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海內(nèi)橫流
 
王尼車
 
滿地橫流
  
相關(guān)人物
王尼


《春秋谷梁傳注疏·引言·序》~4~
孔子睹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唐·楊士勛疏:「百姓散亂,似水之橫流,今以為滄海是水之大者,滄海橫流,喻害萬物之大,猶言在上殘虐之深也?!?/span>
《晉書》卷四十九〈王尼列傳〉~382~
洛陽陷,避亂江夏。時王澄為荊州刺史,遇之甚厚。尼早喪婦,止有一子。無居宅,惟畜露車,有牛一頭,每行,輒使子御之,暮則共宿車上。常嘆曰:「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苟矶巫洌G土饑荒,尼不得食,乃殺牛壞車,?肉啖之。既盡,父子俱餓死。
《晉中興書》卷七〈陳留阮錄〉~430~
王尼字季孫。洛陽覆沒。避亂江夏。王澄時為荊州刺史。見之欣喜。厚供給之。尼常嘆、滄海橫流無安處。早喪婦。止有一息。不用居宅。唯畜露車。牛一乘。每行輒使兒御詣人。暮則宿車上。無有定處。少時澄卒。荊州饑荒。尼求食不得。乃殺牛。壞車煮之。遂父子餒死。

例句

黃池高會事未終,滄海橫流人蕩覆。 劉長卿 登吳古城歌

典故 
守四方
 
海內(nèi)風
 
歌大風
 
威加四海
 
猛士歌
    
憶大風
 
沛歌風
 
大風歌沛邑
 
云飛風起
 
猛士云飛
  
沛公大風
  
歌漢風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389~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guān)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古娓感种T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鼓巳?。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垢咦嬖唬骸肛S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古娓感止陶垼瞬拓S,比沛。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簡釋

大風歌:詠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國安邦之志。唐杜甫《傷春五首》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歌大風:喻治國安邦之情懷。唐李世民《過舊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p>


例句

大風迎漢筑,叢煙入舜球。 上官儀 奉和過舊宅應(yīng)制

延襟小山路,還起大風歌。 劉祎之 奉和別越王

一遇風塵起,令誰守四方。 孫處玄(一作立) 失題

網(wǎng)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袞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應(yīng)制

天命屈雄圖,誰歌大風起。 張儼 貞元八年十二月謁先主廟絕句三首

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張繼 河間獻王墓

君賦大風起,人歌湛露濡。 張說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舊居應(yīng)制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張說 奉和圣制登驪山矚眺應(yīng)制

共樂還鄉(xiāng)宴,歡比大風詩。 李世民 幸武功慶善宮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李世民 過舊宅二首

吾皇思壯士,誰應(yīng)大風歌。 李咸用 待旦

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李嶠

飛感高歌發(fā),威加四?;?。 李嶠

君王歌大風,如樂豐沛都。 李白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學劉琨舞,先歌漢祖風。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

