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46,分9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閣靜
秋靜
主靜
靜境
靜定
靜邊
靜念
靜居
中靜
靜理
靜悄
靜安
春靜
靜治
靜躁
《駢字類編》:閣靜(閣靜)
唐 李咸用 小雪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駢字類編》:秋靜(秋靜)
元 元好問 山居雜詩六首 其六 鷺影兼秋靜,蟬聲帶晚涼。
《國語辭典》:主靜(主靜)  拼音:zhǔ jìng
宋明理學(xué)家的一種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純靜的修養(yǎng)方法。為周敦頤首倡,主張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極與人的本性均為靜,后因人心染上雜念、欲望而不靜,故必須透過無欲無為的工夫才能誠,即達(dá)到純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見宋。周敦頤《太極圖說》。
《漢語大詞典》:靜境
(1).靜謐的環(huán)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詩之一:“靜境多獨(dú)得,幽懷竟誰知?”
(2).猶靜域。 元 郝經(jīng) 《游靈巖寺》詩:“靜境求初心,滯慮驅(qū)萬端?!?br />(3).靜態(tài),靜止的境界。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二:“繪畫只能表現(xiàn)靜境,而文章兼能表現(xiàn)動(dòng)境?!?/div>
《漢語大詞典》:靜定
(1).指道家的澄心靜慮,守道不離。《云笈七籤》卷九四:“安在道中,名曰歸根;守根不離,名曰靜定?!?br />(2).指佛教的澄心靜慮,坐禪入定。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禱雨:“如此良久,輒有雨。豈其靜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耶,抑果異物耶?”
(3).平靜凝滯。 茅盾 《三人行》五:“他的眼光是陰悒的,靜定的,而且并沒看見什么似的?!?葉圣陶 《恐怖的夜》:“埠頭那有什么航船,只有赤熱的太陽照著靜定的河水?!?br />(4).平靜安定。 郭沫若 《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贊》:“我的精神在貧困之中也還見靜定?!?潘漠華 《三月二十夜杭州》:“山是如此的靜定,天是如此的低迷?!?/div>
《漢語大詞典》:靜邊(靜邊)
安定邊境。晉書·孔嚴(yán)傳:“每欲深根固本,靜邊寧國耳。”周書·陳忻傳:“ 太祖 以 忻 威著敵境,仍留靜邊?!?唐 紀(jì)唐夫 《驄馬曲》:“逐北自諳深磧路,連嘶誰念靜邊功?!?/div>
分類:安定定邊
《漢語大詞典》:靜念
(1).沉思默念。陳書·宣帝紀(jì):“興言靜念,夕惕懷抱?!?唐 聶夷中 《過比干墓》詩:“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清 厲鶚 《雪晴》詩:“苕穎行有時(shí),靜念造物恩?!?br />(2).使思想感情寧靜、澄凈。云笈七籤卷三六:“忌見一切生血物,宜齋戒靜念。”
《漢語大詞典》:靜居
(1).安靜地閑居。莊子·盜跖:“靜居則溺,體澤則馮。” 成玄英 疏:“安靜閑居則其體沉溺。”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舍學(xué)圣之道而靜居獨(dú)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靜居以嘆鳳,臨衢以泣麟?!?br />(2).謂隱居靜修。 蔡?hào)|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二二回:“ 圓圓 知無可挽回,便于次晨起來,向 三桂 前求一僻室靜居?!?/div>
《駢字類編》:中靜(中靜)
唐 韓愈 醉后 初喧或忿爭(zhēng),中靜雜嘲戲。
《漢語大詞典》:靜理
(1).清凈之道。 唐 皇甫曾 《贈(zèng)鑒上人》詩:“息心歸靜理,愛道坐中宵?!?br />(2).靜息調(diào)理。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翰林建言知名:“上震怒曰:‘朕宮中靜理,猶視庶事,今氣體未復(fù),豈可不自愛。’”
《國語辭典》:靜悄(靜悄)  拼音:jìng qiǎo
安靜無聲。《老殘游記》第二回:「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
《國語辭典》:靜悄悄(靜悄悄)  拼音:jìng qiǎo qiǎo
寂靜無聲?!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二:「唐卿船里靜悄悄,鬼也沒個(gè)走將來?!埂独蠚堄斡洝返谝蝗兀骸复藭r(shí)大家默無一言,靜悄悄的?!?/div>
《漢語大詞典》:靜安
(1).靜謐安全。《詩·小雅·緜蠻》“止於丘阿” 漢 鄭玄 箋:“小鳥知止於丘之曲阿靜安之處而託息焉?!?br />(2).安居,安處。《淮南子·人間訓(xùn)》:“圣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shí)?!?br />(3).安靜,安寧。新唐書·烏重胤傳:“ 李同捷 請(qǐng)襲父位,帝方務(wù)靜安,授 同捷兗海 。”
(4).為使安靜,使安寧。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折衝討難,芟敵搴旗,靜安海內(nèi),豈輕舉措也哉?”
《駢字類編》:春靜(春靜)
唐 元稹 早歸 春靜曉風(fēng)微,凌晨帶酒歸。
《漢語大詞典》:靜治
猶言無為而治。 宋 歐陽修 《國學(xué)試策第三道》:“ 帝堯 以巍巍之功,臻乎靜治?!?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jì)有詩次其韻》:“古來靜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div>
分類:無為而治
《漢語大詞典》:靜躁
靜和動(dòng)。 晉 張華 《答何劭》詩:“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明闇信異姿,靜躁亦殊形?!?span id="x1c0jdq" class="book">《隋書·天文志中》:“太白進(jìn)退以候兵,高埤遲速,靜躁見伏,用兵皆象之,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