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244  245  246  247  248  250  251  252  25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行元(百癡 )
釋道援(汝航 )
釋寂光(三昧 凈智律師 )
釋無學(xué)( 王 )
釋行敬(獨冠 楊 )
丘云霄(淩漢 止山 )
丘祖德(念修 忠烈 )
僧行森( 茆溪、慈翁 明道正覺禪師 筇溪 )
僧通琇( 玉林 )
僧凈挺( 繼恩 世臣、逸亭 俍亭 )
袁彭年(介眉 特邱 )
郝肖仁(纘之 虎丘 )
釋道霈(為霖 )
夏淑吉(世稱 神一 淑吉 美南、荊隱、龍隱 )
邱恭娘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百癡。閩漳浦蔡氏子。幼習(xí)儒。怙恃繼失。依兄居住。年二十。功名不就。因憩同安邑邸。夜夢有人呼曰。時至矣。速前去。明晨行。遇真戒師。偕入長泰石獅巖。禮求薙發(fā)。大明崇禎甲戌春。往黃檗。參費隱和尚。凡有所問。被痛棒打出。未幾證入玄奧。命掌記室。戊寅。費老人主金粟。師為西堂。付衣拂。回建寧蓮峰住靜。辛巳冬出世。隨移寶峰百山二剎。及浙之太平長慶。戊子夏初。海鹽護(hù)法徐覲周等。以金粟虛席。集眾卜請。師恬然自若。繼席六載。竭力勞心。衣缽微貲。悉以供眾。癸巳八月。覲周送藏經(jīng)入寺。即于明晨退院。上堂云。六載住持。全沒滋味。簡點將來。討甚閒氣。何如長松下。片石間。灑灑瀟瀟??祁^箕踞。任他法道遷更。蠓蠅口沸。且臨行一曲。如何演唱。擊拂子云。啰啰哩。啰啰嗹。白發(fā)催人容易老。寬懷無事是神仙。便行。覲周同諸檀護(hù)。迎入梵勝。今遷明發(fā)。師有語錄十六卷。行世。如金粟歲旦示云。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況復(fù)值年朝。如何靜悄悄。擂鼓出升堂。香云四處繞。柱杖倒頭拖。袈裟忘里表。問著口莫酬。遙空指白鳥。大眾且道。金粟與么。是歡喜耶。著忙耶。若道是歡喜。年年好年。有什么歡喜處。若道是著忙。我為法王。于法自在。著忙個什么。于此涇渭得出。正好山門擺手。寶殿鞠躬。見僧賀僧。見俗賀俗。見白牯貍那。賀白牯貍那。如弗然者。歲君所司時令。又向閃電光中。打輥去也。如梵勝示云。懶骨鍛成。一榻閒眠消白晝??菽c浣出。半聯(lián)仄韻動寒潮。不管佛來祖來。說甚呼牛呼馬。頭頭具足生涯。處處彰吾寶所。是汝諸人。果能如是見。如是信解。便可休心息念。高掛缽囊。與山僧同處同行。同餐同飲。耕云鈞月唱沒腔歌。自然道泰時清。其或隨情變換。逐物升沉。敢保終年未有歇手在。如明發(fā)示云。衲僧行止沒多般。隨處安身隨處閒。滿沼白荷觀不足。又??竹杖到云間。云間既到。是非杳忘。地闊天高。聲和響順。翻愛當(dāng)年船子。一絲獨釣寒江。更冀此日維摩。出手共扶祖道。且時節(jié)相應(yīng)底句。如何話會。陣陣薰風(fēng)來殿閣。炎威雖逼也清涼。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三
道援,字汝航,福建陳氏子。年十五喪母,遂棄家野服,叩法博山大師。已至天臺高明寺,閱臺宗三大部,博通教典,卓錫于杭之橫山。崇禎庚辰,馬訥庵陸遜齋延至平湖。乙酉,返橫山。后復(fù)以馮兼山之招,偕其法嗣夢破,憩息耘廬寶云林二十馀年,竟示寂于此。有詩文語錄行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寂光,字三昧,姓錢氏,廣陵人也。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禮凈源,始出塵俗。初從雪浪習(xí)賢首教觀,既徹宗乘,遍參名宿,紫柏、云棲皆相器重。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及邀帝眷,弘戒五臺,遂升副座助其教授,蓋其行解軼倫,詞旨玄鬯,律學(xué)中興,光有力焉。尋以道貴潛修、功深宥密,乃閉關(guān)于小天臺。面壁治心,妙觀有得,謂理窮虛悟,學(xué)歸實踐。因發(fā)腳歷衡岳,登廬阜,江州眾信延住東林,池中白蓮不種自生,符遠(yuǎn)公再來之讖。又與塔龕中得晉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驗,為之作記刻石。復(fù)徇眾請,移錫衡山雉潭。相傳潭下有龍,時見怪形,光為說戒,竟自馴伏。晉藩聞之,遣使迎迓,戾止清涼,為建龍華大會,宏敷戒席。藩妃齋肅,供紫伽黎?;伛v維揚,興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斷碣,有“坡公石塔得三昧”之語,名號符合,驚為夙記。