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461,分298頁顯示  上一頁  286  287  288  289  290  292  293  294  29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儀謙( 儀謙 見能 )
釋悟森(道光 陳 )
丘開來(覺吾 )
釋通靜(文定 葦渡 )
釋宗質(zhì)(樸齋 段 )
僧了然(月輝 雷 )
丘之稑(谷士 )
湯鵬(海秋 浮邱子 )
僧相潤( 秀林、琇琳 竹庵 )
釋小有(別稱 小有寺僧 )
釋無漏( 伯藩 )
釋悟信(照空 )
釋續(xù)桂(蘊空 世稱 香山長老 )
釋復馀(本忠 道南 羅 )
僧格林沁( 多羅郡王、親王 忠 )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六
又研庵,名儀謙,字見能,桐鄉(xiāng)沈氏子。依仁和法海禪院嵩年剃度,受具于圣因寺中立,尋入云林為記室。禪馀工寫山水,可登巨然之堂。德山老人付以法物。嘉慶丙子,推繼祖席,未幾,寺災,自觀音閣延及行宮、大殿,俱為灰燼。于見誓志興修,苦行叩募,浙撫入奏內(nèi)廷,頒發(fā)帑銀萬兩,而儀謙亦購大木于楚,歸而重興土木。道光八年落成,謙仍主院事,更請沈太史聽篁續(xù)脩《寺志》。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六
釋悟森,字道光。姓陳氏,華亭人。雅性靜默,獨喜禪坐,嘗與懷清老人參論得其稱許,遂受記莂。歷訪名山,十有馀載。嘉慶二十年,復來云林,延為首座,后靜養(yǎng)于普賢閣,終日潛處,杜門不出。著有《詩稿》、《語錄》若干卷。道光九年九月四日,書偈而逝。
丘開來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黔陽人,字覺吾。嘉慶八年歲貢。力學能文,兼工詩書,詩祖陶潛。道光間選郴州學官,以老疾辭。有《揖山草堂詩集》、《詩話》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五
(釋道宗)宗弟子通靜,字文定,別號葦渡,寧海韓氏子。少依治平寺染削。年二十始進具。遂造維揚高旻,謁寶林,有所證入。后參宗,授玄旨,為入室真子,遂付衣拂。主席國清三載,退隱四明,掩關(guān)十年再住國清。閱歲十六,門庭殿宇煥然改觀。道光五年秋示疾。冬十一月朔,集眾訓勉,乃示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東土不留,西方不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卑沧?。
釋宗質(zhì)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宗質(zhì),字樸齋。姓段氏,洪洞人也。初歲出家便爾精修,及圓具姑射山興福寺,戒律尤嚴。欲參耆宿,矢志游方,遂遍禮名山,歷采圣跡。嘗于成都寶光寺,開筵講演,綿延數(shù)夏。復往紅螺山資福寺,與亮首座相善。亮示以念佛求生凈土法要,質(zhì)領(lǐng)其教語,服膺拳拳,持之三十年,鴻昏鳥顯,歷久無間。以清光緒七年二月十日示寂,世壽八十五。先三日,日方卓午,忽睹白蓮一莖三花,涌于室中。自知凈業(yè)功深,圓成不遠。戒其徒招同參十人,相助諷佛。是日晨起,猶發(fā)聲清朗,所誦佛號,歷歷分明,久之,響沈音寂,面容光澤,如笑欲語,傍侍方啟,叩呼之不應,撫之已逝去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尼僧。嘉慶間偕一僧至四川酉陽,修行于甘溪石家壩之觀音閣。據(jù)傳,了然原為江湖繩妓,習拳術(shù)于漢口,號稱無敵。僧未出家時與之交好,后破家產(chǎn),遂相從出家。精通骨傷科,常以術(shù)療貧。里中冉崇賢,攀樹折腰,傷勢極重,家人驚號,以為必死。了然先施手法為其接續(xù)斷骨,繼敷以傷藥,竟得無恙。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了然,字月輝。姓雷氏,寶應人也。賦性堅忍,不慕浮榮。少游盱眙,入一蘭若,林木幽靜,耽憩忘歸。遂爾舍身,研求梵典,精進無已。既受具足,持律尤嚴,發(fā)腳行方,遐邇企止。道光丁未來主焦山,時定慧寺殿宇傾敝,欲事修葺。歲在己酉,江水暴漲,漂沒無算,民力窮困,物食維艱,勢難興舉。會大府陸公立夫,雅契名山,崇修福果。