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水磨調(水磨調)  拼音:shuǐ mó diào
經由明朝魏良輔所改革后的昆腔。其腔調與唱法具有委婉細膩的特色。參見「昆腔」條。
《漢語大詞典》:高撥子(高撥子)
徽劇主要腔調之一。京劇、婺劇等劇種也用高撥子。簡稱撥子。
《漢語大詞典》:吃奶腔
幼兒腔調。形容聲音稚嫩。 劉真 《春大姐》:“說起話來還是那種吃奶腔?!?/div>
《漢語大詞典》:腔口
(1).調子,音調。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楊誠齋 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
(2).口音、腔調。 周立波 《張滿貞》:“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對哪一個講話,都使用這同樣的腔口?!?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那你是 眉山 人了!可你的腔口又不像?!?/div>
《漢語大詞典》:腔派
猶言腔調氣派。《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世上只有一夫一妻,一竹竿到底的,始終有些正氣,自不甘學那小家腔派?!?/div>
分類:腔調氣派
《國語辭典》:喃喃自語(喃喃自語)  拼音:nán nán zì yǔ
自己不斷的輕聲說話。如:「他整天不吃不喝,就一個人躲在房里喃喃自語?!?/div>
《漢語大詞典》:拿腔作調(拿腔作調)
故意裝出特殊的腔調。 老舍 《四世同堂》九:“‘我走!我走!’ 冠先生 拿腔作調的說,‘請?zhí)灰l(fā)脾氣!’說罷,戴起帽子,懶洋洋的走出去?!?/div>
《國語辭典》:山西梆子  拼音:shān xī bāng zi
流行于山西地方的劇種。由蒲劇派衍生而成。音調高亢,唱腔以梆子腔為主。也稱為「晉劇」、「中路梆子」。
《國語辭典》:山東梆子(山東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i
流行于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qū)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馀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馀出。
《漢語大詞典》:侉聲野氣(侉聲野氣)
形容說話既非本地口音,腔調又粗野。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 吳天福 的老婆用她那侉聲野氣激情的聲音吩咐著那兩個身材不太高大的年輕護士?!?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 吳天福 底老婆向 張洪樂 說話的聲音雖然還是那樣侉聲野氣,但在語氣中已經沒有了那種激忿和責備的成分,顯得親切、安定和寬和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