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163  164  165  166  167  169  170  171  17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可宣(石橋 許 )
釋可真(別稱 真點胸 )
釋咸靜( 戲魚 )
釋善暹(別稱 開先寺 )
釋善直(一庵 )
釋圓智(松堂 )
釋圓濟(子淳 )
釋堅璧(古巖 )
釋坦( 牛 )
釋天游( 典牛 )
釋如本(歸云 )
釋如琳( 如璧 )
釋如勝(佛燈 )
釋子溫(別稱 溫日觀、瑪瑙顛 仲言 日觀、知非子、溫葡萄、知歸子 )
釋子琦( 覺照大師 )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可宣。漢州人也。壯為僧。即出峽依瑯琊覺公。一語忽投。群疑頓息?,樼鹂芍N磶?。令分座。凈空居士郭功甫。過門問道與厚。及師領(lǐng)歸宗時。功甫任南昌尉。俄南康守。恚師不為禮。以事臨之。師作書寄功甫云。某世緣尚有六年未盡。今無奈逼抑何。欲托生君家。望君相照。乃化去。功甫。得書驚喜盈懷。中夜其妻夢間。見師入其寢。失聲曰。此不是和尚來處。功甫撼而問之。妻答所見。呼燈取書示之。遂娠。及生乃名宣老。期年記問如昔。逮三歲。白云端和尚過其家。功甫喚出相見。望見便呼師侄。端云。與和尚相別幾年。屈指云四年也。端云。在何處相別。云白蓮莊。端云。以何為驗。曰。爺爺媽媽。明日請和尚齋。適門外推車聲。端云。門外何聲。乃作推車勢。端曰。過后如何。曰平地一條溝。果六周。無疾而化。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可宣,字石橋。姓許氏,嘉定人也。為橘州曇公之弟,道行卓見,海內(nèi)欽企。元寧宗雅聞其名,賜號“佛日”。嘉定丁亥,丞相魯國公請居徑山,宣謂學人重趼,而來者窮其日力,食息無所,乃創(chuàng)室百間。又自裒其囊,合緡市田千畝,接待于雙溪之上。寧宗嘉其意,御書“化城寺”額,錫之眉山,楊汝明有記。及示寂,建塔化城。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參慈明后。天下無可意者。善侍者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論鋒發(fā)。善拈一片瓦礫。置盤石上。曰若向這里下得一轉(zhuǎn)語。許汝親見慈明師擬對。善叱曰。停思停機。情識未透。師愧悚。還石霜。慈明見來叱曰。本色行腳人。有甚急。夏未了。蚤至此。師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喝曰。頭白齒豁。猶作這個見解。如何脫離生死。師悚然求示。明曰。汝問我。師理前話問之。明震聲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師于言下大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可真。福州人也。參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點胸。諸方目為真點胸。喜談?wù)f。英氣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鑾。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負。親見慈明。天下無可意者。善與語。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論鋒發(fā)。善拈瓦礫一片。置盤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轉(zhuǎn)語。許爾親見老師。真左右視擬對。善叱曰。佇思停機。識情未透。何曾夢見在。真愧悚。即還石霜。慈明見之訶曰。本色行腳人。必知時節(jié)。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已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和尚。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對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頭白齒豁。猶作如此見解。如何脫離生死。真不敢仰視。淚交頤。久之。進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機辯迅捷。叢林憚之。出世住翠巖。常拈魯祖面壁因緣問學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斷千山與萬山。勸人除卻是非難。池陽近日無消息。果中當年不自觀。嘗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寧寬師兄坐頭南褊。頭在其中??烧姘焉摇H|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長老政公。亦慈明之嗣。性善講說。