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蒼黑(蒼黑)
青黑色;灰黑色。晉書·天文志中:“枉矢,類流星,色蒼黑,蛇行。” 宋 蘇軾 《大雪獨留尉氏》詩:“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艾蕪 《暮夜行》:“江那面的嶺頭,抹著落日的余暉,青翠的樹林,蒼黑的巖石,以及蜿蜒其中的灰白小徑,都很分明地顯露出來?!?/div>
《國語辭典》:鯉魚(鯉魚)  拼音:lǐ yú
1.動物名。硬骨魚綱。體呈側扁的紡綞形,口吻鈍圓,邊有長短觸須各一對,有發(fā)達的咽頭骨。脊鰭長、尾鰭分叉,鱗大。食水草及魚介類,棲小河池沼等處,現多為人工飼養(yǎng)的食用魚。也稱為「文魚」。
2.比喻書信。參見「鯉素」條。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書詩:「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國語辭典》:魚書(魚書)  拼音:yú shū
1.書信。宋。晏殊〈無題〉詩:「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骨?。宋凌云 偶成詩:「天外魚書絕,征人豈念家?」
2.唐時用作憑信的魚形符節(jié),以木或銅制成。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刺史停替,須待魚書?!挂卜Q為「魚符」。
《國語辭典》:鲇魚(鯰魚)  拼音:nián yú
鲇目鲇科魚類的統(tǒng)稱。頭大而扁,嘴闊,上下頜有四根長須,無鱗,皮膚多黏液。背蒼黑色,腹白,背鰭、胸鰭上棘刺有毒。約有二千五百多種,布于世界各地。生長于河湖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以小魚、貝類、蛙類等維生。
《國語辭典》:江珧  拼音:jiāng yáo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蚌類。殼薄而呈直角三角形,前端很尖,表面蒼黑,有重疊狀的鱗片紋。里面稍呈黑色,有光澤,生活于海岸的泥沙中。也稱為「馬頰」、「馬甲」、「江瑤」。
《國語辭典》:田螺  拼音:tián luó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殼呈圓錐形,黑褐色,殼很薄,口吻寬長,觸角長而細,眼有柄,位于觸角基部,腹足寬大,善于吸附他物。雌雄異體,胎生,產于淡水中,肉可食。
《漢語大詞典》:班魚(班魚)
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蒼黑斑文。后漢書·東夷傳·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馬,海出班魚,使來皆獻之?!?span id="1ftknpm"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四○引 三國 魏 曹操 《四時食制》:“班魚,頭中有石如珠,出 北海 ?!?/div>
《國語辭典》:沙丁魚(沙丁魚)  拼音:shā dīng yú
1.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鯡目。小者長二寸,大者尺許,下顎較上顎略長,齒不顯,背蒼腹白,肉美,西人多用來制為罐頭食品。以最初在義大利沙丁尼亞島捕獲而得名。
2.形容擁擠不堪的現象。如:「夏天時,在公車上擠沙丁魚的滋味,真是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