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人,字廷揚?;兆谛腿赀M士。累擢吏部郎中。欽宗靖康初致仕。高宗紹興中起為永州通判,仕至直秘閣提舉荊湖南路茶鹽公事。有《雞肋集》。
全宋詩
羅孝芬(?~一一五八?),字廷飏,岳州平江(今屬湖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調(diào)舒州士曹參軍。高宗紹興中通判永州,七年(一一三七),除秘書省校書郎,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茶鹽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五、一一七)。十一年,知衡州,十三年奉祠(《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二十七年,知嚴(yán)州,是年十二月,改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七九),行至岳州而卒。有《雞肋集》,(《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已佚。明隆慶《岳州府志》卷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詔。宋漳州龍溪人,字道夫,號東湖居士。有學(xué)術(shù),隱于東湖。舉八行不就。有《棲靜堂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巽,字申伯,號冠湖(影印《詩淵》冊三頁一六二六)。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斗文,字彥章,號北湖居士,丹陽(今屬江蘇)人?!?a target='_blank'>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公異,字仲殊,號后湖居士,丹陽(今屬江蘇)人(《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筠州高安人,字德由,號練湖居士??桃庖髟姡恳宦?lián)出,輒膾炙人口。有《練湖集》。
全宋詩
武允蹈,字德由,號練湖居士,高安(今屬江西)人。有《練湖集》,已佚。事見清同治《高安縣志》卷一六。
全宋文·卷三八○三
武允蹈,字德由,自號練湖居士,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品行端方,嚬笑不茍,兩貢于鄉(xiāng)。資敏識卓,刻意吟詠,有《練湖集》行世。見同治《瑞州府志》卷一四。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quán)司農(nóng)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御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yán)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quán)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zhuǎn)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zhuǎn)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聞,能詩,《說郛》中存有《詩論》一卷。今錄詩三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禪師名普聞。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風(fēng)骨。清真如??。不茹葷。僖宗鐘愛之。然以其無經(jīng)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回。聞霜華之風(fēng)。夢寐想見。中和元年。天下大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聞斷發(fā)逸游。人無知者。造石霜。諸與語嘆異曰。汝乘愿力而來乃生帝王家。脫身從我?;鹬熊饺匾?。聞夜入室。懇曰。祖師別傳事??弦韵喔逗?。諸曰。勿謗祖師。曰天下宗旨盛大。豈妄為之耶。諸曰是實事。曰師意如何。諸曰待案山點頭。即向汝說破。聞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辭去。至邵武城外。見山郁然深秀。問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隱其中。聞?chuàng)懿?。望煙起處獨進??嘈幸娭?。欣然讓其廬曰。上人當(dāng)興此。長揖而去。不知所之。聞飯木實飲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來拜謁。聞曰。丈夫家何許。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師。然我非人龍也。以疲墮行雨不職。上天有罰。當(dāng)死。賴道力可脫。聞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雖然汝當(dāng)易形來。俄失老人所在。視座榻旁。有小蛇尺許。延緣入袖中屈蟠。暮夜風(fēng)雷挾坐榻。電砰雨射。山岳為搖振。而聞危坐不傾。達旦晴霽。垂袖蛇墮地而去。頃有老人至。泣淚曰。自非大士之力。為血腥穢此山矣。念何以報厚德。即穴巖下為泉曰。他日眾多無水。何以成叢林。此泉所以延師也。泉今為湖。在半山。號龍湖。邦人聞其事。富者施財。貧者施力。翕然而成樓觀。游僧至如歸。湖之側(cè)有神。極靈禍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時以牲饗祭。聞?wù)炔咧翉R。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不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夢神告語曰。聞禪師為我受戒。我不復(fù)血食。祭我當(dāng)如比丘飯足矣。自是神顯異跡。護持此山。聞將化。令擊鐘集眾。跏趺而坐。說偈。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于是斂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謚圓覺禪師。史不書名。但書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傳不書。聞受業(yè)受具所。讀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疑石霜亦其落發(fā)師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字彥成。登進士第。知弋陽縣,以張浚薦知滁州,并有能聲。改京西漕,言事忤時相,被貶官。復(fù)起知吉州,治行稱最。累官直敷文閣、淮南轉(zhuǎn)運副使、提領(lǐng)營田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
