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兆诩次?,起知太平州,復(fù)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全宋詩
黃庭堅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nèi)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nèi)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秲?nèi)集》《外集》的編年說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a target='_blank'>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
詞學(xué)圖錄
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黃庭堅(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diào)獨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quán)集黃庭堅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士第,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工詩,主學(xué)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漢語大詞典》:祠祿
官名。 宋 制,大臣罷職,令管理道教宮觀,以示優(yōu)禮,無職事,但借名食俸,謂之“祠祿”。 宋 陸游 《秋晚歲登戲作》自注:“時方謀祠祿?!?span id="a0tf50c"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十》:“宋制,設(shè)祠祿之官,以佚老優(yōu)賢,先時員數(shù)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 元 王士熙 《送華山隱歸西湖故居》詩:“欲向君王乞祠祿,安排杖屨來相從?!?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 宋 有西北二邊歲幣百萬,百官祠祿郊賜之類,今皆無之?!?/div>
《漢語大詞典》:祠廩(祠廩)
即祠祿。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 吳農(nóng)丞 辨析狀云:‘ 革 弟 蒙 分符罔功,以病丐祠。增秩改麾,既被繳駁,圣恩寬大,遂畀祠廩?;蛴杌驃Z,惟上所命?!眳⒁姟?祠祿 ”。
分類:祠祿
《漢語大詞典》:祠祿
官名。 宋 制,大臣罷職,令管理道教宮觀,以示優(yōu)禮,無職事,但借名食俸,謂之“祠祿”。 宋 陸游 《秋晚歲登戲作》自注:“時方謀祠祿?!?span id="6fcfxur"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十》:“宋制,設(shè)祠祿之官,以佚老優(yōu)賢,先時員數(shù)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元 王士熙 《送華山隱歸西湖故居》詩:“欲向君王乞祠祿,安排杖屨來相從。”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 宋 有西北二邊歲幣百萬,百官祠祿郊賜之類,今皆無之。”
《漢語大詞典》:罷祠(罷祠)
謂免去祠祿官之職。 宋 朱熹 《落職罷宮祠謝表》:“臣寮論臣罪惡,乞賜睿斷,褫職罷祠?!?span id="15r5o6q" class="book">《宋史·蘇轍傳》:“ 崇寧 中, 蔡京 當國,又降朝請大夫,罷祠,居 許州 ?!眳㈤?span id="ilxax00"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十》。
分類:免去祠祿
《國語辭典》:十錦(十錦)  拼音:shí jǐn
1.由多種原料制成或多種花樣的?!都t樓夢》第三六回:「轉(zhuǎn)進十錦槅子,來至寶玉的房內(nèi)。」也作「什錦」。
2.由多種原料制成或多種花樣拼成的食品。如:「炒十錦」。也作「什錦」。
《漢語大詞典》:十樣景(十樣景)
(1).指 宋 代有祠祿者致仕后所領(lǐng)賜物。詳“ 十錦 ”。
(2).即西洋景。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若干幅畫片上下或左右推動。觀眾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
《國語辭典》:十錦(十錦)  拼音:shí jǐn
1.由多種原料制成或多種花樣的?!都t樓夢》第三六回:「轉(zhuǎn)進十錦槅子,來至寶玉的房內(nèi)?!挂沧鳌甘插\」。
2.由多種原料制成或多種花樣拼成的食品。如:「炒十錦」。也作「什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