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181  182  183  184  185  187  188  189  19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如凈(長翁 俞 )
邱壽邁
嚴羽(儀卿、丹丘、丹邱 滄浪逋客 )
英上人(木庵 )
邱橚
釋圓悟(枯崖 )
釋梵琮(率庵 )
釋善珍(藏叟 呂 )
釋紹嵩( 少嵩 亞愚、號亞愚 亞愚樵衲 )
釋廣恩(別稱 賈菩薩 萬安 賈 )
丘壽邁
丘方(正叔 )
釋凈真( 護國凈真法師 )
釋普度(虛舟 史 )
釋法舟(別浦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如凈,字長翁(《中國佛學人名辭典》),俗姓俞,明州葦江(今浙江寧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竇山謁智鑒禪師,相侍十五年。寧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請住建康府清涼寺。遷臺州瑞巖寺、臨安府凈慈寺、慶元府瑞巖寺,再住凈慈寺。晚受詔住慶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為青原下十六世,雪竇智鑒禪師法嗣。約卒于理宗寶慶間,行腳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語錄·辭世頌》)。有《天童如凈禪師語錄》二卷、《天童如凈禪師續(xù)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續(xù)語錄》及所附《觀音導利興圣寶林寺入宋傳法沙門道元記》。 如凈詩,以輯自《語錄》、《續(xù)語錄》者依原卷次編為三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號長翁。歷主凈慈等名剎,后奉敕住天童。嗣宗玨禪師。卒年六十六。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如凈禪師。字長翁。奇逸有遠大志。受可印于足庵。不屑肥遁。廣諸方便經(jīng)。其笑詈者。皆脫略成器。故嘗開會浙江左右。六坐名坊。而凈慈天童最久焉。其升座曰。有問有答。矢尿狼藉。于是眉毛慶快。鼻孔軒昂。直得大地平沉。虛空迸裂。正當恁么時。且與宏智古佛相見。豎拂云。相見已了。合談何事。從前汗馬無人識。只要重論。蓋代功開爐打圓相。召眾曰。個是天童火爐。近前則燒殺。退后則凍殺。忽有漢出來道。作么生。?火爐動也。又曰。螟蛉子殪而逢蜾。祝之曰。類我類我。天童門下莫有類我者么。萬里不掛片云。天地一團猛火。又曰。陸修靜陶淵明文殊普賢。作圓相云。咦一款具呈。且道憑誰批判。若是孔夫子吾無隱乎。爾有覺禪者。親依年久。夜分請決于凈。凈曰。我困倦旦去。明日為你說。覺念日月蹉跎。含涕而出。露立待旦。整威儀入室。凈憐之。乃上堂曰。一個烏梅似本形。蜘蛛結(jié)網(wǎng)打蜻蜓。蜻蜓落了兩邊翼。堪笑烏梅咬鐵釘。覺傍失聲曰。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凈便喝。識者稱凈險要。頗類云門。其縝密實如洞山。但未見稟承何人?;蜷g請曰。師唱道多年。名滿叢林。高足已闡化。方得法源委。乞明指示。凈良久笑曰。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云。涅槃堂里看)。又示眾曰。古人大雪滿長安。天童賣卻者心肝。無神通菩薩猛劈。一椎千手眼大悲。捏怪多端還會么。獅子教兒迷子訣。老婆心切不相瞞。凈年六十六。忽命侍者設(shè)香案。聲鼓集眾。拈香嗣足庵焉。其語曰。如凈行腳四十馀年。首到乳峰。失腳墮于陷阱。此香今不免拈出。鈍置我足庵大和尚。足庵名智鑒。鑒法嗣天童玨。玨嗣長蘆清了。了字真歇。乃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是凈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初足庵鑒公為兒時。母與洗手痬。執(zhí)鑒手曰。好似個甚么。鑒曰。似佛手。親歿。即從長蘆真歇禪師得度。玨首座器其進止端莊。以方便示鑒。鑒即隱象山。屏絕諸緣。一钁為伍。廓達玄旨。復就玨。玨可其見處。鑒住后。以枯淡集方來。晚年徙居雪竇座下。明眼衲子皓首相依。如凈以柏子話請益鑒。鑒本色策之。凈乃領(lǐng)悟曰。西來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對眼睛。落地枯枝才??跳。松羅亮格笑掀騰。鑒曰。老成持重為人天眼。聲光暴耀非我所望。凈既受記莂。乃重其師訓。半生開化。不邀虛名。又疾時輩冒稱越繼。故臨末際。方示法源。乃召眾曰。六十六年。罪犯彌天。打個??跳?;钕蔹S泉。咦從來生。死不相干。奄然長往。 贊曰。丹霞大隆洞宗之后。而冒濫之弊。骎骎有矣。長翁舉措風規(guī)無。乃涂毒鼓不容側(cè)耳。抑識法者懼乎。但其入理深談。不滯玄微。真洞下獰龍。而云行雨施。詎可量哉。
邱壽邁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定十三年(1220)任高郵軍知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儀卿,一字丹丘,號滄浪逋客。與嚴仁、嚴參并有才名,時稱“三嚴”。精于論詩,推崇盛唐,反對宋詩散文化、議論化,對蘇軾、黃庭堅及江湖派詩風均表不滿。創(chuàng)以禪喻詩之說,強調(diào)“妙悟”與“興趣”,對后代詩論頗有影響。有《滄浪集》、《滄浪詩話》。
全宋詩