彭都轉(zhuǎn)玉雯養(yǎng)疴庵中,從容告語,曲為陳說,終如所請。因訪匠求木,計日程工,隆隆大雄,更超前矩。乃歲不一周,粵寇東下,鎮(zhèn)江失守,居民惶恐,紛紛遷避。山中舊侶,各謀遠徙,咸相怵曰:“賊已登金山矣,此必不免,盍去諸?”了然獨毅然曰:“若吾屬皆去,如此山何?!蔽釋⑼f之。因與其徒悟春諸人議曰: “怯者弗留?!睆娭緢詻Q死守弗去者,得同志十二人,曰:悟春、凡滌、超塵、一誠、智林、明道、凡超、了因、凈因、木森、圣舉,皆矢誓居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瀏陽人,字谷士。由監(jiān)生議敘八品。喜讀書,尤通律呂。道光九年,知縣杜金鑒聘典文廟樂舞,乃按律制器。有《律音匯考》、《丁祭禮樂備考》。卒年六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01—1844 【介紹】: 清湖南益陽人,字海秋。道光三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御史。勇于言事,以劾工部尚書宗室載銓,被黜。鴉片戰(zhàn)爭時,猶條上洋務三十事。在京師有狂名,所作詩文亦豪放如其人。有《浮丘子》、《海秋詩文集》,內(nèi)容多涉軍國利病大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一
湯鵬,字海秋,益陽人。道光癸未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有《海秋詩集》。
維基
湯鵬(1800年—?),字海秋,自號浮邱子。湖南益陽人。嘉慶五年(1800年)生于益陽沙頭。自幼聰敏好學,道光二年(1822年)中舉,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進士,授禮部主事,因文章“震爍奇特”,被選入軍機章京,同曾國藩同為穆彰阿的門生。歷官戶部主事,轉(zhuǎn)貴州司員外郎,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平時“究心吏事時政”,其文“皆自道其所得”,自稱“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為歸”。曾國藩認為湯鵬“其人誕言太多,十句之中僅一二句可信”。作《浮邱子》一書,另有《海秋詩集》26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廣東新會人,一作南海人。俗姓朱,字秀林,一作琇琳,號竹庵。道光時住南海海幢寺。工詩畫,畫宗石濤、石溪,喜作焦墨山水。有《竹庵吟卷》。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相潤,字琇琳,一字竹庵,廣東海幢阿字和尚七世孫。
釋小有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七
釋小有,不知何許人。道光時,天臺國清改建,塔院方興,筑時有一貧衲,貿(mào)貿(mào)然來,自請作苦,且言:“當先入塔為主。”詢其名,自稱小有寺僧。許之,乃荷鋤執(zhí)畚,隨眾勤勞,而工力倍之。塔院落成,無疾而逝。茶毗時,煙結(jié)如蓋,隆隆直上。眾見小有趺坐煙中,冉冉向西而去。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無漏者,清泉陳氏子,名伯藩,以居積致富。后乃披染,舍資建寺,及修路造橋,工費鉅萬,無所吝惜。以郡城距南岳百里,游僧往還,中途憩止,苦無叢席,以接水云。因擇迎水南二里許驛道傍,以巖為屋,題曰“培元寺”。通澗承檐,頗有幽致。而寺中香積,亦足自贍。道侶朝岳,便涂休息,尤所欣愿。寺蓋創(chuàng)建于道光中,而李星沅《過寺》詩云:“盤髻上巉巖,微茫夕照銜。冷黃垂橘柚,濕翠落松杉。瀑布竹間瀉,修樓山半嵌。寺名建何代,吾欲叩瑯函?!比辉冎律瑹o不知者,不待檢瑯函也。無漏道行清潔,悲愿尤宏。嘗立四十八愿,此其一也。城北青草橋,跨承水立,基圯者再三,無漏持咒祝之,橋基不壞,今百年矣。土人相傳,無漏以寶物置其下,蓋神之也。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悟信,字照空,丹徒人。幼孤寒,出家后,往來鶴林、五州間?;浄藖y平,始居焦山西堂。性質(zhì)樸,不事矜飾。居恒禮誦,寒暑不輟,精誠所至,頗多威通。一日有夫婦兩人,來自安慶,指訪照空?;騿柶涔?,含涕語之曰:“有兒數(shù)歲,今忽暴亡。亡后三日,同感異兆,非得照空誦經(jīng),不獲超生,與有宿緣云?!毙懦鱿嘁姡儍荷暝氯?,沈吟久之,曰:“前曾蓄一貓,貓死之日,即兒生之辰也。與有宿緣,其以此乎?!彼煸S為禮懺,及設《瑜伽燄口》,頗見感應,泣謝而去。六道升沈,因緣果報,誠有不可思議者。以光緒壬午歲,寂于焦山,年七十有七。
