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倚天長劍
長劍倚
倚長劍
長劍倚天
天外倚
長劍倚天外
劍倚青天
長劍倚太行
耿長劍
長劍倚昆崙
碧天長劍
倚劍
倚劍凌空
倚劍氣凌云
倚刃
長劍倚青空
《古文苑》卷二戰(zhàn)國楚·宋玉《大言賦》
宋玉曰:「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span>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宋玉·大言賦〉~72~2~
楚襄王與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陽云之臺(tái)。王曰:「能為寡人大言者上座。」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剝一世,流血沖天,車不可以厲?!怪撂评赵唬骸笁咽繎嵸饨^天維,北斗戾兮太山夷?!怪辆安钤唬骸感J棵鸵愀尢瘴笮χ临獯莞菜?。鋸牙云,晞甚大,吐舌萬里唾一世。」至宋玉曰:「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雇踉唬骸肝匆??!褂裨唬骸覆⑼趟囊?,飲枯河海,跋越九州,無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長?!?/span>
例句
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
天外倚來秋水刃,海心飛上白龍綃。
縱挺倚天形,誰是躬提挈。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懸旌要路口,倚劍短亭中。
防身一長劍,將欲倚崆峒。
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長劍須天倚。
倚天長劍截云孤,報(bào)國縱橫見丈夫。
玉經(jīng)磨琢多成器,劍拔沈埋更倚天。
安得禹復(fù)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
倚天方比劍,沉井忽如瓶。
是時(shí)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
少年恃險(xiǎn)若平地,獨(dú)倚長劍凌清秋。
長劍一時(shí)天外倚,五云多繞日邊飛。
軍人歌無胡,長劍倚昆崙。
典故 跨長鯨
錦袍公
騎鯨捉月
從李白
騎鯨仙人
采石仙人
錦鯨仙去
鯨仙
騎鯨公子
錦袍歸水
李白鯨
鞭赤魚
采石宮袍
絳袍弄月
錦袍弄月
李生騎鯨
埋骨采石
騎鯨詩客
乘舟捉月
宮袍弄月
李白騎魚
披錦泛江
相關(guān)人物李白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傳下·李白〉~5053~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shí)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huì)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馀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江湖,終日沉飲。時(shí)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dá)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侯鯖錄》卷六
李白墳,在太平州采石鎮(zhèn)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詩。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墳?!纻魈走^采石,酒狂捉月。竊意當(dāng)時(shí)槁殯于此。
《二老堂雜志》卷五〈記太平州牛渚磯〉
世傳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臺(tái)。而梅圣俞詩云:「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yīng)暴落饑蛟涎,便當(dāng)騎鯨上青天?!股w信此而為之說也。
典故投杖
葛陂龍
裁寒竹
龍化葛陂
投葛陂
乘竹杖
葛陂
葛陂筇竹
化龍?bào)?/div>
剪成龍
龍材
投陂竹
別杖
葛陂騎竹
葛水還杖
葛水龍變
化龍
仙翁竹杖
相關(guān)人物費(fèi)長房
《太平廣記》卷十二〈神仙十二·壺公〉~80~
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也。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玉府符,凡二十馀卷,皆出自公、故總名「壺公符」。時(shí)汝南有費(fèi)長房者,為市掾,忽見公從遠(yuǎn)方來,入市賣藥。人莫識(shí)之,賣藥口不二價(jià),治病皆愈。語買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dāng)愈。事無不效。其錢日收數(shù)萬,便施與市中貧乏饑凍者,唯留三五十。常懸一空壺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壺中。人莫能見,唯長房樓上見之,知非常人也。長房乃日日自掃公座前地,及供饌物,公受而不辭。如此積久,長房尤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長房篤信,謂房曰:「至暮無人時(shí)更來?!归L房如其言即往,公語房曰:「見我跳入壺中時(shí),卿便可效我跳,自當(dāng)?shù)萌搿!归L房依言,果不覺已入。入后不復(fù)是壺,唯見仙宮世界。