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6詞典 8分類詞匯 28
《國語辭典》:視聽(視聽)  拼音:shì tīng
1.見聞。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諧讔》:「然文辭之有諧讔,譬九流之有小說,蓋稗官所采,以廣視聽?!?br />2.耳目。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div>
《高級(jí)漢語詞典》:以正視聽  拼音:yǐ zhèng shì tīng
為保證事實(shí)的正確理解
《國語辭典》:視聽傳播(視聽傳播)  拼音:shì tīng chuán bò
利用視覺和聽覺的媒體傳播方式。
《國語辭典》:視聽教育(視聽教育)  拼音:shì tīng jiào yù
以各種電化器材,如幻燈機(jī)、投影機(jī)、放映機(jī)、錄音機(jī)、閉路電視等加強(qiáng)視聽效果的教學(xué)。也稱為「電化教學(xué)」。
《國語辭典》:視聽中心(視聽中心)  拼音:shì tīng zhōng xīn
一種具有視聽設(shè)備并提供視聽教學(xué)、資訊娛樂的地方。
《國語辭典》:混淆視聽(混淆視聽)  拼音:hùn yáo shì tīng
以假象或謊言使人分辨不出是非真?zhèn)?。如:「?duì)方利用不實(shí)的宣傳,意圖混淆視聽,破壞本公司形象?!?/div>
《漢語大詞典》:駭人視聽(駭人視聽)
使人目見耳聞感到震驚。隋書·王劭傳:“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shí)所嗤鄙?!?宋 安燾 等《〈周書〉序》:“唯府兵之設(shè),斂千歲已散之民而係之兵,庶幾得 三代 之遺意,能不駭人視聽以就其事,而效見於后世?!币嘧鳌?駭人聞見 ”。 宋 孟元老 東京夢(mèng)華錄·東角樓街巷:“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dòng)即千萬,駭人聞見?!?/div>
分類:震驚
《國語辭典》:聰明(聰明)  拼音:cōng míng
1.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聰明,真是令人羨慕。」
2.天資靈敏,理解力高,心思細(xì)巧。《三國演義》第三回:「今上雖幼,聰明仁智,并無分毫過失?!埂都t樓夢(mèng)》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div>
《漢語大詞典》:眺聽(眺聽)
猶視聽。謂耳目所及。 南朝 梁 何遜 《登石頭城》詩:“眺聽窮耳目,遠(yuǎn)近備幽悉。” 唐 孟郊 《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詩:“耳目極眺聽,潺湲與嶔岑?!?/div>
分類:視聽耳目
《漢語大詞典》:瞻聽(瞻聽)
猶視聽。 唐 韓愈 《答張徹》詩:“賴其飽山水,得以娛瞻聽?!?清 龔自珍 《上大學(xué)士書》:“依中書愚見,一切中書差使,宜由侍讀手奉全單,默然鵠立,中堂坐堂上,朱筆點(diǎn)出,明降堂諭,不許仍沿袖中出紙,以肅瞻聽。”
分類:視聽
《漢語大詞典》:省聽(省聽)
猶視聽。漢書·杜欽傳:“刺戒者至迫近,而省聽者常怠忽。”
分類:視聽
《國語辭典》:耳目  拼音:ěr mù
1.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yè)?!挂喾褐敢娐?。《老殘游記》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閡,先生布衣游歷,必可得其實(shí)在情形?!?br />2.審察?!稌x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耳目人間,知外患苦?!?br />3.聽的人與看的人。泛指閒雜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賜顧,本該備個(gè)小酌,奉屈一談;一來恐怕褻尊,二來小地方耳目眾多,明日備個(gè)菲酌送到尊寓,萬勿見卻?!埂段拿餍∈贰返谖寰呕兀骸咐闲植贿^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紀(jì)也不會(huì)大到那里去,耳目眾多,聲名攸礙,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都t樓夢(mèng)》第七四回:「鳳姐見王夫人盛怒之際,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時(shí)調(diào)唆著邢夫人生事,縱有千百樣言辭,此刻也不敢說?!?/div>
《漢語大詞典》:時(shí)聽(時(shí)聽)
時(shí)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shí)聽?!?唐 柳宗元 《〈楊評(píng)事文集〉后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dòng)時(shí)聽,夸示后學(xué)?!?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shí)聽。”
《漢語大詞典》:人聽(人聽)
(1).眾人所知聞。《后漢書·朱浮傳》:“ 浮 事雖昭明,而未達(dá)人聽,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漢書·徐稺傳:“伏見處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純備,著于人聽?!?br />(2).即民聽,指百姓的視聽。《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孔 傳:“言天因民以視聽,民所惡者天誅之?!?span id="nyqsbt3"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聽斷明允,庶事無滯,則吏慎其負(fù),而人聽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聽,即民聽。晉書史臣避 唐太宗 諱,改民為‘人’,《通鑑》因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