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李長庚
夢(mèng)庚
長庚入夢(mèng)
白星
庚星
長庚瑞
長庚才調(diào)
長庚誕貴
長庚象
長庚占慶
長庚絳霄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4460~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皓九世孫。蟬聯(lián)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mèng),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典故問周鼎
窮神奸
察神奸
鑄古鼎
鼎鑄神奸
洛鼎無虧誰敢問
送者問鼎
問鼎語
象物知神奸
象物知奸
夏鼎象物
相關(guān)人物周成王
楚子
王孫滿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三年〉~367~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duì)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晉·杜預(yù)注:「示欲偪周取天下?!?/span>
例句
沈吟問鼎語,但見東波流。
長懷問鼎氣,夙負(fù)拔山雄。
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三國志》卷二十《魏書·曹沖傳》
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shí)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芍印!固娲髳?,即施行焉。
例句
魏國君王稱象處,晉家蕃邸化龍初。
執(zhí)燧奔吳戰(zhàn),量舟入魏墟。
射熊今夢(mèng)帝,稱象問何人。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yùn)〉~44~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
玄珠,司馬(晉·司馬彪)云:「道真也?!?/span>
《新校本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馀傳第二陳馀
韓廣至燕,燕人因立廣為燕王。趙王乃與耳、馀北略地燕界。趙王間出,為燕軍所得。燕囚之,欲與分地。使者往,燕輒殺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廝養(yǎng)卒謝其舍曰:「吾為二公說燕,與趙王載歸?!股嶂腥私孕υ唬骸甘拐咄吔运?,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將見之,問曰:「知臣何欲?」燕將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張耳、陳馀何如人也?」燕將曰:「賢人也?!乖唬骸钙渲竞斡??」燕將曰:「欲得其王耳?!冠w卒笑曰;「君未知兩人所欲也。夫武臣、張耳、陳馀,杖馬箠下趙數(shù)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與主,豈可同日道哉!顧其勢(shì)初定,
例句
冥心一悟虛無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
赤水夢(mèng)沉迷象罔,翠華恩斷泣芙蓉。
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縈紆試一尋。
赤水千丈深,玄珠幾人得。
名與玄珠出,鄉(xiāng)宜晝錦還。
典故笏滿床
滿床簪笏
滿床笏
堆笏滿床
象笏堆床
堆床牙笏
滿床靴笏
一床簪笏
盈床牙笏
幾床牙笏
《舊唐書》卷七十七〈崔義玄列傳·(子)崔神慶〉~269~
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群從數(shù)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shí)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開元、天寶間,中外族屬無緦麻之喪,其福履昌盛如此。東都私第門,琳與弟太子詹事圭、光祿卿瑤俱列棨戟,時(shí)號(hào)「三戟崔家」。琳位終太子少保。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390~
筠州洞山普利院第八世住清稟禪師,泉州仙游人也,姓李氏。幼禮中●院鴻謐為師,年十六福州太平寺受戒。初詣南岳參惟勁頭陀未染指。及抵韶陽禮祖塔回造云門。云門問曰:「今日離什么處?」曰:「慧林?!乖崎T舉拄杖曰:「慧林大師恁么去,汝見么?」曰:「深領(lǐng)此問?!乖崎T顧左右微笑而已,師自此入室印悟。乃之金陵,國主李氏請(qǐng)居光睦。未幾復(fù)命入澄心堂,集諸方語要,經(jīng)十稔迎住洞山。開堂日,維那白槌曰:「法筵龍象眾,當(dāng)觀第一義。」師曰:「也好消息,只恐汝錯(cuò)會(huì)?!?/span>
《春秋左傳正義》卷三十五〈襄公·傳二十四年〉~65~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晉·杜預(yù)注:「焚,斃也?!固?#183;孔穎達(dá)疏:「服虔云焚讀曰僨;僨,僵也。為生齒牙僵仆其身。」
《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305~
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鼓铣?#183;裴骃《史記集解》:「言虻之搏牛,本不擬破其上之蟣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
《翻譯名義集·大論》
那伽或名龍,或名象,是五千阿羅漢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龍如象,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最大。