嘗演戒于金陵大報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都人請興寶華寺,山舊為寶師道場,妙峰立銅殿于山巔。光至,開千華大社,學(xué)侶云集,院宇重新。崇禎壬午,荊王請興溈仰道場。癸未,奉詔主修報恩,宏光改元,金陵設(shè)壇讖薦,特賜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謁于寺,稱國師焉。以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先三日命侍者進(jìn)歷,指示化期,曰:“吾為大明律師,說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畢矣,當(dāng)與眾別?!睂闷?,命具湯浴,更衣跏趺,誡眾號佛,端坐而逝。光道相清粹,豐骨凜然,慈藹接物,孜孜不倦。慨世末道污,輕蔑毗尼。乃服膺師傳,專宏律法,足跡遍海內(nèi),臨壇演戒百有馀所。最后,魯王請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又主嘉興三塔寺壇。潞王請登昭慶古佛戒壇,尤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dāng)?shù)處,所至感應(yīng)皆不可思議,出于意念之表。壽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華山千華社,龍山額曰“光明金剛”,謚“凈智律師”。所著《梵綱直解》四卷及《十六觀經(jīng)懺法》。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以《梵綱直解》編入大藏,從之。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七
釋無學(xué),姓王氏,歙人也。早歲為諸生,后讀書齊云巖,閱《華嚴(yán)合論》有省。游黃山,履險幾墜,觸悟機(jī)。棄家投廬山,依敬堂披緇受具。后參諸方,善自深藏,若不識字者。唯憨心知之,薦往會稽見湛然澄心,心印合。復(fù)謁雪嶠,參谷泉,入龍?zhí)?,既得法要。笑曰:“吾決志自了,不隨眾起倒也。”因攜一瓢至南岳,徒侶云集。西至湘鄉(xiāng)荊紫峰,縛茅以居,署其庵曰“單丁”。破納 晏坐六年,四方奔赴,乃為演法授戒。南入九疑,劉侍御興秀為筑室以居,閉門獨處,而從者麇至。湘人士苦迎出山,無學(xué)示偈云:“世亂懶出山,病多難開口。閒坐深澗中,高拱兩只手?!币讯氤幵L阿育王塔,猺民多信仰。明崇禎癸未夏,歸荊紫。冬,張獻(xiàn)忠陷長沙。無學(xué)嘆曰:“際此劫火焚如,正吾橫擔(dān)獨步時耳。”因占偈曰:“五十三年獨養(yǎng)機(jī),與人同宿不相知。者番獨自出山去,鳥道音書寄與誰?!倍俗牛w荊紫鼻祖也。
釋行敬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三
釋行敬,字獨冠,姓楊氏,云夢人也。生有靜性,不樂塵囂。年十三,從縣中空如落紺。一夕,夢大士持刀剖解,為之換骨,至齒牙間負(fù)痛而覺。爾后,唯耽禪寂,杜絕外緣,偶檢《天奇語錄》,讀之有得。荷笠南游,首謁密云于大白山中,以“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大事不明當(dāng)何所求”為問,密云軒然一棒,還叩所求,因自惟曰:“可教直下承當(dāng),乃懇懇勤勤看斯一棒?!比锩议g,殊鮮真際,忽動他山之想,遂過云門。雖得輕安,終未洞明。再上天童,復(fù)見密云,追隨數(shù)載,偕上天臺,方冀通玄發(fā)明此事。未幾云寂,放聲大哭,以為從此失望,無復(fù)了時。會金粟、費隱聞喪而至,隱固得天童髓者,敬嘗造請,乞其指示,即指其掌,竟?fàn)柣砣?,日臻閫奧。隱后歷超果、福嚴(yán)而至徑山,敬皆荷橐相從。有清順治癸巳,隱以信拂授之,傳臨濟(jì)法焉。乙未主席吳興靈山,丁酉漢陽棲賢更隆禮聘,敬念鄉(xiāng)關(guān)久別,云樹依依,欣然就道,至則弘爐大冶,躍金同范。俄而,興陽使符來迎,慨祖席荒頹,黽勉效命,而破屋殘僧,蒼涼滿目。適嚴(yán)公玉環(huán)提督豫章,假道漢上,晤于棲賢,宛如夙好,敬以興復(fù)事從容言之,提督竟?fàn)柼词S墒?,殿宇摩云,樓閣礙日,片言之契,萬金無吝,信有自來也。未幾,云杜之纂峰、沔陽之廣長、鄂渚之巖頭,相繼以請。敬為居纂匝月,止廣長期,而巖頭則往來至焉。荊門玉泉、澧浦夾山且郤而不應(yīng),乃詣衡山一展祖塔。敬主棲賢二十馀年,六坐道場,津梁不倦??滴跞勺影嗽禄奕帐炯牛瑫视小搬灨涂潮M重栽竹,不脫荷衣歸去來”之語。壽六十,僧夏四十五,塔于興陽東麓。門人如水鑒佛頂,皆唱道諸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崇安人,字淩漢,號止山。崇禎十七年貢士。官南京國子監(jiān)典簿,遷廣西柳城知縣。歸隱于武夷山,嘗編《武夷志》,另著有《南行集》、《東游集》、《北觀集》、《山中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四川成都人,字念修。崇禎十年進(jìn)士。授寧國推官,十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山東。李自成入北京,祖德南奔。成都亦陷,無家可歸,流寓寧國。響應(yīng)金聲起義抗清,兵敗,退入山中,被清兵殺害。
