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新定人,字雄飛。為人質(zhì)野,喜凌侮。每見人設(shè)三拜,曰禮數(shù)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徐凝一見器之,授以詩律,始舉進士。錢塘太守姚合視其貌陋、缺唇,卑之,覽卷而變?nèi)荩^之數(shù)日,登山臨水,無不與焉。懿宗咸通中,隱會稽之鏡湖,太守王龜薦之諫署,不果。卒后十余年,宰臣張文蔚奏名儒不第者賜一官,以慰其魂。門人私謚曰玄英先生。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85?
《唐詩大系》作(809—873?),不確。字雄飛(《唐才子傳》卷七作“飛雄”,誤),卒后,門人私謚玄英先生,排行十四,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一作桐廬人,不確。屢應(yīng)舉不第,遂隱居鑒湖,終生不仕。曾學詩于徐凝,與喻鳧、李頻等詩人交厚。“方干詩清潤小巧”(《韻語陽秋》卷二),頗為時人所重;或謂方干“廣明、中和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孫合《玄英先生傳》,《唐詩紀事》卷六三)。生平見《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七。其詩集以席啟宇《唐詩百名家全集》10卷本《玄英先生詩集》為較通行,《全唐詩》存詩6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8首。
唐詩匯評方干(?-約888),字雄飛,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師徐凝為詩。大和中,姚合出守金、杭二州,干攜卷投謁,合嘆賞之。后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會稽鏡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曾漫游嶺南、江西等地。咸通末,浙東觀察使王龜欲表薦之,無何,龜卒,事竟無成。與段成式、呂述、于興宗、李群玉等交游唱和。卒,私謚為“玄英先生”。門人楊弇等編其詩為《玄英先生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玄英集》八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六卷,羼入戴叔倫詩多首。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
王贊《元英先生詩集序》吳越故多詩人,未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流聲于京洛。夫干之為詩,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棘癯。當其得志,倏與神會,詞若未至,意已獨往。……予嘗校之:張祜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錢起之室矣。
唐摭言方干、桐廬人,幼有清才,為徐凝所器,誨之格律。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詩草里論。”反語云:“村里老”,謔凝而已。
韻語陽秋方干詩清潤小巧,蓋未升曹、劉之堂,或者取之太過,余未曉也。王贊嘗稱之曰:“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癯棘。當其得志,倏與神會?!睂O合嘗稱之曰:“其秀也,仙蕊于?;ǎ黄澍Q也,靈??于眾響?!庇^其所作《登靈隱峰》詩云:“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薄端陀魈怪吩娫疲骸帮L塵辭帝里,舟楫到山林。”此真兒童語也?!都挠鼬D》云:“寒蕪隨楚盡,落葉渡淮稀?!比纭端陀魈怪碌凇酚衷疲骸斑^楚寒方盡,浮淮月正沉?!薄顿浡访鞲吩娫疲骸耙鞒晌遄志?,用破一生心?!薄顿浻鼬D》又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須?!薄斗Q(湖)心寺中島》云:“雪折停猿樹,花藏浴鶴泉?!薄都脑缴先恕酚衷疲骸按敖油T硺洌瑤r飛浴鶴泉。”《于使君詩》云:“月中倚掉吟漁浦,花底垂鞭醉鳳城。”《送伍秀才》詩又云:“倚棹寒吟漁浦月,垂鞭醉入風城春。”其語言重登,有以見其窘也。至于“野渡波搖月,空城雨翳鐘”、“白猿垂樹窗邊月,紅鯉驚鉤竹外溪”、“義行相識處,貧過少年時”等句,誠無愧于孫、王所賞。
唐詩紀事孫合《玄英先生傳》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飛。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廣明、中和間,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謁錢塘守姚公合,公視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覽卷,駭目變?nèi)荻鴩@之。先生一舉不得志,遂遁于會稽,漁于鑒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弟子弘農(nóng)楊弇,釋子居遠。先生卒,弇編其詩,請舍人王贊為之序。
后村詩話其詩高處在晚唐諸公之上……羅隱《題方干詩》云:“九霄無鶴板,雙鬢老漁舟?!?/blockquote>升庵詩話
晚唐之詩分為二派……一派學賈島,則李洞、姚合、方干、喻鳧、周賀、九僧其人也。
唐音癸簽
方干詩練句,字字無失,固應(yīng)有“高堅峻拔”之目;但嫌其微帶經(jīng)籍氣,村貌棱棱爾。
《唐詩歸折衷》
敬夫云:同一矯時易俗之志,閬仙以刻削,雄飛以清脫,元、內(nèi)格調(diào)盡變于此矣。而兩人皆不得一第而死。胭脂畫牡丹,無惑乎逢人者之俗也,然從前人之蹊徑而求解脫,即所解脫之中而自成蹊徑,是以不獲躋位于大家。
