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250  251  252  253  254  256  257  258  25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今如(真佛 黃 )
釋今邡(姜山、思微 微 )
釋德基(定庵 佛而逝 )
釋愿光(心月 )
釋照福(振寰 孟 )
釋道領(lǐng)(赤松 黔靈 行第 五 )
釋今回(更涉、方之 鴻暹 )
釋古通(循圓、友夏 國楨 )
釋超炯(參唯 )
釋道足(大藏 韓 )
僧元璟(借山、以中 晚香老人 通圓 )
僧智藏(竺堂 )
釋書禎(靜觀 王 )
釋今從(凈起、山農(nóng) 云子 )
釋古行(克躬 )

人物簡介

全粵詩
今如(?—一六七四),字真佛。新會人。俗姓黃,角子今(上草頭下黽)父。諸生。明桂王永歷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老人出世登具。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邡,字姜山。新會人。俗姓莫,原名微,字思微。諸生。明桂王永歷十四年(一六六〇)落染受具。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為雷峰監(jiān)院。后居福州長慶坐化。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德基,字定庵,姓林氏,休寧人也。父之泰,母姜氏。誕生之辰,瑞雯滿室,吉祥止止。稍長,性見慈善,雅信佛旨,芳潔自喜,不近酒肉。讀書穎悟,數(shù)過不忘,嘗聞老衲讀《金剛經(jīng)》至“如露如電”,頓發(fā)出世之心。以親老弟幼,不忍遽違,力事生理,承歡菽水。及父沒弟長,能委家計,乃拜辭慈幃。徑下姑蘇,訪吳中有道知識,得寶林寺竹懷,往求剃度,給侍左右,將及一期。聞金陵華山見月演戒因緣,啟白得受具足。然陸沈下版,未露圭角,專志研精諸大律部,俱臻玄奧。凡十五年,得阇黎成拙稱許,拔居教授,整飭規(guī)約,上下敬服。見月化后,即受傳衣,履席二載,聲譽旁流。甲寅秋,江南苦旱,入冬,山下饑民就食山頭,為設(shè)粥賑之,恐糧少不濟,率眾渡江,由儀真至維揚,沿涂托缽,郡邑善信素仰德望,樂施不絕。山上荒黎卒賴周濟,至麥?zhǔn)焓忌?。癸亥冬,徇兩浙紳耆所請,至武林昭慶說戒一期,香花塞路,道俗嗟嘆,善因福果,世所希有。所著《毗尼關(guān)要》十六卷,《羯磨會釋》十四卷,《比丘尼律本會義》十二卷,摭其箐華,發(fā)抒底蘊,誠便后學(xué)。庚辰季冬朔,示微疾,集大眾誡之曰:“凡我出家,止為生死,不可不真實修行。既知修行,必當(dāng)嚴(yán)持戒律,若不持戒而欲超脫生死,如緣木求魚,舍舟渡海,豈可得哉。吾早晚行矣,愿共勉之?!敝涟巳浙逶「拢柗鸲?,塔于龍山之陽。壽六十有七,臘四十八,坐夏四十四。弟子三十八人,一時錚錚,足嗣法響。其《毗尼關(guān)要》十六卷,清乾隆二年,釋福聚奏請入藏。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四七
愿光,字心月。遠(yuǎn)布和尚法嗣,住法性禪院。嘗與梁佩蘭、陳恭尹、周大樽諸詞人結(jié)社于蘭湖,輯《蘭湖唱和集》。著有《蘭湖稿》。事見《粵東詩海》卷九八。
清詩別裁集
字心月。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照福,字振寰,姓孟氏,大興人也。生有殊性,獨坐寡言。方在齔齡,便親法乳。初依延禧寺名馳??染,受具于廣濟寺萬鐘,精進潛修,足不踰閫者十有五年。究求律學(xué),儕輩欽止,爭師事之。萬鐘寂后,寺眾同詞,請福繼席,獨懷恬退,譽望日高,從學(xué)益眾。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春,圣祖恩命住持潭柘岫云寺,大駕幸臨,復(fù)奉溫語,獎許有加,自是法侶景從,云合霧集,檀施湊輻,不可億算。遂興建造,擴廣殿庭,一時輪奐,崖壑交輝,為西山諸剎之冠。戊寅秋,示微疾。圣祖聞之,命內(nèi)務(wù)府,選醫(yī)護視。以己卯五月六日,索湯沐浴,返席而化。春秋六十六,臘三十二,塔于寺前。營葬之日,特賜內(nèi)帑并龍旗御杖以示殊異。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圣駕重游,眷念舊情,命取繪像以進,嗟惜久之,遂邀睿題,有“若非明鏡當(dāng)前語,笑指真圖是戒壇”之句。其道范嵚峻,深契帝心,于此可見。而榮終之錫,追慕之隆,曠代希有,又何恧乎?

