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4
詞典
3
分類詞匯
9
佛典
9
其它
3
共24,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黃檗
黃檗山
黃檗宗
分類詞匯
黃菠羅
黃不老
冰檗
黃浦
硬黃
食檗
含檗
齧檗吞針
含冰茹檗
佛類詞典
黃檗
黃檗瞳酒糟漢
黃檗山
《國語辭典》:
黃檗(黃蘗)
拼音:
huáng bò
植物名。蕓香科黃檗屬,落葉喬木。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五至十三枚,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呈波狀或細(xì)鋸齒?;▎涡?,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核果球形,藍(lán)黑色,大如黃豆,有特殊香氣及苦味。其莖可作染料,而果實(shí)、根、樹皮皆可入藥,味苦,有清熱、解毒等功用。木理堅(jiān)致,色黃,為珍貴木料。也稱為「黃柏」。
分類:
黃檗
落葉
落葉喬木
寺名
喬木
一在
樹皮
禪師
福建
灰色
羽狀復(fù)葉
小葉
卵形
《國語辭典》:
黃檗山(黃檗山)
拼音:
huáng bò shān
山名:(1)在江西省馀干縣東南八十里。也稱為「小盧山」。(2)在江西省宜豐縣西北一百里。也稱為「鷲峰山」。(3)在福建省福清縣西南三十里。因山上多黃檗木,故稱為「黃檗山」。
分類:
山名
江西
東南
八十
《國語辭典》:
黃檗宗(黃蘗宗)
拼音:
huáng bò zōng
佛教禪宗派別之一。創(chuàng)始于唐代福建黃檗山的正干禪師,斷際禪師希運(yùn)繼之大振宗法。盛于宋,衰于元,至明代因隱元而復(fù)興。清順治十一年(西元1654)隱元應(yīng)日本的邀請東渡,遂為日本黃檗宗之祖。
分類:
佛教
禪宗
宗派
派別
福建
《漢語大詞典》:
黃菠羅(黃菠羅)
即黃檗。
《新華月報(bào)》
1961年第4期:“很多藥材是取自林木的根皮部分,如 東北 、 華北 的黃菠羅,南方的黃柏、厚樸、玉桂等的皮都是名貴的藥材。”參見“ 黃檗 ”。
分類:
黃檗
《國語辭典》:
黃檗(黃蘗)
拼音:
huáng bò
植物名。蕓香科黃檗屬,落葉喬木。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五至十三枚,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呈波狀或細(xì)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核果球形,藍(lán)黑色,大如黃豆,有特殊香氣及苦味。其莖可作染料,而果實(shí)、根、樹皮皆可入藥,味苦,有清熱、解毒等功用。木理堅(jiān)致,色黃,為珍貴木料。也稱為「黃柏」。
分類:
黃檗
落葉
落葉喬木
寺名
喬木
一在
樹皮
禪師
福建
灰色
羽狀復(fù)葉
小葉
卵形
《漢語大詞典》:
黃不老
即黃檗。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
套曲:“剝榆樹餐,挑野菜嘗,喫黃不老勝如熊掌?!?王季思 注:“‘不老’應(yīng)是一個(gè)字,而且要平聲;是‘黃檗’的音轉(zhuǎn)。這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shí)如豆,可食。”參見“ 黃檗 ”。
分類:
黃檗
《國語辭典》:
黃檗(黃蘗)
拼音:
huáng bò
植物名。蕓香科黃檗屬,落葉喬木。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五至十三枚,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呈波狀或細(xì)鋸齒?;▎涡?,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核果球形,藍(lán)黑色,大如黃豆,有特殊香氣及苦味。其莖可作染料,而果實(shí)、根、樹皮皆可入藥,味苦,有清熱、解毒等功用。木理堅(jiān)致,色黃,為珍貴木料。也稱為「黃柏」。
分類:
黃檗
落葉
落葉喬木
寺名
喬木
一在
樹皮
禪師
福建
灰色
羽狀復(fù)葉
小葉
卵形
《國語辭典》:
冰檗
拼音:
bīng bò
冰最寒,檗味苦?!副蕖怪柑幘城蹇嗳顼嫳抽?。多用來形容婦女的苦節(jié)。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十年冰檗戰(zhàn)膏粱,萬里煙波濯紈綺?!挂沧鳌副蕖?。
《國語辭典》:
冰檗(冰蘗)
拼音:
bīng bò
冰最寒;檗味苦。「冰檗」指處境清苦如飲冰食檗,多用來形容婦女的苦節(jié)。金。
秦略
〈
白發(fā)
〉詩:「自苦有冰檗,自潤無膏脂?!挂沧鳌副蕖?。
分類:
處境
寒苦
艱辛
黃檗
《漢語大詞典》:
黃浦
(1).水名。 上海市 境內(nèi) 黃浦江 的舊稱。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受 三泖 諸水,東流經(jīng) 松江 、 金山 諸縣,至 上海市 東北,合 吳淞江 入海。相傳為 戰(zhàn)國 楚 春申君 黃歇 所開,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黃歇浦 。 明 稱 大黃浦 , 清 以來通稱 黃浦江 。
