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嘉言,號蓉湖。弘治六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出為饒州知府,桃源洞民變,奏建萬年縣以治之。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初致仕。
維基陳策(1458年—?),字嘉言,號蓉湖,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十三名,二甲第五十八名進士。授戶部主事,曾任禮部精膳司郎中。出守江西饒州府,奏請設(shè)立萬年縣。越四年,調(diào)浙江嚴州府,擢福建布政使司參左政,遷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元年(1522年)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58—1526
【介紹】:
明陜西西安人,字公順,號敧湖山人。弘治九年進士。授河內(nèi)知縣,親自編定戶等高低以均賦役,使奸吏無隙可乘。改歙縣知縣,善斷疑獄。正德時,入為吏部主事、員外郎。嘉靖初,官至山西按察副使。
維基馬應(yīng)祥(1458年—1526年),字公順,號敧湖山人,陜西西安前衛(wèi)軍籍,山東高苑縣(今高青縣)人。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亞元)。弘治九年(1496年),登丙辰科三甲第一百零二名進士。戶部觀政,其年秋赍犒金甘肅,弘治十年授河內(nèi)縣知縣,十二年夏因母喪丁憂去職。服除,十四年冬起補歙縣知縣,十七年冬任滿,赴京謁選,正德元年(1506年)春授吏部稽勛司主事,二年調(diào)文選司,四年升稽勛司署員外郎,冬十月出為湖廣按察司督學(xué)僉事,六年正月考察,次月調(diào)任河南。至河南數(shù)日,復(fù)以繼母王氏之喪歸。八年喪畢,九年正月復(fù)除河南僉事,整飭陳睢兵備,十年九月改任撫民管屯,父喪丁憂。十四年起補山西屯田僉事,十五年夏任滿西歸,十六年正月升山西副使,嘉靖元年(1522年)累疏乞休歸。歸家五年而卒,年六十九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0—1535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廷綸,號石湖。弘治九年進士。任南京工部主事,護壽王赴封地,治下極嚴,減少所過地方負擔。后入為工部營繕司主事,累遷為郎中。出為永平知府。守邊太監(jiān)王弘倨視郡縣,詔不往見,弘銜恨,欲中傷竟無所得。歷永州知府、廣西參政。嘉靖間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維基何詔(1460年—1535年),字廷綸,號石湖,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弘治丙辰進士,嘉靖間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士,授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十五年丁父憂,十八年起補工部營繕司主事。正德二年(1507年)遷屯田司,升員外郎、郎中,五年(1510年)出為永平府知府,七年丁繼母憂,十年乙亥服闋,改知永州府。十五年擢廣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二年(1523年)擢福建右布政使。嘉靖四年(1525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處兼都督紫荊等關(guān)軍務(wù)。不久,于嘉靖六年召為工部右侍郎,轉(zhuǎn)左。嘉靖八年(1529年)遷南京刑部尚書,不久改任南京工部尚書。嘉靖十三年(1534年)十一月初二日致仕。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二十六日卒,享年七十六,贈太子少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2—1532
【介紹】:
明太平府當涂人,字子用,號三湖。弘治六年進士。正德初,官南京戶部郎中,忤劉瑾,除名。瑾誅,起南京工部郎中,遷贛州知府,招降劇盜滿總,從王守仁鎮(zhèn)壓橫水、桶岡諸寨,功第一。又從王守仁討平朱宸濠。官至江西右布政使。
維基邢珣(1462年—1532年),字子用,號三湖,直隸當涂縣(今安徽省當涂縣)人,弘治進士。正德末參與平定朱宸濠叛亂。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五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正德初年,改刑部,轉(zhuǎn)員外郎、郎中,復(fù)改官至南京戶部郎中,因忤逆劉瑾被除名,劉瑾被誅后,起用為南京工部郎中,累升至贛州府知府,曾經(jīng)招降劇盜滿總等。王守仁進攻橫水、桶岡時,邢珣經(jīng)常擔任此前鋒。此后論功,增二秩,任江西右參政。朱宸濠謀反時,曾經(jīng)以重金賞誘滿總,滿總逮捕使者給邢珣,并跟從邢珣一同平定宸濠之亂。屢疏乞休,乃詔升左布政使致仕。嘉靖十一年卒,享年七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5—1520