樓觀重門閣道,公左右侍者數(shù)十人。公語房曰:「我仙人也,昔處天曹,以公事不勤見責(zé),因謫人間耳。卿可教,故得見我?!归L房下座頓首曰:「肉人無知,積罪卻厚,幸謬見哀憫,猶入剖棺布?xì)狻I萜鹦?。但恐臭穢頑弊,不任驅(qū)使。若見哀憐,百生之厚幸也?!构唬骸笇彔柎蠹?,勿語人也?!构笤勯L房于樓上曰:「我有少酒,相就飲之。」酒在樓下,長房使人取之,不能舉盎,至數(shù)十人莫能得上。乃白公,公乃下,以一指提上。與房公飲之,酒器如拳許大,飲之至暮不竭。告長房曰:「我某日當(dāng)去,卿能去乎?」房曰:「欲去之心,不可復(fù)言,欲使親眷不覺知去,當(dāng)有何計(jì)?」公曰:「易耳?!鼓巳∫磺嘀裾扰c房,戒之曰:「卿以竹歸家,便可稱病,以此竹杖置卿所臥處,默然便來?!狗咳绻浴Hズ?,家人見房已死,尸在床。乃向竹杖耳,乃哭泣葬之。房詣公,恍惚不知何所,公乃留房于群虎中,虎磨牙張口欲噬房,房不懼。明日,又內(nèi)于石室中,頭上有一方石,廣數(shù)丈,以茅绹懸之,又諸蛇來嚙繩,繩即欲斷,而長房自若。公至,撫之曰:「子可教矣。」又令長房啖屎,兼蛆長寸許,異常臭惡。房難之,公乃嘆謝遣之曰:「子不得仙道也。賜子為地上主者,可得壽數(shù)百歲。」為傳封符一卷付之,曰:「帶此可主諸鬼神,常稱使者,可以治病消災(zāi)?!狗繎n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狗框T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家人謂是鬼,具述前事,乃發(fā)棺視之,唯一竹杖,方信之。房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初去至歸謂一日,推問家人,已一年矣。房乃行符,收鬼治病,無不愈者。每與人同坐共語,常呵責(zé)嗔怒,問其故,曰:「嗔鬼耳。」時(shí)汝南有鬼怪,歲輒數(shù)來郡中,來時(shí)從騎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內(nèi)外,爾乃還去,甚以為患。房因詣府廳事,正值此鬼來到府門前。府君馳入,獨(dú)留房。鬼知之,不敢前。房大叫呼曰,便捉前鬼來。乃下車伏庭前,叩頭乞曰改過。房呵之曰:「汝死老鬼,不念溫良,無故導(dǎo)從,唐突官府,自知合死否?急復(fù)真形。」鬼須臾成大鱉,如車輪,頭長丈馀。房又令復(fù)人形。房以一劄符付之,令送與葛陂君,鬼叩頭流涕,持劄去。使人追視之,乃見符劄立陂邊,鬼以頭(明鈔本、陳校本頭作頸)繞樹而死。房后到東海,東海大旱三年。謂請兩者曰:「東海神君前來淫葛陂夫人,吾系之,辭狀不測,脫然忘之,遂致之旱,吾今當(dāng)赦之,令其行雨?!辜幢阌写笥?。房有神術(shù),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fù)舒如舊也。
《后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shù)列傳下·費(fèi)長房〉~2744~
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归L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jīng)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家人謂其久死,不信之。長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發(fā)冢剖棺,杖猶存焉。遂能醫(y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qū)使社公?;蛟谒?,獨(dú)自恚怒,人問其故,曰:「吾責(zé)鬼魅之犯法者耳?!?/span>
簡釋
龍竹:喻得道成仙,或指竹杖。唐王績《游仙四首》之四:“鴨桃聞已種,龍竹未經(jīng)騎?!?/p>
例句
淺憶觴堪泛,深思杖可投。
葉縣鳧共去,葛陂龍暫還。
別易會(huì)難君且住,莫交青竹化為龍。
龍竹裁輕策,鮫綃熨下裳。
別杖留青竹,行歌躡紫煙。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爾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見水踴躍學(xué)變化為龍。
白銀雙闕戀,青竹一龍騎。
聞?wù)f葛陂風(fēng)浪惡,許騎青鹿從行無。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shí)當(dāng)隨鳳熟。
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因攜竹杖聞龍氣,為使仙童帶橘香。
蘋風(fēng)入馭來應(yīng)易,竹杖成龍去不難。
暫策為龍杖,何處得神仙。
龍竹養(yǎng)根凡幾年,工人截之為長鞭。
典故 病相如
相如病
文園多病
多病文園
相如消渴
司馬渴
馬卿多病
多病馬卿
相如渴病
茂陵臥
病渴人
臨邛渴
文園病客
茂陵多病
茂陵病
病損文園
相如病久
相如酒渴
馬卿帶疾
茂陵無病
相如渴疾
相關(guān)人物司馬相如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2999~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shí)好讀書,學(xué)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xué),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嗳缈诔远浦鴷?。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于財(cái)。其進(jìn)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常從上至長楊獵,是時(shí)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如上疏諫之?!嗳缂炔∶?,家居茂陵。