魏安行,字彥成,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宣和六年第進士,紹興初以左從事郎知弋陽縣。二十年,知滁州。代還,擢京西運判,兼提刑、提舉常平茶鹽等事。在任時梓行程瑀《論語解》,秦檜疑其議己,因編管于欽州。二十八年,起知吉州,遷戶部員外郎,直敷文閣,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兼淮南東路提刑。三十年,知揚州,改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三十二年,任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提點坑冶鑄錢事。隆興間任江西轉(zhuǎn)運副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六三、一七九、一八三、一八四、一八五,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四九,雍正《廣東通志》卷四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黃復(fù)之,字幼張(《前賢小集拾遺》卷四),號淀湖(影印《詩淵》冊三頁二二二一)。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0—1181 【介紹】: 宋衢州江山人,字勉仲。以蔭入仕。應(yīng)刑法試,入為大理評事。累官廣西路提刑,置惠民局于諸州,俾同判或幕職專領(lǐng)市藥,民病得賴以治。時在嶺南為官而卒者,其妻女貧無以自存,多淪為人婢妾,因奏請立法禁之,又置接濟庫,計口給錢米,使得出嶺南。召為大理卿。孝宗淳熙元年,除權(quán)刑部侍郎,知廣州兼充廣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為政有清譽。后歷知鎮(zhèn)江、建寧二府,卒。
全宋文·卷四八七○
周自強(一一二○——一一八一),字勉仲,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以遺恩調(diào)興國軍大冶縣主簿,歷蘄州司法參軍、嚴(yán)州桐廬縣丞。從進士舉不利,慨然以應(yīng)刑法,遂中其科,授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改右宣教郎,授淮南西路提刑司檢法官,遷大理正,擢刑部員外郎,兼權(quán)大理少卿。請外,除荊湖南路提點刑獄,權(quán)刑部侍郎知廣州,拜敷文閣待制,進龍圖閣待制,知鎮(zhèn)江、建寧。淳熙八年卒。年六十二。見《南澗甲乙稿》卷二二所載《知建寧府周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2—119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與正,一字齊賢。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潘良貴門人,又從楊時、呂祖謙、張栻游。知中朝諸老言行之善。歷崇政殿說書、知饒州,遷浙西提點刑獄。以直煥章閣致仕。
全宋文·卷四八八九
王師愈(一一二二——一一一九○),字與正,一字齊賢,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初從楊時游,受《》、《論語》,又學(xué)于呂本中。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臨江軍軍學(xué)教授,調(diào)和州教授。改京秩,知長沙縣,歷知嚴(yán)、婺二州。乾道七年召對,除金部郎官,尋兼崇政殿說書。出知饒州,徙鄱陽,遷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以疾請祠,再除福建轉(zhuǎn)運判官,移兩浙西路提刑。以直煥章閣致仕。紹熙元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師愈為政以仁恕為本,而綱目嚴(yán)整,守之有常,頗著政績。見朱熹《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王公神道碑銘》(《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2—1182 【介紹】: 宋潤州金壇人,字晞顏,一作希顏,號洮湖。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累官知蘄州,遷提點湖南刑獄,就除本路轉(zhuǎn)運判官。加直秘閣,徙知襄陽府,奉祠。又知衢、饒、信三州。喜作詩,好古物法書名畫。有《洮湖集》。
全宋詩
陳從古(一一二二~一一八二),字希顏,一作晞顏,號敦復(fù)先生(《誠齋集》卷四四《壓波堂賦》),鎮(zhèn)江金壇(今屬江蘇)人(同上書卷一二七《陳先生(維)墓志銘》)。維子。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diào)富陽尉,改邵州教授,監(jiān)行在左藏東庫。擢司農(nóng)寺主簿,坐法罷。起知蘄州。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為湖南提點刑獄,八年,除本路轉(zhuǎn)運判官。九年,知襄陽府。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貪墨不才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九年卒,年六十一。有詩集,已佚。事見《周文忠集》卷三四《陳公從古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釋之,號堅叟。黃孝先玄孫。以恩補丞務(wù)郎。薦知金溪縣,議諸鬻州縣閑田,得錢五百萬緡,高宗嘉之,除度支郎。歷浙東提刑、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兩知臨安府。移知贛州卒。
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黃仁榮,字擇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以祖實蔭假承務(wù)郎,為泰和主簿。建炎中,任杭州錄事參軍,歷知金溪縣、廣德軍,入浙西安撫司幕,遷提舉浙西常平茶鹽。為人所誣,罷歸奉祠。后知信州。紹興二十六年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知衢州、溫州,遷直秘閣、行度支員外郎,又出為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改知秀州,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紹興三十年,升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尋丁母憂。服闕,起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隆興二年,再知臨安府,未幾又坐不獲盜賊罷。起知贛州,卒。有《永嘉集》三卷。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黃好謙傳》附《黃仁榮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六、二七、二九、三○,《乾道臨安志》卷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五六、七一之九,《宋史·藝文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