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280  281  282  283  284  286  287  288  28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清鏡(擔云 )
釋湛汎(藥根 徐 )
釋溥畹(蘭谷 顧 )
釋溥范(友曇 王 )
釋溥訓(宏范 彭 )
釋炤影(指月 )
釋炳宗(慧謙 )
釋然修(桐皋、桐泉 )
釋然明(昭雯 )
釋照宏(緣鶴 李 )
釋生庵(合虛 )
釋真旻(透月 蕭 )
釋真空(問渠 )
釋真賢(獨愚 )
釋石巖( 蕣英 )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清鏡,字擔云,海寧人。主焦山。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湛汎,字藥根,丹徒人,本姓徐。有《雙樹堂詩鈔》。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溥畹,字蘭谷,如皋人,本姓顧。居昆明法界寺。
清詩別裁集
字蘭谷,廣西人。
釋溥范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四
釋溥范,字友曇。姓王氏,嶧人也。家本仕族,少通儒術。年甫及冠,聞僧說戒,“是心作佛,是佛是心”,頓悟玄旨,遂薙染于三皇寺。復登寶華得戒于定庵,精究毗尼,依止五夏。出參名宿,宿遷極樂寺湛一見而器之,留為輔教,侍錫講筵,隨之還山。繼席極樂,高建法幢,力行律制。嘗與四眾結社修懺,講演教觀,勉敦苦行,遐邇歸從。更徇眾請,移錫普應。至則重新梵宇,嚴謐寺規(guī)。行解相應,功修無間。寂后,弟子徹洞奉為普應初祖,壽八十七,臘六十七。阇維建窣堵于喜見塔北,雙標相望,湖山之間,自饒幽勝。
釋溥訓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四
釋溥訓,字宏范。姓彭氏,射陵人也。性質敏穎,不類凡童。幼依近邑延壽寺為僧,略習經(jīng)典,頗解吟詠。出語天成,人多異之。年二十,聞獨愚宏法楚州,詣壇圓具。精研律部,博綜梵文。嘗謂律學雖嚴,心宗不可不究。乃出參名宿,識碧巖于吳門。性緣契合,遂畀首座。驗龍蛇于捧下,辨龜兔于鏡中。大事既明,翛然自了。因于天平山之陽,縛茆為弇。乃占偈曰:“井上枯藤鼠嚙多,爭榮豈若住山阿。臨溪短屋留云處,香吐松華映碧羅?!庇郑骸笆治沾得珓σ粰M,誅茆那惜路重重。深黃淺碧從茲盡,顯出當陽個里人?!闭Z能見道,音亦入古。由是詞人傳誦,聲播兩淮。及圣祖南巡,雅好吟賞。有司引訓至袁浦,承恩召見。奏對應機,宸衷大悅。隨扈廣陵茱萸灣,仍命和韻。御書“聞思寺”額及《金剛經(jīng)》賜之,拜受還山,意殊坦然。是歲首夏,略示微疾。五月朔旦,辭眾而逝。迨鑾衛(wèi)北旋,再過楚州,猶系圣懷,指名垂詢。芳芬未沫,麈響不存。人事有終,勝因難再。俗眾惜之,方外何榮。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炤影,字指月,吳江人。住梅里江楓庵。有《鏡齋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炳宗,字慧謙,泰興人。有《竹院集》、《樹下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然修,字桐皋,長洲人。
清詩別裁集
字桐泉,江南長洲人?!鹜└拊姽P清倩,蔡大將軍延之京口,欲其漸次主講席也。年三十馀歿,故詩稿不傳。錄其勒石金山一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然明,字昭雯,無錫人。有《叢桂齋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五
釋照宏,字緣鶴。姓李氏,仙源人也。將誕之夕,母夢一童子跨鶴翩躚,飛入其家。覺而身動,呱呱在地。圓頂廣顙,眉目清奇。知有夙果,不入塵俗。稍長,拜常樂如心,字曰“緣鶴”,以符其兆。由是委懷內典,細繹梵音。雖貝葉靈文,過目能了。后得戒于寶華嘗松,心契波羅木叉之旨,力任行持。及遇韻松蓮城,抉其素蘊。憮然曰:“超六塵通三昧者,是子也?!蹦烁兑宰弦?、戒本,為律學真?zhèn)?。時諸檀越,請主寺席。弘演毗尼,繼風太原。三學既勤,七眾來歸。每當講論,剖晰精微。聞其片偈,如證道果。戊申以波離法脈,傳之黃石普開,端坐遷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生庵,字合虛,丹陽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五