嚴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儀卿,一字丹邱,自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一生隱居不仕,曾浪跡江、楚等地,為戴復古所獎重。以《滄浪詩話》著稱于世。詩多散逸,邑人李南敘收錄其詩及詩話為《滄浪吟》,度宗咸淳間黃公紹序而傳之。另有評點《李太白詩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見本集,參王士博《嚴羽的生平》(載《文學遺產(chǎn)》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傳?!烙鹪姡浴哆m園叢書·滄浪嚴先生吟卷》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簡稱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簡稱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簡稱胡本)、怡蘭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簡稱夏校本,藏北京圖書館),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鮑廷博據(jù)元本手校本(簡稱鮑校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嚴羽,字丹邱,一字儀卿,號滄浪逋客。邵武人。與戴復古游,屬江湖詩人。崇盛唐,主妙悟,倡興趣。有《滄浪詩話》,存詞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號滄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終身不仕,隱居鄉(xiāng)里。紹定三年避亂至江楚,五年返鄉(xiāng),與邵武軍學教授戴復古多所唱酬。繼游吳越,多感時傷亂之作。羽為南宋著名詩論家,著有《滄浪詩話》、《滄浪詩集》。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嚴羽傳》(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滄浪詩話校箋》附錄)。

人物簡介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六十一
元好問《木庵詩集》序:東坡讀參寥子詩,愛其無蔬筍氣。參寥用是得名。宣政以來,無復異議。予獨謂此特坡一時語,非定論也。詩僧之詩,所以自別于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假使參寥子能作,柳州超師院,晨起讀禪經(jīng)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坡又當以蔬筍氣少之耶?木庵英上人,弱冠作舉子,從外家遼東,與高博州仲常游,得其論議為多。且因仲常得僧服。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者久之。時人固以詩僧目之矣。三鄉(xiāng)有辛敬之、趙宜之、劉景玄,予亦在焉。三君子皆詩人。上人與相往還,故詩道益進。出世住寶應,有山堂夜岑寂及梅花等篇傳之。京師閒閒趙公及內(nèi)相楊公,屏山李公及雷李劉王諸公,相與推激,至以不見顏色為恨。予嘗以詩寄之云:“愛君山堂句,深靜如幽蘭。愛君梅花詠,入手如彈丸。詩僧第一代,無愧百年間?!痹f向閒閒公,公亦不以予言為過也。近年七夕感興詩,余為之擊節(jié)稱嘆,恨楊趙諸公不及見之。乙酉冬十月,將歸太原,侍者出《木庵集》求予為序引,試為商略之。上人才品高真,積力久住龍門崧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勝,思與神遇,故能游戲翰墨道場而透脫叢林科臼,于蔬筍中別為無味之味。皎然所謂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蓋有望焉。正大中,閒閒公侍祠太室,會上人住少林,久倦于應接,思欲退席。閒閒公作疏留之云:“書如東晉名流,詩有晚唐風骨?!庇柚^閒閒雖不序木庵集,以如上語觀之,知閒閒作序已竟。然則向所許百年以來,為詩僧家第一代者,良未盡歟。
邱橚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定十五年(1222)任將作監(jiān)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圓悟,號枯崖,福清(今屬福建)人。能詩畫,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間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一○《泉州重修興福寺記》),已佚?!?a target='_blank'>畫史會要》卷三有傳。今錄詩二十九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福州福清人,號枯崖。寧宗慶元間住崇安開善院。性明澈,學貫儒釋。能詩,善畫竹石。有《枯崖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梵琮,號率庵。寧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慶元府仗錫山延勝禪院。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軍云居山真如禪院。