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605,分241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蘇門長嘯(又作:長嘯蘇門 ...)
長堤帆影
長生藥
斗氣埋長劍
豹姿長隱
長蛇
報(bào)束長生
笑郭郎長袖
長星勸汝(又作:墜長星 ...)
長慟過西州
長祠仲卿
長城忽崩(又作:長城哭崩)
筆端舌噴長江
畢婚嫁
閉門種菜
典故  
鸞鳳吟
  
長嘯蘇門
 
半空鸞鳳
 
聞鳳嘯
 
半嶺嘯聲
 
長嘯愧孫登
 
長嘯作鸞音
 
高士嘯
 
山頭學(xué)嘯
 
孫登無語
 
嘯上蘇門顛
 
長嘯發(fā)蘇門
 
長吟感孫登

相關(guān)人物
阮籍
 
孫登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阮籍〉~60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曠達(dá)不羈,不拘禮俗。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得與言,昶嘆賞之,自以不能測也。太尉蔣濟(jì)聞而辟之,后為尚書郎、曹爽參軍,以疾歸田里。歲馀,爽誅,太傅及大將軍乃以為從事中郎。后朝論以其名高,欲顯崇之,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乃嘆曰:『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所窮,輒慟哭而反。籍少時嘗游蘇門山,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shí)數(shù)斛、臼杵而已。籍從之,與談太古無為之道,及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生蕭然曾不經(jīng)聽。籍乃對之長嘯,清韻響亮,蘇門生逌爾而笑。籍既降,蘇門生亦嘯,若鸞鳳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蘇門先生之論以寄所懷。其歌曰:『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fù)隆。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又嘆曰:『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籍口不論人過,而自然高邁,故為禮法之士何曾等深所讎疾。大將軍司馬文王常保持之,卒以壽終。子渾字長成。世語曰:渾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為太子庶子。早卒?!?/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棲逸〉~648~
阮步兵嘯,聞數(shù)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巖側(cè)。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nóng)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yīng)。復(fù)?有為之教,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zhuǎn)。籍因?qū)χL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辜畯?fù)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shù)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362~
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zhí)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xiāng)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dú)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nèi),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例句

嘗希蘇門嘯,詎厭巴樹猿。 元稹 酬獨(dú)孤二十六送歸通州

風(fēng)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敢為蘇門嘯,庶作梁父吟。 杜甫 上后園山腳

嚴(yán)子垂釣日,蘇門長嘯時。 白居易 秋池獨(dú)汛

鶴傳居士舞,猿得蘇門嘯。 錢起 過溫逸人舊居

莫嗟太常屈,便入蘇門嘯。 韓翃 送李湜下第歸衛(wèi)州便游河北

典故
錦纜龍舟
 
半作帆
 
錦帆龍舟
 
龍艘錦纜
  
紋錦制帆
 
長堤帆影
 
采繩纖手
  

《隋書》卷二十四〈食貨志〉~686~
又造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篾舫。募諸水工,謂之殿腳,衣錦行?,執(zhí)青絲纜挽船,以幸江都。帝御龍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黃篾舫,舳艫相接,二百馀里。
《大業(yè)拾遺記》
大業(yè)十二年,煬帝將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東都。宮女半不隨駕,爭泣留帝,言遼東小國,不足以煩大駕,愿擇將征之。攀車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戲飛白題二十字,賜守宮女云:我夢都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車駕既行,師徒百萬前驅(qū)。大橋未就,則命云屯將軍麻叔謀浚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叔謀御命甚酷,以鐵腳木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浚河之夫不忠,隊(duì)伍死冰下。至今兒啼聞人言麻胡來,即止。其訛言畏人皆若是。帝離都旬日,幸宋何妥所進(jìn)車。車前只輪高廣,疏釘為刃。后只輪庳下,以柔榆為之,使滑勁不滯。使牛御馬(車名)自都抵汴郡。日進(jìn)御女車。車<車憲>垂鮫綃綱,雜綴片玉鳴鈴,行搖玲瓏,以混車中笑語,冀左右不聞也。長安貢御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墮,駿憨多態(tài),帝寵愛之,特厚。時洛陽進(jìn)合蒂迎輦花,云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采者異而貢之。會帝駕適至,因以迎輦名之?;ㄍ庖笞?,內(nèi)素膩,菲芬粉蕊,心深紅,跗爭兩花,枝干烘翠,類通草,無刺。葉圓長薄,其香氣農(nóng)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帝令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時詔虞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cè),寶兒注視久之,帝謂世南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于文字,豈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然多憨態(tài),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應(yīng)詔為絕句曰:學(xué)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輦行。上大悅。至汴,帝御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舟前為舞臺,臺上垂蔽日簾,簾即蒲澤國所進(jìn),以負(fù)山蛟睫幼蓮根絲貫小珠間睫編成,雖曉日激射,而光不能透。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zhí)雕板縷金楫,號為殿腳女。
《煬帝開河記》
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類,于是取吳越民間女年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殿腳女,至于龍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纜十條,每條用墊腳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腳女與羊相間而行牽之……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lián)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
典故
長生藥
   
偷藥
 
羿妻
   
藥娥
 
姮娥寡
 
月娥孀獨(dú)
 
奔月成仙
 
奔月偶桂
  
羿妻竊藥
 
月中孀
  
姮娥搗藥
  
月娥孤
 
月里人
 
伴娥孤另
    
后羿尋
 
相關(guān)人物
羿
 
姮娥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xùn)〉~27~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東漢·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span>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月〉~5~
張衡《靈縣》曰:「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span>
《搜神記》卷十四~05~
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dú)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蝫」。

簡釋

嫦娥:“姮娥”或作“恒娥”,后因避漢文帝劉恒諱,改作“常娥”“嫦娥”。喻指美女,或用作月的別稱。宋楊億《無題三首》之三:“嫦娥桂獨(dú)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


例句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劉禹錫 七夕二首之一

縱令奔月成仙去,且作行云入夢來。 包何 同閻伯均宿道士觀有述

嫦娥斷影霜輪冷,帝子無蹤淚竹繁。 吳融 春晚書懷

素娥前夕月,青女夜來霜。 唐彥謙 紅葉

少女風(fēng)游兌,姮娥月去秦。 唐遠(yuǎn)悊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yīng)制

好是照身宜謝女,嫦娥飛向玉宮來。 姚合 詠鏡

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間本自無靈匹。 孟郊 嬋娟篇

仙翁每被嫦娥使,一度逢圓一度吟。 孫蜀 中秋夜戲酬顧道流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 崔膺 別佳人

青田白鶴丹山鳳,婺女姮娥兩相送。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

一年悵望秋將盡,不得常娥正面看。 徐凝 八月九月望夕雨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嫦娥若不偷靈藥,爭得長生在月中。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之三十八

常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 常娥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 李白 宮中行樂詞八首之四

昔余聞姮娥,竊藥駐云發(fā)。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飛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宮誇蛾眉,隨手會凋歇。 李白 感遇四首之三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李白 把酒問月

