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162  163  164  165  166  168  169  170  17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仁勇( 竺 )
釋從垣(平州 )
釋從廓( 妙智禪師 )
釋從登(蒲庵 )
釋從雅( 法寶 )
釋仲淵(潛老 )
釋仲皎(如晦 閑閑庵 )
釋允韶(鐵鞭 )
釋元凈(雪庭 )
釋元昉(雪汀 )
釋元普( 其庵 )
釋元禮(別稱 元禮首座 )
釋興道(默庵 )
釋凈圭(借庵 )
釋南雅(柏堂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仁勇,俗姓竺,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住金陵保寧寺,南岳下十二世,楊歧會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九)。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從垣,號平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嘗從釋行元于平江萬壽寺。以詩名。事見明正德《永康縣志》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從廓(一一一九——一一八○),俗姓林氏,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于建善寺祝發(fā)受戒,嘗從懶庵需公、大慧杲禪師游,嗣大圓璞禪師,住持明州育王山廣利禪寺,賜號妙智禪師。晚以衣囊立庵于烏石山,名以笑月。淳熙七年卒,年六十二。見樓鑰《育王山妙智禪師塔銘》(《攻愧集》卷一一○)、《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一。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從廓。福之長溪林氏子。幼穎悟。不妄言笑。群兒強(qiáng)以聚嬉。泊焉如弗聞。喜聞出世法。年十五祝發(fā)受具戒。時閩中。多有道之士。悉往從之游。見佛心才。才稱之。又見懶庵需公。為侍者。復(fù)依大圓璞。璞妙喜之高弟。門風(fēng)孤峻。始齟齬。久之?;砣挥械?。服勤數(shù)載。大圓撫之。以為類己。然以未識妙喜為恨。不憚重趼。見于衡之回雁峰下。深加器重。留三年告歸。送之以偈。又以書屬璞曰。廓。佳衲子??蔀槌删?。使異日為吾家種草。紹興丙子。妙喜被旨住育王。復(fù)來依焉。妙喜移徑山。璞繼其席。眾踰千數(shù)。師為第一座制師。丞相沈公。以廬山請出世。妙喜方名冠天下。無不愿出其門。以取重。開堂日。乃以瓣香嗣大圓。諸方以此益高之。已而育王虛位。尚書韓公邀妙喜。請舉以自代。而無如師也。禪衲大集。育王為海內(nèi)名道場。以祖孫三人。世濟(jì)宣闡。遂為叢林美譚。師才具素高。以其暇日。興土木之工。皆極其壯麗。增庾入數(shù)千斛。施者委金帛。創(chuàng)為長生局五所。百須皆備。月施金錢飯僧以萬計。又造金塔。以奉舍利。此特其馀事爾。孝宗即位之十五年。詔。舍利寶塔。詣行在所。師侍行。既至。命入禁中觀堂安奉。上御素膳。焚香瞻禮。親睹殊勝。遂召師對碧琳堂。問舍利從何發(fā)現(xiàn)。奏曰。從陛下圣心發(fā)現(xiàn)。上大悅。親書妙勝之殿。賜師妙智禪師號。仍度僧五員。頒鈔萬緡。眷賚優(yōu)渥。前所未有。日本國王。閱師偈語。自言有所發(fā)明。至遜國以從道。歲修弟子禮。辭幣甚恭。且送良材建舍利殿。器用精妙。莊嚴(yán)無比。丞相史公帥七閩。以鼓山趣其歸。滎陽郡王力挽無行。魏王出鎮(zhèn)。一見風(fēng)儀。目為僧中龍。又聞其機(jī)辯峻發(fā)。肅然加敬。師晚以衣囊。立庵于烏石山。名以笑月。為終焉計。有偈云。三峰斂卻閑云。大海冷涵秋月。庚子季春。拂衣歸庵。杜門不與世接。俄示微恙。說偈而逝。年六十二。臘四十七。葬于庵之寢室。師家法嚴(yán)甚。學(xué)眾以師語。萃為巨編。師見而呵之曰。汝輩隨語生解。去道益遠(yuǎn)。固不許。沒后。乃始得百之一二刊之。弟子百馀人。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從登。福州懷安周氏子。母夢僧伽愿為己子。十四月乃生。幼穎異。能通經(jīng)屬文。攻書善草隸。棄儒為釋。削染自號蒲庵。唇舌如風(fēng)。日集衲子談玄義。接儒生論經(jīng)史。初至石門。陳聘君易蔡郎中樞聞其名邀與同居。答曰。吾欲作??跇颉R远缺娚?。未暇居此。至海數(shù)歲橋成。比還而聘若已亡。遂居石門。時或言人禍福。事多應(yīng)。里儒陳文虎。未弱冠見之。師謂曰。子至二十九。當(dāng)預(yù)薦。至四十二。喑呼而止。其后一如所言。每為詩文。初不覃思。援筆立就。氣格雄放。陳西軒林艾軒劉著作。兄弟皆刮目遇之。晚歲歸寓縣西之清源里。盧尉欲試其才。夜遣人遺以菖蒲石。立索詩。師走筆復(fù)之曰。半夜敲門聲剝剝。風(fēng)擾長空月欲落。九重洋外雷聲號。萬頃浪頭云色惡。地神失卻洞庭山。蒲庵化作蓬萊閣。盧郎寄我意何多。七十二峰添五岳。盧服其敏慧。