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8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景仁。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累官知諫院,嘗連上十九章勸仁宗立嗣,因罷諫職,改集賢殿修撰。英宗即位,遷翰林學(xué)士,旋出知陳州。神宗立,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遂致仕。哲宗時,起為端明殿學(xué)士,提舉崇福宮。累封蜀郡公。卒謚忠文。嘗與修《新唐書》、《仁宗實錄》,著有《范蜀公集》、《東齋記事》等。
全宋詩
范鎮(zhèn)(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二),調(diào)新安主簿。召試學(xué)士院,授直秘閣、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糾察在京刑獄,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英宗立,遷翰林學(xué)士。明年,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召復(fù)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熙寧三年(一○七○)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懇辭不就,改提舉崇福宮。數(shù)月復(fù)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見宋韓維《南陽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七有傳?!》舵?zhèn)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鎮(zhèn)(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寶元元年進士及第,調(diào)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諫院,言事務(wù)引大體。仁宗無子,鎮(zhèn)連上十九章請立嗣。乃罷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判太常寺,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反對王安石變法,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學(xué)士,起提舉宮觀,欲以為門下侍郎,固辭,復(fù)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東齋記事》十卷(今有輯本)等。見韓維《范公神道碑》(《南陽集》卷三○),蘇軾《范景仁墓志銘》(《東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7—1274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會之,一字伯會,號長嘯,更號魯齋。王瀚子。少孤,事伯兄甚恭。從黃干門人何基游,質(zhì)實堅苦。高明絕識,序正諸經(jīng)。曾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工詩善畫,著述甚富。卒謚文憲。有《讀易記》、《讀書記》、《詩辨說》、《天文考》、《地理考》及文集等。
全宋詩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會之,少慕諸葛亮為人,自號長嘯,三十歲后以為“長嘯非圣門持敬之道”,遂改號魯齋,金華(今屬浙江)人。從何基學(xué),以教授為業(yè),曾受聘主麗澤、上蔡等書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憲。柏著述繁富,有《詩疑》、《書疑》等,大多已佚。其詩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統(tǒng)間六世孫王迪裒集為《王文憲公文集》二十卷,由義烏縣正劉同于正統(tǒng)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見《續(xù)金華叢書》本卷末附《王文憲公壙志》,《宋史》卷四三八有傳?!⊥醢卦姡浴独m(xù)金華叢書》本《魯齋王文憲公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校以明正統(tǒng)刻本(簡稱正統(tǒng)本),及影印《四庫全書》本《魯齋集》(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七七八八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會之,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其父及大父皆從學(xué)于朱熹、呂祖謙。柏少慕諸葛亮之為人,自號長嘯。年逾三十,始知家學(xué)之原,更號魯齋。從朱熹再傳弟子何基問學(xué),質(zhì)實勤苦。后婺、臺二州聘為麗澤、上蔡書院師。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賜謚文憲。王柏為時大儒,著述甚富,于《》、《》、《》、《春秋》、《論語》、《孟子》皆有論說,并有《文章復(fù)古》、《文章續(xù)古》、《濂洛文統(tǒng)》、《擬道學(xué)志》、《朱子摘要》、《詩可言》、《伊洛精義雜志》、《周子》、《發(fā)遣三昧》、《文章指南》、《朝華集》、《紫陽詩類》、《家乘》及文集等凡數(shù)十種。見《宋史》卷四三八本傳,《敬鄉(xiāng)錄》卷一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鐘動(1879-1943年),原名用宏,字季通,留學(xué)日本改名鐘動,字薜生或辟生,號長嘯、天靜,別號寒云,廣東梅縣人。有遺著《天靜廔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