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逐亡鹿
臺灣地區(qū)
公權力
被保護國
自主國
家長制
《漢語大詞典》:逐亡鹿
喻爭奪統(tǒng)治權。 宋 葉適 《梁父吟》:“競鈇鉞而日弊兮,逐亡鹿而裂其髀肩?!眳⒁姟?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為獵取的對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爭奪政權。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爭鹿」。
《國語辭典》:臺灣地區(qū)(臺灣地區(qū))  拼音:tái wān dì qū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我國政府統(tǒng)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qū)。
《國語辭典》:公權力(公權力)  拼音:gōng quán lì
國家或其他法人,立于統(tǒng)治權的優(yōu)越地位,為維護公益,處理公務而動用的權力。如警察維持社會秩序的行為,法院的審判裁決等,都是屬于公權力的范圍。
《國語辭典》:被保護國(被保護國)  拼音:bèi bǎo hù guó
一個國家依所定的條約,其統(tǒng)治權被限制,且受他國保護而存立者,稱為「被保護國」。如:「在歷史上大英帝國的許多殖民地,都是她的被保護國?!?/div>
《國語辭典》:自主國(自主國)  拼音:zì zhǔ guó
凡統(tǒng)治權力,如行政、立法、司法等權能自主運作與控制,并受到國際承認的國家。今日國際法上多以主權國家稱之,相對于附庸國。
《國語辭典》:家長制(家長制)  拼音:jiā zhǎng zhì
一種舊時的家庭制度。家長主導掌握經濟資源的分配以及家族內社會層級關系,其他成員僅能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