人物簡介

簡介
字赤松,號黔靈,俗名韓景琦,潼川(今四川省三臺縣)人。排行第五。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回,字更涉。東莞人。侍郎王應(yīng)華仲子,原名鴻暹,字方之。諸生。其父與天然禪師為法喜之交,回少聞道妙。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峰落發(fā)受具,執(zhí)侍左右,隨師住丹霞,尋升記室。一日過溪,褰裳就涉,至中流遇江水暴漲,漂沒巉石之下。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三
古通,字循圓。順德人。俗姓梁,原名國楨,字友夏。諸生。世亂隱居于鄉(xiāng)。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受具,未幾充雷峰下院主。后坐蛻山中。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又超炯,字參唯。亦得法于雪峰亙。后居漳之天柱,建之武夷,晚隱泉州安溪之妙峰。復(fù)結(jié)茆紫溪山中,竟終于此。炯賦性孤硬,律身苦嚴(yán),耿介卞急,見稗販阘葺,污蔑法門,必痛加訶斥。緇素之倫,敬而禪之。凡所掛錫,則檀信向慕,為筑精舍,意有不可,飄然長往,不系情去留。性喜施與,不蓄長物,貞風(fēng)峻節(jié),砥礪末流。及將減度,忽至清溪,與所知好李太史在明,?別殷殷,但言遣游,莫喻其旨。歸而取生平著作文字,悉燔棄之,洎然而逝。阇維,頂骨不壞,時康熙乙巳五月二十二日,釋超弘、如幻,并銘其塔。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道足,字大藏。姓韓氏,昆明人也。年十六投雞足祝發(fā),師事蘭宗。受具于野愚,愚導(dǎo)之參學(xué)。時江淮間法席之盛,無如金粟博山。乃首謁金粟,頗邀獎勸。繼歸博山,勤研數(shù)載,遂獲證許。但博山道范崇高,法門嚴(yán)峻,不輕付授,而身后留六偈,傳六弟子,道足其一也。明季中原荒亂,避地百粵,闡化蠻服。時尚書熊文燦聆其清問,迎之東粵,主七星巖。已而歸滇,復(fù)棲雞足。癸巳,蜀王入山訪求高行?;蛸Q(mào)然應(yīng)召,王問:“達(dá)摩面壁作么生?”僧答不稱,將毀其寺。后聞寺有道足,我法雙空。欲相證明,召之不赴,枉駕就之。復(fù)舉前問,道足應(yīng)聲曰:“待個英雄來觸機?!蓖跫聪掳菰唬骸笆俏釒熞?。”法以不滅。清康熙初,主昆明白衣庵。庚戊七月二日示微疾,與諸弟子訣別,申言明心見性之旨甚悉。雞既鳴,端坐,索茗再飲而終。龍眠方咸亨為之序錄,方孝標(biāo)銘其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浙江平湖人,字借山,號晚香老人,初名通圓,字以中。早年出家。工詩,平生游歷南北,詩體屢變,而以清雅為宗。居杭州時,曾結(jié)西溪吟社,與諸名流唱和。有《完玉堂詩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元璟,字借山,號晚香老人。初名通圓,字以中,平湖人?;赦稚S小锻暧裉眉?。
清詩別裁集