從之者多尚義學。真。一日見政。則以手摳其衣。露兩脛緩步而過。政怪問之。真曰。前廊后架。皆是葛藤??纸O倒耳。政為大笑。乃曰。真兄爾我同參。何得見人便罵我。真熟視曰。我豈罵汝。吾畜一喙準備。罵佛罵祖。汝何預(yù)哉。其剛勁不可屈如此。將入滅。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轉(zhuǎn)側(cè)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呵佛罵祖。今何為乃爾。真呵之曰。汝猶作此見解耶。即起趺坐命燒香。煙起而化。善公還七閩。慈明有秤錘落井之讖。自鳳林遷資福。則碌碌無聞焉。以故言句罕傳于世。惜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咸靜,俗姓高,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住楚州勝因寺,號戲魚,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應(yīng)乾禪師法嗣。后居漣漪天寧寺,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二十九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暹,臨江軍(今江西樟樹)人。重顯弟子,初住雪竇,后住開先寺(《宋詩紀事》卷九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開先善暹禪師。臨江軍人。操行清苦。智識明達。遠禪師在德山。師往依之。一日遠升堂。顧視大眾云。獅子頻呻。象王回顧。師忽有省。入室陳解。遠云。子作么生會。師回顧曰。后園驢吃草。遠然之。自此機辯迅捷。禪林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又參雪竇顯。顯愛其俊逸。留座下數(shù)年。欲舉住明州金鵝。師聞之。書二偈于壁而去。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三十馀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后住開先。嗣德山遠禪師。卻通雪竇書。山前婆子。見專使來問。云暹首座出世。為誰燒香。專使。云德山遠和尚。婆子遂罵云。雪竇抖擻。尿腸說禪。為汝得恁么。辜負恩德。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千圣出來也。祇是稽首贊嘆。諸代祖師。提挈不起。是故。始從迦葉迄至山僧。二千馀年。月燭慧燈。星排道樹。人天普照。凡圣齊榮。且道承甚么人。恩力老胡也。秪道明星出現(xiàn)時。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如是則彼既丈夫。我亦爾。孰為不可良由諸人。不肯承。當自生退屈。所以便推排一個半個。先達出來。遞相開發(fā)。祗是與諸人作證明。今日人天會上。莫有久游。赤水夙在荊山。懷袖有珍。頂門有眼。到處踐踏覺場底衲僧么。卻請為新出世。長老作個證明。還有么。師住開先。凡十八年。而化于本山。嫡嗣云居元也。別具。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四
善暹,初參德山,后至雪竇謁顯,顯喜其俊逸,曰:“海上橫行暹道者?!彼烀肿f法,顯欲其住金鵝,暹書二偈而去:“不是無心繼祖鐙,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薄岸拍晁暮ig,親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直,號一庵,德安云夢(今屬湖北)人。初參宗杲于回雁峰下。住白兆、保寧,遷建康府蔣山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圓智,號松堂。住臨安府顯寧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長靈守卓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圓濟,號子淳。住婺州普濟寺,為青原下十三世,金山寧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堅璧,號古巖。歷住雪峰寺、瑞巖寺、雪竇寺。為青原下十五世,石窗法恭禪師法嗣。有《古巖璧禪師語》,收入《續(xù)古尊語要》卷二。事見本《語錄》。今錄詩三十六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坦,住福州清涼寺。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端裕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坦禪師。溫州牛氏子。業(yè)打銀。因淬礪瓶器有省。即出家參瑯琊覺公。機語頓契。天衣懷住興教。師為第一座。及天衣受他請。欲聞州乞師繼住。時刁景純學士。守宛陵??值笊嫱庾h。