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禪師法嗣。有了見編《云居率庵和尚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岃箸?,以輯自《語錄》者及《語錄》中單編的詩合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續(xù)補高僧傳》作生紹興甲寅,卒嘉定丁丑,誤提前了一個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東)人,俗姓呂。年十三落發(fā),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一?!♂屔普湓?,以日本寬文十二年藤田六兵衛(wèi)刊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編為一卷。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善珍。字藏叟。泉之南安呂氏子。年十三落發(fā)。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后出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繼遷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復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上堂。靈云見桃花悟去。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徹。香嚴聞?chuàng)糁裎蛉パ錾降馈W鎺煻U未會。禪和十個五雙道。我此一門。全無肯路示。未知靈云香嚴在。要知二大老磨。醉我落花天。借他弦歌里。又據(jù)室云。這里便是問訊燒香。了來老僧身邊。玄地底所在么。呆子你自鈍置猶可。莫來鈍置老僧。師法語無拘滯。大率類此。門人貌師真請題。揮云。參禪無悟。識字有數(shù)。眼三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摺如趙婆呷醋。一著高出諸方。敢道飯是米做。生于紹興甲寅。逝于嘉定丁丑。年八十有三。六住大剎。接納良多。而入室得髓者。唯元叟端公一人而已。端之后法脈繩繩。至我明。尚有振起作師吼者。師之道。源遠流長??芍印?/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4—? 【介紹】: 名或作少嵩。宋僧。吉州廬陵人,字亞愚,一作號亞愚。寧宗嘉定五年,自穆湖買船由鄱陽九江往巴河,行程凡數(shù)月,每遇景感懷,因作《漁父詞集句》。理宗紹定中,住嘉禾大云寺。另有集句《江浙紀行詩》。
全宋詩
釋紹嵩,字亞愚,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長于詩,自謙“每吟詠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隨得隨失”。今存《江浙紀行集句詩》七卷,系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長沙出發(fā),訪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應知嘉興府黃尹元之請,主嘉興大云寺。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尳B嵩詩,以汲古閣影宋抄本為底本,校以清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讀畫齋本)。新輯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槜李詩系·卷三十
紹嵩字亞愚,廬陵人。紹定己丑,自長沙來。壬辰五月,嘉禾太守黃尹元以大云虛席,俾令承乏。有江浙紀行集句三百七十六首,離為七卷。自為序,稱廬陵樵衲。
全宋文·卷七七五九
紹嵩(一一九四——?),一作少嵩,號亞愚樵衲,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定中自長沙游浙江,住嘉禾之大云寺。工詩,有《漁父詞集句》二卷(存)、《江浙紀行集句詩》七卷(存)。見二書自序。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明律篇
廣恩和尚。順德路洺水賈氏子。元初祝發(fā)。為開元寺僧。其師亦知識。訓督頗嚴。師至性過人。安納凄緊。不見色詞小異。勤勤汲汲。唯恐不得師心。及受具為大僧。振錫遠游。參見名山老宿。精進勇猛。所過有去后之思。且戒行嚴謹。少言語。慎舉動。三業(yè)肅然。六時如一時。兵馬大元帥路通鎮(zhèn)臨。清信向佛乘。建凈土寺。請師居之。人無貴賤遠近。爭致檀貲。金碧輝煥。如天成地涌。以師道風有素。所歸翕然。故不待號召而至。策勉而成也。一日元帥。愿聞凈土之說。師曰。心體自凈。雜用濁之。用若能一。是名著體。體即凈心。心外無二。土凈心凈。其理無二。通聞嘆服曰??芍^要言不煩。表聞于朝。賜號護國興理大師賈法宗大菩薩。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一
