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解脫(解脫)  拼音:jiě tuō
1.開釋、解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寧成傳》:「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收,于是解脫,詐刻傳出關歸家?!埂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zhì),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br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的境界?!洞蠓痦斒桌銍澜?jīng)》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于彼前,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漢語大詞典》:解脫履
履名。絲制的無跟履。 唐 王獻 《炙轂子雜錄·靸鞋舄》:“ 梁 天監(jiān) 中, 武帝 以絲為之,名解脫履?!?/div>
《國語辭典》:三解脫門(三解脫門)  拼音:sān jiě tuō mén
佛教稱空、無相、無愿三種修行方法??帐菬o我,也沒屬于我的客體;無相是對一切都不想、不念;無愿是對生死輪回不生愿求。修行者對三者可由禪思入定,而證悟解脫?!?a target='_blank'>大智度論》卷二○:「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脫」、「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