《西京雜記》卷二~076~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fēng)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fā)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于世。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3000~
會(huì)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yè)。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長卿久宦游不遂,而來過我?!褂谑窍嗳缤?,舍都亭。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見之,后稱病,使從者謝吉,吉愈益謹(jǐn)肅。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shù)百人,二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共⒄倭?。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shù)。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盡傾。
簡釋
相如渴?。褐缚曙嫽蛴屑膊 L铺茝┲t《奏捷西蜀題沱江驛》:“錦江不識(shí)臨邛酒,且免相如渴病歸?!?/p>
例句
茂陵久病書千卷,彭澤初歸酒一瓢。
茂陵雖有病,猶得伴君行。
攜茶臘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
昔日馬相如,臨邛坐盡傾。
消渴天涯寄病身,臨邛知我是何人。
臨邛有詞賦,一為奏天顏。
玄晏難瘳痹,臨邛但發(fā)痟。
必恐臨邛客,疑君學(xué)賦非。
今日相如輕武騎,多應(yīng)朝暮客臨邛。
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今來卻笑臨邛客,入蜀空馳使者車。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若不他時(shí)更青眼,未知誰肯薦臨邛。
杞國憂尋悟,臨邛渴自加。
一問臨邛令,如何待上賓。
君王正年少,終日在長楊。
錦江不識(shí)臨邛酒,且免相如渴病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
文園終病渴,休詠白頭吟。
長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頻。
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
不達(dá)長卿病,從來原憲貧。
長卿久病渴,武帝元同時(shí)。
長卿消渴再,公干沈綿屢。
途窮悲阮籍,病久憶相如。
相如方老病,獨(dú)歸茂陵宿。
相如今老病,歸守茂陵園。
誰知長卿疾,歌賦不還邛。
不知一盞臨邛酒,救得相如渴病無。
老信相如渴,貧憂曼倩饑。
相如渴后狂還減,曼倩歸來語更多。
蟹螯只恐相如渴,鱸鲙應(yīng)防曼倩饑。
殷勤潤取相如肺,封禪書成動(dòng)帝心。
典故越人吟
越客吟
越謳
吟越
舄吟
越聲長苦
莊舄哀
莊舄病
越客音
病客莊
病添莊舄
聞越聲
吟生南越思
吟同楚執(zhí)圭
莊舄淚
莊舄謳
莊舄思鄉(xiāng)
楚執(zhí)圭吟
思鄉(xiāng)莊舄
越賓歌
莊舄悲吟
相關(guān)人物莊舄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230~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問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為之決。陳軫適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陳軫對曰:「王聞夫越人莊舄乎?」王曰:「不聞?!乖唬骸冈饺饲f舄仕楚執(zhí)圭,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xì)人也,今仕楚執(zhí)圭,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皇谷送犞q尚越聲也。今臣雖棄逐之楚,豈能無秦聲哉!」
例句
須知越吟客,敧枕不勝情。
謝公積憤懣,莊舄空謠吟。
湘瑟颼飗弦,越賓嗚咽歌。
煙水茫茫多苦辛,更聞江上越人吟。
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
柱下聞周史,書中慰越吟。
難忘楚盡處,新有越吟生。
遁去不同秦客逐,病來還作越人吟。
烽堠驚秦塞,囚居困越吟。
豈待莊舄吟,方知倦羈旅。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楚冠懷鐘儀,越吟比莊舄。
送爾游華頂,令余發(fā)舄吟。
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zhí)圭。
哀世非王粲,終然學(xué)越吟。
思鄉(xiāng)比莊舄,遁世遇眭誇。
早歲京華聽越吟,聞君江海分逾深。
羸馬望北走,遷人悲越吟。
病添莊舄吟聲苦,貧欠韓康藥債多。
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
秦樹團(tuán)團(tuán)夕結(jié)陰,此中莊舄?jiǎng)颖鳌?
