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2分類詞匯 20
《國語辭典》:風邪(風邪)  拼音:fēng xié
風寒侵入人身,使人患病。《后漢書。卷一○?;屎蠹o上。明德馬皇后紀》:「帝嘗幸苑囿離宮,后輒以風邪露霧為戒,辭意款備,多見詳擇。」《紅樓夢》第八三回:「不過說飲食不調(diào),著了點兒風邪,沒大要緊。」
《國語辭典》:歪風邪氣(歪風邪氣)  拼音:wāi fēng xié qì
邪惡不良的風氣。如:「這項政策對于打擊歪風邪氣,已產(chǎn)生效用?!?/div>
分類:不良風氣
《國語辭典》:風寒(風寒)  拼音:fēng hán
1.風與寒氣?!段倪x。張華。情詩二首之二》:「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br />2.傷風、感冒?!都t樓夢。第二四》:「見了賈赦,不過是偶感些風寒。」
《國語辭典》:風水(風水)  拼音:fēng shuǐ
1.風和水。《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公中流蹙之,因風水之勢,賊艦悉泊西岸?!?br />2.一種認為房屋或墳地的方向以及周圍的地脈、山勢、水流等能決定吉兇禍福的傳統(tǒng)見解。常用于興建房舍或埋葬死者。
《漢語大詞典》:風逆(風逆)
(1).指外感風邪所致的疾病。舊題 唐 韓偓 《煬帝開河記》:“ 叔謀 既至 寧陵縣 ,患風逆,起坐不得。”
(2).風不順。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div>
《國語辭典》:中風(中風)  拼音:zhòng fēng
腦中風的簡稱。
《漢語大詞典》:遭風(遭風)
(1).受到風邪。 漢 王充 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br />(2).遇風。《六部成語注解·戶部》:“遭風,舟行遇風也?!?/div>
分類:遇風風邪
《漢語大詞典》:熱風(熱風)
(1).夏季風;炎熱的風。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賦》:“熱風翕而起濤,丹氣赫而為暑?!?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乏水草,多熱風,風起則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駝:“流沙夏多熱風,行旅遇之即死。風將至,駝必聚鳴,埋口鼻于沙中,人以為驗也?!?瞿秋白 《亂彈·菲洲鬼話》:“沙漠里吹來的熱風還在波動著蒸悶的空氣?!?br />(2).中醫(yī)病癥名。由風邪挾熱所致的一種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攪和,令調(diào)以棗肉,和為丸,如大麻子許。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熱風?!?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鄭云逵 與 王彥伯 為鄰,嘗有客求醫(yī),誤造 云逵 ,診曰:‘熱風。’客又請藥方, 云逵 曰:‘藥方即不如東家 王供奉 。’客驚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為熱風?!?/div>
《漢語大詞典》:風虛
體內(nèi)虛弱,而外感風邪。《宋書·王僧達傳》:“兼比日眩瞀更甚,風虛漸劇,湊理合閉,榮衛(wèi)惛底。”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今日之病名風虛。虛,內(nèi)也;風,外也?!?/div>
《國語辭典》:風熱(風熱)  拼音:fēng rè
中醫(yī)上指風邪挾熱。主要癥狀有發(fā)熱重、惡寒輕、口渴、舌邊尖紅苔微黃、脈浮數(shù)、嚴重則見口燥、舌乾、目赤、咽痛、衄血等,都稱為「風熱」。
《國語辭典》:風?。L病)  拼音:fēng bìng
1.風痹、半身不遂等病癥。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遲又有風病舉發(fā),動止不得?!挂沧鳌革L疾」。
2.精神病?!端疂G傳》第三九回:「這人來時不見有風病,敢只是近日舉發(fā)此癥?!?/div>
《漢語大詞典》:風恙
中醫(yī)學謂由感受風邪而引起的種種疾病。 宋 王禹偁 《監(jiān)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公微得風恙,求判 西京 留臺,遂兼商稅事。”宋史·李昌齡傳:“丁外艱,起復,奉朝請,以風恙求領小郡。”
《漢語大詞典》:泄風(泄風)
(1).泄漏消息。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社會》:“[丑末笑介]若是這等,可不是要做皇帝了。[浄]你莫泄風,貴為天子原無種,看長蛇封豕,化作真龍?!?br />(2).中醫(yī)病癥名。指風邪久入腠理間,以致出現(xiàn)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癥。《素問·風論》:“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3).中醫(yī)病癥名。皮膚長小疙瘩并有瘙癢的病癥。 漢 張仲景 傷寒論·辨脈法:“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國語辭典》:祛風(祛風)  拼音:qū fēng
驅(qū)除風邪?!度辶滞馐贰返谑换兀骸父挠靡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漸漸見效。」
《國語辭典》:痛風(痛風)  拼音:tòng fēng
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別名。參見「痛風性關節(jié)炎」條。
《漢語大詞典》:痛痹
病名。中醫(yī)指以疼痛劇烈為主癥的痹癥。《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張介賓 注:“陰寒之氣,客於肌肉筋骨之間,則凝結(jié)不散,陽氣不行,故痛不可當?!?span id="hkxpckg"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痹病總括》“風勝行痹寒痹痛”注:“寒邪勝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