釋真旻,字透月,姓蕭氏,湘鄉(xiāng)人。生質孱弱,幼多病苦,十齡就傅,略通大義。家貧廢學,然見僧心喜,年十八始有出家之念。乙巳,隨兄貿(mào)遷入蜀,無意經(jīng)營,及聞父喪,感世無常,歸真益切。丁未,侍母至寶藏,歸依幻師,命名依寓。戊申,乃從剃落。一日請益,幻言:“問者是誰?”獨自默誦:“分明是我,又道是誰?”沈吟久之,頗有入處。時幻初建寶藏,以為坐靜,親依者十馀輩,皆猛勇精進,行持禮拜,中夜方息。因自策勵,大法未明,身不貼席。嘗靜中忽然渾身不見,惟覺一空境界,頃之便失,疑礙益甚。舉白幻,幻曰:“此乃塵勞歇息,返本還源,將近好處,勿喜勿懼?!庇墒枪ちσ婕樱瑹o敢怠逸,念茲在茲,渾忘人我。每逢出汲,往往逾井,遇人問故,始覺轉步。偶聽曉鐘警醒,倉卒起身,頭撞殿柱,覺眉際上火星迸裂。方悟得問者是誰,胸臆暢達。復看一歸何處,及本來面目,皆釋然無疑。及再勘證,幻復示曰:“本分一著大抵如斯,還有向上之關?!币蚺e“僧問趙州曰:蠢動含靈,狗子何無佛性?答以有業(yè)識故。其僧即于此悟去,且道所悟安在?”旻不能對,仍前憤究。壬子仲秋,行持中夜,出至丹墀,見天河竟端,無限慶快,始信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不我欺也。古德為人無不切直,乃自生紆曲耳。黎明白幻,幻為之助喜。是冬進具,聞示苦行法,欣然欲效之。及然香,略無所苦,因自剪燭然頂。初若冰清,頃之忍痛,惟覺無頭。有老僧誚之曰:“可惜然錯了所在,然著心就好了?!睍F疑其言必有由來,后讀經(jīng)知藥王焚身,世尊因地舍頭目髓腦欲成菩提,方憶前覺無頭亦拾頭,故自信發(fā)心茍誠,雖小苦行,必有勝益,方知老僧語亦廓達空之類也。甲寅春,幻寂后,充職西堂。戊午,建方丈,并西廊,旻有力焉。庚申編《橋云語錄》成,欲附嘉禾南藏,旻任其事。道過石南銀杏,士人方議重修銀杏,羈遲久之,九月舟至漢陽,就歸元度冬。辛酉春,下江浙至嘉禾楞嚴,詢附藏之事,見經(jīng)版多蠹,意不謂然,遂下杭至靈隱。壬戌春,謁天臺更觀華頂勝跡,游寧紹諸名剎。遂至大梅,梅以三問,乞下轉語,一一契合,贈以訾物,卻之而去。浮海禮普陀。復至楞嚴,《橋云語錄》印出,分送江浙名藍。十月還蜀,達銀杏。四眾具啟,延主丈席。乙丑,修造殿宇,又為紳衿,召赴寶藏。丙子,復應銀杏。戊寅,主雙桂,訂修藏經(jīng),兼葺殿閣,早作宵息,不忘寧處。廿馀年中,四處法位,所有語錄雜偈都二十卷。弟子了深,為之編刻,今有傳本。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六
又真空,字問渠,大足彭氏子。為智曇五傳弟子,好讀經(jīng)史,手不停披,工書法,耽吟詠,喜與文人唱和,著有《嶼峒吟》一卷。智曇自楚來銅卓錫,計都每以所馀,造橋修路,利濟行人。真空師其法善,叩善施樂利,尤溥且至。性天成,篤于孝,友有古德遺風。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真賢,字獨愚,泗州人,寶華見月弟子也。賦性簡約,敦崇實行,外內典籍,靡不博覽。尤精于教觀,深得楞嚴之旨。自稟具千華,究心三學,凡所傳集,貫澈精微。故分座演法,稱為律匠。有行僧藍盂者,建齋僧館于楚州古枚里,謀之漕督帥中丞,擴張舊址,聿宏戒法,請賢住持,帥公欣然允許,改僧齋為大悲院,仍施膳僧田地,豁免差役。賢既戾止,初闡教乘,遂建戒幢。大淮南北,律學昌明,自賢始也。然經(jīng)營伊始,不過數(shù)楹,饑饉之馀,艱窘莫支。賢殫心造筑,精誠感發(fā),檀護頻來施舍,相繼卒立,叢林殿堂廊廡,罔不完備。又念止作二持,末法津梁,律門向導,必入大歲,庶不負著述苦心,并晰鏡磚疑議。因發(fā)憤往京師,留居待時,將達所志,而積勞成病,終不服藥,謂幻化空體,聚散不常,何勞人事。唯棲心凈土,超然善化。弟子遍知正奉靈骨歸。世壽、僧臘殊無可考。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九
石巖,仁和人,蔣氏女,原名蕣英。辟支庵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