賦成無處換黃金,卻向春風(fēng)動(dòng)越吟。
青苔重疊封顏巷,白發(fā)蕭疏引越吟。
來稱郯子學(xué),歸是越人吟。
漸解巴兒語,誰憐越客吟。
典故 無亭長識(shí)
柴車奪牛
康伯駕牛
修道奪牛
相關(guān)人物韓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韓康〉~2770~
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jià),三十馀年。時(shí)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jià)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jià)乎?」康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桓帝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康不得已,乃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使者發(fā)。至亭,亭長以韓徵君當(dāng)過,方發(fā)人牛脩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导瘁岏{與之。有頃,使者至,奪牛翁乃徵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翟唬骸复俗岳献优c之,亭長何罪!」乃止??狄蛑械捞佣?,以壽終。
例句
韓康靈藥不復(fù)求,扁鵲醫(yī)方曾莫睹。
都市廣長開大鋪,疾來求者多相誤。見說康舊姓名,識(shí)之不識(shí)先相怒。
韓康雖復(fù)在人間,王霸終思隱巖竇。
藥倩韓康賣,門容尚子過。
賣藥不二價(jià),著書盈萬言。
病添莊舄吟聲苦,貧欠韓康藥債多。
若非宗測圖山后,即是韓康賣藥回。
洛陽無二價(jià),猶是慕風(fēng)聲。
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zèng)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yuǎn)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zèng)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yuǎn)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zèng)梅花
春贈(zèng)隴頭
故人贈(zèng)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zèng)
梅殘?bào)A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yuǎn)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yuǎn)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yuǎn)寄江南春意
贈(zèng)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zèng)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
簡釋
隴頭梅:詠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p>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欲為萬里贈(zèng),杳杳山水隔。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欲托清香傳遠(yuǎn)信,一枝無計(jì)奈愁何。
典故 不然灰
溺死灰
起死灰
復(fù)燃灰
灰不然
死灰不然
寒灰滅
未然灰
寒灰復(fù)然
然灰被溺
田甲當(dāng)時(shí)氣
長孺然灰
沉灰不然
待溺余
寒灰見溺
灰土已寒
溺復(fù)然灰
死灰余煙
相關(guān)人物韓安國
《史記》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2857~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shí),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捍吳兵于東界。張羽力戰(zhàn),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梁孝王,景帝母弟,竇太后愛之,令得自請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戲,僭于天子。天子聞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見,案責(zé)王所為。韓安國為梁使,見大長公主而泣曰:「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吳、楚、齊、趙七國反時(shí),自關(guān)以東皆合從西鄉(xiāng),惟梁最親為艱難。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侯擾亂,一言泣數(shù)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將兵擊卻吳楚,吳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節(jié)苛禮責(zé)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見者大,故出稱蹕,入言警,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qū)馳國中,以夸諸侯,令天下盡知太后、帝愛之也。今梁使來,輒案責(zé)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何梁王之為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長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為言之帝?!寡灾?,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瓜ひ娏菏?,厚賜之。其后梁王益親驩。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馀金。名由此顯,結(jié)于漢。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dú)不復(fù)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咕訜o何,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辜滓蛉馓恢x。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列傳·韓安國〉~2395~
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dú)不復(fù)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咕訜o幾,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肉袒謝,安國笑曰:「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簡釋
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唐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fā)。”
例句
墜履忘情后,寒灰更濕時(shí)。
誰知大爐火,還有不然灰。
皇恩若再造,為憶不然灰。
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
死灰到底翻騰焰,朽骨隨頭卻長肥。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
