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蔡宗禹,字寶元,號震湖,福建漳浦人。明萬歷間以選貢入太學,大司成葉臺山稱為天下士,屢贈以詩,于是聲名藉甚。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中辛丑科進士。司李鎮(zhèn)江,甫下車,首嚴左道之禁,勸諭空門還俗,僧僚院宇置役守之,以絕士女之往來,而緇衣黃冠徑入人家者有罰,法令嚴明,人莫敢犯。惟罪跡未著或已著而情屬可矜者,率多平反??へ┠衬鴼垼云渌胶θ?,公爭之強,致失丞歡,丞方攝郡,上官檄公使代之,丞益恨,構陷萬端,遂被劾謫湖州照磨,核其事皆烏有。未幾丞亦敗,彈丞者以螫公為名,公得白。補知麗水,升任刑部主事。后因病,請歸故里,年七十余卒。曾在湖西書院講學。
人物簡介
維基黃國琦(1567年—1645年),字石公,號五湖,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天德鄉(xiāng)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黃國琦年少游歷南京,寫下著《賣書買劍集》,文翔鳳閱讀后覺得驚奇,二人成為忘年之交,交游聲譽傳遍天下;崇禎九年(1636年)他中北闈舉人第三名,次年(1637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建陽知縣。他在當?shù)貫檎捜剩哪陼r捐俸建倉、積谷防饑;鄰邑浦城縣有流寇多名剽掠,朝廷命他攝理浦城事務,他用計單人匹馬到賊巢諭降,地方因此安寧,浦城人民為他立祠祭祀。之后他兩次獲推舉卓廉,調任山東滋陽縣五月,于十七年(1644年)二月召對時稱旨,口頭授官吏科給事中。北京失陷,黃國琦降李自成,擔任山東府尹。不久,弘光朝廷在閣部史可法、山東巡撫王燮推薦下改任他為兵科給事中,兼任職方主事,與楊芬同為監(jiān)軍副使。不久他因母親生病辭官,終身不仕,拒絕洪承疇徵召,督兵迎戰(zhàn)清兵戰(zhàn)死,年七十八歲;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追贈他為兵科給事中、太仆少卿,謚襄憫。
人物簡介
維基范珍,四川敘州府富順縣民籍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貴州參政范懋和孫。叔范岷匯,號念湖,萬歷二十年壬辰會試一百二十一名,未殿試卒。范岷望,隆慶庚午舉人,鹽運司通判。從兄范鈁,字子元,同科進士,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從弟范礦(范岷獻子),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七年八月以殿工加二級,加升太仆寺正卿。崇禎二年四月以黨附魏忠賢,削去殿工加銜并蔭襲。
人物簡介
維基陳吁謨,字以弼,號蓮湖,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楚諸生有以忤珰使陷大辟者,吁謨力脫之。改戶部,榷滸關,通旁港,罷小艇稅,輿誦大起。差竣,以羨金五千輸內帑,出知南昌府,改蘇州。豪滑逞潘,沉貞婦于江,而又陷其夫以盜,獄成,吁謨鞫雪之,購得貞婦尸,抵豪于法。無賴少年偽稱徹侯胄子,擁傳行,所至供帳,吁謨縛置之法,眾稱神明??と撕钺荚?、顧宗孟、顧燕詒、曹荃,皆其所甄拔。官終廣西按察司副使,卒祀于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78—1632
【介紹】:
明山東新城人,字季才。王象乾從弟。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喜抗論士大夫邪正,黨論異同,雖官僅郎中,而時人皆視為能人黨魁。詩文傲睨輩流,無所推遜。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季木,濟南新城人。萬歷庚戌進士,除上林苑典簿遷南大理評事歷官吏部考功郎中有問山亭集
維基王象春(1583年—1643年),原名王象巽,字季木,號文水、虞求,別號?湖居士。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今桓臺縣)人。癸卯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會試第二名,廷試三甲二百四十名進士,和錢謙益同年。吏部觀政,四十年壬子順天同考,因科場賄買案被彈劾,四十五年降除上林院監(jiān)典簿,四十六年升南京大理寺評事,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以東林門戶被削奪。
人物簡介
維基譚世講(1580年—?),字學甫,號清湖,湖廣承天府沔陽州軍籍,明朝官員。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通政司觀政,本年八月授永年知縣,三十六年調嘉興知縣,本年調用。三十八年補浙江按察司照磨,四十年升大足知縣,改應天府教授,四十四年補順天府教授,四十五年京察。補江陰縣教諭,四十六年升海澄知縣,天啟元年升都察院經歷,補順天府知事,升本府推官,四年升戶部主事,五年考察。