昔竊不死藥,奔空有嫦娥。 李群玉 感興四首之二

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李華 海上生明月

拜神得壽獻(xiàn)天子,七星貫斷姮娥死。 李賀 章和二年中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杜甫

臨津雙洛浦,對月兩嫦娥。 楊巨源 名姝詠

素蛾畢竟難防備,燒得河車莫遣嘗。 段成式 嘲元中丞

還緣交甫非良偶,不肯終身作羿妻。 羅虬 比紅兒詩

姮娥謾偷藥,長寡老中閑。 羅隱 秋夕對月

旦游蕭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桂影潭。 胡曾 自嶺下泛鹢到清遠(yuǎn)峽作

偷嫌曼倩桃無味,搗覺嫦娥藥不香。 薛能 謝劉相公寄天柱茶

后羿遍尋無覓處,誰知天上卻容奸。 袁郊

嫦娥竊藥出人間,藏在蟾宮不放還。 袁郊

唯有嫦娥月,從今照墓田。 裴夷直 唁人喪侍兒

姮娥對此夕,何用久裴回。 鄭世翼 看新婚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陸暢

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躋。 韋莊 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巖山其狀秀拔中有山門如滿月之狀馀因行役過其下聊賦是詩

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韋莊 夜景

姮娥還宮室,太陽有室家。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佩蘭初應(yīng)夢,奔月竟淪輝。 韓愈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韓愈 石鼓歌

娥嬉華蕩漾,胥怒浪崔嵬。 韓愈 詠雪贈張籍

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躋。 韓翃 經(jīng)月巖山

典故
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bào)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劍
 
酆獄氣
  
劍津?qū)殮?/div>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dú)?/div>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yù)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動牛斗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guān)人物
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
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shù)者皆以吳方強(qiáng)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dá)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谷A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谷A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dāng)?shù)脤殑ε逯K寡载M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谷A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bǔ)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dāng)受其禍。此劍當(dāng)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dāng)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華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cè)。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bào)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fù)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dāng)合耳?!挂蛞匀A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yàn)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dá)緯象。乃要宿。問天文??渍略?。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fù)見??渍履肆羝湟幌?。而進(jìn)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yù)。才華。唐楊炯《和劉長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p>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p>


例句

負(fù)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儲光羲 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元希聲 贈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元稹 說劍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劉希夷 將軍行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劉禹錫 洛中酬福建陳判官見贈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劉長卿 哭張員外繼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周樸 哭李端

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孟簡 詠歐陽行周事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孟郊 悼亡

埋劍誰識氣,匣弦日生塵。 孟郊 贈李觀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宋之問 送杜審言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三首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岑參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 崔融 詠寶劍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張潮 襄陽行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李咸用 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李嶠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李嶠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李涉 與弟渤新羅劍歌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dāng)逢。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六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李白 梁甫吟

自從星坼中臺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李群玉 寶劍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yuǎn)跡依稀。 李群玉 寶劍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李群玉 將之京國贈薛員外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李群玉 獻(xiàn)王中丞(時有除拜)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杜牧 懷鐘陵舊游四首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學(xué)士簡于圣明致霄漢皆與舍弟昔年還往牧支離窮悴竊于一麾書美歌詩兼自言志因成長句四韻呈上三君子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杜甫 可嘆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杜甫 哭王彭州掄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杜甫 相逢歌贈嚴(yán)二別駕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杜甫 秦川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杜甫 詠懷二首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

斗間收紫氣,臺上掛清光。 柳宗元 弘農(nóng)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fù)為大僚天監(jiān)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伏湘浦拜賀末由謹(jǐn)獻(xiàn)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纻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楊炯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行看轉(zhuǎn)牛斗,持此報(bào)張華。 楊炯 送豐城王少府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權(quán)德輿 豐城劍池驛感題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fēng)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負(fù)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沈亞之 答殷堯藩贈罷涇源記室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白居易 酬盧秘書二十韻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盧綸 難綰刀子歌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盧駢 題青龍精舍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竇常 求自試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清商。 竇庠 酬謝幸卿二十五兄俯贈輒敢書情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竇鞏 題劍津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余江畔數(shù)峰青。 羅隱 春日憶湖南舊游寄盧校書

延平有風(fēng)雨,從此是騰驤。 羅隱 送沈光侍御赴職閩中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裴夷直 觀淬龍泉劍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賈島 代邊將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yàn)鏌铘。 賈島 寄令狐绹相公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陳元光 太母魏氏半徑題石

寶劍終應(yīng)出,驪珠會見珍。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韋莊 同舊韻

不應(yīng)雙劍氣,長在斗牛傍。 韋莊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興十韻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劍有神。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

直應(yīng)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韓偓 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李常侍洵嚴(yán)諫議龜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繼和馀久有是債今至湖南方暇牽課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韓偓 寶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

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bǔ)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顧況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駱賓王 和李明府

有氣還沖斗,無時會鑿壞。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鮑溶 寄福州從事殷堯藩

典故    
南山隱
 
玄豹隱
 
藏霧豹
 
豹隱霧
 
玄豹姿
    
霧雨七日
 
霧中豹
 
山藏豹
 
玄豹隱南山
  
豹隱連山霧
 
南山隱云霧
  
玄豹情
 
養(yǎng)豹煙雨
  
豹姿長隱
   
霧雨文深
 
養(yǎng)豹章
 
隱豹愁雨

相關(guān)人物
陶答子
 
陶荅子妻


《列女傳》卷二〈賢明傳·陶荅子妻〉~39~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譽(yù)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dú)抱兒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婦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家貧國富,君敬民戴,故福結(jié)于子孫,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貪富務(wù)大,不顧后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徵見矣。愿與少子俱脫?!构门?,遂棄之。處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盜誅。唯其母老以免,婦乃與少子歸養(yǎng)姑,終卒天年。君子謂荅子妻能以義易利,雖違禮求去,終以全身復(fù)禮,可謂遠(yuǎn)識矣。詩曰:「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謂也。

簡釋

隱豹:喻隱居而全身遠(yuǎn)害。唐杜甫《戲寄崔評事表侄》:“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p>


例句

十年紫竹溪南住,跡同玄豹依深霧。 劉言史 葛巾歌(貝州漳南縣贈楊炯??)

