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1—1106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瀘南有邊事,調(diào)度苛棘,純禮處之以靜,民為圖像奉之。哲宗時累遷給事中,反對盡廢王安石新法?;兆诹ⅲ札垐D閣直學士知開封,務去苛政。擢尚書右丞。為王詵所誣,罷為端明殿學士,又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單州。后復左朝議大夫,提舉鴻慶宮。高宗紹興初謚恭獻。
全宋詩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哲宗元祐中,召為光祿卿,進給事中。后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兆诹?,以龍圖合直學士知開封府,擢尚書右丞,罷知潁昌府。崇寧中,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單州。五年,提舉鴻慶宮,卒,年七十六。謐恭獻?!?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熙寧末知遂州,元豐末,除戶部郎中、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初入為吏部郎中,累遷刑部侍郎,進給事中。為蘇轍等所攻,徙為刑部侍郎,轉(zhuǎn)吏部,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紹圣四年以元祐黨貶蔡州居住。徽宗立,復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禮部尚書除尚書右丞,以為不可是元豐而非元祐,次年罷知潁昌府。崇寧中,復以黨禁貶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遷淮東轉(zhuǎn)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樞密院事。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
全宋詩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cè)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獦忻茉菏?,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靶螺嫷蒙⒁姼鲿娖暇帪榈诙?。
全宋文·卷一七○五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zhuǎn)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兆诹ⅲ瑥蜑楹擦謱W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3—1095
【介紹】:
宋高郵軍人,字希圣。第進士。調(diào)須城主簿。王安石為政時,參與編修《熙寧條例》,選提舉湖南常平。章惇伐五溪,奉檄取大田、離子二峒,遣軍校走諭峒主,使相率歸順。累遷京西北路提點刑獄。哲宗元祐初,擢吏部郎中,歷中書舍人、給事中、刑部侍郎。紹圣元年,以寶文閣待制知鄆州。為官多善政,屢典刑獄,昭雪全活甚眾。
全宋文·卷一七六五喬執(zhí)中(一○三三——一○九五),字希圣,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擢進士,調(diào)須城主簿。熙寧三年試秘書省校書郎,尋徙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元祐初為吏部郎中,兼徐王府侍講。六年三月除秘閣校理,八月兼徐王府翊善。七年正月為起居舍人,六月進起居郎,十月除中書舍人。八年四月遷給事中,又為刑部侍郎。紹圣初,以寶文閣待制知鄆州,二年卒,年六十三。所著有《易說》十卷、《講義》十卷、《中庸義》一卷、《古律詩賦》十五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審言。李淑子。仁宗慶歷初賜進士出身。歷知滑、相、涇州,歷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初,進直龍圖閣、知慶州。以貪邊功擊西夏致敗,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后復以集賢殿修撰知荊南。臨事敏決,稱健吏,然輕率躁急,無威重,獨為王安石所知。
全宋詩李復圭,字審言,徐州豐縣(今屬江蘇)人,淑子。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初通判澶州。皇祐中知滑州(《青箱雜記》卷一○)。歷知相州、涇州,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初知慶州,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知光化軍。五年(一○七二),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八)。出知曹、蔡、滄州。十年,還為鹽鐵副使(同上書卷二八○)。元豐二年(一○七九)知滄州,四年,改鄧州(同上書卷二九七)。卒于知荊南任上?!?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無為軍廬江人,字子山。馬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累官天章閣待制,知瀛、秦、亳、許、揚五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知揚州。所至興利除害,時稱能吏。提舉崇禧觀卒。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馬仲甫,子子山,廬江(今安徽合肥)人,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通判趙州,知臺州,為度支判官。使淮南,拜天章閣待制、知瀛州、秦州。熙寧初,守亳、許、揚三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為揚州,提舉崇禧觀,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5—1096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和甫。王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進士。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作詩涉及新法下獄,無人敢救,唯安禮從容為神宗言之,軾得救。進知制誥,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決斷滯訟,勤于政事,遼使知而嘆息夸異。后歷尚書左丞,七年,罷知江寧府。官終知太原府。有《王魏公集》。
全宋詩王安禮(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清同治《臨川縣志》卷三六)。從河東唐介辟。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八年,遷直集賢院(同上書卷二六○),出知潤州、湖州,召為開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元豐四年(一○八一),為翰林學士(同上書卷三一一),知開封府。七年,以端明殿學士知江寧府(同上書卷三四七),出知揚、青、蔡三州。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書卷四五四)。七年,知宣州(同上書卷四七八)。紹圣初知永興軍。二年,知太原府。卒,年六十二。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王魏公集》七卷,其中詩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七、《東都事略》卷七九有傳?!⊥醢捕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叢書》所輯本(簡稱叢書本),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九八王安禮(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安石弟。嘉祐進士。熙寧中為崇文院校書,遷直集賢院,出知潤州、湖州。召為開封府判官,直舍人院,進知制誥,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蘇軾下御史獄,嘗言于神宗救之。