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0—1644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副貢生。崇禎初任上??h丞,署海防事。累遷至徐州通判。時農(nóng)民軍蜂起,濛初曾獻(xiàn)《剿寇十策》。崇禎十七年農(nóng)民軍圍徐州城,濛初嘔血死。著作甚富。有《圣門傳詩嫡?!贰ⅰ堆栽娨怼?、《詩逆》、《國門集》;編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另撰有《虬髯翁》、《北紅拂》等雜劇。
性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南山三觀之一。小乘之觀法,觀因緣生之法其性空也。(參見:三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南山三觀之一,是小乘的觀法,觀察因緣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三藏法數(shù)】
性即性分也,謂聲聞、緣覺小乘之人,觀因緣所生一切諸法,其性本空,皆無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觀。(因緣者,六根為因,六塵為緣也。所生一切諸法者,即根塵相對所起諸心法也。)
重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同重空三昧項。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觀就是空之又空的觀法。
相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南山所立三觀之一。既觀諸法之性空無上,更觀諸法之相空無。即大乘之初門也。見行事鈔中四。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南山所立三觀之一。
【三藏法數(shù)】
相即相狀也。謂藏、通二教菩薩,觀因緣一切所生諸法,其相本空;但眾生情執(zhí),妄見種種差別之相。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相空觀。
真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華嚴(yán)宗所立三觀之一。(參見:三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嚴(yán)宗所立三觀之一。(參見:三觀)
【三藏法數(shù)】
謂非虛妄念慮曰真,非形礙色相曰空。故簡情妄以顯真性,使見色非實色,舉體全是真空。令見空非斷空,舉體全是真性。如是則能廓情塵,而空色無礙;泯智解,而心境俱融,故名真空觀。
體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見體空之觀法也。為大乘菩薩之觀法,有利鈍之二種。鈍根之菩薩,依之而證空寂之涅槃,故同于小乘之覺,利根之菩薩,依之而達(dá)觀中道(體空之里含中道,于體空之下辨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徹見體空的觀法。
從假入空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天臺宗的觀法,謂菩薩先修假觀,了知幻相假有不實,終歸于空,不落執(zhí)情,雖廣度眾生,而實無有眾生得滅度。
四句──真空觀四句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yán)經(jīng)隨疏演義鈔)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觀,故名真空觀。
〔一、會色歸空〕,會即融會,色即根身世界也。謂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與生滅和合而有。今觀此色,都無實體,歸于真心之空,故云會色歸空。(根者,謂眼等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謂了真空之理,不異于色;色無自性,不異于空。故云明空即色。
〔三、色空無礙〕,謂色之體,全是真空;真空之體,不異于色。若色是實色,即礙于空;空是斷空,即礙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礙空;空是真空,故不礙色。故云色空無礙。
〔四、泯絕無寄〕,泯即亡泯,絕即寂絕,寄猶依也。謂所觀真空之理,不可言即色是空,亦不可言離色是空,空不空皆不可得,非言思所及,亦無所依,故云泯絕無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