霧靜不容玄豹隱,冰生惟恐夏蟲疑。 唐彥謙 中秋夜玩月

利爪鞲上鷹,雄文霧中豹,可堪長與烏鳶噪。 李咸用 送人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李嶠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霧豹。 李賀 春歸昌谷

隱豹窺重巘,潛虬避濁涇。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

遙知玄豹在深處,下笑羈絆泥涂間。 柳宗元 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即賈鵬也)

跡似南山隱,官從小宰移。 權(quán)德輿 南亭曉坐因以示璩

既非大川楫,則守南山霧。 權(quán)德輿 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nèi)

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董思恭 詠霧

文章已變南山霧,羽翼應(yīng)摶北海風(fēng)。 許渾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縱然懷豹隱,空愧躡鹓行。 趙彥昭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燕應(yīng)制

堯皇未登極,此地曾隱霧。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

一隨玄豹隱,幾換綠蘿陰。 錢起 過山人所居因寄諸遺補(bǔ)

分與玄豹隱,不為湘燕飛。 錢起 酬劉員外雨中見寄

霧豹只憂無石室,泥鰍唯要有洿池。 韓偓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今稱繼使閩越笑余迂古潛于異鄉(xiāng)聞之因成此篇

我留安豹隱,君去學(xué)鵬摶。 駱賓王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

典故 
握靈蛇
   
覓明珠
 
靈蛇吐
 
握蛇珠
 
報(bào)恩鰓
 
報(bào)恩蛇
  
抱靈蛇
   
靈蛇報(bào)
 
靈蛇滿袖
 
靈珠報(bào)
 
明珠吐著
   
報(bào)恩蛇珠
 
隋掌明月
 
隨侯蛇珠
 
隨掌夜光

相關(guān)人物
曹植


《搜神記》卷二十
隋縣溠水側(cè),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span>
《水經(jīng)注疏》卷三十一〈涢水〉~264~
《春秋·魯莊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軍臨于隋,謂此水也。水側(cè)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中斷,因舉而藥之,故謂之?dāng)嗌咔?。后蛇銜明珠?bào)德,世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三國魏·曹子建(植)《與楊德祖書》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dú)步于漢南,孔璋鷹揚(yáng)于河朔,偉長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璉發(fā)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當(dāng)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固?#183;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例句

有聲真漢相,無颣勝隋珠。 劉禹錫 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懷贈答十韻

自握蛇珠辭白屋,欲憑雞卜謁金門。 劉禹錫 送周魯儒赴舉詩

自非隨氏掌,明月安能持。 孟郊 答友人

顧兔云初蔽,長蛇誰與勍。 孫緯 中秋夜思鄭延美有作

隋侯恩未報(bào),猶有夜珠圓。 崔備 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張說 端午三殿侍宴應(yīng)制探得魚字

唯于方寸內(nèi),暗貯報(bào)恩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隨珠此去方酬德,趙璧當(dāng)時誤指瑕。 方干 送鄭端公

苦搖求食尾,常曝報(bào)恩腮。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寂寥相喣沫,浩蕩報(bào)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漢皇虛詔上,容有報(bào)恩珠。 沈佺期 移禁司刑

不是靈蛇吐,非緣合浦還。 獨(dú)孤綬 投珠于泉

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 白居易 放魚

珠生驪龍頷,或生靈蛇口。何似雙瓊英,英英曜吾手。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各垂贈二十韻今以一章用酬兩作

山川去接漢江東,曾伴隋侯醉此中。 羅隱 商于驛樓東望有感

煩君更枉騷人句,白鳳靈蛇滿袖中。 羅隱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夜光失隋掌,驥騄伏鹽車。 錢起 送沈仲

不祈靈珠報(bào),幸無嫌怨并。 韓愈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

典故
報(bào)束長生

相關(guān)人物
束皙


《晉書》卷五十一《束皙傳》
束皙字廣微,陽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皙為邑人請雨,三日而雨注,眾謂皙誠感,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請?zhí)烊崭视炅恪N沂蛞杂茵⒁陨?。何以疇之??bào)束長生?!?/span>

例句

祗怪閭閻喧鼓吹,邑人同報(bào)束長生。 李商隱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詩

典故
笑郭郎長袖
 

《后山詩話》
楊大年《傀儡詩》云:「鮑老當(dāng)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dāng)。若教鮑老當(dāng)筵舞,轉(zhuǎn)更郎當(dāng)舞袖長?!拐Z俚而意切,相傳以為笑。(據(jù)《歷代詩話》本)
《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有假面披發(fā),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后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舞步而進(jìn)退,謂之抱鑼,繞場數(shù)遭,或就地放煙火之類。
典故
長星勸汝
 
勸星
 
墜長星
 
杯酒勸長星
 
長星醉否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78~
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云:「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典故   
生存華屋
 
羊曇淚
 
哭西州
 
思謝傅
 
羊曇醉后
 
慟西州
 
羊曇恨
 
羊曇醉
  
華屋淚
 
老淚灑西州
 
衰淚過西州
 
不忍過西州
 
山邱淚
 
山丘淚
 
慟哭西州門
 
西門灑淚
 
羊曇悲
 
羊曇悲感
 
長慟過西州
 
淚下羊曇
 
西門慟
 
西州沾裳
 
羊曇悲傷
 
羊曇揮淚

相關(guān)人物
羊曇
 
謝安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粫冶胁灰眩择R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粦Q哭而去?!?/span>

例句

季子生前別,羊曇醉后悲。 司空曙 哭苗員外呈張參軍

滿筵舊府笙歌在,獨(dú)有羊曇最淚流。 楊巨源 酬盧員外

西州城外花千樹,盡是羊曇醉后春。 溫庭筠 經(jīng)故翰林袁學(xué)士居

功名思馬援,歌唱咽羊曇。 陸龜蒙 京口與友生話別

典故
桐鄉(xiāng)愛
 
桐鄉(xiāng)遺愛
 
食于桐鄉(xiāng)
 
長祠仲卿
 
碑滿桐鄉(xiāng)
 
當(dāng)年嗇夫
  
桐鄉(xiāng)余謠
 
仲卿不避桐鄉(xiāng)

相關(guān)人物
朱邑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朱邑〉~3635~
朱邑字仲卿,廬江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xiāng)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遷補(bǔ)太守卒史,舉賢良為大司農(nóng)丞,遷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nóng)。為人淳厚,篤于故舊,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延敬焉?!跻夭∏宜溃瑢倨渥釉唬骸肝夜蕿橥┼l(xiāng)吏,其民愛我,必葬我桐鄉(xiāng)。后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及死,其子葬之桐鄉(xiāng)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歲時祠祭,至今不絕。

典故  
城崩
 
杞妻
 
崩杞婦城
 
杞婦哀
 
杞梁貞婦
 
長城忽崩
 
長城哭崩
 
杞妻崩雉
 
杞妻哭城
 
杞妻慟哭

相關(guān)人物
杞梁殖
 
杞梁妻


《列女傳》卷四〈貞順傳·齊杞梁妻〉~8~
齊杞梁殖之妻也。莊公襲莒,殖戰(zhàn)而死。莊公歸,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則賤妾有先人之弊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于是莊公乃還車詣其室,成禮然后去。杞梁之妻無子,內(nèi)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內(nèi)諴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既葬,曰:「吾何歸矣?夫婦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則倚父,夫在則倚夫,子在則倚子。今吾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內(nèi)無所依,以見吾誠。外無所倚,以立吾節(jié)。吾豈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顾旄白退?。君子謂杞梁之妻貞而知禮。詩云:「我心傷悲,聊與子同歸。」此之謂也。
三國魏·曹植《曹植集》卷二《鞞舞歌·精微篇》
「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傾。」

