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非時
【佛學大辭典】
(術語)律以自晨朝至于日中為時。自日中至于后夜之后分為非時。薩婆多毗婆沙七曰:「非時者從日中至后夜后分,名為非時。從晨至日中名時,何以故?以日初出,乃至日中,明轉(zhuǎn)盛,中則滿足,故名為時。從中至后夜后分,明轉(zhuǎn)減沒,故名非時?!勾私獠豢伞7菚r者,非正時之意也。起自食時之制之稱也。
【佛學常見辭匯】
晨朝至日中為時,日中至后夜為非時。
非時食
【佛學大辭典】
(術語)非時之食也。謂過日中而食者。律中制之為戒法,八齋戒及十戒中之不過中食戒,比丘戒之非時食戒是也,蓋為佛道修行使節(jié)食欲也。
【佛學常見辭匯】
不應該食的時候食,即過午之食。
非時漿
【佛學大辭典】
(飲食)比丘非時得食之漿類。即四藥中之非時藥也。行事鈔下二曰:「非時漿者,僧祇一切豆谷麥煮之頭不卓破者之汁,若蘇油、蜜、石蜜、十四種果漿?!?/div>
非時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術語)時非時經(jīng)之略名。
非時藥
【佛學大辭典】
(飲食)四藥之一。為養(yǎng)病軀非時得食之米汁果汁等也。行事鈔下二曰:「言非時藥者,諸雜漿等,對病而設,時外開服?!?/div>
非時食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三十七戒也,總為禁過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爾時未為比丘制非時食,迦留陀夷,著雜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懷妊婦人電光中見大驚喚言:毗舍遮!毗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門,非毗舍遮。便罵言:汝何冥夜乞食?馀沙門波羅門一食便足,汝云何食晝夜?長老比丘白佛,佛呵責結戒,若比丘非時食波逸提。」行事鈔中三曰:「經(jīng)中說云: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斷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法苑珠林五十五引此文為毗羅三昧經(jīng)之說,此經(jīng)今不傳)。
時非時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西晉若羅嚴譯,記時念非時食之法。
齋非時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午前之食,謂之時。午后之食謂之非時。沙彌之十戒,有不過中食。比丘之具足戒,有非時食戒。故出家之僧尼,總不可受非時食。后呼齋非時為齋供非時之稱者,非也。善見論十六曰:「非時食言是時食?!辜臍w傳三曰:「時非時,且如經(jīng)說。」
【佛學常見辭匯】
午前之食叫做時,午后之食叫做非時。
見不非時
【三藏法數(shù)】
謂阿難為佛侍者,見必以時。如佛對機說法之時,或代眾發(fā)問之類,則至佛所;非此之時,則不往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