《四庫全書總目》
何光遠《鑒戒錄》稱干為詩煉句,字字無失,詠系風雅,體絕物理。合傳(按指孫合所作小傳)亦稱其高堅峻拔。蓋其氣格清迥,意度閑遠,于晚唐纖靡俚俗之中,獨能自振,故盛為一時所推。然其七言淺弱,較遜五言。《郝氏林亭》而外,佳句無多,則又風會之有以限之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雄飛受詩律于徐侍郎(凝),遂舉進士,其源蓋出徐氏也。今考侍郎集,絕句之外,近體三篇而已,卒難定其何體。但讀方詩,生新刻苦,似游泳長江而出者,七言尤逼肖。即安知徐之不為賈氏流耶?今但編雄飛為閬仙及門云爾。
《石園詩話》
方雄飛(干)……見賞于徐凝、姚合,自咸通得名訖文德,江之南未有及者……集中如“野花多異色,幽鳥少凡事”、“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野煙新驛曙,殘照古山秋”、“地下無馀恨,人間得盛名”、“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馴鹿不知誰結(jié)侶,野禽多是自呼名”,足當高堅峻拔之目。
《東目館詩見》
方干自云苦吟,只五律整緊,七律圓婉,而并乏新異。亦獲重名,豈以宰輔張文蔚奏請官而顯耶?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古風告寢,猶自神清。五律雖溫麗難言,而清真足喜。
《詩學淵源》
其詩大雅不群,有盛唐風骨,五言允佳?!耍ò粗岗w嘏、方干、姚合)詩皆取實境,造語自然,不著刻露跡象,而方干尤得子美之神,雖元、白未能過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五代時人,寓居成都。精于經(jīng)術(shù)。仕后蜀,孟昶廣政十年,補石室教授。未幾卒,門人私謚寶巾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五代婺州義烏人。隱居覆釜山下,通《尚書》、《春秋》。吳越錢弘俶廣順中,累征不就。學者私謚文通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25—1007
【介紹】:
宋南陽人,后徙潭州,字舉之。朱葆光子。少好讀書,時朱遵度稱“朱萬卷”,昂稱“小萬卷”。宋初,為衡州錄事參軍。真宗咸平二年,召為翰林學士。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喜購奇書,以諷誦為樂,自稱退叟。卒,門人私謚正裕先生。有《資理論》、文集。
全宋詩朱昂(九二五~一○○七),字舉之。先世家渼陂(今陜西戶縣),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長沙)。昂仕后周。宋初,歷宜城令。太祖開寶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廣安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泗州,遷監(jiān)察御史。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知鄂州。真宗即位,遷知制誥,判史館。咸平二年(九九九),為翰林學士。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書卷四八)。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門人謚曰正裕先生。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朱昂(九二五——一○○七),字舉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陽,其父葆光又南渡,僑寓潭州(今湖南長沙)。昂少好讀書,人稱「小萬卷」。周世宗時知揚州揚子縣,入宋為衡州錄事參軍。開寶中,拜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尋遷殿中丞、知泗州。太平興國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遷轉(zhuǎn)運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閣。咸平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門人謚曰「正裕先生」(一作靜裕先生)。昂閑居以諷誦為樂,自稱「退叟」。著有《資理論》三卷、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67—1028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君復。早歲游江淮間,后歸杭州,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種梅養(yǎng)鶴,終身不娶,時稱“梅妻鶴子”。善行書,喜為詩,多奇句。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和靖詩集》。
全宋詩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學,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孤山,相傳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終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年六十一(《咸淳臨安志》卷六五)。真宗聞其名,曾賜粟帛;及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七有傳。 林逋詩,以明正德間黑口本為底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四部叢刊》所收影明鈔本即據(jù)此)。