簡釋

城崩:喻痛哭感天動地。唐李白《白頭吟》之二:“城崩杞梁妻,誰道土無心?!?/p>

杞梁妻:喻對亡夫情深意切。漢《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例句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 李白 東海有勇婦

處處魯人髽,家家杞婦哀。 皮日休 卒妻怨

壁古字未滅,聲長向不絕。杞婦哭夫時,城崩無此說。 賈馳 復(fù)睹三鄉(xiāng)題處留贈

典故  
詞源三峽
 
三峽詞源
 
倒流三峽
 
倒峽詞源
 
筆底三江
 
筆端舌噴長江
 
倒挽峽流歸筆底
 
高吟三峽動
 
沙頭醉玉瓶
  
倒挽峽流
 
詩思翻三峽
 
文傾三峽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醉歌行〉【案:原注。別從侄勤(勤一作勸)落第歸。】
陸機(jī)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偨遣輹稚袼伲郎蟽鹤油郊娂?。驊騮作駒已汗血,鷙鳥舉翮連青云。詞源倒流三峽水【詞源倒傾三峽水】【詞賦倒流三峽水】【詞賦倒傾三峽水】,筆陣獨(dú)掃千人軍。只今年才十六七【只今生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舊穿楊葉真自知,暫蹶霜蹄未為失。偶然擢秀非難取,會是排風(fēng)有毛質(zhì)。汝身已見唾成珠【汝身即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fā)如漆。春光澹沱秦東亭【春光潭沱秦東亭】,渚蒲牙白水荇青。風(fēng)吹客衣日杲杲,樹攪離思花冥冥。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dú)醒【眾賓已醉我獨(dú)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典故 
婚嫁畢
  
向平婚嫁
  
了婚嫁
 
婚嫁了
 
婚嫁累
   
兒婚女嫁
 
畢婚姻
 
尚平婚嫁畢
 
嫁娶畢
 
昏嫁了
 
女嫁兒婚
 
子平婚嫁
 
婚娶未畢
 
未終婚嫁
 
向平事了
 
向平約
 
一婚倘畢
 
追尚子
  
子平嫁娶
 
子平窺破
 
昏嫁向平
 
門容向子過
  
尚平加累
 
十年婚嫁愿
 
向平多累

相關(guān)人物
向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向長〉~2758~
向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于莽,固辭乃止。潛隱于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菇ㄎ渲?,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唐·李賢注引《高士傳》:「『向』字作『尚』?!?/span>
《昭明文選》卷二十六南朝宋·謝靈運(yùn)《初去郡》
「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固?#183;李賢注:「嵇康《高士傳》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人。隱避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span>

簡釋

子平嫁娶:指兒女婚嫁。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貧中畢,元亮田園醉里歸?!?/p>


例句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廬山

伏枕嗟公干,歸山羨子平。 孟浩然 李氏園林臥疾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經(jīng)七里灘

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隱士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岑參 緱山西峰草堂作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毛仙翁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憶種瓜時

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 杜甫 西閣二首

龐公竟獨(dú)往,尚子終罕遇。 杜甫

欲追綿上隱,況近子平村。 林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將命者畫圖而至欣然有感聊賦此詩兼寄上浙東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鶴

待學(xué)尚平婚稼畢,渚煙溪月共忘機(jī)。 權(quán)德輿 田家即事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王維 早秋山中作

子平一去何時返,仲叔長游遂不來。 王績 北山

況無婚嫁累,應(yīng)拍尚平肩。 王轂 贈蒼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長生

萬重云樹下,數(shù)畝子平居。 錢起 東溪杜野人致酒

畢娶愿已果,養(yǎng)恬志寧違。 錢起 酬陶六辭秩歸舊居見柬

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 韓愈 縣齋有懷(陽山縣齋作。時貞元二十一年順宗新即位)

