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366
典故
27
詞典
549
分類詞匯
16
佛典
30
其它
744
共1366,分92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20
21
22
23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普濟寺
經(jīng)濟人
不存濟
濱濟
補濟
互濟
廣濟王
福濟
輔濟
痊濟
就濟
濟侈
濟堤
濟洞
濟救
《國語辭典》:
普濟寺(普濟寺)
拼音:
pǔ jì sì
位于普陀山靈鷲峰下的寺廟。明萬歷年間建造,原名為前寺。
分類:
普陀山
寺廟
萬歷
歷年
建造
《國語辭典》:
經(jīng)濟人(經(jīng)濟人)
拼音:
jīng jì rén
經(jīng)濟學上所假設以追求滿足或利潤為目的的消費單位或生產(chǎn)單位。
分類:
經(jīng)濟學
假設
追求
滿足
利潤
消費
《國語辭典》:
不存濟(不存濟)
拼音:
bù cún jì
沒有辦法,無法安置。宋。石孝友〈夜行船。昨日特承傳誨〉詞:「教俺兩下不存濟。你莫卻、信人調(diào)戲。若還真?zhèn)€肯放心,廝守著、快活一世?!挂沧鳌笩o存濟」。
分類:
辦法
安置
夜行
行船
《韻府拾遺 薺韻》:
濱濟(濱濟)
王粲浮淮賦:汎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
《漢語大詞典》:
補濟(補濟)
補救;幫助。 清
曾國藩
《復彭麗生書》
:“至於求有補濟,則骯臟之性,將以方柄周旋於圓鑿之中,亦知其鉏鋙而鮮當矣。” 郭沫若
《北伐途次》
八:“另外又有些渡船在補濟著交通,那些船怕是臨時拉來使用的?!?/div>
分類:
補救
幫助
《漢語大詞典》:
互濟(互濟)
互相接濟。 周恩來
《政府工作報告》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最近全國職工家屬代表會議所介紹的各種群眾性的互助互濟辦法,是有成效的,應該提倡和推廣?!比纾夯鷷?/div>
分類:
相接
接濟
全國
國人
人民代表
大會
會議
《漢語大詞典》:
廣濟王(廣濟王)
戰(zhàn)國 時水利家 李冰 的封號。 宋 高承
《
事物紀原·靈宇廟貌·廣濟王
》
:“ 秦孝文王 時,﹝ 李冰 ﹞為 蜀 郡守。自 汶山 壅江灌溉,三郡開稻田。歷代以來, 蜀 人德之,饗祀不絶。偽 蜀 封 大安王 , 孟昶 又號 應圣靈感王 , 開寶 七年,改號 廣濟王 。”
分類:
時水
水利
李冰
封號
《駢字類編》:
福濟(福濟)
輟耕錄:宋高宗航海,次章安鎮(zhèn),灘淺閣舟,落帆于鎮(zhèn)之福濟寺前以候潮。 曹植宜男花頌:固作螽斯,惟物孔臧;福濟太姒,永世克昌。
《漢語大詞典》:
輔濟(輔濟)
輔佐匡濟。
《晉書·王渾傳》
:“至於 公旦 , 武王 之弟,左右王事,輔濟大業(yè),不使歸藩?!?/div>
分類:
輔佐
匡濟
《國語辭典》:
痊濟(痊濟)
拼音:
quán jì
疾病治好。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但愿娘親早痊濟,飲羹湯一杯,勝甘露灌體?!?/div>
分類:
病愈
《韻府拾遺 霽韻》:
就濟(就濟)
阮瑀紀征賦:遂臨河而就濟兮,瞻禹績之茫茫。
《漢語大詞典》:
濟侈(濟侈)
猶增侈,更為窮奢極侈。 清 韓泰華
《
無事為福齋隨筆
》
卷上:“ 厲王 濟侈於 廣陵 ,不亡何待!”
分類:
更為
窮奢極侈
《駢字類編》:
濟堤(濟堤)
水經(jīng)注:王隱曰:河決為滎,濟水受焉,故有濟堤矣,為北濟也。
《漢語大詞典》:
濟洞(濟洞)
佛教禪宗臨濟宗和曹洞宗的并稱。泛指禪宗。 清
黃宗羲
《憲副鄭平子先生七十壽序》
:“余見今之亡國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貸諸侯,或法乳濟洞,要皆胸中擾擾,不勝富貴利達之想?!?/div>
分類:
佛教
禪宗
臨濟宗
曹洞宗
《漢語大詞典》:
濟救(濟救)
援救,救助。
《
魏書·高允傳
》
:“吾在中書時,有陰德,濟救民命。若陽報不差,吾壽應享百年矣!” 明 王延相
《
雅述
》
上篇:“宰輔須要識道曉事,燭治亂安危之機,具斡旋通變之才者,方有濟救匡益之功?!?/div>
分類:
濟救
援救
救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