維基
丘祖德(1614年3月20日—1645年),號念修,四川都司成都后衛(wèi)人。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jìn)士。吏部觀政,授寧國府推官,十二年(1639年)調(diào)濟(jì)南府推官。后被推薦,越級提拔為山東按察司僉事,仍帶降俸一級,分巡東昌道。山東土寇猖獗,崇禎帝聽給事中張元始之言,令丘祖德及東兗道李恪專任招撫,土寇多解散。十五年(1642年),調(diào)官沂州。冬季,因兵部尚書張國維所薦,被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提督紫荊等關(guān),兼理海防軍務(wù)。十六年(1643年)在官吏考核中被解職待查,查明后,以原官代王永吉巡撫山東。北京淪陷,李自成遣使招降丘祖德,丘祖德斬使者,圖謀發(fā)兵拒守,但中軍梅應(yīng)元叛變,率部卒索取印綬,丘祖德于是南奔。弘光年間,御史沈宸荃彈劾丘祖德和河南總督黃希憲輕棄封疆,詔將二人削籍提訊久后獲釋。時成都亦淪陷,丘祖德無家可歸,流寓于寧國。金聲起兵績溪反清,丘祖德與寧國舉人錢文龍、諸生麻三衡、沈壽蕘等各自舉兵響應(yīng)。時郡城已失,丘祖德駐華陽,麻三衡駐稽亭,其他蜂起者還有十余部,相約一同攻郡城,不克,沈壽蕘陣亡,丘祖德退還山中。清軍攻破其寨,丘祖德被俘,被磔死,其子也被殺。不久其余各部也都敗亡。紹武帝追贈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謚忠烈。
僧行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廣東博羅人,俗姓黎,號茆溪。受法于通琇,居杭州龍溪庵。順治間隨師至京師,召對稱旨,留京師數(shù)年。順治帝欲封為禪師。以身為弟子,不敢與師同受封號,力辭,復(fù)還龍溪。雍正間追封明道正覺禪師。有《語錄》。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行森,字筇溪,別號慈翁。姓黎氏,博羅人。生質(zhì)清穎,器宇神俊。年及壯,游,偶感疲困,倚枕間,忽聞鼓吹聲,頓省根源,不從他有。遂決志出家,依雪嶠信。信寂后,乃參大覺普濟(jì)能仁國師玉林琇,洞明心要。琇令分座說法,四眾參承,機(jī)辯敏捷,解說入妙。一時目為大鵬劈海,且稱為“森鐵棒”云。及開化龍溪,緇侶云集。清室龍興,世祖入關(guān),奠鼎燕京,崇禮佛乘,詔集高僧。時順治戊戌,玉林琇應(yīng)召入都,因令森主報恩。己亥,玉林還山,森奉詔留京師。世祖恩眷,禮遇優(yōu)渥,屢降諭旨,欲加封號。森以師弟不敢并受,辭之甚力。既而請謁五臺,宿顯通寺。寺前遇一老嫗,手持竹籃,口嚼石子。與語,深明宗旨,呼森為大通佛。自五臺還京,乞歸龍溪。世祖名所居寺曰圓照。御書題賜,以寵異之。森持律精純,導(dǎo)眾嚴(yán)整,雅有百丈風(fēng)。受世祖知遇甚深,及其歸里,如日邊云影,既離絳霄,即隨意孤飛斷崖荒水間,不掛一絲。康熙十六年游華巖,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臥數(shù)江帆。吾老此矣?!蹦俗钥袒?,手書封龕偈而寂。春秋六十有四,僧臘三十有六。至雍正十一年,追封“明道正覺禪師”。御題贊曰:“一人首出,八表升平。爰有龍象,僧中之英。十虛融攝,正眼洞明。日光月華,水綠山青?!?/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4—1675 【介紹】: 清臨濟(jì)宗禪僧。江南江陰人,俗姓楊,號玉林。十九歲出家于常州磬山寺。曾為湖州報恩寺住持。順治間三辭清世祖之召,后應(yīng)允赴京為帝說法,封為“大覺普濟(jì)禪師”。后又加封為“大覺普濟(jì)能仁國師”。世祖去世,得旨南歸,晚年開法西天目山獅子正宗禪寺。然仗勢欺人,至激起民變,只身北遁,改號無住,至淮安清江浦慈云寺,危坐以終。有《大覺普濟(jì)玉林國師語錄》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通琇,字玉林,江陰人,本姓楊。