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月眉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佛之眉相如初月也。
長眉僧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賓頭盧尊者也。尊者保長命而住于世,以眉毛長得名。雜阿含經(jīng)二十三曰:「時王見尊者賓頭盧,頭發(fā)皓白,辟支佛體。頭面禮足,長跪合掌。(中略)白尊者曰:尊者見世尊耶?三界所尊仰。時尊者賓頭盧,以手舉眉毛,視王而言:我見于如來,于世無譬類。」祖道載七曰:「道安每疏經(jīng)義,必求圣證。一日感龐眉尊者降,安出所制似之?!股仿陨显唬骸改仙叫蓭煱捶虚L眉僧(即賓頭盧身也),隨喜贊嘆?!?/div>
長眉沙門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即長眉僧。
眉間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從眉間之白毫相放出之光明也。(參見:眉間白毫相)。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從眉間白毫相發(fā)出來的光。
眉間白毫相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間有白毛,內(nèi)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zhuǎn)右旋。觀無量壽經(jīng)曰:「眉間白毫右旋宛轉(zhuǎn),如五須彌山。」法華經(jīng)序品曰:「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東方萬八千世界,(參見:白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間有白毛,內(nèi)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zhuǎn)右旋。
【三藏法數(shù)】
謂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凈柔軟,如兜羅綿,右旋宛轉(zhuǎn),常放光明也。(梵語兜羅綿,華言細(xì)香。)
白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間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初生時長五尺,成道時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睹羅綿,鮮白光凈踰珂雪等,是三十一?!辜蜗榉ㄈA義疏三曰:「智度論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長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觀佛三昧經(jīng)云:為太子時長五尺,樹下時長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時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徹白凈光明,置之便失凈光而卷縮在兩眉之間。經(jīng)或言: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蜓裕喝缣彀讓殹!狗鹫f實(shí)經(jīng),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顯明與白凈。且表其法為諸教之源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辜蜗榉ㄈA義疏二曰:「白毫者表理顯明稱白,教無纖隱為毫?!固叫浫唬骸该奸g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無流證道白凈法也。又白為眾色本,故表此一乘為諸教源也?!?/div>
峨眉山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縣西。兩山相對如蛾眉,故有此稱。一名大峨山,與中峨小峨相連故,合稱三峨。周回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頂有寺號光相寺。為普賢菩薩示現(xiàn)之靈場,因而著名。方輿記所謂:「自白水經(jīng)八十四盤山,徑如線,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雜俎四曰:「峨眉山雖六月,必具單夾絮衣而登。其下時猶炎暑,至半山則御夾衣,絕頂即著絮,過十月則不可登,道為雪封,且寒甚也?!姑饕唤y(tǒng)志七十一曰:「峨眉山在州城南二百里,來自岷山。連岡疊嶂,延袤三百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對峙,宛若峨眉。自州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宋宋白詩:不知立處高多少只星辰在下頭?!?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峨眉縣西,兩山相對如峨眉,故名,相傳為普賢菩薩的道場。
毫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眉間之白毫也。唐高僧傳一曰:「陽門飾毫眉之象,夜臺圖紺發(fā)之形?!?/div>
菩薩低眉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狀人慈善之語。參看金剛努目條。
【俗語佛源】
此語常用來形象、生動地描繪人的慈善之態(tài)。就像用「菩薩心腸」來說明人的心地善良一樣。我們在佛教寺廟中可以見到眾多的菩薩塑像,它們眉宇低垂,俯視群生,顯得十分端莊慈祥?!?a target='_blank'>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謂:「薛道衡游鐘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答曰:『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弧挂院笠惨隇閮?yōu)待、另眼相看的意思。如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說:「若是再高等的呢,結(jié)識得幾位有體面的洋大人,那就任憑老佛爺見著你,也只好菩薩低眉了?!梗o名氏)
翠巖眉毛
【佛學(xué)大辭典】
(公案)「翠巖夏末示眾云:一夏已來為兄弟說話,看翠巖眉毛在么?」見碧巖八則,從容錄七十一則。
火燒眉毛
【俗語佛源】
源于《五燈會元》卷十六:僧問:「如何是急切一句?」蔣山法泉禪師答:「火燒眉毛?!埂缎牡赜^經(jīng)》卷五指出:「精勤修習(xí),未當(dāng)暫舍,如救頭燃?!怪^佛教徒欲求出離生死苦海,當(dāng)以急迫之心精進(jìn)修持,不容懈怠?;馃济馀c此相似。情勢緊迫,必須立即設(shè)法去解決眼前的因境,俗謂之「火燒眉毛,且顧眼前」。如《鏡花緣》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雖覺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個『火燒眉毛,且顧眼前』之計,實(shí)是無可奈何?!挂仓溉狈﹂L遠(yuǎn)的眼光,只圖眼前的利益,得過且過。如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八章:「(他)何去何從,沒有了主意,背著手,踱幾步,咳!火燒眉毛顧眼前嘛?!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