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杜甫 傷春五首

將軍臨氣候,猛士寒風飆。 杜甫 哭王彭州掄

出兵整肅不可當,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憶昔二首之一

公來練猛士,欲奪天邊城。 杜甫 揚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 林寬 歌風臺

日月光連璧,煙塵屏大風。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詞三首

停輿興睿覽,還舉大風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過溫湯

日宇開初景,天詞掩大風。 薛稷 慈恩寺九日應(yīng)制

同沾小雨潤,竊仰大風詩。 趙彥昭 奉和幸大薦福寺

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 鄭愔 奉和幸大薦福寺

不見短兵反掌收已盡,唯有猛士守四方。 韋應(yīng)物 彈棋歌

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 鮑溶 苦哉遠征人

《國語辭典》:海內(nèi)(海內(nèi))  拼音:hǎi nèi
天下,四海之內(nèi)?!睹献印A夯萃跎稀罚骸负?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固?。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挂沧鳌负S睢?。
《高級漢語詞典》:著海內(nèi)
天下著名
《分類字錦》:有海內(nèi)名
唐書李乂傳:年十二。工屬文。中書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內(nèi)名。
分類:文章
《高級漢語詞典》:衣被海內(nèi)
給全國都帶來好處
《國語辭典》:名聞海內(nèi)(名聞海內(nèi))  拼音:míng wén hǎi nèi
聲名著聞于全世界?!稘h書。卷三四。韓信傳》:「名聞海內(nèi),威震諸侯,眾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國語辭典》:海內(nèi)無雙(海內(nèi)無雙)  拼音:hǎi nèi wú shuāng
獨步天下,無人能及?!段倪x。東方朔。答客難》:「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nèi)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div>
分類:無人
《國語辭典》:海內(nèi)一統(tǒng)(海內(nèi)一統(tǒng))  拼音:hǎi nèi yī tǒng
天下統(tǒng)一?!度龂萘x》第二回:「今海內(nèi)一統(tǒng),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div>
《分類字錦》:海內(nèi)膏腴
楊侃皇畿賦:謂陳留天下之沖要,謂大梁海內(nèi)之膏腴。
分類:都邑
《分類字錦》:海內(nèi)共推
北史虞世基傳:秘書監(jiān)河東柳顧言。博學有才。罕所推謝。至是與世基相見。嘆曰:海內(nèi)當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
分類:博學
《漢語大詞典》:江關(guān)(江關(guān))
(1).古關(guān)名。相傳 戰(zhàn)國 時 巴 楚 相爭,于今 四川省 奉節(jié)縣 東 長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關(guān),故名。又名 捍關(guān) 。后移于 長江 南岸,為 瞿塘峽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關(guān)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荊門 與 宜昌縣 的 虎牙 二山夾 江 對峙,稱 江關(guān) 。后漢書·岑彭傳:“ 劉歆 長驅(qū)入 江關(guān) ,令軍中無得虜掠?!?陳衍 《張廣雅督部電召來鄂》詩:“昔歲 沅 湘 單舸還,蒼茫風雪下 江關(guān) ?!?br />(3).猶言海內(nèi)。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br />(4).指 江 南。 清 龔自珍 《寒月吟》:“ 江 關(guān)斷消息,生死知無因?!?/div>
《漢語大詞典》:寰海
海內(nèi);全國。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禮上表》:“仁鑄蒼岳,道括寰海?!?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誤,或遺患於歷年?!?span id="oqiwv9o" class="book">《水滸傳》第三二回:“仁兄禮賢下士,結(jié)納豪杰,名聞寰海,誰不欽敬!” 清 龔自珍 《地丁正名》:“寰海之內(nèi),無一人不復者也,仁莫大焉!”
《國語辭典》:海宇  拼音:hǎi yǔ
天下?!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该驱R天大圣,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yǎng)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也作「海內(nèi)」。
《國語辭典》:薄?! ?span id="7pd2zc9" class='label'>拼音:bó hǎi
1.逼近于海?!妒酚?。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常山以南,大行左轉(zhuǎn),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埂睹魇?。卷一二三。張士誠列傳》:「當是時,士誠所據(jù),南抵紹興,北踰徐州,達于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馀里,帶甲數(shù)十萬?!?br />2.海內(nèi)外各地。如:「國慶佳節(jié),薄海騰歡?!埂端问贰>硪蝗?。樂志八》:「中天褅郊,薄海朝貢?!埂肚迨犯?。卷一四九。交通志一》:「是以干路收歸國有,命下之日,薄海百姓,必無阻撓之慮?!?/div>
《國語辭典》:橫流(橫流)  拼音:hèng liú
1.水四處漫溢的樣子。《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于天下。」《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賢俊。」
2.形容涕淚縱橫交流。《史記。卷一一八?;茨贤鮽鳌罚骸赣谑菤庠菇Y(jié)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
3.比喻災(zāi)禍、動亂。唐。王維謝除太子中允表〉:「復宗社于墜地,救涂炭于橫流?!?/div>
《國語辭典》:滄海橫流(滄海橫流)  拼音:cāng hǎi hèng liú
比喻世事紛亂,動蕩不安?!稌x書。卷八四。殷仲堪傳》:「天下,大器也,茍亂亡見懼,則滄海橫流?!箷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div>
《漢語大詞典》:王尼嘆(王尼歎)
晉書·王尼傳:“ 尼 早喪婦,止有一子。無居宅,惟畜露車,有牛一頭,每行,輒使子御之,暮則共宿車上。常嘆曰:‘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焙笠蛞浴巴跄釃@”喻落泊者之怨尤。 明 顧絳 《與江南諸子別》詩:“諸公莫效 王尼 嘆,隨處容身足草廬?!?/div>
分類:怨尤
《漢語大詞典》:大風曲(大風曲)
《大風歌》。 唐 鄭愔 《奉和幸大薦福寺》:“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參見“ 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風詞(大風詞)
《大風歌》。 唐 林寬 《歌風臺》詩:“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參見“ 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稱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風詩(大風詩)
《大風歌》。 唐太宗 《幸武功慶善宮》詩:“共樂還鄉(xiāng)宴,歡比《大風詩》?!眳⒁姟?大風歌 ”。
《國語辭典》:大風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詩名。漢高祖劉邦所作。因首句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后人遂題為「大風歌」。全詩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挂喾Q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歌風(歌風)
同“ 歌諷 ”。 南朝 齊 謝朓 《祀敬亭山春雨》詩:“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div>
分類:歌風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初,王莽徵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shù)百人,并以為軍吏;選練武衛(wèi),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請詔命實授備為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