人物簡介
維基何九云(1581年—1649年),字舅悌,號培所,晚號東湖閑史,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袞繡鋪東街菜巷(今泉州市鯉城區(qū))人,進士出身。南京工部侍郎何喬遠次子。云南永昌府知府何九說之兄。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福建鄉(xiāng)試。天啟元年(1621年)朝廷起用何喬遠為光祿寺少卿,九云隨侍于京師。與同鄉(xiāng)蔣德璟、黃道周、黃景昉、莊際昌、鄭之玄、林胤昌等人皆為文章性命之交,黃景昉特意舉薦他給朝廷。崇禎十年(1637年)會試落榜,授福建漳平縣教諭。端嚴率士,捐薪俸建布衣陳真晟祠;筑講堂于東山寺側,每逢釋奠前夕,必定親自視察;又捐薪俸修漳平文廟,刊印發(fā)行朱熹、李幼武所編的《宋名臣言行錄》,更推舉未入祀孔廟鄉(xiāng)賢祠左春坊左中允景旸等十人入祀。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不及數(shù)日,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自盡。何九云本欲以死殉國。侍者以其父尚未營葬為由勸解道:“司空未葬,子道猶虧。”何九云于是勉強南歸葬父,然后閉門不出,并為其書齋題匾“東湖閑史”,與二、三遺老結社于山中。自附于龔勝、范蠡之后。清順治六年(1649年)卒,享壽六十九歲。著有《荷墅存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福建安溪人,字克蒼。萬歷八年進士,除六安知州,入為刑部員外郎。給事中邵庶因論劉世延,刺及建言諸臣。懋檜上疏極論之,帝責其沽名,降為湖廣按察使經歷。以憂歸,家居二十年。天啟初終太仆少卿。
維基李懋檜(?—1621年),字克蒼,號心湖。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進士。守六安巖州,并著手對當?shù)刭x役進行整理,為民稱道。之后升任刑部員外郎,其上疏陳九事,涉及宮中事,被明神宗忌諱。恰逢給事中邵庶進言稱禁止越職陳言。李懋檜上疏抗爭,惹惱神宗。雖然劉志選勸救,也一同被貶,降為湖廣添注經歷。李懋檜在外仍然上疏舉薦趙文毅、并陳述攘邊之計,不被任用。之后在外二十多年,明神宗晚年念及其忠廉,啟用為南京兵部事,后轉為員外郎,李懋檜以父老乞養(yǎng)歸。明光宗即位后,啟用為南京光祿寺勛貳囧伯。后因繼續(xù)痛斥泰昌佞臣。之后命人太常寺卿時,李懋檜已經病重。李懋檜生平好交友,鄒南皋、姜鳳阿、顧錫山、許東陽均為其友。此外其舉薦李長庚、魏說、李若愚、陳所蘊、何慶元、宋之禎,均為一代名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82—1664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編修、詹事,崇禎初為禮部侍郎,因事罷歸。以文學冠東南,為東林巨子。娶名妓柳如是,筑絳云樓,藏書極富。南明弘光帝時,起為禮部尚書。清兵渡江,出城迎降。順治三年,授禮部侍郎,任職五月而歸。后兩次以大案牽連入獄,均得幸免。七年,絳云樓毀于火,藏書悉成灰燼,晚境頗頹唐。詩文極有造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憤張之語。有《初學集》、《有學集》、《國初群雄事略》,又編《列朝詩集》。清高宗列謙益入《貳臣傳》,焚其書,雖屢禁不絕。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九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明萬歷庚戌一甲三名進士,歷官禮部侍郎。福王時,為禮部尚書。入國朝,以禮部侍郎署秘書院學士。有《初學集》、《有學集》。
詞學圖錄【錢謙益】(1582-1664) 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虞山蒙叟。常熟人。崇禎初官禮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官禮部尚書。降清官禮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旋告歸。與鄭成功等秘密抗清。明清之際文壇宗主,學殖宏博。其詩博大閎肆,以杜為宗而出入韓、蘇,與吳偉業(yè)、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詞作僅數(shù)首。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杜詩箋注》。編有《列朝詩集》。詞在《有學集》中。