典故
閉門種菜
 
英雄種菜

相關(guān)人物
劉備
 
關(guān)羽(字云長)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87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胡沖《吳歷》曰:「曹公數(shù)遣親近密覘諸將有賓客酒食者,輒因事害之。備時閉門,將人種蕪菁,曹公使人窺門。既去,備謂張飛、關(guān)羽曰:『吾豈種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復(fù)留。』其夜開后柵,與飛等輕騎俱去,所得賜遺衣服,悉封留之,乃往小沛收合兵眾?!?/span>
《漢語大詞典》:孫登嘯(孫登嘯)
指 晉 隱士 孫登 長嘯事。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蘇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 登 皆不應(yīng),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 登 之嘯也?!焙笥脼橛我萆搅帧㈤L嘯放情的典故。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詩見和因復(fù)次韻贈之》:“舊游曾對 孫登 嘯,新詩欲作 唐衢 慟?!?/div>
《漢語大詞典》:蘇門嘯(蘇門嘯)
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蘇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 登 皆不應(yīng),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 登 之嘯也?!焙笠浴疤K門嘯”指嘨詠。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詩:“風(fēng)泉有清音,何必 蘇門 嘯?!?宋 林逋 《中峰》詩:“自愛 蘇門 嘯,懷賢思不羣。” 宋 陸游 《謝徐志父帳干惠詩編》詩:“舂容清廟歌,縹緲 蘇門 嘯?!?/div>
分類:高士情趣
《國語辭典》:蘇門長嘯(蘇門長嘯)  拼音:sū mén cháng xiào
阮籍曾于蘇門遇孫登,談?wù)摰兰覍?dǎo)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答,籍因此長嘯而退。行至半嶺,聞山谷中傳出有若鸞鳳的聲音,乃是孫登之嘯。見《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后以蘇門長嘯形容態(tài)度高傲或嘯傲不羈。唐。白居易〈秋池獨(dú)泛〉詩:「嚴(yán)子垂釣日,蘇門長嘯時?!?/div>
《國語辭典》:錦帆(錦帆)  拼音:jǐn fán
1.色彩鮮明的船帆。唐。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詩:「大家東征逐子回,風(fēng)生洲渚錦帆開。」唐。李商隱 隋宮詩:「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yīng)是到天涯?!?br />2.敬稱他人的行程。
《漢語大詞典》:錦纜(錦纜)
錦制的纜繩;精美的纜繩。 南朝 陳 張正見 《公無渡河》詩:“金隄分錦纜,白馬渡蓮舟?!?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詩:“春風(fēng)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綿纜牽?!?清 陳維嵩 《永遇樂·東溪雨中修禊》詞:“錦纜籠沙,紅欄委浪,一碧無際?!?/div>
《漢語大詞典》:青娥殿腳
唐 顏師古 《大業(yè)拾遺記》:“帝御龍舟……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zhí)雕版鏤金檝,號為殿腳女?!焙笠蛞浴扒喽鸬钅_”指挽舟美女。 前蜀 韋莊 《河傳》詞:“青娥殿腳春妝媚,輕云里,綽約司花妓?!?/div>
分類:女子美女
《漢語大詞典》:奔月
古代神話。 后羿 之妻 姮娥 ,偷吃了 羿 的不死之藥奔入月中。《淮南子·覽冥訓(xùn)》:“ 羿 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 姮娥 竊以奔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思量,羞蛾難放,愿偷丸奔月,獨(dú)守云房。”參見“ 嫦娥 ”。
《國語辭典》:嫦娥  拼音:cháng é
1.后羿的妻子姮娥。參見「姮娥」條。
2.比喻月亮。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深拜你個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兒霧鎖云埋?!挂沧鳌笂稹埂?/div>
《國語辭典》:姮娥  拼音:héng é
1.后羿的妻子。相傳因偷吃不死之藥而飛升月宮,成為仙女。漢人為避文帝諱,改「姮」為「嫦」。《淮南子。覽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姑?。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若不是月里姮娥,敢只是花里神仙?!挂沧鳌赋6稹?、「嫦娥」。
2.比喻月亮。宋。蘇軾 少年游。去年相送詞:「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挂沧鳌告隙稹?。
《漢語大詞典》:姱娥
美麗的 嫦娥 。借指月亮。 宋 梅堯臣 《得馀干李尉書》詩:“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銅瑩磨光幾里?!?/div>
《國語辭典》:嫦娥  拼音:cháng é
1.后羿的妻子姮娥。參見「姮娥」條。
2.比喻月亮。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深拜你個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兒霧鎖云埋?!挂沧鳌笂稹?。
《國語辭典》:姮娥  拼音:héng é
1.后羿的妻子。相傳因偷吃不死之藥而飛升月宮,成為仙女。漢人為避文帝諱,改「姮」為「嫦」。《淮南子。覽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姑?。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若不是月里姮娥,敢只是花里神仙。」也作「常娥」、「嫦娥」。
2.比喻月亮。宋。蘇軾 少年游。去年相送詞:「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也作「嫦娥」。
《國語辭典》:嫦娥奔月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相傳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藥,其妻嫦娥偷吃了以后,乃飛上月亮,常住于廣寒宮中。見《淮南子。覽冥》。
《漢語大詞典》:孀娥
(1).指 舜 妻 娥皇 、 女英 。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婦 孀娥 之泣?!币槐咀鳌?杞婦 湘妃 之怨。”
(2).指 嫦娥 。 宋 吳潛 《糖多令·答和梅府教》詞:“想 孀娥 ,自古多愁。安得仙師呼鶴駕,將我去, 廣寒 游?!?清 陳維嵩 《月中桂·詠丹桂》詞:“仙翁顏渥赭,帶笑睨, 孀娥 幽獨(dú)。”
《國語辭典》:常娥  拼音:cháng é
后羿的妻子姮娥。參見「姮娥」條。
《國語辭典》:嫦娥  拼音:cháng é
1.后羿的妻子姮娥。參見「姮娥」條。
2.比喻月亮。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深拜你個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兒霧鎖云埋。」也作「姮娥」。
《漢語大詞典》:恒娥(恆娥)
亦作“恒娥”。 月神名。 后羿 之妻。相傳曾盜食不死之藥而奔月,遂為月神。又稱 嫦娥 、 常娥 。《淮南子·覽冥訓(xùn)》:“譬若 羿 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 恆娥 竊以奔月?!?五代 和凝 《柳枝》詞:“不是昔年攀桂樹,豈能月里索 恆娥 ?!币嘀冈隆?唐 韓愈 《月蝕》詩:“ 恒娥 還宮室,太陽有室家?!眳⒁姟?嫦娥 ”。
《國語辭典》:嫦娥  拼音:cháng é
1.后羿的妻子姮娥。參見「姮娥」條。
2.比喻月亮。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深拜你個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兒霧鎖云埋。」也作「姮娥」。
《漢語大詞典》:月中人
月中仙子。亦比喻意中美人。 唐 薛曜 《子夜冬歌》:“借問月中人,安得長不老。”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div>
《漢語大詞典》:竊藥(竊藥)
(1).傳說 后羿 得不死之藥于 西王母 ,其妻 姮娥 盜食之,成仙奔月。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后以“竊藥”喻求仙。 唐 李白 《感遇》詩之三:“昔余聞 姮娥 ,竊藥駐云髮。不自嬌玉顏,方希鍊金骨?!?唐 李商隱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2).為死亡的婉詞。 明 陳子龍 《為杜徠西悼亡》詩:“竊藥先奔 羿 ,凌波不姓 甄 ?!?/div>
《國語辭典》:素娥  拼音:sù é
嫦娥。《文選。謝莊。月賦》:「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顾?。王沂孫眉嫵。漸新痕懸柳〉詞:「畫眉未穩(wěn),料素娥,猶帶離恨?!?/div>
《漢語大詞典》:別劍(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贈故人馬子喬》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分類:夫婦
《國語辭典》:劍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晉時張華命雷煥于豐城掘得龍泉、太阿雙劍,華與煥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劍墮入水中,化為二龍的故事。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比喻各從其類。唐。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div>
《國語辭典》:劍氣(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寶劍的精光。如:「劍氣沖霄」?!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女曰:『室有劍氣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弧?br />2.比喻人的才華和才氣。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云,而屈跡萬夫之下?!固?。錢起 江行無題詩一○○首之八三:「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dāng)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dāng)辨,偷金以自誣?!?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狈珠T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延津劍)