校以宋紹熙間沈詵刻本(簡稱宋本,祇殘存卷上)、明正統(tǒng)八年王玘刻本(簡稱正統(tǒng)本)、明萬歷間諸時寶刻本(簡稱萬歷本)。并參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吳調(diào)元刻本(簡稱康熙本)、日本貞享三年柳枝軒刊本(二卷本,簡稱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書詩卷》(簡稱自書詩卷)及《淳祐臨安志》(簡稱《淳祐志》)、《咸淳臨安志》(簡稱《咸淳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且吸收了清盧文弨以正統(tǒng)本??滴醣荆ê喎Q盧校)、商務(wù)印書館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簡稱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據(jù)自書詩卷、康熙本、《淳祐志》、《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附于第四卷卷末。
詞學圖錄林逋(967-1028) 字君復,卒謚和靖先生,后世稱林處士。錢塘人。工詩擅書,隱居孤山二十年,不仕不娶,梅妻鶴子?!?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林和靖詩集》,存詞四首,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二一一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克己,仕吳越錢氏為通儒院學士。逋少孤力學。景德間游江淮歸,結(jié)廬杭州西湖之孤山,與梅鶴為侶,二十年不入城市。真宗詔長吏歲時勞問。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賜謚曰「和靖先生」。逋善行草,喜為詩,其詩孤峭澄淡,名齊魏野,其詠梅之「疏影」、「暗香」一聯(lián)尤為絕唱。然其詩稿未嘗自錄,故所存百無一二,皇祐中諸孫大年始掇拾為集,《宋史·藝文志》著錄《林逋詩》七卷,又《詩》二卷。今傳世之《林和靖詩集》為四卷。其外尚有《摘句圖》一卷、《省心錄》一卷(存)。事跡見曾鞏《林逋傳》(《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八),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咸淳臨安志》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傳》(明萬歷本《林和靖先生詩集》附)。《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上亦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青州臨淄人,字希得。原名罔,字公疏。篤學好古,有時名。年四十余,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因拒權(quán)臣王欽若羅致,閑居多年,始補歷城主簿。后通判兗州。仁宗天圣初,上言力陳丁謂之偽、寇準之冤。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門人私謚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
全宋詩賈同,字希得(清雍正《山東通志》卷二八之二作德),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初名罔,字公疏,年四十馀,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補歷城主簿,改通判兗州。仁宗天圣中知棣州,卒。門人謚曰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七篇,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全宋文·卷二七九賈同,字希得,初名罔,字公疏,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篤學好古,有時名,大中祥符四年,年四十馀方舉進士。補歷城主簿,為大理評事,通判兗州。天圣初上書,言丁謂欺罔君上,寇準忠亮,時人以為難。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門人謚曰存道先生。有《山東野錄》七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叔才。以行義見推,甘于隱遁。仁宗康定間,郡守孫沔奏以教授州學,監(jiān)司薦于朝,授將作監(jiān)主簿。累官太子中舍、知陜縣。卒,私謚沖和先生。
全宋詩吳戭,字才叔,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處州府志》卷一六)。登第后不仕,郡守孫沔奏使教授州學。嘉祐六年(一○六一),詔試將作監(jiān)主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四八),不受。卒,謚沖和先生。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二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靜之。仁宗慶歷中進士。歷知青田縣,民貧無以納和買,悉令候冬熟納足。徙知浦城縣,以疾乞歸故里。與程師孟等吟詠宴游,號吳門十老。卒年八十二。私謚康靖先生。