釋廣恩,字萬安。姓賈氏,洺水人。生有佛性,年且冠,求出家,從經(jīng)城法云壑祝發(fā),又從暉公受具戒。學禪臨城山,閱數(shù)載,游歷諸方。還至棗彊,與大姓霍氏契,因結(jié)庵于其所居。自謂“行不堅潔,誠負佛恩”,乃辟谷,持大悲章句。不出戶庭者五年。一日霍氏兒供鮮桃二枚,隆冬食之,遂多靈異。其鄰火自卻,攘暴自禁,雞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馴,至于愈奇疾,扶危困,復冽泉于涸井,溢浙米于眾供,皆前世所希見。嘗誦經(jīng)傳,古義妙理,超然領(lǐng)悟。飯僧以億萬計,持犯不間,齋敬等視。甘陵有塔基,欲為治之,發(fā)土得石,記恩名焉,且獲舍利,即其地建大道場。會開元虛席,郡僚率闔屬緇素,請恩住持。蓋自貞祐癸酉,中州板蕩,所在蕭條。說網(wǎng)罟而??たh者,無幾人逮。戊寅己卯以來,大兵頻歲南出,而邢為沖,驲使絡繹,穹帳遷卓,郡或不能容。以故九流流寓,行客往返,逆旅無所投,恩皆為之館谷。他郡則父逋逃于前,子窺隙于后,獨此一方,以恩之故,晏如也。玄風所扇,遐邇懷芳,元勛懿戚,豪門貴族,不愛金寶重幣。以圓照塔因故基而崇起之,眾不靳力,工不秘巧,輦饟不憚數(shù)千里,艱險萬狀,皆得平達,隨度施用,靡不如意。曾未十稔,屹然崒嵂,突地???。雖瑤光永寧之盛,未易過此。癸卯仲冬十有八日示寂,春秋四十有九,臘三十,著有《密蓮集》。度具戒僧千馀,寺眾恒不啻萬指,紀律如一。弟子萬松述其行狀,乞房山劉百熙為之碑銘,御弟忽必列以旨諭五路兵馬史萬戶天澤立石。
丘壽邁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定十七年(1224)任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寶慶元年(1225)任建康府知府兼安撫使。寶慶二年(1226)任司農(nóng)少卿。寶慶三年(1227)2月5日赴闕。
丘方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連城人,字正叔。理宗寶慶二年進士。長于文學。為寧都丞,興學校,有政聲。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凈真(?~一二三九),從松江興圣寺若平法師薙染,習賢首宗。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游浙江諸剎,值錢塘江水泛溢,為止洪水而投身于海。賜號護國凈真法師,立祠于杭之會靈?!?a target='_blank'>補續(xù)高僧傳》卷二○、《明高僧傳》卷一有傳。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凈真未詳姓氏。從松江興圣寺若平法師薙染習賢首宗。嘉熙三年游浙江諸剎。因錢塘江壩毀江濤泛溢災民。師以偈呈安撫使趙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連。民居沖蕩益憂煎。投身直入龍宮去。要止驚濤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謂居民曰。我在龍宮說法龍神聽受。此塘不復毀矣。語訖復投于海。趙端明感其德具聞于朝。敕賜護國凈真法師。立祠于杭之會祠。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從松江興圣寺若平法師薙染。習賢首宗。嘉熙三年。游逝江諸剎。因錢塘江壩毀。江濤泛溢災民。師以偈呈安撫使趙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連。居民沖蕩益憂煎。投身直入龍宮去。要止驚濤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謂居民曰。我在龍宮說法。龍神聽受。此塘不復毀矣。語訖。復投于海。趙端明感其德。具聞于朝。敕賜護國凈真法師。立祠于杭之會祠。
補續(xù)高僧傳·遺身篇
其后嘉熙中。有曰凈真者。亦捐身益物。有凈師造壘代命之風。真。初禮吳松興圣寺若平為師。游講肆。得賢首宗旨。至錢塘。適江水大溢。塘崩壞。居民相顧。倉皇無所措手足。真以偈呈安撫趙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連。居民沖蕩益憂煎。投身直入龍宮去。要止驚濤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謂眾曰。我在龍宮說法。龍神聽受。此塘不復崩矣。語訖復入于海。事聞于朝。敕賜護國法師。立祠于會靈。祀焉。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凈真,未詳姓氏,從松江興圣寺若平法師薙染,習賢首宗。嘉熙三年,游浙江諸剎,因錢塘江壩毀,江濤泛溢,飄蕩居民,真以偈呈安撫使趙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連,民居沖蕩益憂煎。投身直入龍宮去,要止驚濤浪拍天?!彼焱渡碛诤?,三日而返,謂居民曰:“我在龍宮說法,龍神聽受,此塘不復毀矣?!闭Z訖,復投于海。趙端明感其德,具聞于朝,敕賜“護國凈真法師”,立祠于杭之會祠。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號虛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寧寺,繼事東堂院龍溪祖信,后參無得通禪師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報寧禪寺。歷住鎮(zhèn)江府金山龍游禪寺、潭州鹿苑褒忠禪寺、撫州疏山白云禪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禪寺、臨安府中天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靈隱景德禪寺,終于徑山興圣萬壽禪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凈伏等編《虛舟普度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元釋行端撰《行狀》,《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有傳。 