亦稱“ 延津?qū)殑?”。 指 龍泉 、 太阿 兩劍。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 延津 劍,棄擲休如緑綺絃。”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 延津 寶劍看重會, 合浦 明珠喜再逢?!眳⒁姟?延平津 ”。
分類:龍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參見“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張雷(張雷)
晉 張華 、 雷煥 的并稱。傳說二人據(jù)天象在 豐城 掘得寶劍龍泉、太阿。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寄賀微之》詩:“ 夔 禼 定求才濟(jì)世, 張 雷 應(yīng)辯氣衝天。” 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 良 樂 知麒驥, 張 雷 驗(yàn)鏌鎁?!?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便煩問訊 張雷 ,甚斗宿無光劍不回?!眳⒁姟?豐城劍氣 ”。
《國語辭典》:豐城劍氣(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跡象。參見「豐城貫斗」條。
《漢語大詞典》:星劍(星劍)
寶劍。 唐 杜甫 《暝》詩:“正枕當(dāng)星劍,收書動玉琴。”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樓書懷》:“兵符嚴(yán)重辭金馬,星劍光芒射斗牛。”
分類:寶劍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div>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dāng)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會鑿壞。” 唐 劉禹錫 《望賦》:“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bǔ)履。”
《漢語大詞典》:豐劍(豐劍)
見“ 豐城劍 ”。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 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雙龍(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賀傳位于皇太子表》:“自當(dāng)八風(fēng)通,慶云聚,五老同游,三星運(yùn)曜,豈直雙龍?jiān)儋n,九雉重飛而已哉?!?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 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云隨 夏后 雙龍尾,風(fēng)逐 周王 八馬蹄?!?br />(2).稱譽(yù)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晉書·陸云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卑矗酥?陸機(jī) 、 陸云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后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后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jiān)冢碎g猛虎愁?!?梁啟超 《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fù)汝汝難忍。”參閱晉書·張華傳。
《漢語大詞典》:雷氏劍(雷氏劍)
傳說 三國 吳 未滅時,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及 吳 平,紫氣愈明。 豫章 人 雷煥 妙達(dá)緯象,言紫氣為 豫章 豐城 寶劍之精。尚書令 張華 即補(bǔ) 雷煥 為 豐城 令,密令尋之。 煥 至任,掘獄屋基,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氣不復(fù)見。及 張華 、 雷煥 死,兩劍化龍飛去。見晉書·張華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昔 葛陂 之竹,漁父之梭, 雷氏 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zhèn),豈非龍潛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龍劍(龍劍,龍劒)
亦作“ 龍劒 ”。古有寶劍名龍淵、龍泉。后因稱寶劍為“龍劍”。 晉 郭璞 《蚍蜉賦》:“虎賁比而不懾,龍劒揮而不恐?!?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晉 庫走龍劒, 吳 宮傷燕雛。”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萬里江湖龍劍合,一尊風(fēng)雨 薊門 分?!?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詩之五:“匣中龍劍光,一鳴四壁靜。” 柳亞子 《題〈張蒼水集〉》詩之四:“ 延津 龍劍沉淵久,出匣依然百煉鋼?!?/div>
《漢語大詞典》:南山豹
(1).典出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生而須死耳?!焙笠蛞浴澳仙奖北扔麟[居伏處、愛惜其身,有所不為的人。 唐 李白 《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我垂北溟翼,且學(xué)南山豹。” 宋 梅堯臣 《文豹篇贈黃介夫》詩:“壯哉 南山 豹,不畏白額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漁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試南宮》詞:“ 射虎將軍 搴繡帽, 西園公子 南山豹,共跨龍媒銜鳳沼?!?/div>
《漢語大詞典》:南山霧(南山霧)
比喻隱居之處。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雖無玄豹姿,終隱 南山 霧?!痹敗?南山豹 ”。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南山豹
(1).典出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生而須死耳?!焙笠蛞浴澳仙奖北扔麟[居伏處、愛惜其身,有所不為的人。 唐 李白 《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我垂北溟翼,且學(xué)南山豹。” 宋 梅堯臣 《文豹篇贈黃介夫》詩:“壯哉 南山 豹,不畏白額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漁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試南宮》詞:“ 射虎將軍 搴繡帽, 西園公子 南山豹,共跨龍媒銜鳳沼?!?/div>
《國語辭典》:南山霧豹(南山霧豹)  拼音:nán shān wù bào
比喻賢能之士隱居山林而不出仕。參見「霧豹」條。
《漢語大詞典》:豹成文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焙笠浴氨晌摹庇鳚撋黼[居,潔身自好。 宋 黃庭堅(jiān)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師載》:“霧重豹成文,水清魚自見?!?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郭右曾》:“秋水寒沙魚得計(jì), 南山 濃霧豹成文?!?/div>
《國語辭典》:豹隱(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隱居山林。唐。駱賓王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詩:「我留安豹隱,君去學(xué)鵬摶。」
《漢語大詞典》:豹霧(豹霧)
指隱者所棲。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序:“僕少負(fù)不羈,長逾虛誕,讀書頗存涉獵,學(xué)劍不待窮工,進(jìn)不能矯翰龍?jiān)疲瞬荒軛癖F,撫循諸己,深覺勞生?!?宋 范成大 《王季海秘監(jiān)再賦成園復(fù)次韻》:“披開豹霧尋陳跡,掃盡蛛塵看舊題?!眳⒁姟?豹隱 ”。
分類:隱者
《國語辭典》:豹隱(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隱居山林。唐。駱賓王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詩:「我留安豹隱,君去學(xué)鵬摶?!?/div>
《漢語大詞典》:豹霧隱(豹霧隱)
同“ 豹隱 ”。 宋 陸游 《晝睡》:“靜如豹霧隱,湛若珠藏淵?!?/div>
《漢語大詞典》:隱豹(隱豹)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譽(yù)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焙笠蛞浴半[豹”比喻愛惜其身,隱居伏處而有所不為。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div>
《漢語大詞典》:隱霧(隱霧)
謂隱遁待時。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 堯皇 未登極,此地曾隱霧。”參見“ 隱豹 ”。
分類:隱遁待時
《漢語大詞典》:隱豹(隱豹)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譽(yù)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焙笠蛞浴半[豹”比喻愛惜其身,隱居伏處而有所不為。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云。”
《國語辭典》:霧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漢朝陶答子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勸其韜光養(yǎng)晦,隱跡全身。典出漢。劉向《列女傳。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賢士隱居不仕。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次韻王震詩:「攜文過我治平間,霧豹當(dāng)時始一斑?!挂沧鳌改仙诫[豹」、「南山霧豹」。
《漢語大詞典》:霧隱(霧隱)
謂退藏避害。 唐 薛能 《孔雀》詩:“曾處嶂中真霧隱,每過庭下似春來?!?宋 葉適 《羅袁州文集序》:“蔚豹之澤必霧隱,孔鸞之舞必日中。” 元 王惲 《李相師詩》:“霧隱云驤虎豹文,眼中歷歷説承恩?!眳⒁姟?霧豹 ”。
分類:退藏避害