【介紹】:
明廬州府六安人,字宗節(jié),號石湖、團山野人。弘治九年進士。授滿城知縣,后擢御史。陳時務(wù)大計四事,孝宗嘉納之。正德初,以論太監(jiān)高鳳,為劉瑾所惡,斥為奸黨,除名。八年,起廣東按察僉事,謝病歸。有《團山集》。
維基潘鏜(1465年—?年),字宗節(jié),直隸廬州府六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市)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十三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零八名進士。授滿城縣知縣,因丁憂歸鄉(xiāng)。服闕,再任滑縣知縣,升監(jiān)察御史,曾陳時務(wù)大計等,得到明孝宗的嘉贊采納。正德初年,因批評太監(jiān)高鳳而被中官所惡,被指為奸黨除名。劉瑾被誅后,起用為廣東按察使司僉事,因病辭職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7—1532
【介紹】:
明廣西梧州人,字獻臣,號東湖。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順德知縣,拒修中貴人先祠,毀淫祠二百五十所,用其材作堤,修學(xué)宮、書院。御史汪宗器以為必有所中飽,欲借此倒之,執(zhí)下獄,查核無所得。正德中歷廣東副使,發(fā)中官潘忠罪,為忠反訐下詔獄,劉瑾矯詔,枷瀕死,戍雁門,旋赦免。楊一清薦之,擢江西右參政,從陳金、俞諫破姚源。擢右副都御史,上疏陳防范寧王朱宸濠逆謀。嘉靖初以右都御史致仕。卒謚清惠。有《西巡類稿》。
明詩紀事·丙簽·卷九廷舉字獻臣,梧州人。成化丁未進士,除順德知縣。遷成都同知,改松江,擢廣東僉事,歷副使,劾中官逮系獄,戍雁門。赦免,擢工西右參政?乞休。起廣東右布政使,召為右副都御史,遷工部侍郎,改兵部、南工部、戶部,遷右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進南工部尚書。謚清惠。有《東湖奏疏》、《西巡類稿》。
(《列卿記》:廷舉作詩效陳白沙。
(《國史唯疑》:「吳廷舉初請從李獻吉學(xué)詩,音響不諧,為所哂,怒相排抵,免官去。后顧疏薦李。馀誦李《放歌》云:「東湖子,君非淟合涊沕之丈夫,馀亦豈卑卑與世而浮沈。恂復(fù)共斗非庸劣,廉藺終投萬古欽?!箙且鄨笾姡骸阜蚣扔M顏面,豈不愜素心!如何異同論,三兩相參差。」蓋兩公皆偉人,負氣不下,微生睚眥,旋消釋久矣?。?/blockquote>維基
吳廷舉(1459年—1527年),字獻臣,號東湖,祖籍嘉魚,廣西梧州府蒼梧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人,成化丁未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廣西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進士,授廣東順德縣知縣。在任期間阻擋中官亂政,下獄后釋放。十年后,出為四川成都府同知。改任直隸松江府同知。因尚書馬文升、劉大夏舉薦,升任廣東僉事。從總督潘蕃討平南海、清遠諸盜亂。正德初年,任副使,檢舉揭發(fā)總鎮(zhèn)中官潘忠二十罪。潘忠則誣陷其其他事情,被逮捕入詔獄。當時劉瑾矯詔,枷之十馀日,幾乎死去。戍守雁門關(guān),隨后釋放。因楊一清舉薦其才,升任江西右參政,在連河擊敗華林賊亂,先后跟從陳金平定姚源盜亂,再跟從俞諫擊退。當時胡浩三既然接受撫恤后又叛亂,吳廷舉前往諭令被逮捕。三個月后,勸胡浩三后被釋放。胡浩三果然殺其兄胡浩二,賊軍內(nèi)亂。官軍趁勝追擊獲勝。但吳廷舉與副使李夢陽不協(xié),上奏李夢陽侵官,因乞休未批準,坐停一年俸祿。起用為廣東右布政使,再次輔佐陳金平定府江賊亂。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賑災(zāi)湖廣饑荒,再次出巡湖南定諸夷疆地。寧王朱宸濠有謀反之謀,其上疏陳江西軍政六事,設(shè)防備方略。明世宗即位,召吳廷舉為工部右侍郎,隨即改兵部右侍郎。上疏詆毀陸完、王瓊、梁儲及少傅蔣冕,而自以為己昔居憲職無一言,乞罷黜以儆幸位。當時陸完已經(jīng)得罪,王瓊、梁儲已經(jīng)罷免,吳廷舉借以詆毀蔣冕,蔣冕遂求罷。明世宗則降吳廷舉為南京工部侍郎,而挽留蔣冕。嘉靖元年,吳廷舉乞休。改南京戶部右侍郎,遷右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諸府。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事定,吳廷舉揣測世宗心意而奏定稱本生考。給事中張原、劉祺因此交劾彈劾他,世宗沒有批報。再改南京工部尚書,吳廷舉辭不拜,稱疾乞休。嘉靖七年卒,享年六十九,總督姚鏌治其喪。隆慶年間,追謚清惠。
人物簡介