元豐五年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七年罷,移知江寧府。元祐中歷知揚、青、蔡、舒州。紹圣初移知永興軍,徙太原府。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著有《重修開封府熙寧編》十卷,《天文書》十六卷,《二儀賦》一卷,文集二十卷。事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四六、禮四四之一七,《東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quán)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詩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zhuǎn)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zhuǎn)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zhuǎn)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quán)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延祖。范師道子。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神宗熙寧間,為海鹽令,勸民孝友力田,有治聲。后召至京,將用之,以與新法論不合還治,民歡呼相迎。尋以疾乞休,詔進秘書丞,致仕。卒年四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8—1114
【介紹】:
宋洪州人,初名居實,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元豐間,歷武安節(jié)度推官、提舉河北常平、京都轉(zhuǎn)運副使,擢京都轉(zhuǎn)運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計,收鹽鐵羨息錢數(shù)百萬;于萊蕪、利國兩監(jiān)鑄錢,歲得十萬緡;又請鑄大鐵錢二十萬貫佐陜西軍需,累受褒獎。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斂,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起為江淮荊浙發(fā)運使,進戶部尚書,知開封府?;兆诔酃偕袝邑⒅袝T下侍郎、知樞密院事。出知洪州卒。
全宋詩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diào)潭州攸縣主簿,遷知安州景陵、開封咸平縣。神宗熙寧初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元豐間提舉河北西路常平,遷京東轉(zhuǎn)運判官,升副使、都轉(zhuǎn)運使。哲宗元祐初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紹圣初起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召拜戶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和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椭_封,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為東太一宮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復還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進士及第。熙寧初為武安節(jié)度推官,奉行新法盡力,計勞得大理丞。轉(zhuǎn)補司農(nóng)屬。元豐初,提舉河北西路常平,三年,為京東轉(zhuǎn)運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羨,擢天章閣待制、都轉(zhuǎn)運使。八年,以罪降知廬州,再責授成州團練副使,徙知蘇州。紹圣中,起為江淮等路發(fā)運使。三年,召拜戶部侍郎、尚書。元符二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改知永興軍。三年,罷知和州。崇寧初,復尹開封,二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大觀中,為資政殿學士、東太一宮使。出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觀。復還,遷知樞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議一百二十卷。事詳葛勝仲《樞密吳公墓志銘》(《丹陽集》卷一二)、《東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傳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9
【介紹】: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東明縣,權(quán)發(fā)遣度支判官。司馬光奏其資性狡猾,善于進取,求請不倦,請勒歸放官,不報。累遷陜西轉(zhuǎn)運使、江淮發(fā)運使,官至直昭文館、都轉(zhuǎn)運使。
全宋詩皮公弼(?~一○七九),字憲臣,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明隆慶《儀真縣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東明縣,權(quán)發(fā)遣度支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寧間歷江淮、陜西、永興軍路轉(zhuǎn)運使,制置解鹽使。元豐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七)。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員外郎知東明縣,權(quán)發(fā)遣度支判官。熙寧中權(quán)發(fā)遣江淮等路發(fā)運使,永興軍等路轉(zhuǎn)運使,陜西轉(zhuǎn)運使,官屯田郎中,遷度支郎中。元豐元年為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直昭文館。二年四月,坐舉俞士龍降一官,旋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3—1122
【介紹】:
宋蜀州新津人,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張?zhí)朴⒌?。英宗治平二年進士。調(diào)通川主簿。熙寧中以章惇薦,權(quán)檢正中書禮房公事,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坐事責監(jiān)荊南稅。哲宗初為開封府推官,屢詣執(zhí)政求進,反對稍更新法,出提點河東刑獄,連徙數(shù)路。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遷左司諫,力攻元祐大臣司馬光、呂公著等?;兆诩次?,遷中書舍人,崇寧初為翰林學士,尋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與蔡京議政不合,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拜尚書右仆射,變更蔡京所為,為政持平。為臺臣疏擊出貶。后還故官職卒。謚文忠。有《神宗正典》、《無盡居士集》等。
