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遺補(遺補)
唐 代拾遺、補闕同是諫官,因其職掌相同,故并稱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給舍之材,選於御史遺補郎官?!?宋 田錫 《論軍國機要朝廷大體》:“給諫既不敢違上旨,遺補又不敢貢直言?!?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官名地名從省:“ 唐 人稱拾遺、補闕曰遺補。”
《漢語大詞典》:三諫(三諫)
(1).三次勸諫。見“ 三諫之義 ”。
(2).三個諫官。指 宋 代 吳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吳昌裔傳:“ 吳昌裔 與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聞風采,為《至和三諫詩》以侈之?!?br />(3).三個諫官。
(4).三個諫官。指 明 代 吳之佳 、 葉初春 、 張棟 。見明史·吳之佳傳。
《漢語大詞典》:三諫之義(三諫之義)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 曹伯 曰:‘不可?!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焙笠浴叭G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漢 王充 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div>
《漢語大詞典》:諫署(諫署)
諫官官署。太平廣記卷二二四引 唐 康駢 劇談錄·龍復本:“時 永樂 蕭相 寘 亦居諫署?!?/div>
《漢語大詞典》:還詔(還詔)
指古代諫官規(guī)諫、糾正皇帝詔書中的違誤過失。新唐書·循吏傳·盧弘宣:“駙馬都尉 韋處仁 拜 虢州 刺史, 弘宣 謂非所任,還詔不下?!?/div>
《漢語大詞典》:四諫(四諫)
指 宋 余靖 、 歐陽修 、 蔡襄 、 王素 。四人為諫官,皆敢直言,故稱。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三:“ 慶歷 中, 余靖 、 歐陽修 、 蔡襄 、 王素 為諫官,時謂四諫。”
《漢語大詞典》:諫苑(諫苑)
諫官官署。 宋 蘇軾 《次韻朱光庭〈初夏〉》:“諫苑君方續(xù) 承業(yè) ,醉鄉(xiāng)我欲訪 無功 ?!?/div>
《漢語大詞典》:諫司(諫司)
指諫官的職位。 唐 白居易 《哭孔戡》詩:“或望居諫司,有事 戡 必言。或望居憲府,有邪 戡 必彈?!?/div>
分類:諫官職位
《漢語大詞典》:諫路(諫路)
(1).進諫之路。 宋 司馬光 《酬宋次道初登朝呈同舍》詩:“清朝正求治,諫路方坦夷?!?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初, 秦檜 死, 高宗 開諫路,輪對羣臣。”
(2).指諫官之職。 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韓公 熙寧 初入相。時 荊公 用事, 韓公 多稱疾在告。故 范忠宣 在諫路,嘗以書責之?!?/div>
分類:進諫諫官
《漢語大詞典》:簪白筆(簪白筆)
古時史官、諫官入朝,或近臣侍從,插筆于帽,以便隨時記錄、書寫。后插白筆,為官員冠飾之一。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簪白筆》:“簪白筆,古珥筆之遺象也。腰帶劍、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span id="v1sdb8h" class="book">《宋史·輿服志四》:“立筆,古人臣簪筆之遺象。其制削竹為干,裹以緋羅,以黃絲為毫,拓以銀縷葉,插於冠后。舊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筆、武官則否,今文武皆簪焉?!?/div>
《漢語大詞典》:中諫(中諫)
唐 代諫官“補闕”的別稱。 唐 鄭谷 《順動后藍田偶作》詩:“小諫昇中諫,三年侍玉除?!?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他名標榜官稱……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div>
分類:諫官
《漢語大詞典》:小諫(小諫)
唐 代諫官拾遺的別稱。 宋 代稱監(jiān)察御史。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拾遺為小諫,又曰遺公?!?宋 張師正 括異志·孫副樞:“ 寳元 中,副樞 孫 公 沔 ,自小諫以言事左遷監(jiān) 永州 市征?!?/div>
《漢語大詞典》:還制(還制)
指古代諫官規(guī)諫、糾正皇帝制書中的違誤過失。新唐書·許孟容傳:“ 浙東 觀察使 裴肅 諉判官 齊 揔 暴斂以厚獻,厭天子所欲。會 肅 卒,帝擢 揔 自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為 衢州 刺史。 衢 ,大州也。 孟容 還制曰:‘方用兵處,有不待次而擢者。今 衢 不他虞, 揔 無功,越進超授,羣議謂何?’”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二十三·還制:“ 唐 宋 有祖宗家法,故給事、補闕皆得還制執(zhí)爭?!?/div>
《漢語大詞典》:紀綱地(紀綱地)
伸張法紀之地。多特指諫官職務。新唐書·盧景亮傳:“ 憲宗 時,以直諫知名者,又有 王源中 …… 源中 上言:‘臺憲者,紀綱地,府縣責成之所?!?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上患之,擇耆艾質厚不與 趙 張 同好惡者居紀綱地,共持國論?!?/div>
《國語辭典》:殿上虎  拼音:diàn shàng hǔ
宋人劉安世任諫議大夫時,敢與皇上當廷抗爭,執(zhí)理不讓,時人稱為「殿上虎」?!端问?。卷三四五。列傳。劉安世》:「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帝或盛怒,則執(zhí)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為『殿上虎』,一時不敬懾。」
《漢語大詞典》:諫舍(諫舍)
猶諫院。借指諫官。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 元禧 元年八月,敕:自今兩省、諫舍、宗室、將軍以上許乘狨毛煖座,餘悉禁止?!?/div>
分類:指諫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