清詩別裁集字受之,江南常熟人。成歷庚戌,賜進士第三人。國朝官至禮部尚書。著《初學》、《有學》二集?!鹕袝熨Y過人,學殖鴻博。論詩稱揚樂天、東坡、放翁諸公。而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揮斥之;馀如二袁、鐘、譚,在不足比數(shù)之列。一時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風馀韻,猶足詟人也。生平著述,大約輕經籍而重內典,棄正史而取稗官,金銀銅鐵,不妨合為一爐。至六十以后,頹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幾謂上掩古人;而近日薄之者,又謂澌滅唐風,貶之太甚,均非公論。茲錄其推激氣節(jié),感慨興亡,多有關風教者,馀靡曼噍殺之音略焉。見《初學》、《有學》二集中,有焯然可傳者也。至前為黨魁,后逃禪悅,讀其詩者應共悲之?!鹉笼S詩,如“吾道非歟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屋如韓愈詩中句,身似王維畫里人”,“工致有馀,易開淺薄,非正聲也。五言平直少蘊,故不錄。
維基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絳云樓主人、蒙叟、東澗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稱虞山、因其職位而稱宗伯,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萬歷三十八年探花。作為明末清初時期文學領域的集大成者,錢謙益引領文壇長達五十年之久。在政治上錢被視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錢謙益與東林黨或復社皆有密切來往,但卻遭周延儒排擠,入南明又依附馬士英、阮大鋮。。明朝時四次出仕,官至禮部尚書。后在南京降清,任禮部侍郎五個月,有“貳臣”之目。辭官后投入反清復明運動,為遺民義士接納,更成為聯(lián)絡東南與西南抗清復明勢力的總樞紐。后錢謙益的詩文被乾隆帝下詔禁毀。陳寅恪認為其是“復國之英雄”,“應恕其前此失節(jié)之愆,而嘉其后來贖罪之意,始可稱為平心之論”,并稱錢與其妻柳如是的詩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49
【介紹】:
明江西新建人,字居之,號燕及。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啟六年奉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七年,魏忠賢以其為東林黨,削籍。崇禎初起右中允,十五年,掌南京翰林院。十七年,南都議立君時,主立潞王。福王立,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數(shù)與馬士英交詆,乞休歸。后左良玉部將金聲桓反正江西,迎以資號召,敗,投池死。
維基姜曰廣(1584年—1649年2月29日),字居之,號燕及,晚號浠湖老人,江西新建浠湖里(今豐城市同田鄉(xiāng)候塘村)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改編修。天啟五年十月初一日(1625年10月31日)容妃任氏生皇子朱慈炅,頒詔天下。次年,充正使赴朝鮮,與給事中王夢尹敕封仁祖為朝鮮國王,并奉旨視察師海上情形,還針對毛文龍功績大小虛實,詢問過中朝邊境當?shù)爻r百姓,考核毛文龍部水師。得到一些關于毛文龍的重要關鍵消息?;貒闵鲜柩裕骸拔凝堃远偃巳腈?zhèn)江,據(jù)鐵山招降夷,撫歸義之民至十馀萬,不可不謂之豪杰,不可不謂之偏鋒。若堂堂正正,與虜決勝負于郊原,不獨臣不敢信,文龍亦不敢自信。若養(yǎng)成一隊精銳之兵,設伏用間,乘敝出奇,文龍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龍之能也。朝廷知文龍以用文龍,則不致失文龍而莫盡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龍,以困而覆之矣?!比欢⒔K究沒有重用毛文龍,后果然如曰廣所言,以致于明軍兵敗,遼東一帶、藩屬國朝鮮皆落入后金之手。姜曰廣出使朝鮮期間,潔身自好,不受賄贈,又贈送醫(yī)書和揭帖給朝鮮仁祖,深受朝鮮君臣好評。但回國后不久,因忤逆魏忠賢,被免職回鄉(xiāng)。崇禎初年(1628年)閹黨倒臺,起擢左春坊左諭德。崇禎三年(1630年)典南京鄉(xiāng)試,并提拔一干名士,如楊廷樞、張溥、陳子龍、楊廷麟等各以文章氣節(jié)著聞,顧以清白堅不依附時局,但卻都為溫體仁、周延儒等首輔排斥,無法被重用。崇禎九年(1636年)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事獲罪而被貶為南京太常寺卿,遂引疾歸鄉(xiāng)。崇禎十五年(1642年)升任詹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縊而亡,南京議論立帝,姜曰廣等主張立潞王,結果福王為帝,仍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史可法、高弘圖并稱“南中三賢相”。