乃于觀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叭巫〕?。愿示夢于刁學士。刁是夜夢牛在興教法座上。衣凌晨辭州。刁舉所夢。衣大笑。刁問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屬牛刁就座。出帖請之。師受請升座。有雪竇化主省宗。出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出世后為何。杳無消息。師曰。雞足峰前風悄然。宗曰。未在更道。師曰。大雪滿長安。宗曰。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拂袖歸眾。師曰。新興教今日失利。便歸方丈。令人請宗至。謂曰。適來錯。祗對一轉(zhuǎn)語。人天眾前。何不禮拜。蓋覆卻。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黃金。爭肯禮拜。無眼長老。師曰。我別有語在。宗乃理前語。至未在更道處。師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竇宗。乃禮拜。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天游,俗姓鄭,成都(今屬四川)人。出世云蓋寺,次遷隆興府云巖寺。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準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成都人,俗姓鄭,號典牛。幼習儒業(yè)。試郡庠,復(fù)試梓州,皆予貢籍。尋于廬山出家。參湛堂于泐潭,脫然得悟。居隆興府云巖寺,說法有湛堂之風。后庵于武寧,終身不出。年近百歲示寂。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天游自號典牛。成都鄭氏子也。幼業(yè)儒。穎俊逸倫儕輩推重。初試郡庠復(fù)試梓州。二處皆與貢籍。懼不敢承。遂竄名出關(guān)。適會王山谷西還。見其風骨不凡談?wù)摮?。邀其同舟。策往廬山削發(fā)。不易舊名。首參死心不契。依湛堂準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說曰。諸人苦苦就準上座覓佛法。遂拊膝曰。會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會豈不見乾峰示眾曰。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師聞脫然悟入。出世于云蓋。遷靈巖說法大有湛堂之風。嘗和忠道者牧牛頌曰。兩角指天。四腳著地。拽斷鼻繩。牧甚屎屁。張無盡見之甚為擊節(jié)。因退云巖過廬山。而棲賢主者意不欲納。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質(zhì)庫中典牛耶。師聞述偈曰。質(zhì)庫何曾解典牛。秖緣價重實難酬。想君本領(lǐng)無多子。畢竟難禁這一頭。竟去庵于武寧。匾曰典牛。則終其身不出。年近百歲而告寂焉。徑山涂毒見時九十三矣。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天游,字典牛,成都鄭氏子也。幼習儒業(yè),穎俊逸倫,儕輩推重。初試郡庠,復(fù)試梓州二處,皆與貢籍,懼不敢承。遂竄名出關(guān),適王山谷西還,見其風骨不凡,談?wù)摮?,邀與同舟,策往廬山削發(fā),不易舊名。首參死心不契,依湛堂準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說曰:“諸人苦苦,就準上座覓佛法?”遂拊膝曰:“會么?雪上加霜?!庇洲韵ピ唬骸叭粢膊粫M不見乾峰示眾曰: ‘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碧煊温勚?,脫然悟入。出世于云蓋,遷云巖,說法有湛堂之風。嘗和忠道者牧牛頌曰:“兩角指天,四腳著地,拽斷鼻繩,牧甚屎屁?!睆垷o盡見之,甚為擊節(jié)。因退云巖,過廬山,而棲賢主者意不欲納,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質(zhì)庫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質(zhì)庫何曾解典牛,秪緣價重實難酬。想君本領(lǐng)無多子,畢竟難禁這一頭?!本谷?,庵于武寧,匾曰“典?!薄t終其身不出,年近百歲而告寂焉。徑山涂毒,見時九十三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如本,號歸云,臺城(今河北邯鄲西南)人。住撫州疏山寺。為南岳下十六世,靈隱佛?;圻h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三十三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德操名如璧,仆名如琳,遍參諸方。陳了翁兄弟,皆以詩稱美之。至江浙,樂靈隱山川,因止息焉。琳病,璧躬進藥餌,及其歿也,盡送終之義。