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燈 → 鐙燈”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燭焰(燭燄)
謂燈燭的光焰。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古意詠燭》:“花中燭,似將人意同。憶啼流膝上,燭燄落花中?!?span id="fzgklyl" class="book">《宋史·禮志七》:“風頓止,天宇澄霽,燭燄凝然?!?span id="4ug58jp"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那燭燄起的足有五寸餘長?!?葉圣陶 《倪煥之》一:“他清湛的眼睛凝視著燭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div>
分類:燈燭光焰
《漢語大詞典》:熾火(熾火)
(1).烈火。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七:“ 王 至家,熾火焚之,后寂然無復聲?!?span id="ux655tf"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一一一:“復更前進,見一白象,熾火燒身,苦不異前?!?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里俗遇人病篤時,私剪其著體衣襟一片,熾火焚之。其灰有白文,斑駁如篆籀者,則必死。”
(2).燃點燈燭。 清 洪亮吉 《十九日綺春園觀燈即席應教》詩:“三更熾火列帳旁,酒人鬭酒嫌酒涼。”
《漢語大詞典》:燒蠟(燒蠟)
燃點燈燭。 唐 杜甫 《從事行贈嚴二別駕》:“銅盤燒蠟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元 貢師泰 吳子彥 等《剪燈聯(lián)句》:“飴釜空燒蠟,棚山謾結鰲。”
《漢語大詞典》:金蓮燭(金蓮燭)
金飾蓮花形燈燭。 宋 蘇軾 《和王晉卿》:“豈老眼,卻對金蓮燭?!?span id="uhpg5gj" class="book">《宋史·蘇軾傳》:“ 軾 嘗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清 趙翼 陔馀叢考·宋金蓮燭送歸院者六人:“金蓮燭送歸院,始於 唐 令狐綯 ……此 唐 故事也。今世所傳詞林美談,皆指 蘇子瞻 耳,不知 宋 時金蓮燭故事共有六人: 王欽若 、 王禹玉 、 晁逈 、 鄭獬 、 蘇軾 、 史浩 也?!眳⒁姟?金蓮華炬 ”。
《漢語大詞典》:金蓮華炬(金蓮華炬)
金飾蓮花形燈炬。新唐書·令狐綯傳:“﹝ 綯 ﹞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金蓮華炬送還,院吏望見,以為天子來?!焙笥靡孕稳萏熳訉Τ甲拥奶厥舛Y遇。亦作“ 金蓮花炬 ”。 清 楊潮觀 《換扇巧逢春夢婆》:“做翰林,則歸院的金蓮花炬,受盡了北闕恩光?!币嗍》Q“ 金蓮炬 ”、“ 金蓮 ”。 宋 張元干 《喜遷鶯令·送何晉之大著兄趨朝歌以侑酒》詞:“看君穩(wěn)步過花甎。歸院引金蓮。” 金 陳庾 《吊麻信之》詩之二:“君恩未賜金蓮炬,天闕俄成白玉樓?!?明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便催歸玉簡侍宸旒,他日歸來金蓮送?!?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鄒太和 學士云:‘……才子掃眉宜赤管,洞房停燭有金蓮。’”
《漢語大詞典》:金燼(金燼)
指燈燭的灰燼。 唐 徐堅 《孤燭嘆》:“玉盤紅淚滴,金燼彩光圓?!?前蜀 韋莊 《謁金門》詞:“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宋 蘇軾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div>
分類:燈燭灰燼
《漢語大詞典》:然脂
泛指點燃火炬、燈燭之屬。三國志·魏志·劉馥傳:“ 孫權 率十萬眾攻圍 合肥 ……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 南朝 陳 徐陵 《〈玉臺新詠〉序》:“於是然脂暝寫,弄筆晨書,選録艷歌,凡為十卷?!?清 納蘭性德 《鳳皇臺上憶吹簫·除夕得梁汾信》詞:“荔粉初裝,桃符欲換,懷人擬賦然脂?!?/div>
《漢語大詞典》:銷膏(銷膏)
指燈燭燃燒時耗費油膏。漢書·董仲舒?zhèn)?/a>》:“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金 元好問 《萬化如大路》詩:“斷金幾何人,年運劇銷膏?!?/div>
《漢語大詞典》:燈炬(燈炬)
燈燭等照明物。亦比喻給人指明前途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拘尸那揭羅國:“生死大海,誰作舟檝?無明長夜,誰為燈炬?”
《漢語大詞典》:灰灺
燈燭或爐火的殘灰。 唐 韓愈 軒轅 彌明 《石鼎聯(lián)句》:“何當出灰灺,無計離缾罌?!?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器用》:“防罏熱灼席,則為槃薦水以漸其趾,且以承灰灺之墜?!?/div>
《漢語大詞典》:熏膏
點燃燈燭。謂夜以繼日。 清 姚鼐 《聞河決張瑞書以陜汝道督工歿焉愴悼作詩》:“袞罷愧乏當時用,焉敢熏膏議 楚龔 。”
《漢語大詞典》:燭燎(燭燎)
燃炬照耀。呂氏春秋·精諭:“今 管子 乃以容貌音聲,夫人乃以行步氣志, 桓公 雖不言,若暗夜而燭燎也?!?br />指火炬,或指燈燭與火炬。宋史·禮志二六:“昨朝拜 安陵 、 永昌陵 ,有司止設酒、脯、香,以未明行事,不設燭燎?!?宋 程俱 《元夕寫懷》詩:“何人勸之照,燭燎皆爭明?!?/div>
《漢語大詞典》:法燭(法燭)
漢 代 劉安 始制的燈燭。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布帛雜事·法燭:“ 漢 淮南王 招致方術之士,延八公等撰鴻寶方畢方,法燭是其一也,餘非民所急,故不行於世。然則法燭之起,自 劉安 始也?!?/div>
分類:劉安燈燭
《國語辭典》:燭影搖紅(燭影搖紅)  拼音:zhú yǐng yáo hóng
1.燭光明亮晃動的樣子。宋。王詵〈憶故人。燭影搖紅向夜闌〉詞:「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花遮翠擁,香靄飄霞,燭影搖紅,月梁云棟,上金鉤十二簾櫳。」
2.詞牌名。屬雙調。本名憶故人,乃王詵因憶故人所作。周邦彥增益其詞,以首句「燭影搖紅」為名。也稱為「歸去曲」。
3.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調引。管色配小工調或尺字調。
《國語辭典》:楚莊絕纓(楚莊絕纓)  拼音:chǔ zhuāng jué yīng
春秋時楚莊王賜群臣喝酒,燈燭熄滅時有人拉扯楚王愛妾的衣服,愛妾拉斷其人帽帶,欲使楚莊王找出此人。楚莊王為了不因他人酒醉失禮而辱其節(jié),遂使左右臣子百馀人都一起扯斷帽帶。后來此臣于沙場上效死以報。見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
《國語辭典》:焚膏繼晷(焚膏繼晷)  拼音:fén gāo jì guǐ
膏,油脂,指燈燭。晷,日影、日光。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現(xiàn)。語本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剐稳菀挂岳^日地勤讀不怠。元。吳萊〈陳彥理昨以漢石經見遺今承寄詩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詩:「先生博學抱圣經,焚膏繼晷目耽玩?!挂沧鳌咐^晷焚膏」、「燃膏繼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