釋普度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字虛舟,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史氏子。出家郡之天寧寺,繼事武林東堂院祖信,后參無礙通公得法。出主金陵半山,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疏山,蘇之承天。景定間住臨安中天竺、靈隱。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詔住徑山。十七年卒,年八十二。著有《虛舟普度禪師語錄》一卷(存)。事跡見該書卷末所附《行狀》。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普度。字虛舟。維揚江都史氏子。稍長雖習世書。絕無處俗意。母識其志。俾依郡之天寧出家。畢將軍與語。大奇之曰。此兒短小精悍。音吐如鐘。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攜歸武林。禮東堂院祖信。為受業(yè)師。執(zhí)侍五年。奮志參方。初見鐵牛印于靈隱。已而江東西。河南北。悉遍歷焉。時無礙通。唱道饒州薦福。師決志叩請。其遷福嚴華藏。亦與之俱。入室次。通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么人。師曰。金香爐下鐵昆崙。通曰。將謂這矮子。有長處見解只如此。師曲躬作禮曰。謝和尚證明。若天童晦巖光。大慈石巖璉?;⑶鹗业?。皆一見器異。留與法務。淳祐初。制府趙信庵。以金陵半山請出世。遷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疏山。蘇之承天。景定間。賈太傅。奏補中天竺。復請旨升靈隱。至元丁丑。被命住徑山。師說法。直捷簡要。肩荷法門。老而無倦。嘗云。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又云。既無迷悟人了個甚么。無人契其機者。其住徑山。值火馀。志圖興復。將有緒俄示恙。索筆大書曰。八十二年。駕無底船。踏翻歸去。明月一天。遂寂。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禪師普度者。出史氏。刊江人也??赘∪A。度不樂家居。邀正信友。出入僧伽藍。結(jié)出世緣。熏久機熟。竟斬發(fā)焉。自號虛舟。入講肆。精貫楞伽唯識。晝倦??幾假寐。夢游于俗。俗境宛然。僉有術(shù)士。相其面曰。公乃玉堂金馬中客。何墮于僧數(shù)。度唾之曰。我既登釋譜。不受你輩雌黃也。覺則汗流愧悚。于是廢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同學請入筵。度曰。此非究竟。聽之何為。且諸佛涅槃之旨。豈言詮能及哉。同學病其狂。度即負缽袋而去。遍走江南。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乃謁無得通禪師于常州之華藏寺。是日同謁者三十馀人。通公獨許度參堂。度得入通公之室。每求佛法大意。通每低聲曰。佛法盡有待無人處向你說。度益心疑。夜靜私抵通公榻下。哀求不已。通又低聲曰。將謂無人那。乃指度復自點胸數(shù)下。則瞑目悄然。度驚趨出。于是參究愈切。坐立如木偶人。會通公示眾曰。破一微塵出大經(jīng)。鳶飛魚躍更分別。不將眼看將心看。已見重敲火里冰。度脫然省發(fā)于座下。通乃召度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么人。度對曰。金香爐下鐵昆崙。曰。將謂者矮子有甚長處。見解卻只如此。度拜曰。謝和尚證明。通大喜之。度于是久侍華藏。師子相契。如水乳也。通公每勉度出世。度啟曰。行道之日無窮。事師之期有限。師壽縱愈趙州??制斩缺「?。一旦填溝壑。再欲蒙師教誨。其可得乎。通公為之俛首惻然。公歿。度乃離華藏。經(jīng)行石頭城。夜宿袈裟院。適東西兩房。爭法產(chǎn)搆訟。數(shù)年不已。度釋以片言。兩僧悲泣悔過。俱以家業(yè)屬度。度發(fā)笑而去。自此隨方說法?;蚓没蚪H拍耆缫蝗?。嘗示眾曰。邪人說正法。正法悉皆邪。正人說邪法。邪法悉皆正。卓拄杖云。正耶邪耶。又卓云。說邪不說邪。向者里揀辨得出。黃金為屋未為貴。玉食錦衣何足榮。又曰。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既無迷悟。了個甚么。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墻。值徑山燬。朝旨以度居之。度年八十。力圖興復。巨細行役。尚自董焉。其謙讓不遑。待后進如先輩。從未以老自稱。不二載。徑山落成。時元世祖庚辰也。度每逢通公忌日。必展真燒香進食垂涕。門下感之。率白首親依。故唱和妙葉。冠絕一時。竺西坦歸省于度。度大書一偈委之。俄就匡床化去。其偈曰。八十二年。駕無底船。踏番歸去。明月一天。時坦居天童。天童及門復有懷信等。而大度公之聲。蓋懷信為松源岳五世之孫也。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六六
法舟,號別浦,紹定二年住持湖州道場山報恩光孝禪寺。見釋法云《虛堂智愚禪師行狀》(《續(xù)藏經(jīng)》第二編第二六套第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