竄逐勿復(fù)哀,慚君問寒灰。
遠(yuǎn)山標(biāo)宿雪,末席本寒灰。
冶長倦縲紲,韓安嘆死灰。
食蕊嫌叢棘,銜泥怯死灰。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
詎知韓長孺,無復(fù)重然灰。
芳桂君應(yīng)折,沉灰我不然。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將期重交態(tài),時(shí)慰不然灰。
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jīng)溺。
小人胡不仁,讒我成死灰。
典故太常齋
學(xué)太常
不齋醉如泥
齋日多
犯齋收
太常醉
太常已醉
太常長齋
太常醉如泥
相關(guān)人物周澤
《后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列傳下·周澤〉~2579~
十二年,以澤行司徒事,如真。澤性簡,忽威儀,頗失宰相之望。數(shù)月,復(fù)為太常。清絜循行,盡敬宗廟。常臥疾齋宮,其妻哀澤老病,窺問所苦。澤大怒,以妻干犯齋禁,遂收送詔獄謝罪。當(dāng)世疑其詭激。時(shí)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故四?,拜侍中騎都尉。后數(shù)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說苑》卷五《貴德》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馀胥;
簡釋
太常妻:用于夫妻調(diào)侃。唐李白《贈(zèng)內(nèi)》:“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p>
例句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太常應(yīng)已醉,劉君恒帶酲。
轉(zhuǎn)枕挑燈候曉雞,相君應(yīng)嘆太常妻。
別離不慣無窮憶,莫誤卿卿學(xué)太常。
臥看中散論,愁憶太常齋。
典故 地布金
黃金布地
布地金
祇園布金
布地有黃金
長者金先布
布金
園主布金
《藝文類聚》卷六十五〈產(chǎn)業(yè)部上·園〉~60~
《法顯記》曰:宿衛(wèi)精舍東北六百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請佛及借此處,故在秖洹舍大園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北向,此園即須達(dá)長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舍當(dāng)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jīng)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899~2~
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jì)貧哀孤恤老。時(shí)美其德號給孤獨(dú)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yè)。自今已去應(yīng)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dú)園
《漢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謂帝曰:『七月七日我當(dāng)暫來。』帝至日,埽宮內(nèi),然九華燈。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簧夏耸┽ぃ瑹的┫?,香,兜渠國所獻(xiàn)也,香如大豆,涂宮門,聞數(shù)百里;關(guān)中嘗大疫,死者相系,燒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無云,隱如雷聲,竟天紫色。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履玄瓊鳳文之?,青氣如云,有二青鳥如烏,夾侍母旁。
典故華渚流虹
虹流華渚
彩虹流渚
長虹夢入仙懷
虹流沚
《太平御覽》卷七十九〈皇王部四·少昊金天氏〉~499~2~
《河圖》:「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jié)意感,生白帝朱宣?!?/span>
《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少昊金天氏〉~2~
《帝王世紀(jì)》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即圖讖所謂白帝朱宣者也。故稱少昊,號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
典故澄江如練
江似練
練江詩
綺散馀霞
殘霞成綺
練靜江澄
清淮鋪練
晴綺散馀霞
長江澄練
吳波靜練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行旅下·晚登三山還望京邑〉~263~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縝不變?
典故 孤鶩落霞
鶩霞
秋水共長天
斷霞孤鶩
殘霞孤鶩
王郎健筆
洪都開府
落霞孤鶩飛齊
落霞孤鶩徘徊
一色與天通
援筆洪都
遠(yuǎn)水長空一色
《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列傳上·王勃〉~5739~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dāng),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bào)。一再報(bào),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shí)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唐摭言》卷五〈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shí)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bào)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談。」又報(bào)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846~2~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匦U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tái)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tái)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虹消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shí)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huì)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shí)運(yùn)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shí)。所賴君子安貧。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bào)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之長風(fēng)。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辰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臨別贈(zèng)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