釋續(xù)桂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十
釋續(xù)桂,字蘊空,人稱香山長老,衡陽李氏子。髫齡歸依,祈佛慧命,聰穎過人。及長,好游名山尋勝,入古滇,居壽佛宮十載,始言旋。道光甲申,衡山曉霞峰延之主席,其時院堂神像皆朽懷剝落,桂傾囊修之。丁亥謝去,退歸東山。咸豐辛亥,改建寺寮,式廓舊基,僧房佛殿,巋乎煥焉。壬子,年已七十,懼朋輩為壽,走匿雁峰,踰月而歸。偶看《金剛經(jīng)》偈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焙迫粐@曰:“我一生辛苦,皆為法所纏縛,今已矣?!敝仃柡笠蝗?,正襟趺坐,集徒焚香,一笑而寂。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復馀,字本忠,號道南。姓羅氏,南平人也。父紹德,母氏朱。家世耕讀,力崇儉素。馀生性穎異,頗軼凡童。九歲隨母省舅,舅奉佛唯謹。馀因問曰:“佛何人也?”舅乃以出家、成道,了明生死雅意,淳淳為馀說之,由是有謝俗心。年二十五,始禮鼓山涌泉寺徹悟落發(fā)。初聆凈土法門,即夙夜禮誦無倦容。逾年從妙蓮受具,益加精進,妙窮玄旨。嘗答張寶池問金經(jīng)四句偈曰:“金經(jīng)以蕩相為宗,不外遮照兩用。遮則除執(zhí)而顯真空,照即成用而顯妙有。蓋相盡則體現(xiàn)而妙用隨,此經(jīng)中密意也。又復依真故,則一相無相而不壞假名。依俗故,則萬法齊彰而體原空寂。不壞假名故,即不變隨緣。所謂無所住而生心,彌陀所以不舍眾生也。體原空寂故,即隨緣不變,所謂住即非住,是以感應道交也。此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即經(jīng)中四句偈義也。”又云“禮佛不可有我,有我則慢生。念佛不可無我,無我則無佛?!狈菜撜f身心體驗,多成妙諦。當妙蓮刱極樂寺時,邀馀佐助,猶以理末達而涉事,恐從迷積迷為辭。固請乃行。至則為之董飭工役,擘畫材用,蚤夜孳孳,罔言勞瘁。及院宇落成,率爾謝去。庚子主鼓山戒壇,逾年住建之光孝寺。未幾引退,南游緬甸,遂歷印度禮諸勝跡。參叩哲匠,多所啟悟。但道涂深阻,跋涉艱辛,還至緬郊,已亟勞痡。夢一老人,授藥三丸,吞之而瘥。晨視凈水盂中,鏗然有聲,瑩瑩三舍莉。其二且緣登盂上,忽而墜下,至今照耀佛前,其靈感如此。歸而重葺光孝,而妙蓮復敦迫南行,方屬以極樂主席。會國事多故,中外騷然,侵奪僧產(chǎn),強假佛寺,別立私會。所在見告,怡山、鼓山幾且不保。馀乃內(nèi)渡滬濱,要約諸山長老,謀以自存。因偕寄禪入京,請開佛會。俄而寄禪寂于都門,群相氣沮。馀獨慷慨自奮,悲涕陳詞,為寄禪追悼,且言:“外人覬我教產(chǎn),日以強鄰代保相誘聒。僧侶無知,多為所煽。政府何不一援,坐使暴夫為淵毆魚,盡入其網(wǎng)?!庇谑堑跽喵逯?,名公巨子多據(jù)樞要,群相感動,而總會規(guī)條得邀允許,保護寺產(chǎn)之命,隨之而下。馀始還閩,組南洋支部,而駭浪驚濤,漸告寧息。馀專修凈業(yè),垂數(shù)十年。雖在奔走,而其誦禮未嘗少輟。檳嶼士女沐其風化,歸心蓮社數(shù)逾千人,著有《凈土法語》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1—1865 【介紹】: 清蒙古科爾沁旗人,博爾濟吉特氏。道光五年襲封多羅郡王。咸豐間,統(tǒng)兵拒太平天國北伐軍。五年,先后擒林鳳翔、李開芳,晉封親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間,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興筑大沽等處炮臺。十年,速敗于大沽、天津、八里橋,褫爵及職。旋復受命鎮(zhèn)壓捻軍,轉(zhuǎn)戰(zhàn)直魯豫皖等省,復王爵。同治四年,督軍窮追捻軍,師老力竭,于曹州高樓寨遇伏被殺。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