明刻黃鶴樓校集注張鐘靈,字白湖,明代武昌(今湖北鄂城)人。弘治十一年(1498)鄉(xiāng)試第一。舉進士不第,遂不屑以利祿干進,放情山水以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8—1535
【介紹】:
明江西鉛山人,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中,累遷戶部尚書,以拒與幸臣錢寧及寧王宸濠交結(jié),被誣構(gòu),遂乞歸。世宗即位,復(fù)起,入閣輔政,數(shù)勸帝革武宗弊政后代楊廷和為首輔,為張璁等攻訐,致仕。及璁等去位,再起為原官,尋卒,謚文憲。。有《武廟初所見事》、《宸章集錄》、《費文憲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費宏(1468~1535) 明代官員、學(xué)者。字子充,號健齋、鵝湖,晚號湖東野老。江西鉛山人。成化十九年(1483)鄉(xiāng)試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狀元,授修撰。其后三次入閣,歷官禮戶吏三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首輔官加太子太師,卒謚文憲。有《鵝湖摘稿》《費文憲集》。有七古《登黃鶴樓步中丞秦公和少師韻》。
明詩紀事·丙簽·卷九宏字子充,鉛山人。成化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歷贊善、諭德,太常少卿,兼侍讀,擢禮部侍郎,進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加太子太保,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改戶部尚書,致仕。嘉靖初,起原官,加少保,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再進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xué)士。卒贈太保,謚文憲。有《鵝湖摘稿》二十卷。
田按:世宗朝,先以議禮,次以齋醮,君子小人,迭為消長,然其初政,如費文憲、楊文襄、石文隱輩,未嘗不傾心延接,君賡臣和。史稱帝御平臺賜宏御制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宏銜曰「內(nèi)閣掌參機務(wù)輔導(dǎo)首臣」。嘆其尊禮,前剛此未有。馀檢《宸章輯錄》,帝賜文憲詩云:「每從古訓(xùn)尋治理,歌詠研磨陶性情。詩成朕意或未愜,中侍傳宣出紫清?!官n文襄詩云:「才兼文與武,內(nèi)外資安攘。寬朕西顧憂,遂使吾民康。」賜文隱詩云:「卿以延薦入,性資特剛方。在木類松柏,在玉如圭璋??煞衩揩I贊,忠實無他腸?!箯堣⒐疠嘁宰h禮貴,忌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馮寵靈,淩壓朝士?!刮磶祝?、缶皆去,一清被傾陷,發(fā)憤疽發(fā)背死,而缶致仕,后卒,且得下謚矣。
維基費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號健齋,又號鵝湖,晚號湖東野老,江西鉛山縣橫林(今河口鎮(zhèn)柴家村)人,祖籍湖廣永興(今湖北陽新),狀元。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廣信府童子試文元。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江西鄉(xiāng)試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科狀元,年僅十九歲,為翰林院修撰,成為明代最年輕的狀元翰林,八月,參修《憲宗實錄》,進左贊善,直講東宮,進左諭德。明武宗繼位后,升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參與修撰《孝宗實錄》,充日講官。正德二年(1507年)升為禮部右侍郎,后轉(zhuǎn)為左侍郎。正德五年(1510年)為禮部尚書,次年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xué)士,進為戶部尚書。寧王朱宸濠蓄意謀反,對費宏“以?幣珍玩”相饋贈,費宏拒絕,道:“聞寧王輦金入京,謀復(fù)護衛(wèi),若聽他所為,我江西人必無噍類,我在閣一日,必不允行?!痹夤ビ?,被迫辭歸。明世宗即位后,重新起用,加少保,進入內(nèi)閣,與楊廷和、蔣冕、毛紀等一同輔政、幫助革除武宗弊政。楊廷和辭職后,費宏擔任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大禮議中,其為張璁、桂萼所陷害,嘉靖六年(1527年)二次致仕。嘉靖十四年(1535年)再度復(fù)官,世宗賜“舊輔元臣”銀章。不久即卒,贈太保,謚文憲。著有《費文憲集選要》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8—1534
【介紹】:
