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1分類詞匯 20
《國語辭典》:稅賦(稅賦)  拼音:shuì fù
泛指國家稅收。如:「國民誠實納稅,政府才有充足的稅賦從事建設(shè)?!?/div>
《漢語大詞典》:漕司
亦稱“ 漕運司 ”。 管理催征稅賦、出納錢糧、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 北宋 稱轉(zhuǎn)運司, 南宋 稱漕司, 元 代稱漕運司。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財歸於漕司,而兵各歸於郡?!?span id="cw7t2sm"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諸州郡歲有兵禍,士子不得以時赴鄉(xiāng)試,且漕司分差試官,路梗不可徑達。” 元 危素 《元海運志》:“﹝ 至元 ﹞二十五年,內(nèi)外分置漕運司二。”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帥漕憲倉:“帥、憲、倉一人而已,漕則一路或有兩三人,曰轉(zhuǎn)運使,曰轉(zhuǎn)運副使,曰轉(zhuǎn)運判官,皆漕司也。”
《漢語大詞典》:平則(平則)
使法則公平。謂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質(zhì)美惡制定征收稅賦的標(biāo)準(zhǔn)。周禮·夏官·大司馬:“均守平則,以安邦國?!?鄭玄 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則,法也?!?孫詒讓 正義:“ 劉臺拱 云:‘平則,所謂以地美惡為輕重之法?!?劉 説是也。此則與《大宗伯》‘五命賜則’義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div>
《國語辭典》:宿逋  拼音:sù bū
積欠未交的稅款?!缎绿茣?。卷一八二。李玨傳》:「遷河陽節(jié)度使,罷橫賦宿逋百馀萬?!?/div>
《國語辭典》:暴斂(暴斂)  拼音:bào liàn
強行斂取財物?!缎绿茣?。卷一三○。列傳。楊玚》:「玚始為麟游令,時竇懷貞大營金仙、玉真二觀,檄取畿內(nèi)嘗負(fù)逆人貲者,暴斂之以佐費,玚拒不應(yīng)?!埂端问?。卷三三九。列傳。蘇轍》:「故事作之日,無暴斂傷財之患,事定之后,徐補其闕,兩無所妨?!?/div>
《國語辭典》:徵稅(徵稅)  拼音:zhēng shuì
徵收稅捐、收取稅賦。如:「政府依法向人民徵稅?!?/div>
《漢語大詞典》:攬戶(攬戶)
(1). 宋 代以后專以承攬他人稅賦輸納從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至有經(jīng)營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獻出剩,然后累其贏餘,印打虛鈔,與胥吏及攬戶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贈胡君宗器序》:“聽役之者:有倉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隸,有車人,有攬戶?!?br />(2). 宋 代 解州 解縣 、 安邑 兩鹽池為朝廷制鹽的民戶稱“攬戶”。又稱畦戶。朝廷每年向每戶供給一定數(shù)量的糧和錢,而每戶則向國家交一定數(shù)量的鹽。見宋史·食貨志下三。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二:“ 解州 鹽池……中隨兩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種鹽者曰攬戶?!?/div>
《國語辭典》:契稅(契稅)  拼音:qì shuì
因購置田宅而向政府登記時所納的稅賦。以契約所載價格為標(biāo)準(zhǔn),按單一稅率課徵,由買受人負(fù)擔(dān)。
《漢語大詞典》:食稅
謂享受稅賦;靠賦稅而生活。老子:“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也。”
《漢語大詞典》:獻費(獻費)
古時進獻朝廷的稅賦錢。漢書·高帝紀(jì)下:“﹝詔﹞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及郡各以其口數(shù)率,人歲六十三錢,以給獻費。”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二節(jié):“按 西漢 政府的規(guī)定,在諸王列侯的封國里,田租、算賦和口賦由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給皇帝作為獻費或祭祀宗廟的酎金?!?/div>
《漢語大詞典》:課羨(課羨)
正式稅賦和雜稅。羨,正賦外的無名稅收。宋史·陳世卿傳:“ 真宗 知其材干,逾月,授 福建 轉(zhuǎn)運使,規(guī)畫 南劍州 安仁 等銀場,歲增課羨,詔奬之?!?/div>
《漢語大詞典》:起輸(起輸)
征收稅賦。 宋 葉適 《札子三》:“臣切以 泉南 素有樂郡之名,與他州異。蓋上供皆承平常賦,過取殊少;起輸以產(chǎn)錢定入,橫費不多?!?/div>
分類:征收稅賦
《漢語大詞典》:調(diào)徵(調(diào)徵)
謂收取稅賦。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賜金幣謝表》:“跨兩省一京之地,當(dāng)諸夷數(shù)道之衝,機務(wù)浩繁,調(diào)徵闊遠?!?/div>
分類:收取稅賦
《漢語大詞典》:調(diào)征(調(diào)征,調(diào)徵)
調(diào)兵征討。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暹羅:“ 于穀峯 宗伯,時在春曹,極訕笑之。以為茫茫大海,不知 暹羅 在何方,所云調(diào)征者已可笑,乃又憂其入內(nèi)地,此待其來時,再議之可也?!?br />調(diào)徵:謂收取稅賦。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賜金幣謝表》:“跨兩省一京之地,當(dāng)諸夷數(shù)道之衝,機務(wù)浩繁,調(diào)徵闊遠?!?/div>
《漢語大詞典》:例課(例課)
按常規(guī)征收的稅賦。 明 田汝成 《幽怪錄·五通神》:“﹝五通神﹞日夜喧鬧,如爭競狀,知庫人不得安息,酒客亦不敢登飲,例課甚虧,無可奈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