字借山,浙江平湖人?!鸾枭揭栽娛苁プ嬷泳熅?,后放歸。丙午歲,與予遇于天宮佛寺,名流咸在。時炎月,借山裸裎指予曰:“此即長洲沈生耶?”既出詩藁相質(zhì),為點出敗闕幾處,輒心服。別時整衣送半里外,知非一例傲岸者也。惠天牧學(xué)士不輕許人。向人每稱借山,即詩品可知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江西安福人,字竺堂??滴跷迥?,重修廬陵崇恩寺,因輯《崇恩志略》。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書禎,字靜觀,姓王氏,祿豐人也。父曰之麟,母高氏。家世儒素,少習(xí)帖括,頗贍文思。忽絕塵想,欲求出世法,遂從翠峰西林寺心田祝發(fā)。晨鐘暮鼓,梵唄靈文,無寒暑間,內(nèi)典既徹,志在參學(xué)。滇俗士子多之圣水三潮,若見金蟾,便喜形于色,以為科甲之兆,靈應(yīng)不爽。禎亦往觀,曾不移晷,蟾即浮出,三足躍躍,金色有光。因自忖曰:“吾志禪那,今睹此,豈非法門有望?!彼炷涎?,道漢黃豫章而之金陵。時明崇禎甲申,禎年二十六,三昧寂光方開壇于長干報恩寺,禎與戒焉。長干舊有浮圖,聳拔霄漢。禎嘗經(jīng)其下,復(fù)睹頂上,紫燄飛騰,光映云霞,心竊異之。因問一僧,僧曰:“奇哉,希有!此世尊舍利最勝頂光也,人所罕覯,子今睹此,得非精誠感格乎?”即約同戒五百馀人共禮之。已而?白下詣中峰,歷抵講肄,兼叩禪宗。雖一時禪教諸匠許為法器,而闡精窮年,終以律學(xué)為歸。及三昧滅度,忽焉三周,思法乳之恩,申掃塔之念。飛錫虞山,托缽錢門,豈知搆異隙于防弁,中奇殃于宿對,然處之坦如。日持《普門品》、《大悲咒》,而羅網(wǎng)渙釋,由是異跡著于一邑,聲聞播于三吳。說此橫逆,依止寶華,嚴(yán)凈毗尼,纂修律部。見月弘戒,每屆臨壇,或任教授,或司羯摩,左之右之,輔翼有年,而僧伽黎之付,蓋有自矣。后卓錫楚州湖心寺,求戒者接踵,因慨然曰:“曲成后學(xué),實乃紹隆佛種,何郤為?”于是首傳戒于雎寧普濟,繼說戒于淮陰準(zhǔn)提。復(fù)弘戒于山陽大悲院。無何,見月書迎還山淮郡凈土禪林本禎,創(chuàng)為律堂。丁巳冬,迓主丈席,遂弘法化。時大中丞帥公佩服高風(fēng),深心愛護,麾下軍民莫不尊親,依若慈母。戊午春,京口諸山請說戒于避風(fēng)館。后因見月示寂,歸山省視。蒲坐未暖,復(fù)有真州薦紳迎主五臺。春冬傳戒,夏則安居,學(xué)者從之,如水赴壑,得戒者千馀。復(fù)建五楹大殿,鳥革翚飛,新立三圣法像,圓滿莊嚴(yán)。由是道風(fēng)丕播,遐邇均瞻,王公卿相聘自都門,太守邑令親為促駕,人所羨忻。禎反郤之,視名利網(wǎng),虛空粉碎矣。雖年登古稀,而閎闡法海,衣被后來,終不辭勞。著有《隨機羯摩疏鈔》六卷,《毗尼甘露擇要》十卷,《律學(xué)日云要本》、《教缽軌式》、《歷代律祖略傳》各一卷,方纂輯《羯摩疏鈔》將成日,夢禮宣祖塔,以為積誠感應(yīng)云。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從,字凈起。番禺人。俗姓李,二嚴(yán)大師長子,原名云子,字山農(nóng)。貢生。從素持梵行,居俗時與天然禪師結(jié)凈社。清圣祖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始隨禪師薙染,命典教授。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
古行(?—一六七六),字克躬。順德人。循圓通公族弟。入雷峰脫白受具,清圣祖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坐化。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