明浙江秀水人,字時明,號一庵子。與兄陶煦同舉弘治三年進士,人稱雁湖二俊。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正德中官四川布政司參議。筑新都縣城以拒藍廷瑞、鄢本恕義軍,升四川按察副使。嘉靖時官至四川左布政使。
槜李詩系·卷十一照字時明,號一庵,秀水聞川人。弘治庚戌,與兄煦同舉進士,人目為雁湖二俊。終四川左布政。有一庵吟稿,婿陸□序之,今不傳。
維基陶照(1468年—1534年),字時明,號一庵子,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軍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聯(lián)捷庚戌科三甲第二百零二名進士。始拜工部都水司主事,以母憂歸。起改刑部,錄囚蘇松。升刑部員外郎,十五年(1502年)二月出為廣東按察司僉事。丁父憂,正德三年(1508年)服闋,起補湖廣僉事,四年九月升江西布政司右參議,五年九月調(diào)任四川左參議,以平藍鄢功,授從三品俸,加賜金綺。七年壬申七月以副使備兵威茂,因與參將徐某不和,稱病告歸。十三年(1518年)八月復(fù)除河南副使,十五年六月升河南右參政,嘉靖二年(1523年)九月升陜西行太仆寺卿,四年三月升云南右布政使,不久升任四川左布政使,以繼母憂去職,又二年遭讒言被罷官。嘉靖十三年卒,享年六十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69—1536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時振,號支湖。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嘉靖初,官湖廣參政。與張璁同舉于鄉(xiāng)?!按蠖Y”議起,意與璁合,而不肯與璁合疏?!按蠖Y”議定,致書璁,勸召還議禮諸人,璁不能從。官至南京太仆卿。有《支湖集》。
維基胡鐸(1471年—1536年),字時振,號支湖,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馀姚縣(今浙江省馀姚縣)人。弘治戊午浙江解元,乙丑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德三年(1508年)選授刑科給事中,奉使陜右紀驗軍功,出為河?xùn)|運副。劉瑾死后,復(fù)任給事中。正德六年正月,升福建按察司僉事,分巡建寧,十二年正月升福建提學(xué)副使。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升任湖廣左參政。大禮議事件中,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召入京師。二年母親黃淑人去世丁憂,服闋,補任河南左參政。嘉靖八年(1529年)九月升任湖廣右布政使。嘉靖十年(1531年),改云南左布政使。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月,升任順天府府尹,十三年提調(diào)甲午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嘉靖十三年九月因順天府鄉(xiāng)試遲誤,調(diào)任南京太仆寺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士弘,號東湖。弘治十二年進士,歷官工部員外郎。見劉瑾專政,即引疾歸。后瑾誣逮中外有清望者,人始服其明決。幼嗜性理,好著書,善書畫。有《歸閑文纂》、《水部詩歷》。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字公輔。生有異質(zhì),體文弱,然善方略,喜身任天下事,慷慨。由進士知松溪縣,入為刑曹,出知武昌府,奏治行第一。以患痞,乞休歸。里居二年,再用,薦起知撫州。疾復(fù)作,力請告,得許。而宸濠反報至郡,東鄙盜王浩八先受濠金及馬,約為內(nèi)應(yīng),是日即嘯聚,人情益讻讻。公已在告五十日,丞久攝事,家人趣公曰:可以行矣。公奮然起曰:國家有急,若以解官為辭,臣罪當死。即出縛濠使斬之,手焚偽檄于通衢。是夜發(fā)兵襲殺浩八,濠游兵遂不敢復(fù)南。時郡縣意懷觀望,尚稱寧王。公移檄斥言逆濠倡亂,神人共憤。凡知人臣大義,宜共戮力,即請都御史王公節(jié)制,愿為犄角。會王公巳檄會諸道兵討賊,公遂更募義勇四百人,率所部馳赴軍門。而王公已破南昌城,次日方發(fā)兵迎擊宸濠湖上,而公適至,即用公為領(lǐng)哨官,復(fù)密授方略,使?jié)摲炙恐?,設(shè)伏黃家渡八字腦諸處。及前鋒既交,伏兵呼噪并起,賊遂大潰。公陳擒首賊瑞昌王拱枅將軍覲鋌等七人,斬首三百馀級。又遣公提兵轉(zhuǎn)戰(zhàn)沿湖諸處,遮截宸濠,所俘斬千馀。復(fù)九江郡,撫其民。事平,王公身獻俘至浙。時公巳遷江西按察副使,尚留在軍,而王公更奉命還撫江西,謂惟公可任事,使押發(fā)宸濠詣行在。公至留都獻俘,面奏目前急務(wù),宜表死節(jié),錄遺功,寬脅從,恤民困。上嘉納之。時公泊舟江上,太監(jiān)張永夜遣少監(jiān)王文招公過其舟,密語曰:上欲得內(nèi)外官交通宸濠姓名,吾已得其籍,猶未上,事當若何?