內閣首輔馬士英雖與姜曰廣同年,但兩人素來不和,本想誣陷姜曰廣。然而因姜曰廣有聲望,無人敢響應馬士英。后得知宗室朱統(tǒng)??品行惡劣,便想到可以用職官加以利誘,使其打擊姜曰廣。遂指使朱統(tǒng)??上疏誣告彈劾姜曰廣任用東林黨鄭三俊、吳甡、房可壯、孫晉等人,把持朝政,以劉士禎為通政使,阻遏章奏,以王重為文選,扶植私人;命令楊廷麟放走獄中的兇悍盜賊,聯(lián)同江河大俠與水陸奸官窺視南京,陰謀遷都或另立新君;包庇曾投靠李自成的臣子;收受賄賂;姑息養(yǎng)奸等五大罪狀。后又遭馬、阮黨人僉事陸朗、副使黃耳鼎等人上疏彈劾其結黨欺君、把持朝政、無人臣禮,遂棄官回南昌。隆武四年(1648年)金聲桓邀姜曰廣起義,并授其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等官銜,御賜尚方寶劍,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或臨時變化,先斬后奏,清廷得知后,派征南大將軍譚泰率兵攻打南昌,次年,正月十九,城破,金聲桓投水死,姜曰廣亦投水自盡,一說于仁臣之心牌坊下上吊自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91—1655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潛夫,號仁植。方以智父。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天啟間為職方員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崇禎初,起故官。十一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連敗農民軍李萬慶、羅汝才等部。曾上疏極言熊文燦招撫張獻忠之誤。旋因部將兵敗,為楊嗣昌所劾,下獄。后得釋,再起督大名、廣平軍務,京師陷落后南奔。弘光時見馬士英、阮大鋮亂政,歸隱不出。又十余年而終。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潛夫,桐城人。萬歷丙辰進士,除知嘉定州調福寧入歷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寶卿以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維基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潛夫,號仁植,晚號鹿湖。桐城(今屬安徽?。┤恕7娇诪轂榉酱箧?zhèn)之子。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進士,授嘉定州知州。調任福寧知州,擢兵部員外郎。天啟初年,升為職方司郎中。因忤崔呈秀,被削籍。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原職,復升為尚寶司卿,次年丁父艱,廬墓三年。崇禎七年甲戌發(fā)生民變,焚掠巨室,獨不與而因靖亂,撫按表薦之,起南璽卿(南京尚寶司卿)??诪菥ㄡt(yī)學、地理、軍事。崇禎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剿寇九戰(zhàn)八捷,連敗李萬慶、羅汝才等部。曾上疏極言熊文燦招撫張獻忠之誤,因與楊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敗,遂下大理寺獄。后得減罪,僅戍紹興。不久召入陛見,任山東、河北屯撫,兼理大名、廣平軍務。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馬士英排擠去職歸家。歸隱桐城白鹿山,讀書著述。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樅陽橫埠合明山,門人稱之為貞述先生。著有《全邊略記》、《周易時論》、《環(huán)中堂詩文集》等。其中《全邊略記》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勢圖》。
人物簡介
維基蔣德瑗,字中陛,號鐘湖,福建晉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隸歙縣(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初任江西東鄉(xiāng)縣知縣,有賢聲,七年為本省試卷官,調繁進賢縣,邑沖繁,視東鄉(xiāng)數(shù)倍,下車首問民疾苦不便者,悉裁罷。酌酒賦詩,恬然自適。捐貲刻邑志,俸滿,崇禎五年五月考選,十月授兵科給事中。后以察處降光祿寺丞。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九五黃兆成,原名紹繩,字虞六,號杯湖。番禺人。明熹宗天啟七年(一六二七)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