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黃檗山?;鄱U師。洛陽人也。少出家。業(yè)小經(jīng)論學。因增受菩薩戒。嘆曰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然篇聚增減。支本通別。制意且殊。既微細難防。攝善中。未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遂置講課。欲捐身水中。飼鱗甲。念已將行。偶二禪者接之款話。謂南方頗多知識。師何滯一隅也。師從此回意參尋。屬關(guān)津嚴緊。乃謂守吏曰。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守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曰。師既為法忘軀?;貢r愿無吝所聞。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師先顧大眾。然后致問曰。剎那便去時如何。疏山曰。畐塞虛空。汝作么生去。師曰。畐塞虛空。不如不去。疏山便休。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適觀座主對和尚。語甚奇特。師曰。此乃率爾。寔自偶然。敢望慈悲開示。座曰。一剎那間還有擬議否。師言下頓省。禮謝退茶堂。悲喜交盈。如是三日。尋住黃檗山。聚眾開法。后終本山。今塔中全身如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閩人。幼出家于黃檗山寺,額間隆起,號為肉珠。晚謁江西馬祖,馬祖已示寂,乃往石門參百丈師。后觀察使裴休迎住龍興寺。宣宗大中間示寂,謚斷際禪師。有《語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福州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黃檗山出家。曾游天臺山,終嗣百丈懷海。后仍歸黃檗精舍,世稱黃檗和尚。裴休對之禮敬有加。武宗會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觀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觀察使時,皆迎其至鎮(zhèn)居住。大中間卒于山,賜謚斷際禪師。希運論禪,倡直指單傳心要。其門人義玄開臨濟宗,影響頗大?!?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傳》卷二〇、《景德傳燈錄》卷九有傳。其語錄由裴休編為《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1卷,另有《黃檗斷際禪師廣陵錄》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與宣宗聯(lián)句詩,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黃檗山。具戒后。參詢遍至。嘗偕一僧。行天臺道中。娓娓談笑。皆穎脫可念。目光閃爍。旁射注前。遇大溪橫沮。方過雨湍漲。不可揭厲度。于是運乃卸笠支杖而佇。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佇奚為。運詭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陸。既登彼岸。招手曰。度來度來。運遙咄曰。自了漢。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脛。其僧隔水禮謝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復見。 又嘗游京師。午則分衛(wèi)檀越家。久候屏著間。未有所得。聞一姥誶語其內(nèi)曰。太無厭生。運意以為未有所施。而謂之無厭。其必有說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問曰。師亦曾見百丈山海禪師乎。當今第一善知識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于慧忠國師處有省。以師巍巍堂堂之相。寧自棄哉。自是見百丈。問曰。從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運云。恁么則后人斷絕去也。丈云。將謂汝是個人。遽起入方丈。運有省。隨后入云。希運特來。丈云。若爾則他后不得孤負老僧。 丈一日問運。什么處去來。運云。山下拾菌子來。丈云。還見大蟲么。運便作虎聲。丈拈斧子作斮勢。運打丈一摑。丈吟吟而笑。即上堂云。大雄山下有大蟲。老漢今日親遭一口。汝等諸人好看。 運在南泉。普請擇菜。泉問。什么處去來。運云。擇菜去來。泉云。將什么擇。運舉起刀子。泉云。大家擇菜去。 一日泉謂運曰。老僧偶作得牧牛歌。請長老和。運云。某甲自有師了。運辭泉。泉門送。提起運笠子云。長老身才沒量大。笠子太小生。運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傇诶镌S。泉云王老師聻。運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海眾奔輳。相國裴公休方廉問其地。迎至州問道。且作傳心法要一編。示運。運接置于座。略不披閱。良久云會么。公云不會。運云。若便恁會去。猶較些子。裴公由是深加尊奉。凡仕官所在。必執(zhí)弟子禮。邀致闡演。嘗贈之詩曰。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濱。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jié)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大中間。終于所住寺。詔謚斷際。塔號廣業(yè)。事具傳燈錄。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希運。閩人也。年及就傅鄉(xiāng)校推其慧利。乃割愛投高安黃檗山寺出家。迨成長也身量減王商裁一尺所。額間隆起號為肉珠。然倜儻不羈人莫輕測。而乃觀方入天臺。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運偷窺之。其目時閃爍爛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運渡去。乃強激發(fā)之曰。師要渡自渡。言訖其僧褰衣躡波若履平陸。曾無沾濕。已到他岸矣。回顧招手曰渡來。運戟手呵曰。咄自了漢。早知必斯汝脛。其僧嘆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v能傷我只取辱焉。少頃不見。運??恍自失。及薄游京闕分衛(wèi)及一家門。屏樹之后聞一姥曰。太無厭乎。運曰。主不慁賓何無厭之有。姥召入施食訖。姥曰。五障之身忝嘗禮惠忠國師來。勸師可往尋百丈山禪師。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運念受二過記莂攸同。乃還洪井見海禪師。開了心趣聲價彌高。徇命居黃檗精舍。升平相裴公休欽重躬謁。有詩贈焉。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jié)勝因。愿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則裴相得法出運之門。以大中中終于所住寺。敕謚斷際禪師。塔名廣業(yè)。語錄而行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8—1693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經(jīng)三,號羹湖,晚號聽翁,又號黃檗山樵。順治十六年進士。官福建建寧府推官,屢決疑獄。歷直隸雄縣知縣,云南開化府同知。工詩古文詞。善畫山水,為時人珍惜。有《昌谷集注》、《無異堂集》、《羹湖詩選》等。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一
姚文燮,字經(jīng)三,號羹湖,桐城人。順治己亥進士,由推官歷官開化同知。有《羹湖詩選》、《詠園詩集》。
維基
姚文燮(1628年—1692年),字經(jīng)三,號羹湖,又號黃蘗山樵、聽翁、泳園,室名無異室、樂耕室。江南桐城(今屬安徽?。┤?。清前期畫家、文學家、學者、官員。姚文燮為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甲進士,授福建建寧府(今建甌縣)推官??滴醢四辏?669年)改直隸雄縣(今河北省雄縣)知縣。后遷中書太史,官至云南開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開遠縣)知州。吳三桂舉兵反清,姚文燮因不從而下獄,后逃歸。居京師三年,辭官回鄉(xiāng),隱居于黃蘗山。年六十余,記憶力急劇退化,發(fā)展至文字、姓名不識,醫(yī)生不知何癥,最終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