權(quán) )若涸魚,乾臘矯鱗。”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gòu)四十六韻》:“涸魚思雨潤,僵燕望雷蘇?!?清 劉光第 《美酒行》:“涸魚久失水,微雨豈蘇將?!眳⒁姟?涸轍魚 ”。
《漢語大詞典》:涸轍魚(涸轍魚)
同“ 涸轍之鮒 ”。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爾為背風鳥,我為涸轍魚?!?清 林昌彝 《市價行》:“力拔涸轍魚,哀矜出肺腑?!币嘧鳌?涸轍枯魚 ”。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div>
《國語辭典》:涸鮒(涸鮒)  拼音:hé fù
比喻處于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參見「涸轍之鮒」條。北周。庾信擬詠懷〉詩二七首之一:「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div>
《國語辭典》:涸轍之鮒(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分類:鮒魚
《漢語大詞典》:涸鱗(涸鱗)
同“ 涸轍之鮒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wǎng)便翔空?!?唐 杜牧 《書事》詩:“失計拋漁艇,何門化涸鱗?!?明 楊慎 《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詩:“鎩羽涸鱗去安所,翾飛川詠幾時同?!?/div>
《漢語大詞典》:窮轍(窮轍)
(1).困頓途窮。
(2).猶涸轍。比喻窮困的處境。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yè)歸朝》詩:“賤子悲窮轍,當年亦擅場?!?/div>
《漢語大詞典》:窮鱗(窮鱗)
失水之魚。比喻處在困境的人。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詩:“好音憐鎩羽,濡沫慰窮鱗?!?宋 陳師道 《寄單州張朝請》詩:“聞?wù)h監(jiān)河收貸粟,定傾東海活窮鱗?!?/div>
《漢語大詞典》:肆鱗(肆鱗)
指放縱的蛟龍。 唐 孟郊 《寄陜府鄧給事》詩:“病書憑晝目,驛信寄宵鞭,疾訴將何諭,肆鱗今倒懸?!?/div>
分類:放縱蛟龍
《漢語大詞典》:臥轍(臥轍)
東漢 侯霸 為 淮陽 太守,征入都,百姓號哭遮使車,臥于轍中,乞留 霸 一年。見《后漢書·侯霸傳》。后常用為挽留去職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三年,解 丹陽 尹,領(lǐng)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駒,前良取則;臥轍棄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解龜踰臥轍,遣騎覓扁舟?!?元 柯丹丘 《荊釵記·民戴》:“臥轍攀鞍無計策,離歌別酒眾難忘?!?/div>
《國語辭典》:轍鮒(轍鮒)  拼音:chè fù
困在乾涸車轍中的魚。典出《莊子。外物》。比喻身陷困境。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曛〉詩:「真成窮轍鮒,或似喪家狗?!?/div>
分類: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