歸寂之日?;鸹療煾∪楸?。皆為舍利。徒輩立塔于林洋庵。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從雅。錢塘人。賜號法寶。始從海月。學(xué)通止觀。乃自謂曰。言青行濁。賢圣所訶。遂入南山天王院。誦法華經(jīng)。至五藏。金剛般若四藏。彌陀經(jīng)十藏(合五千四十八數(shù)。為一藏)。禮舍利塔十遍(合八萬四千拜。為一遍)。禮釋迦三十萬。拜。彌陀百萬拜。佛號五千萬聲。禮法華。一字三拜者三過。心期凈土一生。坐不背西。憲使無為楊杰。為制安樂國贊三十章。以美之。其一云。凈土周沙界。何勞獨指西。但能從一入。處處是菩提。師欲廣化世俗。遂于受業(yè)凈住寺。圖九品三輩??唐滟澯谑?。觀者皆知感化。一日無病。趺坐而逝。有天樂鳴空。異香入室之瑞。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從雅者,錢塘人。始從海月辯學(xué)止觀,后入南山天王院。勤誦《法華》、《金剛》、《彌陀》諸經(jīng),計以十?dāng)?shù)藏。禮釋迦、彌陀舍利塔,累百千萬拜。如是誠懇,期生凈土,故坐不背西。無為楊杰述《安樂國贊》三十首,以贈雅,欲起發(fā)信心于凈住寺,圖九品三輩,刻杰贊于石?;蜃嘌诺佬?,賜號“法寶”。一日無疾,趺坐而寂。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仲淵,字潛老,德清(今屬浙江)人。祝發(fā)梅林為僧,蘇軾為親書度牒,叢林榮之。事見《吳興詩存》二集卷一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仲皎,字如晦,居剡之明心院。于寺前為倚吟閣,又于剡山白塔結(jié)廬而居,自號閑閑庵。所交皆文士,王铚曾有詩相贈。事見《剡錄》卷二、八。今錄詩十九首。
全宋文·卷四○○○
仲皎,字如晦,居剡縣(今浙江嵊州)之明心寺。參竟禪學(xué),尤精篇章,所交皆文士,嘗與汝陰王铚相酬答。見《宋詩紀(jì)事》卷九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允韶,號鐵鞭,住泉州光孝寺。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禪師法嗣。有《鐵鞭允韶禪師語要》一卷,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四。事見《語要》。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元凈,雙溪(今福建屏南縣東北)人。住平江府虎丘雪庭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元凈,字雪庭,雙溪人。具正法眼,機(jī)鋒敏妙,為圓悟弟子。嘗謁郡守以詩僧自通,守書其刺云:“詩僧焉敢謁王侯?”凈續(xù)云:“大海終須納細(xì)流。昨夜虎邱山上望,一輪明月照蘇州?!笔匾娭鲔杲磺萌嵙铑},凈即應(yīng)云:“久不下山坳,出林逢虎交。侯門深似海,也許老僧敲。”守大喜。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元昉,號雪汀。主四明壽國寺(《四明宋僧》卷一)。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元普。不知見何人得法。住樂山。名其庵。海湖閉門。危坐二十年。司諫江公望。作歌以招致之。設(shè)三問皆不答。公望坐邑治平遠(yuǎn)臺。每遙拜其庵。其為時賢敬重如此。普既去。公望懷之以詩。又作多暇亭記。稱西蜀隱者。蓋謂普。普蜀人故也。二公。皆為泉名僧。人至今稱之。
釋元禮 朝代: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元禮首座。閩人也。受業(yè)于焦山。初參演和尚于舒之太平。凡入室。必謂曰。衲僧家明取緇素好。經(jīng)二年始發(fā)明。已見。詣方丈。演頷之。演遷五祖。以禮俱往。命分座不就。時佛眼。年方十七。有疑不能決。演曰。禮卻會得。因就禮請教焉。后佛眼出世。禮尚無恙。聞其所舉。嘗曰。遠(yuǎn)兄名不虛得。禮崇寧間。復(fù)至五祖。或問。五祖遷他向何處去。禮云。有眼無耳朵。六月火邊坐。曰。意旨如何。禮云。家貧猶自可。路貧愁殺人。復(fù)有問。金剛經(jīng)云一切善法。如何是善法。禮起行曰。上是天。下是地。中間坐的坐。立的立。喚甚么作善法。其機(jī)敏如此。終老于四明之瑞嚴(yán)。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興道,號默庵。住平江府慧日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勝因咸青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凈圭,號借庵(《洞霄詩集》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南雅,號柏堂。住溫州龍翔寺。為南岳下十七世,西禪懶庵鼎需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