《孽?;ā?/span>第二回:“但見 黃浦 內(nèi)波平如鏡,帆檣林立?!?br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nèi),一名 黃蘗澗 。源出縣西南 黃蘗山 ,北流入縣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鮑照 有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
詩。 唐 顏真卿
《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
:“寺前二十步,跨澗有 黃浦橋 ,橋南五十步,又有 黃浦亭 ,并 宋 鮑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賦詩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黃蘗山 出,故號 黃浦 ,俗亦名 黃蘗澗 ?!?/div>
分類:
水名
浙江
上海
湖州
境內(nèi)
黃浦江
舊稱
黃檗
以來
《國語辭典》:
硬黃(硬黃)
拼音:
yìng huáng
一種可供臨摹用的透明紙。其制法為先把紙用黃蠟涂勻,再用熨斗均勻熱燙,使紙透明。也稱為「蠟本」。
分類:
紙名
黃檗
堅(jiān)韌
透明
《漢語大詞典》:
食檗
亦作“ 食蘗 ”。亦作“食櫱”。
(1).服食味苦的黃檗。 唐
薛逢
《與崔況秀才書》
:“飲冰勵(lì)節(jié),食蘗苦心?!?明
劉基
《懊憹歌》
:“食檗苦在口,食蓮苦在心?!?br />(2).比喻受辛苦。 唐
令狐楚
《謝賜春衣牙尺狀》
:“臣實(shí)何人,叨居重任,履冰非懼,食蘗為甘?!?唐
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
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檗?!币槐咀鳌?食蘗 ”。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甲申本命周天醮詞》
:“叨膺宰字,獲詣仙山,雖食蘗苦心,飲冰潔己,功應(yīng)無補(bǔ),過必彰聞?!?/div>
分類:
服食
辛苦
黃檗
《漢語大詞典》:
含檗
口銜黃檗。比喻忍受痛苦。 唐
施肩吾
《下第春游》
:“羈情含蘗復(fù)含辛,淚眼看花只似塵?!?/div>
分類:
黃檗
忍受
痛苦
《國語辭典》:
齧檗吞針(齧檗吞針)
拼音:
niè bò tūn zhēn
齧檗,食用黃蘗,比喻食物之味如黃檗之苦。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齧檗吞針形容食物難以下咽。唐??雕墶独钍咕罚骸讣爸帘?,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齧檗吞針?!?/div>
分類:
食用
黃蘗
食物
如黃
黃檗
《漢語大詞典》:
含冰茹檗
猶言飲冰食蘗。比喻孤潔清苦的生活。蘗,黃蘗。 清 李樞
《〈精忠傳彈詞〉序》
:“太夫人捨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攜六月孤兒,伴櫬回 浙 ,賃居於 海寧 桐木村 舊戚 馬 氏之 見遠(yuǎn)山樓 。自此含冰茹蘗之中,惟曲盡其事長撫雛之責(zé)矣?!?/div>
分類:
潔清
清苦
黃檗
黃檗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唐斷際禪師希運(yùn),幼于福州黃檗山出家,后參江西百丈山海禪師而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海眾奔輳。相國裴休鎮(zhèn)宛陵,建大禪苑,請師說法,師酷愛舊山,因以黃檗名之。后稱師云黃檗。見傳燈錄九。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唐斷際禪師希運(yùn),福建人,于黃檗山出家,后參江西百丈山海禪師而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法席甚盛,師嗜愛舊山,因以黃檗名之,后人便稱師為黃檗。
黃檗瞳酒糟漢
【佛學(xué)大辭典】
(公案)「黃檗示眾云:汝等諸人盡是瞳酒糟漢(嘗古人糟粕之鈍漢也)。」恁么行腳何處有今日(何日行本分契當(dāng)),還知大唐國里無禪師么?時(shí)有僧出曰:只如諸方匡徒領(lǐng)眾又作么生?檗云:不道無禪。只是無師?!挂姳處r十一則,從容錄五十三則。
黃檗山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在福建福清縣西二十馀里。其山多產(chǎn)黃檗,故名。唐貞元五年,正干禪師開創(chuàng)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歷八年,大辟堂宇,改號建福寺。尋希運(yùn)禪師住山,黃檗之名頓顯。自后遂為臨濟(jì)一派之大道場,宋代最盛,幾閱星霜,漸即零落,明洪武二十三年,莆陽心鑒周公為檀越,請大休禪師革新一山之制規(guī),重建殿宇。然至嘉靖三十四年,遇倭寇之亂,堂宇盡為灰燼,田地殆歸烏有。隆慶初有中天正圓結(jié)茅庵于黃檗之荒址,以圖恢復(fù)。萬歷二十九年,奏請藏經(jīng),孤苦八年,未蒙命而病歿。其徒興壽興慈等繼其志。越六年,相國葉文忠公奏賜萬福禪寺之號。四十二年,敕賜藏經(jīng)全部并帑金三百兩。于是募化重建諸堂。崇禎二年,隆宓隆瑞等,亦續(xù)其業(yè),與諸檀越謀,謀金粟密云。六年冬,費(fèi)隱繼其席,九年夏,隱元承之,寺門之興建,于是得全備。隱元復(fù)渡日本,弘傳黃檗之教義,故日本亦有所謂黃檗山萬福禪寺焉。出黃檗山志?!居帧拷饕素S縣西北一百里鷲峰山。一名黃檗山。唐宣宗微時(shí),嘗與黃檗僧同觀瀑布云。案黃檗僧似即斷際禪師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