《國語辭典》:霧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漢朝陶答子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勸其韜光養(yǎng)晦,隱跡全身。典出漢。劉向《列女傳。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賢士隱居不仕。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蘇軾 次韻王震詩:「攜文過我治平間,霧豹當(dāng)時始一斑?!挂沧鳌改仙诫[豹」、「南山霧豹」。
《漢語大詞典》:霧雨(霧雨)
(1).霧和雨。《楚辭·大招》:“霧雨淫淫,白皓膠只?!?王逸 注:“言大海之涯,多霧惡氣,天常甚雨,如注壅水?!?span id="mzgjvip" class="book">《漢書·鄒陽傳》:“臣聞交龍襄首奮翼,則浮云出流,霧雨咸集?!?唐 韓愈 《洞庭阻風(fēng)贈張十一署》詩:“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
(2).指連綿不絕的雨。 宋 蘇轍 《九日陰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諸子》詩之一:“旱久翻成霧雨災(zāi),老人腹疾強(qiáng)啣杯?!?br />(3).蒙蒙細(xì)雨。 唐 溫庭筠 《陽春曲》:“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宋 陸游 《冬日感興》詩:“霧雨天昏曀,陂湖地阻深?!?元 王惲 《夜宿朝元閣下》詩:“炎歊似殺赤熛怒,霧雨漫成玄豹章?!?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三四回:“但見叢莽塞徑,老樾蔽天,霧雨冥冥,瘴煙冪冪?!?br />(4).謂隱居。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寄獻(xiàn)虢州崔郎中二十韻》:“霧雨十年同隱遁,風(fēng)雷何日振沉潛?!眳⒁姟?霧豹 ”。
《國語辭典》:霧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漢朝陶答子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勸其韜光養(yǎng)晦,隱跡全身。典出漢。劉向《列女傳。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賢士隱居不仕。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顾?。蘇軾 次韻王震詩:「攜文過我治平間,霧豹當(dāng)時始一斑?!挂沧鳌改仙诫[豹」、「南山霧豹」。
《漢語大詞典》:報(bào)恩珠(報(bào)恩珠)
(1).藝文類聚卷八四引 辛 氏《三秦記》:“ 昆明池 昔有人釣魚,綸絶而去,遂通夢於 漢武帝 ,求去鉤。 帝 明日戲於池,見大魚銜索, 帝 曰:‘豈夢所見耶?’取而放之。間三日,池邊得明珠一雙, 帝 曰:‘豈非魚之報(bào)耶!’”后用為報(bào)恩之典,稱“報(bào)恩珠”。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 漢皇 虛沼上,容有報(bào)恩珠。”
(2).即隋珠。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兒鼓,爪兒露,這是蛇啣徑寸的報(bào)恩珠,俺怎對付?”參見“ 報(bào)珠 ”。
《漢語大詞典》:報(bào)珠(報(bào)珠)
相傳 隋侯 見大蛇傷斷,為敷藥救治,后蛇銜明月珠相報(bào)。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 高誘 注。后用為報(bào)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韋有夏郎中》詩:“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bào)珠。”
《漢語大詞典》:漢東珠(漢東珠)
即 隋 珠。 清 顧炎武 《松江別諸友人》詩:“欲將方寸報(bào),惟有 漢 東珠?!?/div>
《漢語大詞典》:蛇珠
亦作“虵珠”。
(1).珍珠。比喻卓越的才華。語出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當(dāng)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 荊山 之玉?!?唐 劉禹錫 《送周魯儒赴舉詩》:“自握蛇珠辭白屋,欲憑雞卜謁金門?!?唐 黃滔 《祭崔補(bǔ)闕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號 魯 儒,識通龜策,握耀蛇珠?!?黃瀾 《送李生孟夐留學(xué)美利堅(jiān)》詩:“入握蛇珠欣滿把,起看鷗鳥若為情。”
(2).蛇吐之珠。謂賤物。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凡珠有龍珠,龍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 南海 俗諺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賤也。玫瑰亦美珠也?!?宋 錢易 南部新書己:“西市胡人貴蚌珠而賤虵珠,虵珠者,虵所吐爾,唯胡人辨之。”
《漢語大詞典》:銜珠(銜珠)
(1).相傳曾有鶴為獵人所射, 噲參 醫(yī)其瘡,愈而放之,后鶴夜到門外, 參 執(zhí)燭視之,見鶴雌雄至,各銜明珠以報(bào) 參 。又,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事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 漢 高誘 注、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詩文中常用為報(bào)恩之典。 漢 焦贛 《易林·謙之泰》:“白鶴銜珠,夜寳反明。懷我德音,身受光勞?!?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bào)親?!?唐 張說 《和朱使欣》詩之一:“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br />(2).初學(xué)記卷二七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黃帝 之子名 青陽 ,是曰 少昊 ,一名 摯 ,有白云之瑞,號為 白帝 。有鳳銜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賞之典。 唐 李嶠 《沙吒忠義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錫,兼峻銜珠之寵。”
《漢語大詞典》:長蛇(長蛇)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大咸之山 無草木……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長蛇》:“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羣走類,靡不吞噬?!?br />(2).泛指大蛇。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br />(3).喻指貪殘兇暴者。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長虵固能翦,奔鯨自此曝?!?唐 獨(dú)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長蛇稽天討,上將方北伐?!眳⒁姟?封豕長蛇 ”。
(4).古雜戲的一種。魏書·樂志五:“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以備百戲?!?br />(5).指 長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諸王自述》:“夫 長江 者,古號為長蛇, 湖北 為頭, 安省 為中,而 江 南為尾?!?/div>
《國語辭典》:封豕長蛇(封豕長蛇)  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比喻貪暴的人?!蹲髠?。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后漢書。卷五六。張皓傳》:「翼贊日月,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貪叨。」也作「封豨修蛇」。
分類:長蛇貪暴
《國語辭典》:隋珠  拼音:suí zhū
比喻珍貴的寶物。參見「隋侯之珠」條。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高陽王寺》:「僮仆六千,姬女五百,隋珠照日,羅衣從風(fēng),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div>
《國語辭典》:隨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傳說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貴的物品。參見「隋侯之珠」條?!肚f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jié)怨而不見聽。」
分類:寶珠
《漢語大詞典》:隨珠(隨珠)
見“ 隨侯之珠 ”。
《國語辭典》:隨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傳說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貴的物品。參見「隋侯之珠」條?!肚f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jié)怨而不見聽。」
分類:寶珠
《漢語大詞典》:靈蛇(靈蛇)
(1).神異的蛇,有靈應(yīng)的蛇。楚辭·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漢 王逸 注:“山海經(jīng)云:南方有靈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三:“法由斬祀殺靈蛇,非己之咎先人瑕?!?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赤豹文貍備其用,靈蛇玉虺記其奇。”
(2).指傳說中銜珠報(bào)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約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靈蛇及瑞羽,分素復(fù)銜丹?!?唐 薛能 《懷汾上舊居》詩:“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專擬害靈蛇。” 唐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詩:“珠生驪龍頷,或生靈蛇口?!眳⒁姟?靈蛇珠 ”。
(3).指靈蛇之珠。珍奇的寶物。比喻胸中藏有錦繡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龍文已遠(yuǎn),輕圖剸兕之功;魚目濫持,自擬靈虵之色?!?br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晉書·文苑傳序:“ 西都 賈 馬 耀靈蛇於掌握; 東漢 班 張 ,發(fā)雕龍於綈槧?!?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詩:“高談辯飛兔,摛藻握靈蛇?!?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應(yīng)聘》:“他只為胸藏嘯虎,手握靈蛇,豈肯老死田間牖。”