全宋詩崇大年(一○一五~一○九六)(此據(jù)《吳都文粹》卷一米芾《十老序》推算),字靜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吳郡志》卷二八),歷知青田、浦城縣。神宗熙寧間以太常博士分司南京(《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歸吳,日與程師孟等觴詠燕游,號吳門十老。后十三年致仕。又十四年卒,年八十二。私謚康靖先生?!?a target='_blank'>吳郡志》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員安輿,字文饒,仁壽(今屬四川)人。仁宗皇祐中進士(清道光《仁壽縣志》卷三)。官終屯田員外郎。卒后鄉(xiāng)人私謚文質(zhì)先生。與蘇洵、文同有交。事見《九華集》卷二一《左奉議郎致仕員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九三八員安輿,字文饒,陵州(治今四川仁壽)人。以學自力,皇祐中登進士第。與蘇洵、文同、張愈相友善,巴蜀學士莫不敬之。官至屯田員外郎。及卒,鄉(xiāng)人謚曰文質(zhì)先生。見員興宗《九華集》卷二一《員公(南圭)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0—1079
【介紹】:
宋渤海人,字子明。初不肯舉進士,都轉(zhuǎn)運使劉庠舉遺逸,召試第一。知湖陽縣,以不肯與議免役法,退而條上其害,被劾奪官。私謚正思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4—1130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字子荊,號三顧隱客。治《春秋》。哲宗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時蔡京當政,禁《春秋》學,因誓不復仕,退而著書,隱居三顧山下。弟子百余人,胡銓、馮獬皆師之。卒后,門人私謚清節(jié)先生。有《春秋辨疑》。
全宋文·卷二九一四蕭楚(一○六四——一一三○),字子荊,號三顧隱客,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符鄉(xiāng)舉,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建炎四年十月卒,年六十七。私謚清節(jié)。治《春秋》,有《春秋經(jīng)辨》十卷、《三顧隱客文集》十一卷。胡銓、馮澥皆師事之。見胡銓《蕭先生墓志銘》(《澹庵文集》卷五),《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七四《胡銓傳》,《宋元學案》卷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5
【介紹】:
宋常州武進人,字子厚。張顯之從孫。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diào)睦州青溪主簿,不赴。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shù)萬卷,窮經(jīng)著書。以薦起為潁州教官,不就。范祖禹、蘇軾等交章薦其高行,以秘書省校書召,竟不出。工古律詩,精草隸書。以孝弟忠信著聞,為時名流所重。卒謚正素先生。
全宋詩張舉(?~一一○五),字子厚,毗陵(今江蘇常州)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一說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調(diào)青溪主簿,不赴。其后近臣屢薦,皆不就,終身不仕。徽宗崇寧四年卒,賜謚正素先生。事見《文定集》卷一○《題呂子進集》、《宋文鑒》卷一三二《毗陵張先生哀辭》,《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九張??(?——一一○五),字子厚,常州(治今江蘇常州)人。登治平四年進士甲科,調(diào)睦州青溪主簿,以無他兄弟,獨養(yǎng)親而不之官。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shù)萬卷,窮經(jīng)著書,至夜分不寐。元豐至元祐時,近臣薦其高行,蘇軾言之尤切,先后授潁州教授、秘書省校書郎,皆辭不就。崇寧四年卒,大觀元年賜謚曰正素先生。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宋史》卷四五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葛敏修(?~一一○七?),字圣功,一字道岷,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從黃庭堅學(《江西詩徵》卷一○)。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知確山縣?;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命h籍,三年始出籍。官至奉議郎。大觀初卒。門人私謚孝友先生。有《道岷集》三十卷,已佚。事見《廬陵詩存》卷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葛敏修(?——一一○七),字圣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從黃庭堅學。登元祐三年進士,任確山縣令。坐元符上書被禁錮。大觀初卒。有《道岷集》三十卷。見《廬陵詩存》卷二,《宋詩紀事》卷三四,《宋元學案補遺》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真定人,字茂先。工文章。宣和六年進士。金兵破真定,策試境內(nèi)進士,以“上皇無道,少帝失信”為題,承亮拒不落筆。被薦知藁城縣,不赴。卒年七十,門人私謚玄貞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1—1184
【介紹】:
金東平府平陰人,字廣道。嘗就舉,不得志,即屏去。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家居教授,束脩有余常以分人。門人私謚醇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