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玉林。蓉城楊氏子。澄江請磬山不赴。師破關(guān)來見。叉手曰。狂兒國土。父不容過。者個峰頭。還是老漢住處么。山曰。你且站下腳。我與汝道。師掀倒香案便出。山高聲曰。將拄杖來。師遙應(yīng)曰。劍去久矣。住后上堂。有一句子。河沙剎土。三世諸佛不能說。西乾東震。歷代祖師不能說。天下善知識不能說。先師亦未曾說?,L上座今日既居此位。為眾分明舉似去也。良久曰。元正啟祚。萬象咸亨。僧問。如何是定。師曰。顛顛倒倒。曰如何是慧。師曰。愚愚癡癡。曰如何是定慧總持。師曰。又顛倒又愚癡。上堂。眾競出問話畢。師曰。欲釣鯨鯢澄巨浸。卻嗟蛙步滯泥沙。擲拄杖下座。
僧凈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84 【介紹】: 清僧。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俗姓徐,名繼恩,字世臣,別字逸亭,又號俍亭。崇禎十五年副貢。曾以抨擊馬士英獲罪。明亡后隱居,四十七歲出家為僧,居云溪寺。有《逸亭易論》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湖廣公安人。明崇禎七年進(jìn)士。以給事中降清,累官布政使。順治間,勸李成棟起兵反清。明桂王朱由榔入廣東,以彭年為左都御史。時號彭年等為“五虎”。
維基
袁彭年,字介眉,號特邱,湖廣公安(今湖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jìn)士出身。袁彭年與堂兄弟袁祈年同時中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七年(1635年)成進(jìn)士,歷仕崇禎、隆武、永歷三朝。永歷時官左都御史,與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稱“五虎”。袁彭年為“虎頭”,“言非虎黨不發(fā),事非虎黨不成,星巖道上,遂成虎市”。降清后,隨佟養(yǎng)甲、李成棟至廣東。任廣東學(xué)政署布政使。曾起草告示稱「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guī)」。隨李成棟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一次袁彭年同永歷帝起爭執(zhí),出言不遜,帝以“君臣之義”責(zé)之,袁頂撞說:“使去年此日惠國(李成棟)以五千鐵騎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義安在?”朱由榔氣得變了臉色,群臣也為之咋舌,足見其氣焰囂張。順治七年(南明永歷五年,1651年)清軍再次攻占廣州,袁彭年在廣東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獻(xiàn)上贓銀八百兩,得保殘生。清廷厭其反覆不定,不予錄用。不久病死。
郝肖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郝肖仁(1615年—?),字纘之,號虎丘,山西忻州人。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jìn)士,授瀏陽縣知縣。另有稱順治十八年進(jìn)士,歷任直隸曲陽縣、湖廣瀏陽縣知縣。有書稱,任州同知時在地方叛亂中被擒。
釋道霈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道霈,字為霖,建安丁氏子。出家白云寺,參聞谷密云,??諸講肆。后得法于賢,撰述甚富,有《語錄》行世。寂于康熙壬午,壽八十有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女尼。松江府華亭人。夏允彝女,初名淑吉,字美南。嫁侯洵。二十而寡,乃削發(fā)為尼,更名神一,字荊隱。有《龍隱遺稿》。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九
神一,字荊隱,一字龍隱,華亭人。原名淑吉,字美南,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長女,嘉定侯洵室。有《龍隱遺草》。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四六
邱恭娘,潮州人。明末罹亂被俘,作題壁詩。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帕?/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