公力陳其不可,謂史載光武燒吏人交關(guān)王郎書,使反側(cè)子自安。近日李文達公奏請內(nèi)外官與曹欽通者不問。此俱圣主賢相事,上宜遠法光武,公宜近學(xué)李文達,為萬世所頌。若此事竟行,非但禍延天下,即公亦身為怨藪,將悔無及矣。次日,永再招公軌手曰:夜來思先生言,誠大愛我。即盡取篋中交通書籍,對公焚之,惟以錢寧、陸完六人名上。公復(fù)進與永言群小導(dǎo)。上至欲航海觀普陀,且聞圣體違和,嘔血者三,此誠可寒心。太皇太后命公扈駕,正在今日,公宜力勸上回蹕,此萬世勛也。永乃以危言脅江彬輩,上遂班師。值辰州苗反,改公湖廣兵備。上念公勞,使扈從至京,將用之,未果。會上崩,大學(xué)士楊公延公至室中,曰:久知公才,煩為議遺詔所當行。公為條列八事,楊公復(fù)不果用,公亦疾作引歸。而御史楊材者,初為公武昌屬吏,有宿憾,乃論公前在郡觀望,坐落職。嘉靖初,錄平濠功,僅得賜金綺。胡公世寧、伍公文定前后力宣其功于朝,王公再辭封爵疏,亦極言其事,有曰:諸臣聞臣檄召提兵而來,甘粉齏之禍,蹈必死之地,忠義顯然可見。今平難以來,群憎眾疾,或虛受升職之名,而因使退閒,或冒蒙不忠之號,而隨以廢斥,曾無鳴其不平者,公即其一也。已而王公亦被人言事,竟不直公。里居復(fù)二十年,以宿疾作,卒于家,年八十有一。初,公起知撫州,道遇章楓山先生,曰:公此行恐功名損于平日。公曰:先生意謂寧藩耶?但彼今挾天子交結(jié)中朝脅人,誠難與亢。若一朝犯順,則豫章怨民俱其敵,可不煩四方兵也。公至郡,知宸濠待開府大臣漸不以禮,即密啟勸孫公出巡旁郡,集糧厲士馬以防變,孫公不能從。及公起兵,大學(xué)士費公致書獎公倡義,尚以時事為憂。公答言:撫軍王公才略絕世,天遺此老以拯社稷之難,公無憂也。后俱服其卓識。公居鄉(xiāng),數(shù)為里中興利;里中人為公生立祠,奉嘗不絕。
維基陳槐(1470年—?),字公輔,號半湖,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四十三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進士。正德二年(1506年)任福建松溪縣知縣。正德九年(1514年)以刑部廣東司主事、署員外郎任甲戌科會試同考官。此后,升湖廣武昌府知府,以病乞休。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湖廣巡撫、巡按推薦,起為江西撫州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反,陳槐響應(yīng)王守仁,率兵圍剿叛軍,收復(fù)九江府。同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押解朱宸濠赴行在,并獻俘南京。正德十五年(1520年)閏八月,因辰州苗人叛亂,陳槐調(diào)任湖廣按察司副使、兵備靖州,后因病告歸,居家二十馀年。
人物簡介
維基閔楷,字直臣,號南湖,直隸任丘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閔楷與兄閔槐同榜,選庶吉士。官工科給事中,歷任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南京禮部、戶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75—1545
【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良臣,號迂湖。弘治十五年進士。授金華推官,平役均賦,民德之。正德間選刑科給事中,以言建儲事招忌,出為湖廣布政司參政。官至刑部右侍郎。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良臣,江都人。弘治壬戌進士,歷官刑部侍郎贈右都御史
維基葉相(1475年—1545年),字良臣,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人,民籍。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八十九名舉人,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五十四名,三甲第一百五十一名進士。初任浙江金華府推官,升刑科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歷任湖廣布政使司參政、江西右布政使、戶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嘉靖九年(1530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
人物簡介
維基俞文曦(?—?年),字懋敬,號南湖,浙江寧波府鄞縣人,軍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會魁,二甲第九十一名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升本部員外、郎中,出知云南曲靖府,升亞中大夫、兩淮都轉(zhuǎn)鹽運使司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