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竦轡(竦轡)
縱轡。謂騎馬。太平廣記卷一五四引 唐 溫畬 《續(xù)定命錄·李顧言》:“ 顧言 竦轡而東,見省東南北街中,有一人挈小囊,以烏紗蒙首北去?!?/div>
分類:騎馬
《漢語大詞典》:連策(連策)
謂騎馬并行。策,馬鞭。 唐 司空曙 《送曹三同猗游山寺》詩:“山蹋青蕪盡,涼秋古寺深。何時得連策,此夜更聞琴?!?/div>
《漢語大詞典》:馬禁(馬禁)
限制騎馬、買賣馬的禁令。新唐書·魏元忠傳:“又弛天下馬禁,使民得乘大馬,不為數(shù)限,官籍其凡,忽使得隱。”宋史·外國傳五·占城:“ 淳熙 二年,嚴馬禁,不得售外蕃?!?/div>
《漢語大詞典》:馬差(馬差)
專門騎馬傳送文件的差役。《新華月報》1962年第3期:“在 天津 ??诜鈨銎陂g, 北京 使館的郵件必須改道,用馬差在 北京 和 鎮(zhèn)江 兩處之間往來投遞?!?/div>
《漢語大詞典》:騶吏(騶吏)
騎馬的侍從。 宋 陶谷 清異錄·無字歌:“ 長沙 獄掾 任福祖 擁騶吏出行?!?明 高啟 《早至闕下候朝》詩:“騶吏忽傳丞相至,火城如晝晚寒銷?!?/div>
分類:騎馬侍從
《國語辭典》:背馬(背馬)  拼音:bèi mǎ
把馬鞍套在馬背上。指騎馬。元。關(guān)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孩兒休背馬,輛起兜轎,著四個孩兒抬著老身,我親見大人去來。」也作「鞴馬」。
《國語辭典》:簪簪  拼音:zān zān
莊重、威嚴的氣勢。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哎!你看他馬兒上簪簪的勢?!乖o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一部笙歌出入圍,馬兒上簪簪穩(wěn)坐的?!?/div>
《漢語大詞典》:踏蹬
(1).借指床前踏腳板或凳子。 宋 洪邁 《堅夷支志景·胡秀才》:“夜則使臥於床里,且命一婢宿踏蹬上,所以防閑之甚至?!?br />(2).即馬鐙。掛在馬鞍子兩旁供騎馬人踏腳的東西。贛劇《張三借靴》:“你若是騎馬去,要買四兩檀香熬盆水,你把那踏蹬兒潔凈的洗,切莫污損我的靴子底?!?/div>
《漢語大詞典》:塘報(塘報)
(1).軍事情報。亦指專職傳遞緊急軍情報告的人。 明 單本《蕉帕記·陷差》:“小官今日見塘報,那 兀朮 會同 劉豫 圍住 白鹿岡 一帶了?!?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塘報:“今軍情緊急走報者,國初有刻期百戶所,后改曰塘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師》:“忽接塘報,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清 李漁 《比目魚·駭聚》:“昨日,左營裨將有塘報寄來。” 清 錢謙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銘》:“ 魏潭 至 荔川 數(shù)百里,舉烽燧,設(shè)塘報,一夕數(shù)驚。”
(2).邸報。 明 張居正 《奉諭擬遼東賞功疏》:“該同官大學(xué)士 呂調(diào)陽 等,録示閣中題稿,并該鎮(zhèn)塘報,傳奉圣意,欲臣議擬處分?!?span id="wzmyb1n" class="book">《明史·陳新甲傳》:“一日,所遣職方郎 馬紹愉 以密語報, 新甲 視之置幾上。其家僮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驛站設(shè)有塘兵,沿途接替遞送。后來發(fā)行報紙,塘報廢。
(4). 浙 東一帶賽會時,由一個化裝的孩子騎馬先行,預(yù)示賽會隊伍即將到來,稱“塘報”。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然而記得有一回,也親見過較盛的賽會。開首是一個孩子騎馬先來,稱為‘塘報’;過了許久,‘高照’到了?!?/div>
《漢語大詞典》:鞭帽
唐 開元 、 天寶 年間婦女騎馬時戴的胡帽。
《國語辭典》:騎術(shù)(騎術(shù))  拼音:qí shù
騎馬的技術(shù)。如:「騎術(shù)競賽」。
《漢語大詞典》:界乘
披甲騎馬。史記·趙世家:“左衽界乘,奄有 河宗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界,一作‘介’。”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皇霸·六國》引作“左任介乘”。
《漢語大詞典》:拖繡毬(拖繡毬)
宋 時一種騎馬追射紅繡球的雜技游戲。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旗次有馬上抱紅繡之毬,繫以紅錦索,擲下於地上,數(shù)騎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謂之‘拖繡毬’?!崩C,一本作“ 綉 ”。
《漢語大詞典》:射騎(射騎)
騎馬射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李牧 ﹞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xí)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zhàn)士?!?/div>
《漢語大詞典》:走箠
揮鞭。指騎馬飛奔。 宋 曾鞏 《里社》詩:“黃金日搜盡崖窟,飛檣走箠華夷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