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秦羲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7—1020 【介紹】: 宋江寧人,字致堯。秦承裕子。太祖時補殿直,督廣濟漕船。太宗朝提點淮南西路茶鹽。真宗即位,改內殿崇班,又兼制置荊湖路。累任供備庫使,歷知蘇州、泉州。知書好為詩,喜賓客,頗有士風。歷財貨之任凡十五年,精勤練習,號為稱職。
全宋文·卷一六六
秦羲(九五七——一○二○),字致堯,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李煜歸朝,受遣詣闕上符印。太祖召見,悅其趨對詳謹,補殿直,令督廣濟漕船。太宗時決獄于淮南諸州,又提點淮南西路茶鹽。真宗朝歷知江寧府、蘇州、泉州等。天禧四年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59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仲祖。李宗諤子。以蔭入仕。賜進士出身。歷河北轉運使,措置撫定江陵屯兵嘩動。徙知潭州,戍卒憤監(jiān)軍酷暴而欲為亂,因昭述而寢其謀。累遷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德軍,水災民多流亡,籍僧舍積粟為粥糜,活饑民數(shù)萬計。官終尚書右丞。卒謚恪。
全宋詩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賜進士出身,累遷開封府推官。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遷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運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陜西轉運使(同上書卷一二八)。入為三司戶部副使,樞密直學士。歷知成德軍、秦州、真定府、鄭州。入判太常寺,復領三班,累遷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謚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為刑部詳覆官,累遷秘書丞。以太常博士知開封縣,特遷尚書屯田外郎、開封推官,出知常州,遷三司度支判官。歷知潭州、淮南轉運使兼發(fā)運使、陜西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河北都轉運使、陜西都轉運使等。官至尚書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謚恪。見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六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0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悅。王承衍弟。太祖開寶中授閑廄使,太宗太平興國中出監(jiān)徐州軍。歷知潭州、澶州、延州、代州、并州、天雄軍,官終左武衛(wèi)大將軍、知壽州。頗涉學,喜為詩,曉音律,多與士大夫游。
全宋詩
王承衎(九六一~一○○九),字希悅,其先遼西人,徙家洛陽(今屬河南)。審琦子。太宗太平興國中監(jiān)徐州軍。真宗咸平中相繼知延、代、并三州。景德中知天雄軍。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壽州。二年卒,年四十九。有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有傳。
秦傳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寧人。太宗淳化五年,充夔、峽巡檢使。督士卒守開州,拒戰(zhàn)李順義軍。城破,赴火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6—1007 【介紹】: 宋真宗后。太原人。郭守文女。太宗淳化四年為真宗聘之,封魯國、秦國夫人。真宗嗣位,立為皇后。謙約惠下,性惡奢靡。族屬入謁禁中,服飾華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后終不許。為真宗所禮重。卒謚莊穆,改謚章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嘉謨。堯佐弟。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第一。累遷右正言、知制誥。以事貶,尋復。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內銓。舊格選人用舉者數(shù)遷官,寒士無以進,堯咨進其可擢者。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疏龍首渠注長安城。性剛戾,數(shù)被挫。為陜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入為翰林學士。拜武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以氣節(jié)自任,工隸書,善射,自號小由基。卒謚康肅,改康端。
全宋詩
陳堯咨(九七○~?)(生年據(jù)《東軒筆錄》卷一四),字嘉謨,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堯佐弟。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通判濟州。召為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擢右正言、知制誥。歷知光、開封、永興、鄧、秦、同、天雄、鄆、河陽、澶等州府。卒贈太尉,謚康肅。《宋史》卷二八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王博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3—1038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仲明。善為文,年十六應舉,作回文詩百篇,人稱“王回文”。后賜進士第。歷知濠州、真州、海州。徙知密州,奏請歲饑弛鹽禁,候歲豐乃復。除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書》案,唯治首惡,脅從者皆得減論。官終同知樞密院事。
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幼善屬文,太宗朝試中書,賜進士第。擢知濠州、真州,權江淮制置司事,改監(jiān)察御史、梓州路轉運使。遷尚書兵部員外郎、三司戶部副使,再遷戶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判吏部流內銓,權發(fā)遣三司使事,歷知開封府、大名府。寶元元年同知樞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
康繼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仲雄??当R嶙印R愿溉螢楣┓罟?。真宗咸平二年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累官至左衛(wèi)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嚴于馭軍,厚于撫宗族。卒年七十一。
秦文德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七
秦文德,天禧中為閤門祗候。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作秦尚運。官尚書郎。南唐末至宋初在世。與舒雅為友,曾作詩詠舒雅所作青紗枕。事跡見《清異錄》卷下。《全唐詩》存詩1首。
全宋詩
秦南運,一作尚運(《全唐詩》卷七七○)。宋初人。官尚書郎(《清異錄》卷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6—1073 【介紹】: 宋濮州人,字公明。李迪子。以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通曉當朝典故。為館閣???,累進直集賢院。仁宗時,歷知荊南、河陽、澶州,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富弼薦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神宗時拜太子少保致仕,再遷少師。
全宋詩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濮州(今山東鄄城北)人。以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宣化軍使,進直集賢院。歷知邢、漢、廬、鳳翔等州府,京東、陜西轉運使、河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荊南、河陽、澶州,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為翰林侍讀,未幾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熙寧六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三一○有傳。
