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1分類詞匯 24
《漢語大詞典》:戰(zhàn)眩(戰(zhàn)眩)
驚悸眩暈。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襄陽始末》:“忽得 李庭芝 連日書,乃知 襄 帥 呂文煥 為虜誘脅,竟以城降。臣一聞戰(zhàn)眩顛沛,幾於無生。”
分類:驚悸眩暈
《漢語大詞典》:郁冒(鬱冒)
(1).郁悶。后漢書·朱穆傳:“今年九月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br />(2).中醫(yī)指頭暈目?;蚧杳缘陌Y狀。《素問·至真要大論》:“心痛、鬱冒不知人?!?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婦人產(chǎn)后病脈證并治:“新產(chǎn)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 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卷下:“鬱冒,神病也;亡陰血虛,陽氣遂厥,而寒復鬱之,則頭眩而目瞀也?!?金 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郁冒:“傷寒鬱冒,何以明之?鬱為鬱結(jié)而氣不舒也,冒為昏冒而神不清也,世謂之昏迷者是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至夜,母子俱病,鬱冒不食?!泵?,一本作“ 悶 ”。
《漢語大詞典》:瞀悶(瞀悶)
(1).目眩暈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如是年餘,女忽病瞀悶,懊憹恍惚,如見鬼狀。”
(2).混亂。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一》:“不以今文,古文、晚出書三事,截然分明,各還其數(shù),而合并數(shù)之,自生瞀悶,歧之中有歧焉?!?/div>
《漢語大詞典》:暈東東(暈東東)
形容眩暈。 邵荃麟 《欺騙》:“頭腦里依然暈東東的,這屋子里的一切,似乎都有點在改樣,蠟燭光在黝黑的泥壁上微微顫動,仿佛有無數(shù)眼睛在向他閃爍著?!?/div>
分類:眩暈
《漢語大詞典》:暈暈糊糊(暈暈糊糊)
形容眩暈,神智迷糊不清。 袁靜 《伏虎記》第三九回:“有一天,她想下地走走……誰知道,一下地,不會走道了,象是上了顛簸的小船,暈暈糊糊,東倒西歪,兩條腿好似踩著棉花堆,差點兒摔倒?!?張?zhí)煲?《大林和小林》第十八章:“‘這許多錢財真的都是我一個人的了……’ 唧唧 暈暈糊糊的這么想著,就趴到金圓堆里,再也不起來了。”
《漢語大詞典》:暈暈沉沉(暈暈沉沉)
形容眩暈而神志不清。 駱賓基 《一個唯美派畫家的日記》:“我躺了幾天了呢?暈暈沉沉,也不想吃什么?!?/div>
《漢語大詞典》:吐眩
嘔吐眩暈。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蓬萊山:“舟中之人,吐眩顛仆,不能自持?!?/div>
分類:嘔吐眩暈
《漢語大詞典》:癇眩(癇眩)
因癲癇發(fā)作而眩暈。靈樞經(jīng)·寒熱病:“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div>
《國語辭典》:梅尼爾氏癥(梅尼爾氏癥)  拼音:méi ní ěr shì zhèng
病名。一種內(nèi)耳淋巴分泌失衡,造成眩暈、嘔吐、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約三成的病例與中耳炎、梅毒、頭部受傷及過敏有關。此癥大多發(fā)生在四十歲左右的人,其中尤以工業(yè)社會壓力高的地區(qū),發(fā)生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