后主襄陽天寧,夏均父為請疏,其略云:“無復(fù)挾書,更逐康成之后。何憂成佛,不居靈運之先?!庇衷疲骸柏M惟江左公卿盡傾支遁,獨有襄陽耆舊未識道安?!睍r稱其精當。尋移馀杭凈慈,上堂云:“變化密移何太急,剎那念念一呼吸。八萬四千方便門,且道何門不可入。入不入,曉來雨打芭蕉濕,殷勤更問個中人,門外堂堂相對立?!庇致勛哪绝B聲,說偈曰:“剝剝剝,里面有蟲外面啄。多少茫茫瞌睡人,頂后一錐猶未覺。若不覺,更聽山僧剝剝剝。”晚歲稱“倚松道人”,所為詩文皆高邁,曰《倚松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如勝,號佛燈。住臺州瑞巖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凈因繼成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季元初,萍海四方,止杭之瑪瑙寺。善草書,喜畫葡萄,世號溫葡萄。事見《珊瑚網(wǎng)》卷三一引龍?zhí)枳宇}識。今錄詩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嘉興華亭人,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善草書。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其枝葉皆草書法,世號“溫葡萄”,時貴贄金求之不可得。性嗜酒,好短衣,佯狂于市。宋末住杭州瑪瑙寺。
元詩紀事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華亭人。宋亡,出家住杭之瑪瑙寺。
槜李詩系·卷三十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歸子,桐鄉(xiāng)屠甸村寂照寺僧也。又常居杭州瑪瑙寺,善畫葡萄,枝蔓皆合草書法。時寫詩文于上。性嗜酒,豪飲不羈。然楊總統(tǒng)飲以酒,則不一沾唇。見輒罵曰:“掘墳賊。”時鮮于伯機得怪松一株,移值齋前,呼為支離叟。日觀時過之,醉即抱支離叟,或歌或泣,每索湯浴。伯機必躬進澡豆云。嘗在朱宣慰家作畫題一詩。朱雖武夫,雅敬日觀,軒然笑曰:“我果會賣蘆柴和尚知我厚酬之見?!薄?a target='_blank'>堯山堂外紀》廣平宋無贈日觀詩云:“玉山道人蒼壁立,胸潴萬斛松煤汁。吐作千年古怪藤,猶帶西湖煙雨濕。元氣淋漓草木活,太陰菌蠢蟲蛇蟄。須縈翠霧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龍泣。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齊光陸離。天魔擎來青帝寶,鯨波涌出珊瑚枝。墨花酣春馬乳漲,醉夢渴想西涼婆。風窗秋疑蠹葉語,露架夜憶虬柯垂。須臾掩卷何所見,月落庭空無影時。”句曲張雨詩云:“日觀一飲西涼酒,解寫葡萄絕代無。請師截斷葛藤路,還我黑月摩尼珠?!卞X唐馬臻詩云:“老衲摶空無,混沌為之辟。拔得天地根,不假雨露力。寒藤掛鬼眼,累累冷光碧。驪龍亦驚猜,夜半風霆急?!逼殖菞钶d詩云:“日觀作葡萄,電掃無蹤跡。誰于故紙上,點綴辨墨筆。西天十萬里,來往僅瞬息。敗闕固不小,遺下履一只?!?/blockquote>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宋亡。又有瑪瑙寺顛僧。豪飲不羈。往往出憤世語。善??葡萄枝蔓虬。結(jié)寫詩文于上。寓意深遠。楊總統(tǒng)。以名酒啖之。終不濡唇。見輒罵曰。掘墳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琦,泉州(今屬福建)人。俗姓許。依開元智衲,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圓覺》。住蘄州開元,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七。今錄詩二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子琦。泉州許氏子。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圓覺。棄之游江淮。謁翠巖真禪師。問佛法大意。真唾地曰。這一滴落在何處。師捫膺曰。學人今日脾病。真為解頤。辭參積翠南公。盡得其道。相與商搉古今。適大雪。南公。指謂師曰。斯可以一致帚否。師曰。不能。然則天霽日出。云物解駁。豈復(fù)有哉。知有之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雖百節(jié)當迎刃而解。詎容聲于儗議乎。一日南公。遣僧逆問三關(guān)語。師厲聲曰。你理會久遠。時事作么。南公益奇之。于是名著叢席。南公歿。四祖演禪師。命分座。室中垂語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為誰。后傳至東林總禪師。嘆曰。琦首座如鐵山萬仞。卒難逗他語脈。未幾。以開元為禪林。請師為第一世。賜號覺照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