全宋文·卷四七七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迪子,幽州(治今北京)人。少受知于寇準。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仁宗時為館閣校勘,宣化軍使。進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歷知邢、漢、廬州、凰翔府,京東、陜西轉運使,擢侍御使知雜事。拜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知荊南、河陽、澶州,改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富弼薦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治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熙寧六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三一○有傳。
呂公綽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9—1055 【介紹】: 宋壽州人,字仲裕。呂夷簡子。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丞。累遷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舉修祭器。嘗以郊廟祭器制度多違禮,請悉更造,又編集《郊祀總儀》進上。后歷龍圖閣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執(zhí)政時,多涉干請,嘗泄漏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
全宋文·卷五四九
呂公綽(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長子。蔭補將作監(jiān)丞、知陳留縣。天圣中為館閣對讀。改集賢校理,遷太子中允。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慶歷元年同判太常寺。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史館修撰。三年父罷相,直集賢院,同管勾國子監(jiān),出知鄭州。慶歷末,歷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集賢殿修撰?;实v中知永興軍,改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遷刑部郎中,召為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未拜。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見王圭《華陽集》卷三八《呂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
何中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57 【介紹】: 宋許州長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歷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誥,累進樞密直學士,知許、陳、杭州。頗以文詞自喜,然嗜酒無行。慶歷中蘇舜欽為賽神會而得罪,中立頗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許昌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景祐元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歷僉書鎮(zhèn)安、武勝二鎮(zhèn)節(jié)度判官,遷殿中丞。慶歷元年除集賢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改兵部員外郎。皇祐四年,權發(fā)遣開封府事,尋除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改知慶州。還判太常寺,遷刑部郎中,進樞密直學士、知許州,改陳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73 【介紹】: 宋壽州人,字寶臣。呂公綽弟。以蔭補官,賜進士出身。積遷直史館、河北轉運使,始通漕運,移屯兵就食京東,為仁宗賞識,擢都轉運使。英宗初,拜樞密副使。神宗立,進樞密使。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太原府,徒知鄭州,判秦州。卒謚惠穆。
全宋詩
呂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寶臣,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夷簡次子。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賜進士出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將作監(jiān),遷直史館。為河北轉運使,權知開封府。英宗即位,加給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樞密副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擢樞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輔表二》)。六年,為西太一宮使,卒,年六十七。謚惠穆。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鎮(zhèn)《呂惠穆公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呂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寶臣,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次子。以父蔭補官,賜進士出身。仁宗朝歷任河北轉運使、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英宗即位,召為權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樞密副使。神宗立,進樞密使。熙寧三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觀文殿學士出知太原府。徙知鄭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熙寧六年卒,年六十七。贈太尉,謚惠穆。見范鎮(zhèn)《呂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5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一。慶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反對慶歷新政。新政罷,出知鄭、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寧元年召還,王安石言其舊過,復出知應天府。元豐間上言反對保甲法。仕終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謚懿恪。有《治平改鑒》及文集。
全宋詩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舊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慶歷元年(一○四一)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实v間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為學士承旨兼侍讀。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興軍,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判河陽。哲宗即位,徙彰德。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天圣八年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直集賢院,歷鹽鐵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出知鄭、澶、瀛、并州。使契丹還,除宣徽北院使。元豐初,轉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軍節(jié)度使。元豐八年徙彰德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師,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鑒》十篇,內、外制集各五卷,奏議十卷,文集七十卷。見劉敞撰《王開府行狀》(載《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