《神仙傳》卷九〈介象〉
介象者字元?jiǎng)t,會(huì)稽人也,……于山中見一美女……真神仙也。象乞長生之方,……乃以《還丹經(jīng)》一首授象,告之曰:「得此便得仙。勿復(fù)他為也?!埂瓍侵麽缰廖洳踝鹁粗??!瓍侵鞴舱撃掫~何者最美,象曰:「鯔魚膾為上?!箙侵髟唬骸刚摻吏~耳,此出海中,安可得邪?」象曰:「可得?!鼓肆钊擞诘钪凶鞣綀?,汲水滿之,并求鉤。象起餌之,垂綸于埳。須臾,果得鯔魚。吳主驚喜,問象:「可食不?」象曰:「故為陛下取作生鲙,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之。
《南史》卷十六〈王玄謨列傳·王玄象〉~468~
玄謨從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發(fā)冢,地?zé)o完槨。人間垣內(nèi)有小冢,墳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見一女子立冢上,近視則亡?;蛞愿嫘?,便命發(fā)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蠶、銅人以百數(shù)。剖棺見一女子,年可二十,姿質(zhì)若生,臥而言曰:「我東海王家女,應(yīng)生,資財(cái)相奉,幸勿見害?!古塾杏疋A,破冢者斬臂取之,于是女復(fù)死。玄謨時(shí)為徐州刺史,以事上聞,玄象坐免郡。
《帝王世紀(jì)》
武丁即位……夢(mèng)天賜賢人,胥靡之衣,蒙之而來。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說,天下得我者,豈徒也哉。」武丁寤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說者,歡悅也。天下當(dāng)有傅我而說民者哉?」明以夢(mèng)視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寫其形象,求諸天下果。見筑者,胥靡衣,褐帶,索執(zhí),役于虞虢之間,傅巖之野名說。以其得之傅巖,謂之傅說。(據(jù)《指?!繁荆?/span>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王烈〉~360~
昔高宗刻象,營求賢哲,周文啟龜,以卜良佐。況寧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棲遲,未時(shí)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訓(xùn),繼成前志也。陛下踐阼,纂承洪緒。圣敬日躋,超越周成。每發(fā)德音,動(dòng)咨師傅。若繼二祖招賢故典,賓禮俊邁,以廣緝熙,濟(jì)濟(jì)之化,侔于前代。
典故懸河口
詩似懸河
相關(guān)人物王衍
郭象
《晉書》卷八十七〈郭象列傳〉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span>
簡釋
懸河:指說話滔滔不絕。宋陸游《聞王嘉叟訃報(bào)有作》:“‘籠燈踏雪夜相過,劇論懸河駭鄰里?!?/p>
《春秋左傳·定公四年》
「針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箷x·杜預(yù)注:「燒火燧系象尾,使赴吳師,驚卻之?!?/span>
例句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執(zhí)燧奔吳戰(zhàn),量舟入魏墟。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牛僧孺列傳〉~447~
僧孺素與德裕仇怨,雖議邊公體,而怙德裕者以僧孺害其功,謗論沸然,帝亦以為不直。其年十二月,檢校左仆射、兼平章事、揚(yáng)州大都督府。時(shí)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納纖人,竊議時(shí)政,禁中書密,莫知其說。一日,延英對(duì)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輔弼,無能康濟(jì),然臣思太平亦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無淫虐,下無怨讟;私室無強(qiáng)家,公議無壅滯。雖未及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既退至中書,謂同列曰:「吾輩為宰相,天子責(zé)成如是,安可久處茲地耶?」旬日間,三上章請(qǐng)退,不許。會(huì)德裕黨盛,垂將入朝,僧孺故得請(qǐng)。上既受左右邪說,急于太平,奸人伺其銳意,故訓(xùn)、注見用。數(shù)年之間,幾危宗社,而僧孺進(jìn)退以道,議者稱之。
《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卷五〈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28~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楚辭補(bǔ)注》卷三〈天問〉~93~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羲和之未揚(yáng),若華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焉有虬龍,負(fù)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長人何守?靡蓱九衢,枲華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壽何所止?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昭明文選》卷五〈賦丙·京都下·吳都賦〉~225~
屠巴蛇,出象骼。斬鵬翼,掩廣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