(5).敬稱婦女所懷之胎。 宋 晁補(bǔ)之 《鷓鴣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詞:“吉夢靈蛇朱夏宜,佳辰阿母會 瑤池 。”參見“ 珠胎 ”。
(6).古代婦女的一種發(fā)式。 清 陳維嵩 《海棠春·閨詞再和阮亭韻》詞:“粧成誰見靈蛇樣,分咐與百花閒賞?!?清 葉舒崇 《浣溪沙·孤山別墅有感》詞:“生小畫眉分細(xì)繭,近來綰髻學(xué)靈蛇?!眳⒁姟?靈蛇髻 ”。
《漢語大詞典》:靈蛇珠(靈蛇珠)
相傳 春秋 時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之,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事見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后以“靈蛇珠”喻綿繡文才。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祖德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 荊山 之玉?!?清 黃宗羲 《壽李杲堂五十序》:“而當(dāng)日所為之文章,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 荊山 之玉者,竟不異蟲讙鳥聒,過耳已泯?!?/div>
《國語辭典》:珠胎  拼音:zhū tāi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稘h書。卷八七。揚(yáng)雄傳上》:「方椎夜光之流離,剖明月之珠胎?!固?。張說〈盧巴驛聞張御史張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贈之〉詩:「合浦識珠胎,白發(fā)因愁改?!购蟊扔鲖D人懷孕。如:「珠胎暗結(jié)」。
《國語辭典》:靈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種古代婦女的發(fā)式。相傳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創(chuàng)。其梳法是將頭發(fā)挽起,束為一股或雙股,再盤成如靈蛇般蟠曲扭轉(zhuǎn)的發(fā)髻。如東晉顧愷之所繪〈洛神賦〉圖中的洛神,即梳此發(fā)髻。
《國語辭典》:鮑老(鮑老)  拼音:bào lǎo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fā)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duì)》:「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鮑老、交袞鮑老?!埂端疂G傳》第三三回:「那跳鮑老的,身軀紐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挂卜Q為「抱鑼」。
《漢語大詞典》:悲謝傅(悲謝傅)
晉 名士 羊曇 是 謝安 的外甥,很受 謝安 器重。 謝 生病還京時曾過 西州門 。 謝 死后, 羊曇 一年多不舉樂,行不過 西州 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覺到了 西州門 。左右提醒他,他悲傷不已,以馬鞭敲門,誦 曹植 詩:“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睉Q哭而去。事見晉書·謝安傳。后用“悲謝傅”為悼念已故長者的典故。 唐 羅隱 《所思》詩:“只覺惘然悲 謝傅 ,未知何以報(bào) 文翁 ?!?/div>
《漢語大詞典》:西州淚(西州淚)
指 晉 羊曇 感舊興悲哭悼舅 謝安 事。 宋 王質(zhì) 《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詞:“ 西州 淚,千年猶溼,回望興哀?!?宋 張炎 《月下笛·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詞:“只愁重灑 西州 淚,問 杜曲 、人家在否?”參見“ 西州路 ”。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矗?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shí),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jì)轉(zhuǎn)窮?!?/div>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 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卑矗?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shí),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jì)轉(zhuǎn)窮?!?/div>
《漢語大詞典》:西州門(西州門)
晉 西州 之城門。為 羊曇 感舊興悲,哭舅 謝安 處。后以為典。 宋 黃庭堅(jiān) 《陪師厚游百花洲槃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曇哭謝安事為十詩》之二:“ 羊生 但著鞭,勿哭 西州 門。故有不亡者, 南山 相與存?!?清 趙翼 《六哀詩·傅文忠公》:“千載 西州 門, 羊曇 同此情。”參見“ 西州路 ”。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按, 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shí),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jì)轉(zhuǎn)窮?!?/div>
《國語辭典》:桐鄉(xiāng)(桐鄉(xiāng))  拼音:tóng xiāng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縣北。春秋時為桐國地,漢時稱為「桐鄉(xiāng)」。
《漢語大詞典》:崩城
城墻倒塌。語出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杞梁妻:“ 荘公 襲 莒 , 殖 ( 杞梁殖 )戰(zhàn)而死…… 杞梁 之妻無子,內(nèi)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內(nèi)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span id="peqnaei" class="book">《后漢書·袁紹傳》:“ 紹 上書曰:‘臣聞昔有哀嘆而霜隕,悲哭而崩城者?!?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情不能動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擊哀響則春臺之人悵焉而雪泣,起懽情則崩城之婦粲然而微笑。”
分類:城墻倒塌
《國語辭典》:杞梁妻  拼音:qǐ liáng qī
1.春秋時齊大夫杞梁戰(zhàn)死,其妻于城下大哭十日,城墻為之倒塌。待其夫下葬后,投水而死。見漢。劉向《列女傳。卷四。齊杞梁妻》。
2.樂曲名。杞梁妻之妹朝月所作。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音樂》:「杞梁妻:杞植妻妹朝月之所作也。植戰(zhàn)死,妻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杞,都城感之而頹,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貞操,乃作歌,名曰『杞梁妻』焉?!?/div>
《漢語大詞典》:倒峽(倒峽)
(1).謂江水傾峽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諸僚友游三峽過山房登折桂分韻得萬字》:“散目山崔嵬,縱轡路脩蔓。憑欄快倒峽,躋壑困脫輓。”
(2).比喻文章氣勢磅礴。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搆》:“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后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芳?!?/div>
《國語辭典》:筆掃千軍(筆掃千軍)  拼音:bǐ sǎo qiān jūn
形容筆鋒銳利,無可匹敵。《元曲選外編。醉寫赤壁賦。第二折》:「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臨危世亂,勢盡時休?!埂毒劳ㄑ?。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bào)恩》:「論他的才學(xué),便是董仲舒、司馬相如也不看在眼里,真?zhèn)€是胸藏萬卷,筆掃千軍。」
《國語辭典》:筆陣(筆陣)  拼音:bǐ zhèn
詩文寫作時,于謀篇布局擘畫等有如軍陣。比喻寫文章。南朝梁。蕭統(tǒng)〈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談叢發(fā)流水之源,筆陣引崩云之勢?!固啤6鸥Α醋砀栊小担骸冈~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dú)掃千人軍?!?/div>
《國語辭典》:女嫁男婚  拼音:nǚ jià nán hūn
男女嫁娶成家之事。如:「張小姐已經(jīng)和男友分手,從此女嫁男婚,互不相干?!挂沧鳌改谢榕蕖埂?/div>
《國語辭典》:子平  拼音:zǐ píng
1.東漢向長的字。朝歌人。性尚中和,隱居不仕,精通老、易之學(xué)。
2.宋朝徐居易的字。相傳徐子平精于星象、命算。后人乃以「子平」稱呼利用星象、或生辰八字替人算命的方法?!段饔斡洝返谒亩兀骸赶壬悠骄?,要與我推看五星?!?/div>
《國語辭典》:富不如貧(富不如貧)  拼音:fù bù rú pín
富有并不如貧窮為優(yōu)?!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向長傳》:「讀《》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弧?/div>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尚平
指 東漢 尚長 。 尚長 字 子平 。為子嫁娶畢,即不復(fù)理家事。見 三國 魏 嵇康 《高士傳》。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shí)。 唐 許渾 《村舍》詩之一:“ 尚平 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閑一日安?!?明 張邦伊 《沉嘉則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詩:“知爾 尚平 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參見“ 尚子 ”。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div>
《漢語大詞典》:畢婚嫁(畢婚嫁)
猶畢娶。辦完子女婚事。謂了卻俗務(wù),心無牽掛。 唐 元結(jié) 《招陶別駕家陽華作》詩:“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wù)牽。”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官租日輸納,村酒時邀迓;閒愛老農(nóng)愚,歸弄小女姹。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眳⒁姟?畢娶 ”。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