全宋詩張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六《張少保商英傳》),調(diào)通川縣主簿,知南川縣。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quán)檢正中書禮房公事。五年,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三一)。貶監(jiān)荊南稅。元豐初,除館閣???。三年(一○八○),檢正中書刑房,尋責監(jiān)江陵縣稅(同上書卷三○三、三○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開封府推官。二年,出提點河東刑獄,連使河北、江南、淮南路(同上書卷三七五、四○三、四五○、四八一)。紹圣中,召為右正言、左司諫,因事責監(jiān)江寧酒稅。起知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五○四)。召為工部侍郎,遷中書舍人?;兆诹?,出為河北路都轉(zhuǎn)運使,降知隨州。崇寧初,為翰林學士,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一一一○),除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乾道臨安志》卷三),頃除中書侍郎,拜尚書右仆射。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出知河南府,尋落職知鄧州,再謫汝州團練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贈少保。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兩宋名賢小集》輯有《友松閣遺稿》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東都事略》卷一○二有傳。張商英詩,第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為底本,從《新刊古今歲時雜詠》(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抄本為底本)等書中輯得之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二二二八張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唐英弟。治平二年進士,調(diào)達州通川主簿,辟知南川縣,以檢正中書禮房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責監(jiān)荊南稅。更十年,得館閣???、檢正刑房,責監(jiān)赤岸鹽稅。哲宗初,為開封府推官,反對變更新法,出提點河東刑獄,連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左司諫,力攻元祐大臣。又以事責監(jiān)江寧酒。起知洪州,入為工部侍郎,遷中書舍人,出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降知隨州。崇寧初,歷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學士。雅善蔡京,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復攻京,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削籍知鄂州。大觀四年,除中書侍郎,拜尚書右仆射,變更蔡京之政。政和元年,為臣僚所攻,罷知河南府,旋貶衡州安置,繼復還故官職。宣和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紹興中賜謚文忠。有《無盡居士集》一百卷,久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棣州人,字仲禮。仁宗慶歷間進士。通判恩州,減釋死囚罪。判乾寧軍,筑滄州河堤數(shù)十里,自是州無水害。歷任知常州、兩浙提刑、河水轉(zhuǎn)運副使、倉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敦夫。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累遷提舉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時役法方行,師厚言四方風俗不同,復有勞逸輕重,不宜概賦。章惇以溪洞蠻擾辰、沅二州,議輸常平粟以備邊,師厚謂當使邊卒廣屯田為便,朝議稱是。
全宋詩周師厚,字敦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為衢州西安令。后由制置條例司即提舉湖北常平、遷轉(zhuǎn)運判官,改湖南,又通判保州(《道鄉(xiāng)集》卷三七《高平縣太君范氏墓志銘》)。官至朝散郎。哲宗元祐初卒(《范忠宣集》卷二《祭周朝散文》)。事見《延祐四明志》卷四。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周師厚,字敦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实v五年進士,為西安令。歷提舉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及保州,仕至朝散郎、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時役法方行,師厚言四方風俗不同,不宜概賦,朝議是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延祐《四明志》卷四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4—1119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當時。神宗熙寧六年進士。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立,察訪江湖,舉劾蹇周輔父子所經(jīng)畫江右鹽法為民害,建言除額外上供及定役法。紹圣中為殿中侍御史,累章劾章惇、蔡卞,得罪,謫監(jiān)南安軍酒稅?;兆诹?,召為侍御史,復極論惇、卞、曾布、蔡京之惡。遷右諫議大夫。崇寧間入黨籍,累降職,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卒。
全宋詩陳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當時,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寶祐仙溪志》卷四)。歷知安丘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哲宗立,提點淮南、河東刑獄。紹圣中,復為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謫南安軍?;兆诹ⅲ贋槭逃?,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繼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二四○陳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當時,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寧六年進士,知安丘縣,為監(jiān)察御史、提點淮南、河東刑獄。紹圣中為殿中侍御史,進左司諫,得罪謫監(jiān)南安軍酒稅?;兆诹ⅲ贋槭逃?,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降集賢殿修撰,繼又除名徙建昌,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重和二年卒,年七十六,有《讜論集》。見《宋史》卷三四六《陳次升傳》,元陳則中《待制陳公行實》(載《讜論集》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兆诩次唬鹬街?,復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全宋詩黃庭堅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nèi)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nèi)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內(nèi)集》《外集》的編年說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a target='_blank'>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
詞學圖錄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黃庭堅(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diào)獨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quán)集黃庭堅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士第,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工詩,主學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