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領解(領解)  拼音:lǐng jiè
科舉時代稱考中鄉(xiāng)試的為「領解」。
《漢語大詞典》:解駮
亦作“ 解駁 ”。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 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br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寫別紙附之?!?/div>
《漢語大詞典》:解駁(解駁,解駮)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寫別紙附之?!?
《漢語大詞典》:正誼(正誼)
(1).本來的意義;正確的意義。 漢 孔安國 《古文孝經訓傳序》:“吾愍其如此,發(fā)憤精思,為之訓傳,悉載本文,萬有餘言,朱以發(fā)經,墨以起傳,庶后學者覩正誼之有在也?!?span id="hai6v1x" class="book">《明詩紀事·屠應埈》引 明 黃佐 泰泉集:“ 漸山 英穎天出,文不待蒐羅綴緝而自充遠,正誼發(fā)乎搆思,浩氣動乎操觚?!?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雖間有遺書,傳諸其人,非經竄易,即託依附;求諸原文,亦單詞賸義而外,未聞正誼?!?br />(2).公正的道理。 郭沫若 《滿江紅·天外人歸》詞:“半月長談爭正誼,四方公論明真相?!?蔣光慈 《懷拜輪》詩:“我們同為被壓迫者的朋友,我們同為愛公道正誼的人們?!?br />(3).辯正意義。 嚴復 《〈原富〉按語》:“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
(4).維護公理,主持公道。 胡適 《這一周》:“但我們知道 蔡先生 的為人,知道他這種正誼的決心不是今日才有的。”
《漢語大詞典》:解駁(解駁,解駮)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br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寫別紙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